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养生之道四季养生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的这首《齐天乐》表达了与故人久别的离愁。韩愈《元和圣德诗》云:“天锡皇帝,与天齐寿。”《齐天乐》调名本意即咏皇帝寿高,能与天齐寿。古人注重未病先防,即采取调养精神情志、加强锻炼、适应四时气候、注意饮食起居、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等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

调养精神养正气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天祥《正气歌》)

在卫生条件极为恶劣的地牢之中,面对元朝统治者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身体孱弱的文天祥却“幸而无恙”。文天祥认为自己是靠着胸中的浩然正气,抵御了所有的邪气、浊气,才保证了自己的健康。

文天祥的说法是有根据的。人的思想活动和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人的喜怒哀乐可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强烈或长期反复的精神刺激可使气机逆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百病丛生。《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减少贪欲妄想,保持思想安定清静,能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波动,减少疾病的发生。文天祥将国家大义、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得失之上,虽然失败,但内心无愧,心气和平。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宠辱不惊,故而可以“幸而无恙”。

加强锻炼强体质

“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明末清初陈氏太极第九代传人陈王廷词)

明末清初,兵戈四起、疫病流行,社会极为动荡,普通民众如同生活在人间地狱一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陈王廷虽抱一颗恬淡虚无之心,与《黄庭经》相伴,但为生活所迫,也难免有时郁闷,只落得“年老残喘”。穷则思变,武学根基深厚的陈王廷因此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造了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陈氏太极拳。经常练习太极拳,既可用于技击,在乱世之中安身立命;也可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唯有如此,弟子儿孙才可以在乱世中“成龙成虎任方便”。

古人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养精、益气、安神、活血,协调精气神血的相互关系,从而气机调畅、阴阳平衡、气血经络运行通达,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现代医学也认为,体育锻炼可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增进健康。

通过加强锻炼预防疾病的历史源远流长。远在先秦时代已经应用“导引术”和“吐纳术”来预防疾病。长沙马王堆汉墓《导引图》的出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应用导引的国家,西方学者因此将中国称为是“医疗体操的祖国”。东汉神医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他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运动状态,发明了“五禽戏”,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的徒弟吴普经常练习“五禽戏”,结果“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达到了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其他如易筋经、八段锦,各类气功、武术等传统体育方法虽侧重点不同,但均是防病强身的锻炼方法。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练习这些传统的体育锻炼方法,可起到增强体质、防病强身的作用。

天人相应适四时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负冬日》)

冬日暖阳之下,白居易闭目养神,心无杂念,怡然自得。白居易这首诗中体现的养生观,深合中医四时养生之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的气候和阴阳变化有特定的规律,人体也必须适应自然界的四时变化来维持生命活动。否则,人体生理节律就会受到干扰,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会降低,即便不感受外邪致病,也会导致内脏功能失调而发生病变。

饮食起居常注意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南宋文学家陆游《食粥》)

陆游认为,过于丰盛的饮食会增加胃肠负担,食用宜于消化、富含营养的粥是养生的捷径。无独有偶,苏轼也有类似的观点,他在《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一诗中说:“我昔在田间,寒疱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醉膻腥。”东坡羹是在粥中加入了蔓菁和萝卜。

苏轼和陆游的食粥养生是有医学根据的,其核心是饮食和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和节制。《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药物预防得先机

“固脾节饮水,游乐多行走。盘腿擦涌泉,闲坐观菖蒲。地黄芪门煎,酌饮蛤蜊酒。长食茯苓面,常餐杞菊肴。”(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固脾》)

在这首诗中,苏轼介绍了自己预防脾胃疾病的经验,既有起居饮食内容,也有穴位按摩、药物预防。我国用药物预防疾病的历史同样悠久。《素问遗篇》载:“(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说明我国很早就开始了药物预防工作。宋真宗时,丞相王旦的儿子死于天花,王旦痛定思痛,广招天下名医,寻求治疗天花的医方,来自四川峨眉山的道姑将人痘接种技术带到汴京。明朝的时候,人痘接种技术得到推广,这种技术传到欧洲以后,改良为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开启了现代人工免疫技术。建国初期缺医少药的情况下,用大锅熬制中药集体服用,曾有效预防了多种传染病的发生。如今,三伏贴、膏方等预防疾病的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大蒜、马齿苋预防胃肠道疾病等,乃是简便易行,用之有效的药物预防方法。

此外,防止病邪的侵害,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防止污染,躲避六淫、疫疠等毒气,也是未病先防的重要内容。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兼无味,酒也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人老不为老所忧,童心常驻眉不皱。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明代名医龚延贤的这首《摄养诗》,是他多年养生保健经验的总结,为人们的日常养生提供了参考。寓养生保健于日常生活之中,延年益寿,其乐融融。从养生诗词中欣赏养生之道,更是风雅而从容。

