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壮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都公认骆越人是自己的祖先,他们的文化都带有骆越文化的深刻痕迹。骆越人的祖居地大明山地区现在是壮族人的聚居地,保留的骆越文化习俗最多,壮族人是骆越人的后裔自不待言。侗族最尊崇的萨玛(大祖母)神和大明山地区的龙母(壮语称娅蒲即祖母)神显然有源流关系,萨玛神也叫萨岁,即岜岁的祖母,岜岁汉译音名也写作博邪、岜虽、岜是,都是大明山的壮语汉译名,这一名称表明侗族与大明山地区的骆越人深有渊源。根据水族古歌的叙述,水族的祖先最初生活在邕江流域的岜虽山,后来被迫离开邕江流域,渡过红水河,经河池、南丹一带,沿龙江溯流而上,迁徙到今天的水族地区,因此水族的古称也叫虽族。这一水族古歌中记载的邕江流域的岜虽山就是现在的大明山。这些骆越人后裔的民族都有厚重的骆越文化底蕴,在饮食养生习俗上也都有古骆越人饮食养生习俗的痕迹。他们的许多饮食习俗都可以在大明山地区的饮食养生习俗中找到自己的源头。
骆越民族许多独特的饮食养生习俗的形成与大明山的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大明山地区位于广西着名的弧形山系的中段,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共同挤压而形成的山系,北回归线穿过大明山的中部,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大明山森林茂密、溪流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众多而又奇特,古骆越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养生习俗。
一、古骆越养生食俗
骆越在历史上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古老民族,因为居住的地域是岭南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水乡,历史上多湿气和瘴气,所以骆越人的饮食习俗带有浓郁的地域特征而且很多与防病养生有关。从遍布大明山地区与郁江流域的贝丘文化遗址和大石铲文化遗址中遗存的文物以及汉族古籍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古骆越人的一些饮食养生习俗。
3.山珍养生。古骆越人爱吃竹笋、木耳和野生菌等山珍,《逸周书王会解》说:禽人菅,路人大竹。意为禽人的贡物是菅草,路人的贡物是大竹笋。路古音为骆,路人就是骆越人,可见远在周朝时,骆越人就有吃竹笋的习俗,并把大竹笋当作贡品送给周天子。《吕氏春秋本味篇》说: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越骆就是骆越,骆越的菌是味道和美之物,由此可知战国时期骆越的山珍野菌已闻名中原。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竹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养生学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竹笋有一定关系。大明山都阳山一带山区是世界着名的长寿之乡,也是着名的竹笋之乡,爱吃竹笋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野生菌味甘,性凉,有益气健脾、解毒润燥等功效。特别是野生香菇含有谷氨酸等18种氨基酸,在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野生香菇就含有7种,同时它还含有30多种酶以及葡萄糖、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铁、磷、钙等成分。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野生香菇含有多糖类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排毒能力,抑制癌细胞生长,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此外,野生香菇还可降低血压、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有强心保肝、宁神定志、促进新陈代谢及加强体内废物排泄等作用,是排毒壮身的最佳食用菌。