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的养生汤介绍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在这个时节该如何养生呢清明养生,以喝汤最佳,那么清明养生汤有哪些呢什么汤品最适合清明时节食用下面就随百分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清明时节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发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因此“寒食节”也有一定的养生道理。

清明养生宜多喝汤,有红萝卜竹蔗水、胡椒煲猪肚、川芎白芷炖鱼头、韭菜滚狗肚鱼、猫爪草煲猪瘦肉等,下面小编为您介绍7款清明养生汤的做法。

1、桑葚薏米炖白鸽

进入清明之后,湿度大的不仅是室内的空气,还有人身体里的湿气,中医认为这一时期,健脾祛湿是养生的关键。在清明汤品调理中,桑葚薏米炖白鸽是食补佳品,可以利水渗湿,补中益气,养血舒筋。

材料:桑葚20克,薏米30克,白鸽1只,姜、盐、香油少许。

做法:桑葚和薏米洗净;洗净宰好的鸽子,氽水捞起;煮沸清水,倒入大炖盅,放入所有材料,隔水炖两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品尝。

2、青蒿蹄花汤

眼下正值初春,风大雨少,气候干燥,容易燥热上火,症状有如咽干疼痛、眼睛干涩、鼻腔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等。怕上火的朋友们,不妨吃上一些青蒿蹄花汤,因为青蒿的清热功效还是不错的。青蒿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是清热解毒佳品,再配以胶原蛋白、脂肪丰富的蹄花,更具滋补润燥功效。其中,青蒿蹄花汤是非常不错的`食疗佳品。

材料:猪蹄800克、青蒿200克、姜15克、鸡精2克、盐15克。

做法:将鲜猪蹄烧去表面细毛后刮洗干净;对剖成两片,每片砍三段,用清水漂净血水;青蒿去杂质后,放入电沙锅底;上放猪蹄、老姜,灌入鲜汤,炖至猪蹄软糯离骨;放入盐、鸡精即成。

3、河蚌豆腐汤

清明节前后的河蚌最干净,肉质最肥厚,且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之功效,老人们常说“春天喝碗河蚌汤,夏天不生痱子不长疮”。河蚌吃法以煲汤居多,当季烧锅河蚌豆腐汤,实为美味佳肴。

材料:豆腐,河蚌,香菇,小白菜,料酒,香油,大葱,姜,盐,味精适量。

做法:将豆腐切成长条片;豆腐片与生蚌肉分别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捞出;汤锅置火上,放入清汤、料酒、精盐、味精、葱末、姜末、香菇、蚌肉片、豆腐片、小白菜心;待汤沸后,撇去浮沫,移至微火上煮10分钟;起锅盛入汤盆内,淋入香油即可。

4、粉葛黄豆煲猪脚

粉葛主要成分是淀粉,有生津、止渴、止泻、退热、解酒毒的功效。黄豆富含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接近全价蛋白。中医认为它还能宽中益气、健脾养骨。民间谓猪脚“以形补形”,中医认为它能强筋健骨、滋阴补益、催乳生津。加入醇香化气的陈皮,合而为汤,清润鲜美可口,具有健骨强筋、滋润养益的功能,为三月踏青时家庭养生靓汤,且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粉葛100克、黄豆100克、陈皮1/3个、猪脚1只、生姜3片。

做法:粉葛去皮、切块;黄豆陈皮分别浸泡,洗净;猪脚去毛,洗净,切对半,用刀背敲裂。一起下瓦煲,加清水300毫升(约2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约2个小时,下盐即可,此量可供4-5人用。

5、枸杞田螺汤

俗话说:“清明螺,赛过鹅。”此时,田螺螺肉肥美,壳中尚无小田螺,是食用的最佳时令。据记载,田螺肉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明目、利尿、通淋等功效。枸杞田螺汤补肝肾,清热解毒。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同时患有肾病的患者。

材料:枸杞子20克、田螺肉100克、小白菜200克、姜5克、葱5克、盐5克、素油30克。

做法:枸杞子洗净,去杂质;田螺肉清水漂去泥,洗净,切片;小白菜洗净,切5厘米长的段;姜切片,葱切段。2.把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六成熟时,下入姜、葱,爆香,加入田螺炒匀,注入清水500毫升,用武火烧沸,加入盐、小白菜;用文火煮6分钟即成。

