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内卷餐饮业的神器竟然是中药房?
继“去中药房配酸梅汤”掀起轰动之后,如今年轻人纷纷涌向中医馆享受美食!
一家“中医食疗”餐厅引爆市场!各类药膳主食、汤粥和茶点应有尽有,一日三餐全覆盖!
据悉,这些药膳不仅有健脾胃、促消化的功效,还能塑性、睡眠等,食客们纷纷排队等候,口碑迅速传播。网友纷纷呼喊:“求求了!全国开连锁吧!”、“吃完这一顿感觉老健康啦,全国推广太有必要了!”
食药同源是“食”在“药”前,食药同源这一概念是中医从“治未病”、大健康中医养生角度发掘食品中的药用价值。药食两用物质既有营养成分又有药效成分,不仅能提供营养,还能起到养生保健、辅助治疗的作用。药食两用物质适用于亚健康和患病人群,在限定剂量下安全。胡世云介绍道,从“神农尝百草”到“食医”、“食治”的出现,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食药同源的理念,《食疗本草》、《饮膳正要》都是古人在食药同源探索中形成的食疗“攻略”。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当前拥有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在大健康产业背景下药食同源资源因其独特的优势,开发药食同源资源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药食同源符合市场需求。人口老龄化、亚健康及慢性病的威胁使“养”和“防”成为现代人日常保健的重心,且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回归自然,寻求符合自然法则的医疗及保健方式。食物是最好的药物、食物代替药物等理念促使具功能性的食品成为时兴的食品形式。
在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两大层面的机遇下,中医药养生服务产业也迎来“好时代”。因此,充分挖掘我国药食同源这一巨大资源宝库,加强其开发利用,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辅以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形成药食同源资源的创新链和产业链,能有效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药膳作为新兴赛道,完全有可能变成新的市场突破点和经济增长点。站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角度,让人们通过食物了解中药,让中药融入百姓的生活里,又何乐而不为?
当下,是谁在做养生餐,又是谁在吃养生餐?现存的“养生药膳餐厅”入局者,大致有四个“派别”:
一是“零星蹭热派”。比如推出零售产品“熬夜茶”,加入人参、枸杞、菊花等药材,很多当地人作为伴手礼买来送人。去年大火的“油柑”,也是养生主题的饮品,除了一些时尚茶饮品牌争相上新,可谓“不放过任何一个热度”。其实,猪肚鸡火锅,一早就开始奔着“养生有料火锅”的细分品类而去,算是火锅赛道中瞄准“养生”的一个成功案例。不过,伴随着品类的细分和崛起,药膳养生餐厅的呈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贴切年轻人的“养生大法”。
二是“活力无限派”。相比老当益壮派动辄好几千平米的大面积,活力无限派则以更加年轻时尚的风格,演绎“新式养生法”。通常选用原木色调,展示古朴的气质,并辅以古装、绿植等元素,让年轻人“找寻内心深处的宁静”。
这类餐厅的特点是精准针对年轻客群,从环境到菜品,“出片率”极高,很有网红潜质,另有一些餐厅融入茶馆文化,非常符合新时代年轻人的养生需求。
健康成为人们日常追求,美味兼具营养成为行业趋势。未来食疗市场潜力巨大。在此浪潮中,以“美味又健康”为目标,致力于让养生美食普及。在养生领域,各个企业应持续追求高质量,倡导“药食同源”,以先进思维和工艺,打破创新先锋,成为食养领域的佼佼者。
起源于1998年有老字号的陈农夫,近年来推出的“把病房变为厨房,把药疗变为食疗”的理念受大众追捧,食疗是以中医药和食物为原料,即“药食同源”,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
因人而膳、因地而膳、因季而膳,坚守人类的“健康”防线,是药非药,是食非食,不是“药物”,却比药物更温和更有效果。17年的研究,创梦24年,把中医食疗融入一日三餐,只需要一日三餐好好吃饭就能健康养生,跟健康做加法,做到少生病,甚至不生病,才是平等的健康。
“真正的医生是科学营养,真正的营养就是伴随你从小长大的食物”。
创始人陈老师坚信,食疗大于药疗这句话一定是有道理,不会只是凭空愿景,经过17年研究,他发现,食物是唯一涵盖人体需求的四气五味等无形物质,人体需求的营养最重要的不是现代医学研究的这些有形的7大营养成份,而是四气五味阴阳的无形物质,这些无形物质才是促进这些有形成份的吸收与转化,离开无形物质,这些有形成份将成为“死物”。
营养,有形成份+无形物质才叫全营养,药,保健品都只能获取有形成份,离开无形物质,我们人体所以造成今日的疾病丛生!
我们应该把精力投入到“食”上,而不是“药”上!
“食药同源”既能满足大众对提升健康水平的需求,又能满足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现今大众存在吃得好但不健康的问题,食药同源需要在营养健康和美味感受中寻找平衡点,让更多人“吃”出健康、“吃”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