THE END
1.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所谓“养生之道,莫先于食”,以及“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都是在强调:吃对食物比仙丹灵药更有用。食物不只是供应身体能量,也同时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现代人有数不完的文明病,不论是生理上的病、心理上的病,归根究柢都与饮食问题有关。饮食确实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一环。?合理的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20230903&efid=IFJQVhi6-v6uydSKQ2nbAA
2.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所谓“养生之道,莫先于食”,以及“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都是在强调:吃对食物比仙丹灵药更有用。食物不只是供应身体能量,也同时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现代人有数不完的文明病,不论是生理上的病、心理上的病,归根究柢都与饮食问题有关。饮食确实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一环。 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1872561420.html
3.养生之道饮食文化与食疗养生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忙碌,往往为了梦想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养生文化网希望人们注重养生之道,通过中医养生、运动养生、饮食文化与食疗养生的方式,帮助大家强身健体,享受健康生活。养生文化网收集养生资讯,每天多学一点,疾病远离一点,健康亲近一点。http://www.yswh.com/
4.饮食冷热,关乎降,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④中国人的饮食养生之道是什么?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的确,在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中,没有比饮食更为重要、更令人关注的了。 从本质上说,人类对饮食美的追求是一种价值追求。反过来说,对这种价值追求不同,也就导致不同饮食文化的出现。中国传统饮食养生,就是一种由于独特的价值追求而产生的饮食文化现象。 https://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16071.html
5.食疗养生科普降养生之道养生饮食三款莼菜汤助消化提高体质 莼菜是一种绿色食材,它的营养价值高,而且适合的人群也比较多的呢,可以有促进消化提高体质的作用,您知道莼菜应该如何食用比较 #消化#体质 2024-11-13 养生饮食你吃鱼吃到点子上了吗 鱼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菜肴。但鱼的属性有温、凉、寒、热之分,在食鱼时https://www.bohe.cn/zx/list/114/
6.养生之道(四)——饮食有度法降经验快速问医生养生之道(四)——饮食有度法 01 概述: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饮食无度,多会促使身体衰老,太胖或者太瘦都会为身体带来负担,特别是心脏跟胃。负担加重身体的所有机能也随之加重,加快了身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加速变得衰老。这里就为大家说说怎样饮食有度。 02https://m.120.net/jingyan/8lwvu5n5y4wvu5bt3l/step/
7.养生之道降养生养生之道 高血压患者饮食别忘控糖健康科普-深圳市养老院-深圳市复亚护养院 深圳养老院,深圳市复亚护养院-健康科普知识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只有患糖尿病合并症的人才需要控制糖的摄入,只要自己的血糖处于正常水平,怎么吃糖都可以。但你可知道,糖也会对高血压患者构成威胁,甚至相较https://www.yanglaocn.com/jkys/yangshengzhidao/
8.内经所说的“养生之道”,有四个方面的内容,理解其真实含义我们现代人经常说“养生”,这固然是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要求也更高之故,但养生这个概念自古就有,比如《素问.上古天真大论》就曾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其实说的就是养生。 经过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人们对于养生之道的总结,有一个基本的纲领,那就是:以养为主,以治为标。 https://dy.163.com/article/GVBUCQD90521W23J.html
9.养生之道科室文化治未财内科系统科室导航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性。例如,甲需要重点形体养护;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如果https://www.gszyy.com/ksdh/nkxt/zwbk/kswh55/content_13789
10.饮食宜清淡忌生冷五味搭配适度——我市名中医陈云谈中医养生之道陈云:实际上,这是夏季养生方面的问题,在上期“健康雅安大讲坛”中,我们医院王明全老师讲的中医养生之道中有所涉及。我今天主要讲一下夏季饮食调理方面的问题,另外根据中医理论讲一下运动和脾脏的关系。我从以下两点来说明: 第一点是夏季饮食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夏季宜养心健脾、解暑化湿,而且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https://www.yaan.gov.cn/xinwen/show/81b98fc3-c849-455d-bf57-e43acd409289.html
11.养生之道养生之道 一、养生理念 1.中医传统养生观念:阴阳调和、五行平衡、气血流畅 养生主要是指通过适量的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而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最终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正确的养生不仅能让居民身体更加健康,而且会大幅度降低医院医疗资源的消耗,减轻医疗系统负担。中医养生历史悠久,基础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在https://www.zsszyy.com/article.php?articleId=236348&articleAction=display&tack=videos
12.从康熙的养生之道看饮食文化的根脉渊源康熙皇帝的饮食休养,于淡然中充滿着一种平和的能量,融入了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正如康熙帝告诫的,“惟心不为耳目口鼻所役,始得泰然”。不为贪念所奴役,才能得到身心泰然。 康熙深知健康的身体是治理国政的根本。主张“养生之道,尤以饮食为要义。”自康熙8岁御极以來,每日所供肴馔都是最为寻常品味的食物。康熙https://www.zhongcai.com/Show/news/id/5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