大明山的野生香菇香气浓郁,品质优良,药用价值高,在广西富有盛名。木耳味甘,性平,有排毒解毒、清胃涤肠、和血止血等功效。古书记载,木耳益气不饥,轻身强志。木耳富含碳水化合物、胶质、脑磷脂、纤维素、葡萄糖、木糖、卵磷脂、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蛋白质、铁、钙、磷等多种营养成分,被誉为素中之荤。木耳中所含的一种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将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的灰尘杂质集中吸附,再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排毒清胃的作用。
6.果蔬养生。壮族地区高温多雨,土壤大部分属酸性和中性,适宜热带、亚热带果树和蔬菜的生长。广西贵港市罗泊湾汉墓出土的炭化果实有桃、李、橘、橄榄、梅、人面子等。东汉杨孚《异物志》记述当时岭南果树的品种有荔枝、龙眼、柑橘、甘蔗、橄榄等,并描述了多种果品的性状和食用价值。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述果名17种,其中荔枝、龙眼、柑橘、杨梅、橄榄、五棱子等,至今仍是广西栽培的重要果树,广西贵港市罗泊湾汉墓出土的植物种实有葫芦、广东含笑等。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的蔬菜有蕹菜、茄、芫荽等。这些蔬菜都是自古以来就在壮族地区栽培的原生种。且具有药用价值。蔬菜被古代壮族人民广泛用作食疗壮药,如蕹菜汁能解冶葛毒,菠菜能解酒毒,苦荬菜味苦性寒,可解暑毒,并可治蛊,紫苏食之不饥,可以释劳,枸杞菜味甘平,食之能清心明目、以之煮,配以猪肝可平肝火等。
甘蔗是古骆越的养生特产,《齐民要术》卷十引东汉杨孚《异物志》介绍:甘蔗,远近皆有,交趾所产甘蔗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至均。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为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之也。又煎而曝之,即凝,如冰,破如博慕,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者也。交趾为骆越地,所产甘蔗特醇好,如今,古骆越地的大明山地区和左、右江地区仍然是全国最大的甘蔗产区。甘蔗在大明山地区是炖肉、煲凉茶养生的重要佐料。
龙眼也是骆越的重要养生特产,远在东汉时,龙眼就成为重要的贡品,后汉书和《帝纪》记载,交趾献龙眼,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说:龙眼,南州悉有之,极大者出邕州。龙眼果肉制成的桂圆肉历代来都是养生佳品。《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久服龙眼可强魂聪明,轻身不老。桂圆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及蛋白质等,含铁量也较高,可在提高热能、补充营养的同时,又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以补血。实验研究发现,桂圆肉除对全身有补益作用外,对脑细胞特别有益,能增强记忆,消除疲劳。桂圆含有大量的铁、钾等元素,能促进血红蛋白的再生以治疗因贫血造成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桂圆中含尼克酸最高达2.5毫克(每100克),可用于治疗尼克酸缺乏造成的皮炎、腹泻、痴呆,甚至精神失常等。桂圆含铁及维生素比较多,可减轻宫缩及下垂感,对于胎儿的发育有利,具有安胎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桂圆对JTC-26肿瘤抑制率达90%以上,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给癌症患者口服桂圆粗制浸膏,症状改善90%,延长寿命效果约80%。此外,桂圆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小芽孢癣菌有抑制作用。国内外科学家发现龙眼肉有明显的抗衰老、抗癌的作用。
