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之中医中药篇(四)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官方网站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围绕“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沈阳”的工作目标,2021年2月,沈阳市印发《沈阳市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实施方案》。为了更好落实方案要求,进一步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不断扩大健康知识普及的覆盖面,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即日起,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推出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知识讲座。今天,让我们共同了解第十二章《中医中药篇》第四部分的内容。

(一)艾灸治病养生的三大原理

艾灸具有防病治病、养生延年益寿之功效,是一种简单易行并且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艾灸是使用易燃的艾绒或一些药物在人身体疼痛部位或者穴位处进行烧灼、温熨。经过一定的灸火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从而起到协调阴阳、调和气血、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最终达到防病治病、美容养生的目的。

1.艾灸疗法是在人体的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在进行艾灸治疗时,施灸点皮肤外温度可高达130℃左右,皮肤内温度最高在56℃左右。艾灸刺激会涉及皮肤的浅层及深层,在这种温热刺激作用下,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以有效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可以提高局部皮肤的组织代谢能力,从而促进血肿、瘢痕、水肿、粘连、炎症吸收,其温热刺激作用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促进渗出物等病理产物的消散、吸收,同时还可以和人体功能会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的效果,从而增强汗腺分泌能力,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以抑制大脑皮质扩散,从而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具有一定的镇静与镇痛作用。此外,艾灸的这种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另外,艾灸还具有近似红外辐射作用。

2.经络学说是灸疗学的理论基础。人作为一个整体,各部分功能都是互相协调的,主要是通过机体的自控调节系统来实现的。其中皮部起着接收器和效应器的作用,经络起着传递信息和联络的作用,头脑对身体所接收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经络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形态的调控系统。3.艾灸疗法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特征。这是因为在穴位上施灸时,不仅仅刺激了穴位本身,还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更好地发挥气血和阴阳的整体调节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激活皮肤中的某些神经末梢酶类物质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从而对疾病的治疗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从上述的原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艾灸的作用原理,就是将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人体的经络系统,充分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最终作用于人体上的各个病变部位。这种多元化的状态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在治疗上产生疗效倍增的效果。

(二)艾灸的六大功效是什么?

中医艾炙疗法可以治疗较常见的一些病。艾灸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不但可以疏理气机,痛,也可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艾灸具有神奇的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调节阴阳、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等六大功效。

1.通经活络。

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身体各部分的重要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因而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一些寒湿邪气往往导致经络闭阻,从而诱发疾病。艾灸可通过经络温热机体穴位及其经脉,从而活络血气,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等引起的各种疾病。

2.行气活血。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血的调养对女性来说尤为重要。只有在气血充足的条件下,人才可以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艾灸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不但可以疏理气机,还可升提中气,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3.祛湿散寒。

中医认为,血遇热则行,遇寒则凝,因而侵犯身体的寒气将会阻碍气血的运行,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艾灸可以通过对经脉进行温热刺激,从而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利气血顺畅运行。

4.调节阴阳。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平衡,表示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会引发人体各种疾病。通过艾灸疗法,可以达到调节阴阳、补益身体的作用,最终使其恢复平衡,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5.回阳救逆。

中医认为,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古书有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阙、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6.防病保健。

医学证明,艾灸法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可加速机体中某些抗体的产生,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时艾灸法还能有效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正是艾灸的这种调和气血、驱寒扶正的作用,使其可以有效地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三)艾灸究竟适合哪些人?现代人由于生活压力大,大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而艾灸作为养生防病的新潮流,其简单易行又疗效显著,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艾灸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不过根据艾灸的疗效与特点,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哪些人群适合用艾灸治疗呢下面用一个表格作了具体的介绍。

(四)艾灸的这些禁忌不能犯

艾灸效果好,而且操作起来简单易行,艾也比较经济实用。一般情况下按照正常步骤操作,不会产生毒副作用。不过,艾灸和其他所有疗法一样,在使用时也是有一定禁忌的。并不是每个部位,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艾灸进行治疗。1.由于在施灸过程中,是以艾火熏灸,在不留神的情况下,可能会烫伤皮肤。所以一般暴露在外的身体部位,不要直接进行施灸,以防止造成瘢痕,从而影响外在形象的美观。另外,眼球属面部,也不要施灸。2.对于一些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的身体部位,还有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乳头、阴部等部位均不可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进行施灸。除此之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也不能进行艾灸。3.一些特殊的状况,比如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大汗淋漓、受到惊吓、恐慌、情绪不稳等均不可使用艾灸。另外,妇女经期应该忌灸,皮肤过敏者也不宜施灸。

传染病、昏迷、高热、痉挛期间,或机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情况下忌灸。

一些没有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在施灸之前一定要注意这些禁忌,做好防范,以免使艾灸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五)艾灸时需知的注意事项

