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识泡脚也有小窍门

相信大家都知道泡脚好处多多,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其实泡脚也是有小窍门而言的,否则,泡了也是白泡,起不到大家想要的养生保健作用。那么,中医养生中泡脚有什么小窍门呢泡脚的时候又有哪些禁忌呢咱们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晚上泡脚为什么能补血

血虚、血淤会导致手脚冰凉、舌质黯淡、脸上有斑、心脏发紧、憋闷、喘不过气等症状的出现,晚上泡脚,在热水中放红花(味辛,性温,归肝经和心包经,破血、行血、和血、调血),活血化瘀;疏通肾、肝、脾三条阴经。

二:泡脚的窍门

春天泡脚,开阳固脱;

夏天泡脚,祛湿除热;

秋天泡脚,清肠润肺;

冬天泡脚,丹田暖和。

水中放盐

治便秘,还可以消除疲劳,帮助睡眠。

水中放醋

治脚臭,还能祛除脚臭、治脚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风湿。

水中放生姜、陈皮、薄荷

治脾胃虚,暖脾胃,祛湿邪。

水中放花椒

除臭祛湿、利气行水、扶助阳气。

水中放白芍、益母草、当归

治痛经,痛经,一般是体寒或气滞血瘀引起,白芍除阴气、祛腹痛、通顺血脉;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调经;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还可以使皮肤白皙红润,改善手脚冰凉的问题。

水中放干姜

治风湿骨痛、怕冷怕凉。干姜温中散寒、回归通脉。

水中放黄芪1、透骨草、伸筋草、花椒

缓解糖尿病(阴虚所致)。花椒祛湿;黄芪补气固表;透骨草可以帮助药物透过皮肤深入肌体,发挥药力。

三、泡脚四忌讳

一忌刚吃饭或空腹后泡脚。应饭后半小时。

二忌水温过高。应40-50度。

四忌自作主张,乱放中药。泡脚禁忌:经期或妊娠期妇女;有出血症状的病人不可泡脚。

四、泡脚时

上半身不出汗,下身出汗,治疗肾寒;

上身发热,下半身不出汗,治疗气虚。

冬季泡脚首选4种材料

一到冬季,手脚冰凉、遇寒咳嗽、手脚皴裂等会困扰很多人。在小雪节气养成足浴的习惯,有助于预防这些“小病”。爱美网健康小编介绍几个简便有效的足浴“小药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进行选择。

1、生姜——祛寒

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脚并不是将生姜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儿,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2、桂皮——消肿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它与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温肾阳的作用。用他们泡脚,对于因肾病引起的浮肿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肾源性水肿是由于肾脏功能问题或出现疾病而引起的水肿。一般首先发生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时最为明显,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的皮肤可出现凹陷。如果出现了肾源性水肿,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块)煮后泡脚,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连续用此法泡脚能够起到一定的消肿作用。

如果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如腿)开始出现水肿症状,逐渐发展到身体其他部位,则可能是由于心脏功能问题而导致的心源性水肿。这种水肿可以选用前面提到的生姜煮水来泡脚,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辅助减轻水肿的目的。

3、艾草——温肺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草是性温、味苦、无毒的一味药。它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

艾草泡脚的方法和生姜泡脚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脚,煮法与前面提到的相同。

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可以用艾草泡一次脚。还可在用艾草水泡脚的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10粒干红枣加两片生姜,加十碗水煮两个小时)作为辅助。

用艾草泡脚期间应当注意,同时多喝温开水,少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虚热、实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慢性支气管炎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发烧和患有低血压、糖尿病的人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艾草泡脚。而且用艾草泡脚每周2-3次即可,不宜过于频繁。因为用艾草泡脚能引火下行,有时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不足,容易引起头晕、头痛,还会引起情绪上的变化。

4、红花——防冻疮

红花是一种妇科常用中药,它能够活血通经,祛淤止痛。冬季容易发生冻疮和皮肤皴裂的人在秋季应该提早用红花泡泡脚,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红花同时煮水用来泡脚,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减轻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

如果血液循环不好,平时手脚容易发麻,或者下肢出现淤血,就可以用这两种药材一起泡脚。泡脚后,不仅能够使血液循环问题得到改善,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质量。在感冒期间用红花和艾草泡脚,还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安全泡脚有禁忌

泡脚时血液会流向下肢,脑部易供血不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闷、头晕,应暂时停止泡脚,休息一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能力差,应由家人先试水温,防止发生烫伤。

2、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

吃完饭后,体内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因此,最好饭后1小时再泡脚。

3、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

铜盆等金属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因为足弓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形成的,因此要从小注意保护。如果常用热水给小儿洗脚,足底的韧带就会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5、女性经期别自己乱用中药泡脚

女性经期出现的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药泡脚,不但不会起到舒缓的作用,还可能会加重痛经等症状。因此,如果女性希望用中药泡脚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痛经等经期健康问题的目的,最好能够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对症用药。

养生警惕:泡脚6大禁忌泡不好伤身

俗话说,富人吃补,穷人泡脚,热水泡脚,赛吃人参,关于泡脚有很多的说法,泡脚是一个很好的养生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疲劳,促进睡眠等,夏季也要注意泡脚,下面就为大家说说夏季泡脚的六大禁忌。

1.太饱太饿时都不宜泡脚

夏天要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泡脚,因为沐足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3.糖尿病人要留意水温