7.饮茶养生。骆越故地是茶树的原生地,如今大明山上还有大片的野生山绿茶,凌云的岑王老山有广西最大的野生茶树王。骆越后裔壮、侗等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喝茶消暑、解毒治病的习俗,并且创制了大明山茶、凌云白毫茶、覃塘毛尖茶、万承苦丁茶、苍梧六堡茶等广西名茶。茶性凉,味甘苦,有清热除烦、消食化积、清利减肥、通利小便的作用。茶叶有很好的解毒作用。茶叶富含铁、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B1、尼克酸、氨基酸以及多种酶,其醒脑提神、清利头目、消暑解渴的功效尤为显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富含一种活性物质茶多酚,具有解毒作用。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可以保健强身和延缓衰老。
大明山有一种独特的野生山绿茶,它有一种浓郁的药味,常喝可以降血粘、血压,软化血管,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是难得的养生佳品。目前大明山野生山绿茶还不能人工种植,因此数量稀少,如何攻克培植难关,是一个期待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8.肉食养生。骆越人用来养生的动物资源十分丰富,连中原汉人所忌讳的动物骆越人都当作补品和佳肴。宋代范成大所着的《岭外代答》记载:深广及溪峒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其间异味,有好有丑蝙蝠之可恶;蛤蚧之可畏;蝗虫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虫之秽,悉炒而食之。蝗虫之卵,天蟒之翼,悉鲊而食之甚者则煮羊胃,混不洁以为羹,名曰靑羹。范成大对蛮夷的养生习俗不理解,以为是食秽呑丑。其实蝙蝠、蛤蚧、蝗虫、蜂蛹等动物有很高的养生健体功效。羊胃的粘液和内脏煮的汤壮族人叫羊酱汤,是治胃病的良药。壮医认为,凡是虫类的药都能祛风止痛;鱼鳞之品可化淤通络,软坚消块;介甲之属能滋阴潜阳,安心神而定魂魄;飞禽和走兽虽然有柔刚不同的性能,但都能温养或滋养气血,调理阴阳,为扶正平和之品。例如蛤蚧,岭南骆越后裔俚人的使用经验为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并宜丸散中使;山瑞,煮食羹味极浓厚,性温补;大鲵,质粘甚厚,滋阴降火;山羊,其心血可治扑跌损伤及诸血症,以一分许酒调,饮之神效。大明山地区常作养生的动物食品有:狗肉、羊肉、麻雀、蜂蛹等。
9.药酒养生。传说古骆越人发明酒是受到乌猿把浆果储存在石洞中发酵变成香糟的启发而造出来的。大明山南麓的元龙坡曾出土了两件珍贵的商代酒器提梁卣,这表明骆越人早就商代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骆越人爱在酒中浸泡各种动植物以养生治病,历史上发明了许多名酒,最着名的是古辣酒和乌猿酒。宋代范成大所着的《岭外代答》卷六记载:宾、横之间,有古辣墟,山出藤药,而水亦宜酿,故酒色微红,虽以行烈日中数日,其色味宛然。若醇厚,则不足也。诸郡富民多酿老酒,可经十年,其色深沉赤黑,而味不坏。古辣就是现在的宾阳县古辣镇,古镇现在仍在,但可惜酿酒的泉口和古辣酒的配方却失传了,要领略古辣酒的醇香只能靠想象了。骆越另一失传的名酒是乌猿酒,乌猿酒以香气浓郁、大补气血而闻名海内外。传说乌猿酒是用乌猿的肉块与草药和黑糯米发酵再蒸馏而制成的,现在乌猿已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酿制乌猿酒的最后一位传人也作古,乌猿酒已成为了历史的名词。
大明山地区壮族传统的药酒五花八门,各种古怪的动植物都可浸泡成药酒,目前较流行的有蜂蛹酒、犁头蛙酒、毛鸡酒、麻雀酒、杨梅酒、棯果酒等。大明山地区还有一种用林中香鼠泡制成的药酒,是壮阳的灵药,被称为大明山伟哥,群众说在所有的壮阳药酒中,大明山香鼠酒是功效最显着的,但是香鼠个头很小,爬树如闪电,非常难以捕捉,要想人工喂养开发确非易事。