艾灸虽然方法简单,没有什么毒副作用,但在使用的时候也必须谨慎。因为艾灸的特点以及使用原理,需要把握好使用尺度,如找准穴位、注意施灸顺序等。

1.集中注意力,耐心坚持。在施灸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准确的穴位上,从而导致灼伤皮肉。假如想让艾灸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那么就需要长期坚持,只是偶尔施灸效果不太明显。

2.注意体位,找准穴位。根据艾灸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还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疾病找准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6.严防感染。在施灸过程中,可能因施灸不当或局部烫伤,从而产生灸疱。这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疱弄破,以防止感染。假如已经破溃感染,那么一定要及时治疗。7.注意温度。由于艾灸时,是用艾火进行熏灸,温度比较高,并且我们的衣物质地比较柔软,因而很容易被火点燃。因此,在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艾火落下,尤其是在使用艾炷灸时,要时刻注意防止艾炷翻滚脱落。在使用艾条灸之后,应将艾条燃烧的一头放入瓶内,以便于熄灭。

8.做好保暖以及防暑。在施灸时,一些部位需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所以,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季要注意防暑,同时还要讲究室温的调节,并及时通风。9.要防止晕灸现象。这种现象一般不太常见,但是一旦出现晕灸,就会有眼花、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严重时还会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刻停止施灸,并安静地躺下。这样的情况下还可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要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一些皮肤感觉较迟钝的人和小孩,在施灸时,可以将食指和中指放在施灸部位的两侧,以便时刻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这样在不会烫伤皮肤的情况下,还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1.施灸后勿与冷水接触。在艾灸后半小时内注意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可以适当提高温开水的饮用量,这将有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但是要注意绝对不能喝冷水。由此可见,艾灸时讲究也是非常多的,不管怎样,最终都是让艾灸对我们的身体达到最大的效用。因此,我们要综合艾灸的注意事项,充分合理地使用艾灸。

(六)艾灸时的反应及处理

对于艾灸疗法,每个人的适应能力不一样,有的人可能会感觉良好,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是有的人就反应比较明显。关于艾灸引起的反应,一定要认真进行鉴别。假如了解到这些反应完全是艾灸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那么就可以将其认定为正常的排病反应。每种排病反应都是体内疾患减轻的表现。

因此,我们对艾灸产生的各种反应,通常情况下,应该采取忍耐和任其自然的态度,尽量不要通过药物控制这些身体反应,以免降低治疗效果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不过,假如实在痛苦难忍,或高热持续3天以上不见消退,则可以通过拔罐、刮痧、刺血、温灸盒灸等方式进行缓解。这些方法可给病邪以出路,是因势利导的方法。假如出现剧烈腹泻、高热大汗等症状,应多喝些糖盐水,如不可饮用可以输液。不管怎样,在对待各种排病反应时,应平静、乐观,以顺其自然的态度等待疾患的去除。

在艾灸期间,一定要注意饮食,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尽量清淡饮食,同时也不要过饥或过饱。另外,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很重要,多出去散心,多与人交谈些轻松的话题。艾灸配合适当的锻炼,便可达到超预期的疗效。

(七)怎样从灸感判断病症痊愈程度?

灸感是指被施灸者自我感知的一种气的变化,这种变化根据体质的不同,表现为冷、热、酸、麻、胀、痛、风、寒、凉、痒十种灸感。通过不同阶段施灸表现出来的不同程度,可以将灸感分为艾火循经、正邪相搏、邪气外出三大类。

第一类是艾火循经。这是施灸时出现的初步阶段的动态灸感,也是通过艾火的自动循环作用,促使气血升温、循环运行的良性反应。由于火属于动性,具有走窜功能,所以艾火所表现出的温热灸感也是动态的、多样性的,具有透热、传热、扩热三种形态。这三种温热形态的灸感,使身体可以达到温暖舒适、病感减轻的效果。

第二类是正邪相搏。这时身体会出现麻、胀、酸、沉、痛的感觉,这也就是施灸时第二阶段出现的静态灸感。这个阶段是体内正气与邪气争锋的正常反应。当艾火循经出现温热灸感时,将会激发体内的气血运行,这时就会由于正邪斗争,而导致麻、胀、酸、沉、痛的静态灸感。这种灸感是体内正气逐步生成,并且同邪气相斗争的开始。

第三类邪气外出。这是施灸的第三阶段,风、凉、寒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动态灸感,是体内正气强,将邪气排出体外的良性反应。经过艾火持续不断地熏灼,从而加速血液循环而增强正气,并将体内的病邪之气排泄出去。这个过程中相应的部位会有一些寒凉的风气逐步排出,这就表明体内的正气开始将邪气排出体外。