糖尿病患者应特别留意水温的高低,因为这类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觉不到,容易被烫伤,从而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

4.脚气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易泡脚。

5.水不宜过烫

每天用温水把脚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后,可以轻轻捏捏脚,达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THE END
1.中医药常识.中医养生保健常识.中医降小常识关于中医的简单养生知识.中医常识知识大全.老年人保健及中医药保健知识.安全小常识.中医药健康教育课件.中医药健康知识.生活小常识常识.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健康与生活知识常识.日常常识知识大全https://zhong1.org.cn/blog/
2.中药养生的好处中药养生配方大全中药养生知识【四季养生】旗下中药养生频道主要介绍:中药养生的好处,中药养生配方大全,中药养生知识,中药养生保健小常识等相关知识。https://www.freesns.com/zyys/zyaoys/
3.中药知识中药知识 三国 魏嵇康《养生论》:“故 神农 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晋张华《博物志》卷七:“中药养性,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宋 徐铉《题庙》诗:“常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 中药发展史 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http://www.hazyy.com/jkzx/yyzn/5108.html
4.中医保健知识宣传栏10篇(全文)三种模式各有特点:院校教育优点是中医药知识能够广泛的传播和共享,并为学生打下较为全面的基础,能够培养大批的中医药毕业生,但通过教材讲授的普通院校教育培养出的大多是掌握显性知识的中医人才,而且缺少名师指导和充足的实践时间,因此很难造就熟练把握和运用隐性知识的中医大家。师承模式能够侍诊名师左右,心领神会老师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t1i3x2q.html
5.降小常识速递技师上岗前都要去总部经过45天密训,手法相当专业,中医理论知识也很熟悉。 以前我不太爱做身体,甚至有点怕按摩调理,但经过这一次,感觉全身都很舒畅,似乎湿气寒气都排出来了,颈椎也舒服多了。气血饱满,整个人状态很好! #传承中医文化#全民搭伙来探店#肩颈疏通#艾灸按摩#放松解压好去处#休闲养生spa会馆推荐#0元玩转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3501688?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6.降常识抗衰老药物吃多后果很严重养生常识2)若自行选择品种,一定要了解有关药物的适应范围、服用剂量、禁忌以及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等知识,以免误服和超剂量,引起不良后果。 3)服药期间要注意用药反应,如出现药疹、发热、恶心、呕吐、头晕等,应立即停药,找出原因,对症处理。 结语:通过上文小编写的抗衰老药物的危害,相信只要大家仔细阅读完小编写的文章,你一https://m.39yst.com/changshi/201412/208301_1.shtml
7.中医常识号称“中医食疗养生第一人”的京城“养生明星”张悟本最近“栽了”。本以掀起一场新的“中医知识”普及风暴和“厨房革命”为己任的他,在“名利双收”之后,还是步了“排毒教父”“红薯王子”林光常和大力提倡牛筋汤的“刘太医”后尘,被媒体揭出身份、学历“造假”的老底,褪去了耀眼的“神医”光环。 https://www.gztcm.com.cn/kpzc/zycs/3475.shtml
8.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中医秋冬保健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 秋季天高气爽,草木凋零,大地气象明朗;冬季万物闭藏,天气干燥,气温低,西北风肃杀,属凉燥。因此,秋冬季的养生是以适应秋冬季气候变化为主,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今天重点讲金秋时节中医养生之道,即情致养生、起居养生、饮食养生、祛病养生。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w20fvnn.html
9.360降网360健康网,是实用的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日常生活保健小常识大全网站,分享春夏秋冬四季健康饮食养生保健小知识、运动对健康的好处、中医养生食疗做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学习健康养生百科知识尽在360健康养生网。http://m.souyaocai.com/
10.常见的中医养生小贴士中医更主张以预防为主,而并非是借助简单的药物进行病情的控制,中医养生更注重人体整体的平衡,将人体当作一个有机体系,借助调整身体五行相生相克、身体阴阳平衡的关系,来实现延缓衰老、预防疾病、身体保健的效果。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加,对人体养生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基于此,下面为大家科普一些中医养生小知识。http://m.jrjl.net/detail.html?id=46895
11.全民降网中医频道中医针灸推拿减肥刮痧拔罐减肥全民健康网中医频道提供中医减肥、针灸推拿、刮痧拔罐、刮痧减肥、中医养生知识养生常识,更多中医养生知识、养生常识、中医针灸推拿减肥、刮痧拔罐减肥、中医减肥。http://zy.qm120.com/
12.降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 (二)中药常识。 ? 介绍中药的基本知识;简要介绍中药炮制方法和目的(炮制减毒增效的知识),介绍中药简单的加工炮制、中药的煎煮方法,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常用中药的鉴别知识等。 ? (三)家庭常备中成药 ? 介绍家庭常备中成药的主治、功效、适应症,以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https://sxws.sx.gov.cn/art/2024/8/15/art_1467288_58930676.html
13.中药知识网中药材功效配方及中医养生知识分享中药知识网(www.85999.net)是中药材综合门户网站,专注分享中药材知识、中药材功效作用介绍、中药方剂、中药偏方等中草药相关知识。同时还有中医养生知识、药膳食疗、常见中成药、疾病介绍等多个栏目的中医药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https://www.8599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