10.药膳养生。骆越人很早就有在食物中加入各种药料烹饪成养生菜肴的习俗。《史记货殖列传》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嬴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谨之患。羹鱼就是把鱼加入各种药料和佐料烹制成美味的汤。古代壮族地区用作药膳的调料主要有姜、酒、盐、醋、葱、蒜、肉桂、芫荽、糖、辣椒、花椒、沙姜、油、酱油等。烹调药膳时加调料,可除去鱼肉的腥味,增加药膳的香味,使之更加美味可口,而且这些调料品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例如酒具有通血脉、御寒气、醒脾温中、行药势的功效。壮族地区姜的种类很多,有红姜、紫姜、沙姜、姜黄、蓝姜等。姜可发汗解表治感冒,可解鱼蟹中毒及温胃止呕等,为壮医常用药,而蓝姜乃壮医妇科良药。肉桂,从《山海经》开始有记载,前人记述颇多,广西素有桂海、八桂之称。《南方草木状》、《岭外代答》等书都对广西肉桂的药用做了记载。肉桂入药,壮医分为牡桂、菌桂、官桂、桂枝、桂心、板桂、桂油、桂茶、桂酒,颇为讲究,常被用来配制药膳,病者服之多有奇效。食物中配加各种特产壮药烹饪成的菜肴就成了着名的壮族药膳菜肴。如田七鸡、黄姜鸡、白果鸭、火蔴羊肉、艾叶糍等。
二、大明山地区饮食养生得天独厚
古语说一方土养一方民,骆越故地的大明山地区之所以成为饮食养生的圣地,这和大明山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沉积有很密切的关系。
广西的地理格局被称为金钩落玉盆,整个广西的地势是一个大盆地,像一个玉盆,着名的广西弧(都阳山大明山镇龙山大瑶山驾桥岭)像一条金钩落在玉盆中。广西弧的位置正处在玉盆的黄金分割位置,而大明山就处在黄金分割弧的龙头位置,这一独特位置使大明山成为广西的第一风水宝地,广西的灵气都荟萃在大明山上,地灵人杰,物华天宝,大明山自然成为历代方士寻仙修炼的最佳去处。
广西弧的隆起,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汽的共同润育,使大明山的气候和植被呈现出所有名山少有的多样和灵异。从山脚到山顶,风云常变幻,十里不同天。热带的野芭蕉,亚热带的柑橘、温带的梅桃、北国的松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土。于是各种珍稀动植物随意而生,顺势而长。据统计,大明山有维管束植物209科,764属,2023种,分别占广西植物区系科、属、种的73.9%,43.0%和28.0%,大明山是广西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大明山2023种植物物种中,冠有大明山这个特有名词的种类达32种,受国家明文保护的植物种类有2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钟萼木、格木、桫椤,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齿叶黑桫椤、大叶黑桫椤、亮黑黑桫椤、黑桫椤、大明山黑桫椤、水蕨、金狗毛、福建柏、白豆杉、香樟、花榈木、红椿、紫荆木、锯叶竹节树、观光木、马蹄参、木瓜红等。大明山2023种植物中,药用植物就有1331种,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药物资源,为大明山地区的饮食养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大明山与其他名山不同的地方是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回归线虽然是一条看不见的线,但它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对大明山地区的气候、地磁、微波、生物生长和人的养生都有很大影响,在太阳直射大明山的季节,大明山的天镜神光、深谷奇声等罕见景象出现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多,北回归线以北的大明山地区水质也多呈现茶色,而以南地区的水质却非常澄碧。北回归线经过的大明山脚下的两江镇,农民所种植的农产品品质出奇地好,养生食品山薯比其他地方长得格外粗壮,大的比人的小腿还要粗。其他地方的苦荬菜一般都有苦味,而两江镇的苦荬菜却令人惊异地有一股甘甜味。在太阳直射的夏至时节,人们进行气功练习和养生调理,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所以大明山地区的壮族群众千百年来形成了夏至期间做艾叶糍、凉粽、吃狗肉养生的饮食习俗。按照养生专家们的说法,夏至期间练功和养生,可以达到天、地、人三气同步,容易疏通血脉,强身健体。