6、芫荽鲫鱼汤

芫荽的学名叫胡荽,又叫做香菜。中医认为,香菜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辟一切不正之气,为温中健胃养生食品,适合胃弱体质以及肠腑壅滞者食用。鲫鱼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之功效,对脾胃虚弱、水肿、溃疡、气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补食疗作用;产后妇女炖食鲫鱼汤,可补虚通乳。

材料:鲜鲫鱼150克,芫荽、生姜、葱、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鲜鲫鱼刮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将芫荽放入鱼腹中,然后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放入生姜、葱、精盐,煮至汤浓味香即可。

7、川芎白芷炖鱼头

材料:鳙鱼头500克,川芎3克,白芷3克,葱节、胡椒、生姜片、精盐各适量。

做法:先将鱼头往鳃,洗净,连同葱、胡椒、生姜放进沙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进盐调味,分两次于早、晚食鱼喝汤。

8、枇杷银耳汤

材料:新鲜枇杷150克,银耳1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银耳用冷水浸发清洗干净,放入碗内加少量水,上笼蒸至银耳粘滑成熟,选新鲜枇杷剥去皮,挖去籽,切成小片待用。洗净锅,放清水烧开,先下蒸好的银耳,烧滚后再放入枇杷片和白糖,放入大汤碗中即成。

此方可治疗肺热伤阴,肺燥咳嗽,咯痰不爽,肺结核等病症。

来历简介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习俗内容

踏青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第一种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第二种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第三种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习俗历史久远,在先秦以前就有了,由于古时南北风俗各异,有些地方扫墓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唐代以前北方一些地区扫墓主要在寒食节与寒衣节,到唐宋后清明扫墓才开始在全国范围盛行,唐代是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沿袭清明墓祭风俗,并扩大到全国各地。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习俗的中心。有的地方将清明扫墓称之为“扫山”、“拜清”或“拜山”等,出于对祖先的礼敬,又或“去恶字而呼为美”的修辞习惯。例如清明节扫墓,北方叫上坟,南方沿海一带为了避开“坟”、“墓”二字,婉称为“拜山”。“拜山”更古雅,“山”字的古义之一便作“坟茔”解,如今堪舆仍然称墓地的坐向为“山向”。拜的“山”分两种:一种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内的祖辈,称“家山”,拜祭家山称“家祭”;另一种是对宗族祖先的拜祭,称“祖山”、“大众山”,拜祭祖山称“扫大众山”。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拜清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插柳

清明插柳戴柳另一种说法是驱鬼辟邪。中国北方一些地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三大鬼节”。因受佛教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的影响,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据说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之一。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蹴鞠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北方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又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1.螺蛳

田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市场买回的田螺要放养三天,在盆中滴上几滴麻油或菜油,让田螺排尽肠腔内的泥质污物,每天换水几次,用刷子刷净、绞去尾部,焯水后高温加热、炒熟、焖透。

2.虾

“三月黄鱼四月虾,五月三黎焖苦瓜。”关于清明虾,曾经有诗这样描述:“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说的正是清明春雨淅沥,河鲜生长让人垂涎的景象。现在“清明虾”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雨水足,新虾未“散春”,运气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虾肚里有虾籽。

3.河蚌

据说和螺蛳一样,清明前后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老扬州常见的做法是河蚌烧豆腐、咸肉烧河蚌,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都说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因为清明前水中的蚂蟥、微生物还未频繁活动,因而这个时候的河蚌最干净,肉质也最肥厚,特别脆嫩可口。

4.菠菜

菠菜为春天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春季因肝阴不足所致的高血压、头晕、糖尿病、贫血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哈佛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吃2―4次菠菜的中老年人,可降低患视网膜退化的危险。贫血者可取菠菜100克煮汤。视力模糊者可取鲜菠菜、羊肝各500克,将水烧沸后入羊肝,稍滚后下菠菜,并加适量盐、麻油、味精,熟后即可食用。

