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祛湿健脾胃3款食疗

秋季养生很多人都把重点放到贴“秋膘”上,但是怎么贴秋膘才科学呢?秋季祛湿健脾胃吃什么好?

夏去秋来,脾胃的休息季节

一般说来农历七月初就立秋了,立秋之后便属秋季。但七月的天地变化有其独特性,继大暑之后,虽然立秋而暑气余威仍烈。正如杜甫《新秋》诗云:“火云犹未教奇峰。”

药膳:祛湿健脾绿茶鲫鱼

做法:取鲫鱼一条,绿茶20克。将鲫鱼剖开,去除内脏,保留鱼鳞,冲洗干净;将茶叶装入鱼腹内,将腹口抹平,不让茶叶掉出来;找一张干净的纸,包裹住鱼后放人盘中;将盘入蒸锅中蒸至熟透即成。

功效:鲫鱼入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温中下气、利尿消肿、活血通脉、催乳下奶等多种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水肿、腹泻、便血、溃疡、糖尿病等病症的辅助治疗。而茶素有“万病之药”之称,绿茶则能清热去火、生津止渴、消食除烦、抗菌消炎。两者合用,共成清热利湿、补脾和胃之功。

Tips日常调理来按摩曲池穴

曲池穴对于化解体内湿热邪气有比较好的作用,经常按摩它,不仅能去湿清热,还能疏风解表、疏经通络。曲池穴位于大肠经上,不仅能转化脾土之热,还能燥化大肠经湿热。先把肘部弯曲,找到肘部最突出的那根骨头,然后再找到弯曲合上的这个点,突出的那个骨头和这个点之间的中间点就是曲池穴了。按压的时候,可以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来操作,从轻到重,每次按压1-2分钟,每日1-2次,长期坚持能起到辅助调理的作用。

遭遇“秋老虎”,体弱须防中“阴暑”

初秋踏来,天气虽有了凉意,但由于还有一个伏天——末伏还没有过去,所以形成了一种立秋时节独特的气候现象即白天天气炎热,而早晚两头却比较凉爽,“早晨立了秋,晚上凉嗖嗖”,“立秋一日,水冷三分”都是这种气候特征的写照。在这种忽冷忽热的时节,有一种疾病非常常见,就是中暑。

中暑在中医上也称“伤暑”,有阴、阳之分,“阳暑”是由酷热所造成。由于暑热伤人,耗气伤阴,暑又多夹湿,所以阳暑的主要症状有发烧,浑身困重,出虚汗,腹泻头昏甚至昏厥,抽搐等等。而“阴暑”,祖国医学是这样论述的:“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意思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

因为暑热湿盛的时候,人们的毛孔是开张的,腠理是疏松的,此时如果突然受凉,风寒湿邪等便会长驱直入,从而引发中暑症状。这种中暑的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全身酸痛,恶心,发高烧等。通常在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或者是过于避热趋凉而得病,比如夜间露宿室外,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而引发。

秋天阴暑频发的原因,主要因为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皮肤腠理开合频繁,此时如果贪图寒凉,一热一凉之间让虚邪贼风有机可乘,就加大了“伤阴暑”的可能。

药膳:藿香粥“抗”暑

做法:取鲜藿香30克,粳米30克。先将砂锅的水煮开,加入洗净的粳米;当粳米快煮熟时,加人鲜藿香,搅拌均匀,煮片刻即可食用。

功效:《医余录》中记载:“藿香粥散暑气,辟恶气”,《老老恒言》也记载,藿香粥“兼治脾胃吐逆、霍乱、心腹痛,开胃进食”。藿香能祛病主要原因与其散发着浓郁的清香之味有关,这种味道具有化湿和中、解暑辟秽的功效。

Tips:外敷缓解阴暑

先将葱白125克切成块,加约30毫升的开水,捣烂成汁。然后把125克黄酒炖开,放入6克薄荷叶,过1-2分钟后,过滤掉薄荷叶倒出黄酒。最后将葱汁与黄酒调匀,用毛巾蘸汁,涂抹于太阳穴、肘窝、手心、窝、脚底及前后胸肋骨间,轻轻搓擦,直至皮肤微红为止。老人、小孩、有皮肤病者忌用此方法。

立秋胃口开,秋膘悠着贴

经历了炎炎一夏的“煎熬”,这时人们也该“胃口大开”了,所以才有了“贴秋瞟”一说。

但是“贴秋膘”,并不是说一味地吃肉便能将您身上的肉补回来,凡事都得讲求一个度,肥腻的肉补过了头,很容易导致我们的脾胃出现问题,引发腹泻。

另外,由于夏季湿热较重,所以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之后,我们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加之本来油腻的食物就不好被脾胃运化吸收,您如果过多地吃,就更不好吸收了,所以人体只好把这些还没有吸收的食物排出体外,就出现了腹泻的现象,这还不算坏呢,没有排出体外又没能吸收的成分,还能变成痰,附着在体内各处,成为引发疾病的导火索,非常危险。另外,立秋后,天气开始干燥,人们常常出现口干唇焦、大便秘结等秋燥症状,像牛羊肉之类都是热性食物,您再多吃这样的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了。所以啊,这秋膘您还得悠着贴。

大家可参照中医“四季五补”原则来实施,所谓四季五补指的是舂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由于立秋之际盛夏余温还在,属于四季中长夏,因此要以淡补为主。也就是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茄子、鲜藕、黄瓜、冬瓜等甘味和淡味食物。