大明山是骆越祖母神龙母的圣山,是骆越人后裔的精神家园。大明山上有许多龙母神的圣迹,如遇上溪水改变了颜色,人们都认为是龙母显灵,喝溪水可以治病,可以养生。所以龙母峡谷的水,人们都争着汲取去泡茶、熬药。而这样的水确实有强大的心理治疗作用,许多奇难杂症往往会霍然而愈。供奉过龙母神的五色糯米饭,人们都争着品尝,认为这会给自己带来福气。清代文人韦丰华在他所作的《廖江竹枝词》中就生动地描绘过这一情景:胙颁真武喜分将,食罢青精糯米香;忽漫歌声风外起,家家儿女靓新妆。诗中的真武是秃尾龙的化身,到了清代,龙母庙中的蛇神已被汉族文人附会成真武神。诗的意思是:大家高兴地分拿蛇神面前供奉的肉饭,吃了五色饭后还闻到糯米的芳香;飘忽浪漫的山歌在风外传来,家家户户的年轻人都换上漂亮的衣服来赶歌圩。从诗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壮族群众吃五色糯米饭和供肉养生祈福的生动场景。
三、大明山地区饮食养生名菜
1、生食养生菜:此类菜是在骆越时代产生的菜式,带有鲜明的原始饮食特点,但因风味独特并且有特别的养生功效而在民间传承不衰,主要菜式有:
八宝鱼生。八宝鱼生是大明山地区的特色养生菜,这道菜对原料鱼的选择非常讲究,它必须是河中的野生鱼种,以马山县红水河、武鸣河、宾阳县清水河所产的青竹鲤、三角鲤、剑鱼、赤眼鱼等珍稀鱼种最佳。普通池塘养殖的鱼容易染上肝吸虫,不宜做八宝鱼生。鱼生的制作的工序很细致,刀要磨得非常锋利,切出的鱼片才薄如纸片,呈半透明状。八宝鱼生之所以叫八宝鱼生,就是用生姜丝、腌柠檬、酸蕌头、酸木瓜丝、鲜芫荽、鲜紫苏叶、鲜鱼腥草、炒花生粉八种配料再加上花生油、生抽、酸醋、白糖等制作而成。八宝鱼生味道香脆酸甜,风味独特,是大明山地区最有特色的壮族佳肴,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是壮族传统的鱼生节,有条件的壮族家庭都做上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八宝鱼生欢度节日。八宝鱼生有软化血管、降血脂、降血压、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养生作用,大明山地区壮族农村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明显降于其他地区,这与壮族同胞爱吃鱼生有很大的关系。
永州鱼片。永州鱼片是发源于马山县永州镇的一种特色菜。它的做法与八宝鱼生相似,不同的是要将生鱼片加花生粉或芝麻粉在热锅上急炒至半生熟而成。永州鱼片保留着鱼生的风味,但又有炒菜的油香。近年来永州鱼片风行大明山地区和南宁市,成为大众喜爱的一种菜式。
列打。列打是壮语名,意思是血制成的菜,列打是流传在大明山地区的民间传统养生名菜,它的制法是将新鲜的羊血快速反复搅拌,不让它凝结,然后再与炒熟的羊杂碎搅拌,待凝结后再撒上香菜末而成。大明山的壮族群众对列打的养生功能非常尊崇,认为它能大补气血,所以杀羊必定做上一盘列打待客,如帮助杀羊的人吃不上列打,那是一件非常失礼的事。
2、白切养生菜。此类菜产生于陶制器皿发明,壮族先民骆越人从生食进化为熟食的时代,所煮的肉食皆以刚熟还带血丝为佳,带有鲜明的壮族特色。主要菜式有:
白切鸡。以马山县山区放养的土鸡为原料,煮熟切块加上芝麻油、沙姜、香菜、酱油等佐料制成,是壮族传统名菜。白切鸡的养生功效取决于原料鸡是否是放养的半野生鸡。在山野和果园放养,不喂人工饲料的土鸡,在野外啄食百虫,肉中蕴含各种营养成分,是滋补的养生食品。白切鸡以马山县里当乡出产的土鸡最为有名。白切鸡是两广名菜,这一名菜的源头也在大明山的古骆越地区
白切羊。白切羊是马山县的着名菜肴,它用马山县的特产黑山羊为原料,放入甘蔗、八角、草果做成的汤料中煮熟,再白切装盘而成。吃时用特制的香椿叶酱料做佐料,风味独特。马山黑山羊是全国黑山羊的第一品牌,它的肉质醇美,不腥不膻,是补气补血的上乘养生食品。
3、药膳养生菜。此类菜式以壮族地区产的名贵滋补药与各种肉类烹制而成,主要菜式有:
三七鸡。用壮乡特产的三七煲出的土鸡汤,味极鲜美,并有显着的补气和消除疲劳功能。三七鸡做法:光鸡一只,从胸部下刀切开,背不开,用刀背用力拍打成扒状,在背部开个洞把鸡头弯从洞中穿过,放清补凉、姜片、葱条。三七须洗净后炸过,用砂锅盛好,水淹过鸡,煲一个半小时后改用文火炖至能撕开,如水少就加水再烧上十分钟后用鸡精调味。
黄姜鸡。黄姜有有祛湿清热解毒的功效,用野生黄姜作配料和鸡块炆出的菜式,带有黄姜特有的浓烈色彩和香味,风味独特。材料:鸡肉(鸡翼,鸡腿,鸡胸肉均可,随个人喜爱),洋葱,青椒,黄姜,楜椒,盐,糖,烧酒,,生抽,各种调料随个人口味增减,先把鸡肉倒入热油锅中用大火和热油把鸡肉爆香炒熟.鸡肉全部熟透后,加适量的水,倒入黄姜,盖上锅盖,转中火,看锅中鸡肉变黄色后,再加入剩下的洋葱和青椒丝,略炒一下放少许白糖,搅动过后再次盖上锅盖,调至小火即可出锅。
田螺鸡。田螺鸡除了含有多种营养素、味道鲜美外,还有清热利湿、通便解毒、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田螺鸡所用田螺要泡水一两天让它吐净脏物,洗净后去掉尾尖。鸡斩块,加腌料腌。烹饪时要先起锅落油,炒香蒜米,迅速下鸡块煸炒,再放入田螺及蒌叶、紫苏等调料炒至鸡肉刚熟时,把做好的田螺鸡倒入加水煮到田螺熟透即可。
