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西安市60岁以上人口占比17.4%,全国老年人口在2050年将达到5亿。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蕴含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如何整合中医资源与养老资源以实现健康养老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中医药学具备成熟的理论知识、丰富的诊疗手段和显著的临床效果,在预防和诊疗老年病、慢性病方面疗效好、副作用小,在健康养老方面不可或缺。然而,西安市目前的医养结合仍面临着供给与需求不对等、服务供给单一、质量低下等问题。
考虑到西安市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现实需求,本研究采用Kano模型设计调查问卷,旨在精准识别西安市老年人对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需求,并对这些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为西安市政府制定中医药养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以期推动西安市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研究结论
(一)医疗服务:不可或缺
(二)养生保健服务:锦上添花
(三)康复服务:翘首以待
康复服务属于期待型需求。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康复服务需求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子女情况等因素的不同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未来落实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时,应基于老年人的多种特征,按照其具体需求情况进行分类,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项目。
(四)健康教育服务:沧海遗珠
健康教育服务属于无差异型需求。由于中医健康养老服务推广效果欠佳、服务质量因养老机构不同而参差不齐,因此大多数老年人不愿主动了解中医健康养老服务的具体内容,也不愿主动参与其中。这就需要地方尽量提供丰富的服务内容、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以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寻求健康生活的转变,实现从无差异需求到必备型需求的发展路径。
政策建议
(一)以病为本:人才建设信息资源双配置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作为公共服务,不仅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也需要医院、社区、养老机构和家庭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全面提升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益。
(二)未病先防:硬件设施软性理念双加强
(三)痊愈复健:机构建设服务模式双创新
加强中医药老年康复机构建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各县市区将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纳入区域服务业发展和医养结合总体规划中。全面落实支持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办医、中医药发展等各项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康复疗养及养老机构。凡是符合社会办医、民间资本举办养老机构等规定的,均可依法开办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包括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养老院、疗养院等,开展中医药特色康复与养老相结合服务,促进中医技术与康复医学融合。
打造新型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将老年人康复工作与社区服务、区域医疗和基础公共设施规划相结合,打造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社区系统康复服务模式。鼓励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康复治疗室,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组织提供中医药康复护理、中医辅具用法指导、租赁服务等中医药社区康复服务。同时,鼓励中医药康复专科医生定期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中医药康复医疗和护理训练指导,改善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弱的局面。还可通过建立志愿服务活动激励机制,鼓励高校康复专业师生组建“康复志愿队”,为社区老人提供专业康复服务。
(四)宣学并举:线上传播线下宣传双营造
感谢“策论中国”参赛团队:西北大学《“传统中医“遇见”现代养老,为老年健康生活再“加码”——基于Kano模型的西安市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研究》团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