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立秋,我们能明显感觉出早晚的天气凉了,雨水又多了,可秋老虎的威力丝毫不减,早晚温差大,天气无常,人也容易干燥烦躁,常言道“秋收冬藏”,我们应该怎样在饮食上顺应季节的变化,吃出愉悦心情,吃出美丽健康呢?
1桂花糯米藕
【材料】莲藕1节糯米一小碗红糖45克桂花蜂蜜30毫升红枣6粒
【做法】1.将藕洗净,切去一端藕节(藕节留着待用),使藕孔露出,再将孔内泥沙洗净,沥干水分,冰糖砸碎待用。
2.糯米淘洗干净(提前浸泡24小时),晾干水分,由藕的切开处把糯米灌入,用竹筷子将末端塞紧,然后在切开处,将切下的藕节合上,再用小竹扦扎紧,以防漏米。
3.取一沙锅或铜锅,先放入灌好米的藕,再放清水,水没过藕为限,在旺火上烧开后转用小火煮制,待藕煮到五成热时,加入少许碱,继续煮到藕已变红色时取出晾凉。
4.用一扣碗垫放网油一块,将藕削去外皮,切去两头部分,切成1.5厘米厚的圆饼扣入碗内,放入白糖、冰糖、桂花糖,盖上网油上笼蒸到冰糖完全溶化时取出,去掉网油渣和桂花渣,翻扑盘内,然后再去掉面上的网油渣即成。盛出后晾凉切片,食用前也可再淋少许糖桂花或蜂蜜,风味更佳。
【点评】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血安神
【提示】1.填进藕空的米不要填得太实,因为米熟后还会膨胀;
2.动物油热量高、胆固醇高,故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肥胖和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宜食用。
2红豆薏米粥
【材料】红豆50克,薏米50克
【做法】将红豆、薏米温水浸泡半日,加水煮熟即可,也可加入去核大枣同煮。
【点评】清热解毒、健脾益胃、祛湿活血、利尿消肿,薏米还有美白的功效哦~
【提示】1.鲤鱼与红豆皆有利水消肿功效,应避免同时食用;
2.此粥不宜加入大米,会消减祛湿的功效。
3红酒津雪梨
【材料】雪梨1只,红酒2-3两,蜂蜜1汤勺,冰糖和香叶少量。
【做法】1.将梨去皮放在砂锅中,加红酒和香叶后烧开,放入冰糖,慢火炖半小时,使梨的颜色变成红色。
2.将炖好的梨放在碗中,再将红酒汁倒在四周。
3.也可直接将雪梨切丝,放在碗里,再将红酒倒入碗中,浸味片刻即可食用。
【点评】生津润燥,清热降火,止咳化痰,补血养颜
【提示】梨子性凉,脾胃虚寒者不可多食。
4黄芪老鸭汤
【材料】母老鸭半只黄芪20克枸杞10克姜片15克黄酒1大匙白胡椒粉1/2小匙盐适量
【做法】1.老鸭斩块飞水,捞出后冲净沥干,也可整只下锅;
2.姜切片,同黄芪、鸭子一起放入砂锅,倒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两小时,至鸭肉软烂;
3.倒入枸杞和适量盐,关火。盖上盖子焖一小会儿,至枸杞涨大即可。
【点评】益气补血,清热去湿,养胃生津
【提示】1.尽量选择一年以上的老鸭;
2.虚症、热毒炽盛者慎用黄芪。
5西芹炒百合
【材料】西芹200克,新鲜百合150克,淀粉适量,食用油、盐、白糖若干。
【做法】1.西芹择去筋,洗净,切成较薄的段
2.百合去蒂洗净,掰成片
3.锅内放油,烧热,下西芹炒至五成熟
4.加百合、精盐、白糖炒熟,勾薄芡即可。
【点评】促进食欲,降压清肠,润肺安神
【提示】百合性偏凉,风寒咳嗽、虚寒出血、脾虚便溏者不宜食用。
材料:老母鸡1只,雪梨2个,姜、南杏、北杏、芡实、玉竹、无花果、蜜枣、麦冬各适量,盐少许。
做法:烧开半锅水,放入老母鸡汆烫1分钟,捞起沥干水。雪梨去皮和核,切成块状。姜切片。用纱布将南杏、北杏、芡实、玉竹、无花果、蜜枣、麦冬包成汤料包。将老母鸡、雪梨块和姜片放入瓦煲内,放入汤料包,注入清水搅匀,加盖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炖煮1个半小时。不时翻搅锅内的母鸡和雪梨,避免其粘底。熟后加入盐调味,即可出锅。
7莲藕炖腔骨
原料:
莲藕2根,腔骨500克,姜、盐少许。
做法:
1.将腔骨剁块洗净,莲藕去皮切块。
2.锅中倒入清水,加热沸腾后,放入腔骨焯烫3分钟捞出,用清水冲去表面的浮沫。
3.将腔骨放入汤煲中,加足量清水,盖上盖子大火加热至快沸腾,开盖用勺撇去浮沫。放入姜片,盖上盖子调中小火煲30分钟。
4.放入莲藕块,盖上盖子继续用中小火煲1个小时。食用前调味即可。
材料:莲藕、瘦肉、水淀粉、酱油、盐、葱、油。
做法:将切好的瘦肉放入碗中,加入适量水淀粉、盐、酱油,腌5分钟。将莲藕洗净,切成长条状。起油锅,用小火将腌好的瘦肉炒至四分熟,盛入碗中。放入切好的莲藕,旺火翻炒,待半熟后加入瘦肉和盐继续翻炒,起锅前加入葱花。
材料:南瓜、牛奶、鸡蛋、糖。
做法:先将150克南瓜蒸熟,再依次加入糖、牛奶、鸡蛋,煮熟即可。
南瓜黑米粥(适合1岁以上宝宝)
材料:南瓜、黑米、大枣。
做法:南瓜洗净去柄、切开,取出种子后切片。黑米、大枣洗净,一起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米烂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