柠檬鸭。柠檬鸭是大明山地区的特色菜肴,以武鸣县高峰坳路边店制作的最为有品,被称为高峰柠檬鸭。柠檬鸭选用本地名特产的香土鸭为原料,加入腌柠檬、酸荞头、酸辣椒、酸梅、腐乳、白糖、料酒、鲜姜等配料炒制而成,味道酸甜辛辣,带有特别的柠檬香气,具有开胃消积、解痧气、清热祛火、通经活络等养生功效。柠檬鸭的制作比较讲究。鸭宰杀后要放入沸水中用柴火煮至半熟,取出沥干水切块放配料回锅再炒,加芡汁焗至鸭肉熟透便可出锅。
鲶鱼豆腐。鲶鱼性温,味甘。补中气,滋阴,开胃,催乳,利小便。适宜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乳汁不足,小便不利,水气浮肿者食用。鲶鱼豆腐是流行于大明山地区的着名菜式,以武鸣县灵马镇路边店做的鲶鱼豆腐最为人称道,所以许多地方的路边饭店都打出正宗灵马鲶鱼的招牌。鲶鱼豆腐的做法是:鲶鱼不开膛,从下巴和鳃处取出内脏,斜刀切23CM片,腌好料放蚝油,油温7成下锅炸熟捞出,余油下蒜、姜末再用小火把鱼肉煎至金黄色起锅待用。豆腐成块,放多点油煎黄两面,改刀成小方块,把鱼肉、豆腐块倒一起焖5分钟后洒上葱花、调味品,淋上香油、古月粉勾芡即成。
五色糯米饭。用枫叶、黄花、红兰草等植物将糯米染成五色后蒸成的糯米饭,是大明山地区壮族过三月三节必备的主食。五色糯米饭的历史十分悠久,它起源于龙母崇拜习俗,传说龙母葬在大明山上,每年三月三,龙母的养子秃尾龙都上大明山祭拜母亲的墓,因此南宁人都把扫墓叫做拜山。传说秃尾龙是一条五色龙,所以大明山地区的壮族群众在三月三拜山祭祖时,都做五色糯米饭做供品。清代诗人沈自修在《西粤记俗》中说:宣化(今邕宁)武缘(今武鸣)之俗,三月三日。各村以乌米饭祀真武。乌米饭就是五色糯米饭,真武是秃尾龙的化身。五色糯米饭色、香、味俱全,软硬适宜,颜色鲜艳,飘散出一股清新的药香,有清热解毒,健胃强身的功效。
艾叶糍。用野生艾叶和糯米粉加糖做的糍粑,色泽黑亮,有一股艾叶的清香气。《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苦辛,性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艾可治百病,有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的功效。艾叶糍粑是养生健体的佳品。
4、养生野菜。大明山地区野菜资源非常丰富,有许多品种如蝴蝶菜、骆越红等是稀有的珍贵品种,但这些稀有品种正在开发之中。目前在市场上较为畅销的野菜主要有:
山韭菜。山韭菜味甘辛性温。是一种良好的振奋性强壮剂,有健胃、壮阳、解毒、散瘀的功能。作菜食可健脾养血补肾,强筋壮骨。大明山的山韭菜叶大鲜嫩,是山上宾馆饭店待客的养生招牌名菜。山韭菜可净炒,也可和鸡蛋、河虾共炒,还可与鸭血、猪血等煮汤。
蕨菜。蕨菜质地软嫩,清香味浓,而且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还包括蕨素、蕨甙、甾醇等特有的营养素,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清热解毒、杀菌消炎。蕨菜的某些矿物质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蕨菜还可以止泻利尿,所含的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能清肠排毒,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晕失眠,子宫出血,慢性关节炎等症,对流感也有预防作用,是公认的养生食品。大明山地区的野生蕨菜品种最多,品质优良,药效显着。常见的吃法有滑炒嵴丝蕨菜、蕨菜扣肉、凉拌蕨菜等。
苦荬菜。苦荬菜的学名叫苦麻菜或苣荬菜,含有丰富的钾﹑钙﹑镁﹑磷﹑钠﹑铁﹑锰﹑锌﹑铜等元素,能清热燥湿、消肿排脓、化淤解毒、凉血止血。苦荬菜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特别是氨基酸中精氨酸、组氦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对肝病、糖尿病疗效显着,常食可提高人体免疫能力。苦荬菜比较常见的吃法有净炒苦荬菜、酱拌苦荬菜、苦荬菜烧猪肝等。