药膳:芡实山药糊健康贴秋膘

做法:芡实500克,山药500克,糯米粉500克,白糖500克。将芡实、山药一同晒干后,放入碾槽内碾为细粉;将糯米粉及白糖与碾成的细粉一起拌和均匀;取混合粉50-100克,加人冷水调成稀糊状,然后加热烧熟即成,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用即可。

功效:既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又能调理脾胃功能。

结语:秋季养生,不妨多用食疗的方法,古语云:“药膳同源”,秋季祛湿健脾胃食疗大家做做看吧~

THE END
1.健脾养胃去湿气的汤医疗科普健脾养胃祛湿气的汤主要有白术陈皮猪肚汤、黑豆薏米百合汤、薏米红莲排骨汤、赤小豆粉葛煲鲮鱼汤等等。赤小豆有健脾利水、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薏米则能清热祛湿、消除水肿。这些食物做成汤,有很好的祛湿作用。体内脾胃有湿气,一般会出现消化不良、胃酸分泌过多等表现。在配合饮食进行调理的同时,还应保证充足的睡https://health.baidu.com/m/detail/ar_5891942017763678792
2.健脾养胃祛湿汤有哪些?专家王维民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消化内科 预约挂号 擅长: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病治疗,尤其对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运动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 李甍住院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消化内科 预约挂号 擅长: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疾病的诊治。 https://m.mfk.com/ask/10836314/doctor/
3.健脾祛湿汤的做法大全健脾祛湿汤的家常做法豆果美食健脾祛湿汤栏目为您推荐健脾祛湿汤做法大全,健脾祛湿汤怎么做好吃技巧分享,健脾祛湿汤最正宗的做法和健脾祛湿汤家常做法推荐,更多健脾祛湿汤的简单做法就来豆果美食。https://m.douguo.com/caipuzuofa/11816/80?f=www
4.去湿健脾汤可以用山药薏仁熬粥、也可以用薏仁冬瓜熬鸭汤、还可以用海参炖瘦肉汤。山药具有健脾胃的功效,一人能够祛湿用山药薏仁熬粥喝,能够达到很好的祛湿健脾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消化。薏仁冬瓜汤有利于消除水肿,祛除人体湿气,同时也有健脾胃的功效。海参瘦肉汤,具有补血健脾的功效,能够增加人体的抵抗力。 扩展https://www.med-credit.org.cn/mobile/qwwd/a14bac112862b27f67d4893940306985.html
5.健脾祛湿汤配方健脾祛湿汤配方栏目提供最权威的健脾祛湿汤配方知识。更多更新健脾祛湿汤配方知识资讯,尽在健脾祛湿汤配方栏目。健脾祛湿汤的做法大全_健脾祛湿神仙汤 灵芝云苓猪横脷汤 天气转热,屋角地面又见潮湿,健脾祛湿是近段时间的饮食主题,今天介绍这款灵芝云苓猪横脷汤,除了有祛湿润燥之效,还能助眠安神、补气抗衰老,是春日http://www.hyjtnet.com/k/jianpizuoshitangpeifang/
6.(10款祛湿药膳)十大中医祛湿气最好的食疗方子10款除湿健脾胃的药膳核心提示:(10款祛湿药膳)十大中医祛湿气最好的食疗方子,10款除湿健脾胃的药膳?10款祛湿药膳名单如下:薏米赤小豆汤、冬瓜鸭架汤、马齿苋蒲公英粥、藿香粥、百合荸荠粥、玉米须白茅根煲猪肚汤、海带冬瓜汤、三豆汤、红白鲫鱼汤、半夏陈皮茯苓汤。 (10款祛湿药膳)十大中医祛湿气最好的食疗方子,10款除湿健脾胃的药http://www.zhuoyunkang.com/news/show-63366.html
7.健脾祛湿汤的做法大全家常健脾祛湿汤的做法大全家常健脾祛湿汤食谱集。春夏之际,湿气最难受,可用薏米、陈皮、冬瓜来熬汤。今天分享一道特别好吃的汤——。冬瓜山药薏米排骨汤。很多人称之为“祛湿”。专家“每周喝几次湿气,彻底跑掉。“湿气”是喝此汤最怕的。五月常喝,祛湿健脾,增强身体免疫力。【详细如何喝】做冬瓜山药薏米排骨汤]稍后会给大家介绍一些的选择。 https://www.jingwumeishi.com/478s682o.html
8.步骤图强力祛湿健脾汤的做法强力祛湿健脾汤的做法步骤身体累累的没啥精神,又雨又热的, 粑粑有点黏湿状,大腹便便的感觉好不爽利, 那就煲个健脾祛湿汤吧 淮山白术健脾,赤小豆扁豆祛湿! 强力祛湿!大便轻松不沾马桶! 用料 芡实 1小把 茯苓 1小把 淮山片 3-4片 扁豆 1小把 赤小豆 1把 白术 薏米 http://mip.xiachufang.com/recipe/107141528/
9.健脾祛湿食疗的食谱权威文章健脾祛湿食疗的食谱 健脾祛湿食疗主要包括了红豆薏米粥、冬瓜汤或者是绿豆百合薏米粥,在使用之后可以达到保护脾胃以及去除湿气的效果。 1、红豆薏米粥:红豆薏米粥使用的原材料主要包括了红豆薏米,在熬成粥喝了之后,营养价值是比较丰富的,而且红豆还具有利水除湿以及健脾祛湿的效果,能够帮助体内的寒气排出体外,对于胃寒所https://www.cndzys.com/ylcore/art_detail/1_103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