5.马兰头

每到清明时节,马兰头特殊的香味最为吸引人。许多野菜都是春天长成,最嫩时也是在春天,像马兰头一旦过了清明,就会逐渐变老,嚼不动了,因此这几天是最适合吃马兰头的。马兰头的`制作最为简单,只要和豆腐干干拌后点上香油即可。马兰头性味辛凉、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适合春季养生食用,不但能补充维生素,缓解春困,还对初春常见的咽喉肿痛非常有效。

6.蕨菜

蕨菜又名吉祥菜、龙爪菜。每当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的季节,正是采蕨的黄金季节。蕨菜吃起来清脆细嫩,滑润无筋,味道馨香。家常可炝、炒、打卤下面条、做成包子馅等,吃法极多。蕨菜营养丰富,有提神、去油腻、助消化的作用,因此,人们称蕨菜是“山野菜之王”,“雪果山珍”。鲜的蕨菜带有较重的苦涩味。食用前需要经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如果少了这个步骤,蕨菜入口就比较苦了。制作得当的新鲜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作料,便是一道难得的上乘酒菜。此外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吃法是炒肉丝。

7.五谷

清明时节养生要都吃谷类食物,如燕麦、荞麦、扁豆、薏米、花生、黄豆、咖啡豆、葵花籽等。这些又是种子植物,营养十分丰富,尤其是在清明养生可多吃五谷汤,随意用自己喜欢的五谷搭配熬汤,或者煮粥都可以。谷类食物可以养肝、除烦、祛湿、和胃、润肠、补虚、增强抵抗力。

8.银耳

银耳是平民补品,但是却能够和人参、燕窝等媲美,是女性的最佳养颜食品。银耳常用来煮甜汤,是不可多得的利水渗湿、养血滋阴、补脑提神、美容嫩肤、补肾强精的保健药物。而且女性月经不调、大便秘结都可以食用银耳汤。

9.山药

山药在中医上有极好的赞誉,因为山药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持血管具有弹性,避免动脉硬化,同时多吃山药可以避免脂肪沉积,减少引起肥胖的原因。另外,在山药中有一种物质叫做多巴胺,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10.韭菜

韭菜有“洗肠草”之称,它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能增进胃肠蠕动,可有效预防习惯性便秘和肠癌。清明时分,正值春蔬飘香的时节,人体经历了漫漫冬季的滋养,此时正应摄入一些当季的鲜嫩青绿色蔬菜,在让肠胃休息的同时,还可借其纤维素来加速体内油脂与毒素的排出,促进新陈代谢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减肥食物。另外,韭菜因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挥发性精油与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杀菌作用明显,清明时节食韭有助阳,促生发的效果,还有杀菌消炎、促食欲、降血脂的作用。

早上7点至9点宜起床

为了使阳气更好地生发,在清明时节,人们应有意识地顺时而为调整作息,早点起床。7时至9时是辰时,此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

衣:多穿几件,有备无患

早春的街头,“短袖与棉袄齐飞”的情况并不少见。老人们常说,“春捂秋冻”。清明时节,时暖时寒、乍阴乍晴,因为早晚温差大,人们在中午有太阳气温高时,可以穿着稍微单薄的衣服,但早晚如果还是那样穿衣,就会感到凉意了。这段时期,不妨采用“上薄下暖,薄厚搭配”的方式着装,最好多穿几件,有备无患。需要时,还可搭配帽子、围巾等小配件。

食:饮食宜清淡

清明时节,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所以可多食时令蔬菜,如韭菜、地瓜、白菜、萝卜、芋头、荠菜等。饮食调摄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老年高血压者,应低盐饮食,同时还应适当增加钾的摄入。

另外,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不过,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寒食伤胃,易损人体阳气,且又伤脾助湿,不利于湿邪运化。清明时节,湿气太重,饮食调理更应注意,寒凉伤脾困湿的食物均不宜多吃,并且注意饮食有度,特别要保护好脾胃的正常功能。