鱼腥草。鱼腥草是一种有浓重鱼腥味的野菜,盛产于大明山地区。鱼腥草鲜美脆嫩,十分爽口,并且气味特异,别具一番风味。鱼腥草是一种高营养的野生蔬菜,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其药用价值也相当高。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镇痛等功效。最新研究还发现,鱼腥素有一些潜在的功能。国外医学家已从鱼腥草中分离出一种针状抗癌活性结晶物,对胃癌有显着的疗效。日本山口医学博士发现鱼腥草汁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食用鱼腥草常用嫩叶煮汤和用根腌酸凉拌。
雷公根。雷公根是传统的清凉解暑药,喜生于大明山地区的草地、田埂、沟边低湿处。雷公根性味甘凉,具有解毒降火、治高血压、腹痛等效用。农村群众常用于治疗感冒和燥热症。新鲜茎叶汁捣汁或煮水,调红糖服用,可治肠炎、腹痛、痢疾等引起的上吐下泻,当茶水饮用,可消暑、明目。雷公根对循环系统有正面的效果,能帮助全身的血液循环,近年来女性把它当作减肥瘦腿的良药。雷公根减肥的原理是这种植物有一定抑制食欲,加强新陈代谢的作用。有安定精神状态,促进血液循环的疗效。做药膳的雷公根一般与瘦猪肉煮汤,是大明山上各餐馆的养生名菜。
香椿。香椿叶厚芽嫩,不光颜色鲜艳、香气典雅,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养身功效,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C等多种营养成分,有滋阴润燥、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抗菌消炎之功效,适用于虚劳吐血、目赤、营养不良等。作为药膳的香椿养生名菜是香椿炒鸡蛋。其做法是将香椿洗净,入沸水焯一下,捞出后切碎;鸡蛋磕入碗内搅匀;等油锅烧热,倒入鸡蛋炒至成块,投入香椿炒匀,加精盐炒至鸡蛋熟而入味,即可出锅。
马齿苋。马齿苋又叫瓜子菜,以叶如瓜子而得名,叶子一般为红褐色,叶片肥厚,为长倒卵形。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硫氨酸﹑核黄素﹑抗坏血酸等各种营养物质。由于其中含酸类物质比较多,所以吃的时候会觉得稍有些酸味。马齿菜的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因为它含有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岛腺分泌胰岛素,调节人体糖代谢过程、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所以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它还含有一种叫做3—W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抑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生成,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种,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汤都可以。
5、养生酒。大明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骆越养生酒的主要创制地,着名的古辣酒、鸟猿酒都名传青史。许多养生酒因为用珍稀动植物泡制,由于种种原因已不能再生产,只有一些原料易得的养生酒占有大部分的市场,这些养生酒主要有:
桂圆酒。鲜龙眼烘成干果后即成为中药里的桂圆。桂圆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有补血安神,健脑益智,补养心脾的功效,是健脾长智的传统食物,对失眠、心悸、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贫血有较好的疗效。桂圆酒的制作方法:桂圆200克,白酒400克,将桂圆肉放在洁净的细口瓶中,加入白酒,密封瓶口,每日振摇1次,半月后饮用。白酒选用高度白酒。食用方法:睡前服10毫升。。桂圆味甘性温,有上火症状者和孕妇不宜食用。
金樱果酒。金樱果是大明山地区的一种野生果类。果十月成熟,呈金黄色,内毛外刺,性平味甜微涩.据本草纲目记载:金樱果具有衄血镇痛,生津液,收虚汗,敛虚火,益精髓,强身健体,益五脏,止咳化痰,定喘润肺,止痢通尿的神奇功效.传统的金樱果酒以野生金樱果为原料,与米酒二次发酵酿造,酒体金黄晶亮,香醇甜净,清爽柔和,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宴宾馈赠之佳品.常饮延年益寿,是一种优质保健的野生果酒.