THE END
1.中医药常识.中医养生保健常识.中医降小常识关于中医的简单养生知识.中医常识知识大全.老年人保健及中医药保健知识.安全小常识.中医药健康教育课件.中医药健康知识.生活小常识常识.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健康与生活知识常识.日常常识知识大全https://zhong1.org.cn/blog/
2.中药养生的好处中药养生配方大全中药养生知识【四季养生】旗下中药养生频道主要介绍:中药养生的好处,中药养生配方大全,中药养生知识,中药养生保健小常识等相关知识。https://www.freesns.com/zyys/zyaoys/
3.中药知识中药知识 三国 魏嵇康《养生论》:“故 神农 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晋张华《博物志》卷七:“中药养性,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宋 徐铉《题庙》诗:“常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 中药发展史 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http://www.hazyy.com/jkzx/yyzn/5108.html
4.中医保健知识宣传栏10篇(全文)三种模式各有特点:院校教育优点是中医药知识能够广泛的传播和共享,并为学生打下较为全面的基础,能够培养大批的中医药毕业生,但通过教材讲授的普通院校教育培养出的大多是掌握显性知识的中医人才,而且缺少名师指导和充足的实践时间,因此很难造就熟练把握和运用隐性知识的中医大家。师承模式能够侍诊名师左右,心领神会老师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t1i3x2q.html
5.降小常识速递技师上岗前都要去总部经过45天密训,手法相当专业,中医理论知识也很熟悉。 以前我不太爱做身体,甚至有点怕按摩调理,但经过这一次,感觉全身都很舒畅,似乎湿气寒气都排出来了,颈椎也舒服多了。气血饱满,整个人状态很好! #传承中医文化#全民搭伙来探店#肩颈疏通#艾灸按摩#放松解压好去处#休闲养生spa会馆推荐#0元玩转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3501688?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6.降常识抗衰老药物吃多后果很严重养生常识2)若自行选择品种,一定要了解有关药物的适应范围、服用剂量、禁忌以及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等知识,以免误服和超剂量,引起不良后果。 3)服药期间要注意用药反应,如出现药疹、发热、恶心、呕吐、头晕等,应立即停药,找出原因,对症处理。 结语:通过上文小编写的抗衰老药物的危害,相信只要大家仔细阅读完小编写的文章,你一https://m.39yst.com/changshi/201412/208301_1.shtml
7.中医常识号称“中医食疗养生第一人”的京城“养生明星”张悟本最近“栽了”。本以掀起一场新的“中医知识”普及风暴和“厨房革命”为己任的他,在“名利双收”之后,还是步了“排毒教父”“红薯王子”林光常和大力提倡牛筋汤的“刘太医”后尘,被媒体揭出身份、学历“造假”的老底,褪去了耀眼的“神医”光环。 https://www.gztcm.com.cn/kpzc/zycs/3475.shtml
8.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中医秋冬保健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 秋季天高气爽,草木凋零,大地气象明朗;冬季万物闭藏,天气干燥,气温低,西北风肃杀,属凉燥。因此,秋冬季的养生是以适应秋冬季气候变化为主,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今天重点讲金秋时节中医养生之道,即情致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祛病养生。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w20fvnn.html
9.360降网360健康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360健康养生网。http://m.souyaocai.com/
10.常见的中医养生小贴士中医更主张以预防为主,而并非是借助简单的药物进行病情的控制,中医养生更注重人体整体的平衡,将人体当作一个有机体系,借助调整身体五行相生相克、身体阴阳平衡的关系,来实现延缓衰老、预防疾病、身体保健的效果。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加,对人体养生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基于此,下面为大家科普一些中医养生小知识。http://m.jrjl.net/detail.html?id=46895
11.全民降网中医频道中医针灸推拿减肥刮痧拔罐减肥全民健康网中医频道提供中医减肥、针灸推拿、刮痧拔罐、刮痧减肥、中医养生知识养生常识,更多中医养生知识、养生常识、中医针灸推拿减肥、刮痧拔罐减肥、中医减肥。http://zy.qm120.com/
12.降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 (二)中药常识。 ? 介绍中药的基本知识;简要介绍中药炮制方法和目的(炮制减毒增效的知识),介绍中药简单的加工炮制、中药的煎煮方法,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常用中药的鉴别知识等。 ? (三)家庭常备中成药 ? 介绍家庭常备中成药的主治、功效、适应症,以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https://sxws.sx.gov.cn/art/2024/8/15/art_1467288_58930676.html
13.中药知识网中药材功效配方及中医养生知识分享中药知识网(www.85999.net)是中药材综合门户网站,专注分享中药材知识、中药材功效作用介绍、中药方剂、中药偏方等中草药相关知识。同时还有中医养生知识、药膳食疗、常见中成药、疾病介绍等多个栏目的中医药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https://www.8599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