1、在计划阶段,首先根据预算产量/销量编制固定预算。如果公司认为产量/销量可能会更高或更低,可以基于不同的业务量编制不同版本的弹性预算;
2、在预算期结束后,按照实际发生的产量或销量去调整弹性预算,然后再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得到的差异排除了产量/销量的影响,仅体现单位成本/利润的差异。
弹性预算法的优点:
考虑了预算期可能的不同业务量水平,更贴近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
弹性预算法的缺点:
1、编制工作量大;
2、市场及其变动趋势预测的准确性、预算项目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判断水平等会对弹性预算的合理性造成较大影响。
弹性预算法又分为公式法和列表法两种具体方法。
公式法是运用总成本性态模型,测算预算期的成本费用数额,并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的方法。
根据成本性态,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y=a+bx
优点:便于在一定范围内计算任何业务量的预算成本,可比性和适应性强,编制预算的工作量相对较小。
缺点:利用公式进行成本分解比较麻烦,对每个费用子项目甚至细目逐一进行成本分解,工作量很大;对于混合成本中的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只能先用数学方法修正为直线,才能应用公式法。必要时,还需在“备注”中说明适用不同业务量范围的固定费用和单位变动费用。
列表法是在预计的业务量范围内将业务量划分为若干水平等级,然后按不同的业务量水平编制预算。
在应用列表法时,业务量之间的间隔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间隔越大,水平级别就越少,可简化编制工作,但间隔太大了就会丧失弹性预算的优点间隔较小,用以控制成本费用的标准就较为准确,但又会增加编制预算的工作量。一般情况下,业务量的间隔以5%--10%为宜。
优点:不管实际业务量多少,不必经过计算即可找到与业务量相近的预算成本;不必用数学方法修正混合成本中的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为近似的直线成本,可按总成本性态模型计算填列。
缺点:在评价和考核实际成本时,往往需要使用插值法来计算“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比较麻烦。
企业编制弹性预算,一般按照确定适用项目、识别业务量、确定业务量弹性幅度、确定弹性定额、构建弹性预算编制模型并形成预算方案、评价并修正预算方案、确定预算控制标准等程序进行。
(3)企业应深入分析市场需求、价格走势、企业产能等内外因素的变化,预测预算期可能的不同业务量水平,编制销售计划、生产计划等各项业务计划。一般而言,可定在正常业务量水平的70%-110%,或者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为其范围的上下限。
(5)企业通常采用公式法或列表法构建弹性预算编制模型,形成基于不同业务量的多套预算方案。
成本性态(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或费用)的变动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固定成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保持不变的成本或费用;单位业务量的固定成本会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降低。
变动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或费用;变动成本在单位业务量上则是一个固定数。
混合成本:同时兼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质,可大致分为固定成本部分和变动成本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