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之道

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可能早在老百姓口中流传甚广,但是究竟其中的“养阳”“养阴”具体指的是什么,也是众说纷纭,以至于导致很多错误的养生理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意思是说四时阴阳的变化,是天地自然界万物生命演变过程中生、长、收、藏的根本所需,所以深懂养生之道的人,会在春季和夏季保养阳气,在秋季和冬季保养阴气,以顺应生长、收藏的需要,这样他就能顺从了自然界万物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正常运动发展。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说春季为万物复苏,新陈代谢的开始,春季主生发,应以养肝为主,人们应使自己身体四肢舒展,心情舒畅,不可心生怨恨,才能顺应春季生发之性,使肝的气机得到舒畅,从而心情愉悦,称之为春养阳。若春季情志抑郁,则春季升发的阳气不足,供给给身体在夏季生长的能量不足,所以致则损伤肝气,到夏季生出诸多变证,导致疾病的产生。从而体现了春季养肝即为养阳。在饮食方面,应适当食用一些辛甘温之品,如韭菜、香椿、山药、芋头等,以助于人体阳气的升发,同时应注意少食寒凉油腻之品,以损伤脾阳。起居上应晚睡(亥时21:00-23:00)早起(寅时(3:00-5:00)。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冬养阴,立秋过后,万物果实逐渐饱满的季节,天地间阳气渐收,阴气逐渐增加,自然界变得平定收敛。养生强调顺应天时,人们应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违背秋收之气,则会伤及肺脏,导致提供给冬季闭藏的能力减少,而出现飨泄之类的病变。秋季养阴在五脏即为养肺,肺喜润恶燥,故在立秋之后,即可适当实用一些酸味、滋阴润燥的食物收敛肺气,补益肝气,如西红柿、葡萄、柚子、蜂蜜、银耳、鸭肉等,避免过食辛辣刺激食物损伤肺气。起居方面,秋季应该早睡(亥初21;00)早起(卯初5:00),民间素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入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早起吸收自然界晨露滋养之湿,利于人体适应入秋后的“燥气”;早睡则可滋养人体阴精,对补阴有莫大的益处。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疲厥,奉生者少。

冬季为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天地间阴气愈来愈盛,冬季水气当旺,主寒凉、闭藏,人体阳气也应该顺应季节进行潜藏,腠理闭固,气血沉降,脉象偏沉。人的情志也应该像鱼鸟一样潜藏,做到精神安静,让神藏于内,如遇到紧张、激动、愤怒等情绪激动时,要注意及时调整不良情绪,保持情绪稳定状态,方能做到顺应冬季藏伏的趋势。

若违背冬季闭藏之性,则会伤及肾脏,导致身体闭藏功能得到破坏,则来年春季所需要的生发力量不足,继而会发生“冬不藏精,春必温病”的变证。故冬季养阴主指顺应冬季的闭藏功能。在饮食方面,“冬令进补”应多食用一些滋阴润燥、滋补肝肾之品,以顺应冬季的收藏之性,储蓄精气,保阴潜阳,并非等同于冬季宜过度温补。冬季切忌取暖无度,过食肥甘厚味,恣食温补之品,助阳伤阴,中焦脾胃烦热耗伤阴液,导致干燥上火、大便秘结等症。“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谚语也是强调不可过于温补,避免出现阳燥热消耗过多阴液,食用萝卜可用于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过食阳热食物造成对阴液的过多消耗,以求得身体阴阳平衡。起居方面,冬季应早睡晚起,等待日出之后起床,能够更好的养护体内阳气。冬季阳气潜藏在体内,不可过于消耗,如现在人们喜欢在冬季蒸桑拿、在健身房大量运动浑汗如雨等过度发汗的行为,均可过度消耗潜藏在体内的阳气,违背了冬藏的自然规律,不利于养生。