睡:多睡不是解决春困的办法

春困是人体一时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发生大脑血流量改变而出现的生理现象。要解决春困,多睡反而不是办法。因为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之处于抑制状态,人会变得更加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其实,不妨经常开窗透气,使室内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适当增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犯困时,闻一闻风油精、清凉油或花香,或撒一些花露水;选择听一些动感的音乐等,都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

动:多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从中医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使阳气增长有路。还要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

防:对花粉过敏的人应尽量躲避花粉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感冒,除了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疼,还伴有眼痒、流泪、鼻痒等症状,其实这不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症。专家建议,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应尽量躲避花粉;好天气时将屋内屋外打扫一遍,遇干热或大风天气,可关闭门窗或加挂窗帘;如果天气许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换床罩、被单。

清明正是一年中最潮湿的梅雨时期,南方地区更是经常湿雾笼罩,衣服难干。此时湿气萦绕,胶着难散,人体气机运行不畅,人们常感体倦疲乏,头重昏朦,食欲欠佳,甚至大便溏泄。湿邪困阻,湿郁气滞,首选藿香、陈皮煎水内服,有芳香化湿,行气消滞功效。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此时湿困脾胃,食欲欠佳,可适当进生姜、辣椒等辛温食物以助阳化湿,醒脾开胃。因为辛辣食物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胃酸分泌,增强食欲,所以“吃辣能下饭”正是这个道理。

藿香陈皮饮

材料:藿香l0克,陈皮5克,糖适量。

制法:藿香、陈皮放煲内,加水2碗,水煎片刻,去渣加糖,代茶饮。

功效:芳香化湿、行气消滞,适用于体倦身重,脘腹滞满,舌苔白腻之人。

疏肝健胃饮

材料:青皮10克,陈皮5克,生麦芽20克,糖适量。

制法:青皮、陈皮、生麦芽放煲内,加水2碗,水煎片刻,去渣加糖,代茶饮。

功效:疏肝理气、开胃消滞,适用于情绪不畅,脘腹胀闷,食欲欠佳之人。

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配料:太子参15克,大枣5枚,陈皮3克。

做法: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频频饮用,可连续冲泡3~5次。

功效:理气和胃。

枸杞茶

配料:枸杞10克。

做法:洗净后放杯中,注入沸水,盖上杯盖,待2-3分钟即可。

功效:有益肾养肝的功效。能清心怡神,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饮食少酸多甘

清明前后的饮食要清淡,“少酸多甘”。而所谓的酸、甘食物并不是简单以味觉判定的。

中医道“酸入肝、甘入脾”,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多吃不利于机体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避免过多甜食及油炸食品的摄入,少吃猪牛羊肉、鱿鱼、螃蟹、奶油、香肠等酸性食物。

甘味食物是指有补益脾胃功能的食物。在这些食物中,首推大枣和山药。如果将大枣、山药、大米、小米、糯米、薏米等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几率,非常适合春天食用。

另外,大多水果、蔬菜都属甘味食物或酸甘合一的,如豇豆、扁豆、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木瓜、香菇以及柑、橘、橙子、芒果等。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最好选用时令蔬果,且种类多样。

清明前后,也不妨喝一些菊花茶。但菊花茶喝多也会伤肝,因此要适量饮用。

养生重在养肝

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气机就会通畅,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因此,清明养生重在养肝

养生食谱

春季补血养肝的下饭菜——熘肝尖。

原料包括:猪肝、木耳、红彩椒、黄瓜、干辣椒、大蒜。

具体做法:

1.木耳用温水洗净,红彩椒切菱形块,黄瓜切片,辣椒切成段,蒜切末。

2.猪肝顶刀切成薄片。将切成片的猪肝加少许的水淀粉和绍酒、胡椒粉腌渍10分钟。上好浆的猪肝片表面形成均匀的浆。

3.中火加热炒锅,倒入油,四成热时下入裹好浆的猪肝片迅速滑散,至所有猪肝变色盛出,约八成熟,沥干油备用。

4.炒锅中留底油,大火加热至七成热,投入葱末、姜末和蒜片煸炒出香味,然后放入炒锅中加入滑好的猪肝片,倒入木耳迅速翻炒。放入酱油、少许香醋、盐、少许白糖调味。

5.倒入彩椒片,翻炒均匀;倒入黄瓜片,大火翻炒,撒蒜末。

6.最后倒入水淀粉,勾芡,让所有原料都裹上芡汁即可出锅。

食尚小米提醒,滑猪肝的油量要大一些,不能粘锅,油温要合适,四成热左右,油温过高炒出的猪肝片口感比较硬,油温过低,猪肝片挂浆容易脱开而失败。

THE END
1.降日历这些“宝藏”蔬菜的营养功效,你知道吗?“三日可无肉,日菜不可无。”蔬菜普遍含有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且能量较低,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对于满足营养素的需要、保持肠道正常功能以及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1.膳食纤维 蔬菜可以给人体提供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容易使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zc4NTQ0MA==&mid=2247530907&idx=3&sn=c6769144072fec6ecf13ca7994470da6&chksm=ed92d2996926f87cf3d3cc7621c5c8e2eed354ac94c9b0eea3f8faa0dbe580ce873e89f6ebae&scene=27
2.春季养生必吃十种水果,春季养生必吃十种水果有哪些春季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季节,也是我们身体最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春季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各种养生方法中,摄入足够的水果和蔬菜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春季养生中必吃的十种水果蔬菜,帮助我们保持健康。 为了了解为什么春季养生需要摄入水果蔬菜,我们需要明白这些食物对我们身体的重要性http://www.xlnu.com/news/590868.html
3.春季养生食谱春季养生吃什么好春季养生必吃十种食物→MAIGOO摘要:春季养生食谱有哪些?春天应该是一年四季中气温最为宜人的一个季节,当然也是最适宜人们养生的一个季节。下面,为您推荐几款健康又美味的春季养生食谱。 【春季养生食谱】春季养生吃什么好 春季养生必吃十种食物 春季养生吃什么好 一、荠菜百页卷 做法:首先是将荠菜用清水洗干净,然后顺便烧熟了切成末备用,再用https://www.maigoo.com/goomai/162141.html
4.春季吃什么好?春季养生必吃10种食物39降网春季吃什么好?春季养生必吃10种食物 核心提示:天气开始变暖,饮食上面也是需要注意很多的问题,吃的健康才能预防很多的疾病,才能帮助减肥,下面一起来看看春季必吃十大食物! 春季养生必吃十种食物橘子、猕猴桃、杨桃、红枣、萝卜、大蒜、芹菜、胡萝卜、山药、卷心菜。http://food.39.net/a/190314/6960480.html
5.春吃5种菜尝鲜还养生!4种食物最养护肝!新闻频道春天多吃五种蔬菜,尝鲜还养生! 菠菜、韭菜、香椿……春季,这些时令蔬菜陆续上市,给人们带来美味尝鲜的同时,也守护着大家的健康。 菠菜护眼明目。菠菜是叶黄素的最佳来源之一,这种营养素对于预防眼睛衰老导致的“视网膜黄斑变性”十分有效。同时,菠菜还是维生素B2和β胡萝卜素的好来源,前者充足时,眼睛不容易布满血丝;后者https://news.cctv.com/2019/03/12/ARTI8g1EHSBGEvNVs7zc39OF190312.shtml
6.春季养生必吃七种食物2022年02月25日春季养生必吃七种食物 许多食材是合适在春天吃的,并且对健康养生效果特别好,那么必吃的7种食材都有哪些呢? 1、春笋春笋说白了就是说初春的春笋,一般这个时候的笋都十分嫩,炒来吃是最好的,可以具有通血脉和助消化胀的作用。 2、茼蒿茼蒿不但是平常较为常吃的蔬菜,还可以做为药用植物,对我们身体的胃肠身心健康http://paper.iqilu.com/gaomi/h5/content/20220225/Articel04004SR.htm
7.春季吃什么好:春季养生食谱精选菜单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养生最重要的季节,但春季是一个气候多变的时节,在这个季节的养生也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中医认为,春季养生重在八个方面,即“阴、阳、气、脑、脾、胃、肾、热”,因此,在饮食方面要讲究以下3个原则:1、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https://m.xiangha.com/caipu/caidan/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