山棯果酒。山棯果,学名则叫桃金娘,夏开淡红色花,浆果大如樱桃,熟时暗紫色。果肉味甜而有芳香,内含多数种子,可供生食,并制软糖。大明山地区是山棯果的重要产区,每年的七八月,大明山的山坡上,成熟的山棯果漫山遍野,山民多上山采摘,经蒸晒后加入白酒浸泡一个月即成山棯果酒。山棯果酒如同葡萄美酒,风味绝佳,是大明山地区着名的养生名酒,有补血补气的显着功效,山棯果酒还可治疗腰酸背痛、痢疾、预防多种癌症。
蛤蚧酒。蛤蚧是古骆越地的着名特产,是一种生活在石灰岩山崖石壁上的爬行动物,亦称大壁虎,野生的蛤蚧是国家保护动物,近年来已人工养殖成功。在大明山周边的各县养殖最多。它是一种名贵的山珍补品,多用来浸酒或与其他肉类炖食,具有滋肺补肾、强身壮骨之功效。传统蛤蚧酒的制法有两种。生泡法:将活蛤蚧洗净,将水晾干,用刀背或锤子轻击其头部,令其昏死,剖腹去内脏,抹去血,用50度以上的米酒或高粱酒浸泡,每5公斤酒放大条蛤蚧5~6条(中条者放7~8条),浸泡3个月后,再配放当归、肉苁蓉、龙骨、大枣、枸杞、黄芪、川芎、白芷等中药各18克共同浸泡一个月后,即得蛤蚧酒。
麻雀酒。麻雀肉味甘性温,有壮阳益气,益精髓,暖腰膝等功效,民间常用来治疗阳痿。除可煮粥外,还可与瘦猪肉、桂园一起蒸食,或制成麻雀酒。麻雀酒的制法是:麻雀10只,去毛及内脏,焙干,用50度米酒浸泡一个月。每次服15~30毫升,每天早、晚各服1次饮用。
野蜂蛹酒。野蜂蛹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其它活性物质,经分析测定,干品中蛋白质含量约占41%,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其含量高于牛肉、牛奶、鸡蛋,比号称食品之冠的花粉高一倍左右,所含10种微量元素中,钙、锌的含量较高,维生素D3的含量比鱼干油高数倍,是一种天然的高级滋补品。现代研究表明,蜂蛹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增进食欲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以大明山地区的野生蜂蛹为主要原料加高度米酒浸泡成的保健酒,具有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缓解疲劳的功效,能对因体力或心理负荷过重引起过度疲劳的人群起到消除或减轻疲劳感,恢复正常生活,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蜂蛹作为药食两用品的历史非常悠久,历代医药古籍都记载了蜂蛹的滋补强壮、治身体虚弱的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营养上品。《本草纲目》曰:蜂子气味甘,平,微寒,无毒。主治风头,除蛊毒、补虚赢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轻身益气,治心腹痛,面目黄,大人小儿腹中五虫从口吐出者”。因此,长期适量饮用以蜂蛹为主要原料的蜂蛹酒,能起到增补体力,缓解疲劳的作用。
主办:南宁大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地址:广西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明山路一号邮编:530114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