THE END
1.秋冬养生该怎么养,中医四时养生理论认为姐妹们有没有发现,秋冬季节到了,天气越来越冷,身体也容易出现各种不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中医的秋冬养生之道,希望能帮到大家在这个季节保持健康哦~中医养生之秋养肺秋季是养肺的黄金时期!肺脏可是咱们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尤其在干燥的气候下,养肺更是重中之重。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和秋季的干燥气候相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5438300940003347007
2.秋冬季节是调理脾胃病的黄金季节中医里有这样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为什么秋冬季节适合调理脾胃?中医认为,秋冬两季,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易发生脾胃不和的各种症状,如气短乏力、头晕、胃痛、胃胀、口舌生疮等。此时调理脾胃,不仅可以保护身体健康,还可以为冬季的养生打下良好的https://m.chunyuyisheng.com/m/topic/2706200/
3.中医养生人人必知:春夏养阳,秋冬滋阴医学论坛网编者按:四季怎么养生,小儿喂养应注意啥,孕产妇如何保健,按哪几个穴位能救急……这些最基础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最近被北京中医药学会编辑整理,即将作为《北京市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发布。为此本报特别邀请中医专家就其中的要点进行了解读。 春夏养阳,秋冬滋阴 https://m.cmt.com.cn/detail/171781.html
4.春夏秋冬养生小知识四季养生之道中医四季养生保健知识春夏秋冬养生小知识 四季养生之道 一、中医四季养生保健知识 春季中医养生保健 春季养生保健的佳品为芹菜。它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其香味能健脾,增加食欲。常食用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芹菜性味甘凉,可治疗高血压。 夏季中医养生保健 夏季要面临着暴雨天气,应从生活起居来养生保健。饮食要祛湿防病,如少食用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161168.html
5.秋冬养生“四大名补”(中医?养生)妇科调补名方,目前已有百年历史,是古书《寿世保元》中收录的方子,这本书的作者是明代太医院的御医龚廷贤。万历年间,鲁王妃患膨胀病,腹大如鼓,左肋积块刺痛,经太医多方治疗,均不见效,生命垂危。后来龚太医开了一个方子,王妃终获痊愈。皇帝特赐龚廷贤“医林状元”匾额一块,誉为“回天国手”。 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2-574x/2012/12/33.htm
6.探店宫延楼热灸养生馆,秋冬季中医养生新体验白天累成狗,晚上当然要好好放松一下啦!久坐办公室的年轻人,盯着电脑屏幕,感觉身体都僵硬了!这时候,按摩就成了秋冬季节最合适的养生方式。但是,养生要选对方式哦,健康要选值得信赖的百年老字号!宫延楼实体店遍布全国各地,有不同类型的实体店,比如热灸馆、瑶浴馆、国人健康馆等等,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养生需求。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7691321/
7.中医养生学——四时养生中医养生学——四时养生 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 第一节因时养生的原则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易·系辞》中说:“变通莫大乎四时”。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直接影响万物的荣枯生死,人们如果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5439638342.html
8.“秋冬进补,来年打虎”,中医进补原则按:民间有“秋冬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除了日常饮食,很多老百姓也会使用中药材来进补;郑医生为您推荐养生药膳,温馨提醒:进补要讲究技巧,补要补得合理,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进补方式。 冬令季节,气候寒冷,万物封藏,中医认为肾藏精,养生方面最适宜收敛潜藏;冬季养生,可以通过饮食、药物、睡眠等方法,达到收敛固精的目的https://cont.jd.com/content/246870
9.中医话养生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因此,秋冬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阴阳者,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故治病必求于本也。《内经》以世人之多疏忽,而善养生之圣人能识之,故言“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顺从四时阴阳之变,是谓“以从其根”。(中医科)http://www.nmgyy.cn/article/4aead2ce88abb3e12092.shtml
10.中医秋季养生细则秋天养生总原则:秋天重在养阴,《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秋天:在五行为金,在五气为燥,在五脏为肺,在六腑为大肠,在五官为鼻,在形体为皮毛,在情志为悲。 1.秋冬养阴 秋季是燥气主令,“燥胜则干”,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常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此外燥邪最https://xingren.com/web/article/2ofXidLN/wap
11.秋冬滋补季,膏方养生正当时秋冬滋补季,膏方养生正当时 一、什么是膏方? 膏方俗称“膏滋药”,是将中药饮片经多次煎煮,滤汁去渣,加热浓缩,再加入某些辅料,如冰糖、蜂蜜以及阿胶、或其他胶类等收膏而制成的一种比较稠厚的制剂,具有滋补强身,延缓衰老,治病纠偏的作用。 二、为什么要服用膏方?https://www.czzyy.com/news/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