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帖24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九院整复外科学硕(一)
作者:Ashin
编辑:Miley
本文共计26000字。请慢慢享用。因为内容过多,特制作目录一份:
(一)本科篇
(二)实习篇
(三)初试篇—西综
(四)初试篇—英语
(五)初试篇—政治
(六)初试篇—考场
(七)初试篇—小结
(八)复试篇—前言
(九)复试篇—笔试
(十)复试篇—面试
(十一)复试篇—联系导师
(十二)问题一:九院名额
(十三)问题二:竞争程度
(十四)问题三:复试资格
(十五)复试日记—3月12日
(十六)复试日记—3月13日
(十七)复试日记—3月14日
(十八)复试日记—3月15日
(十九)复试日记—3月16日
(二十)复试日记—3月19日
(二十一)复试日记—总结
(二十二)心态篇—心路历程
(二十三)心态篇—战略选择
(二十四)心态篇—付诸实践
(二十五)福利大发送
正文——
一个人的成功啊,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题记
简单介绍下基本情况:本人本科双非,今年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学硕。政治69,英语73,临床基础综合191,总分333分,最终第一志愿录取。
先回答两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1.今年九院整外学硕究竟有无名额
答:有,整形外科方向1人(本人),组织工程实验室1人。
2.今年九院整外学硕竞争激烈吗
答:本来复试3进1,最后1进1。
这两个问题的具体细节我将在复试部分为大家阐述。
关键问题--
1.为什么选九院整外
答:九院整外全国第一,要考就考个最好的,不要怂,就是干。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能够接受失去本金的风险,获得的回报也最大。
2.学硕专硕怎么选
答:前面说过,我选的是学硕。专硕学硕各有优势,专硕培养周期短,毕业了可以直接工作。学硕培养周期相对漫长,读博相比专硕容易一些。
人始终是要两条腿走路的,所以我从一开始就选定了学硕,跟父母也商量过,父母表示支持,尽力去考,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也不用担心挣钱晚的问题。
3.为什么选择上海交通大学
答:想学整形,学术氛围好,不看重第一学历,复试阶段公平公正,所以选上交。
4.考研时什么最重要
答:心态和信念。
对于这些经历,面试时一位教授进行了精准的概括“贪玩!”,场面一度变得非常尴尬。
至于学习,基本状态用领袖的名言来说就是“学习是不可能学习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学习的,背书又不会背,就是靠考前突击才能够维持得了及格这样子”。
实习前瞅了下前四年的成绩排名,70/103,挂过免疫和内科,奖学金、科研什么的更是没有。
尽管上交不是很看中第一学历,但是本科有个好成绩也是会让导师眼前一亮的,导师会觉得你是一个有毅力并且好学的孩子,面试的时候自己底气也会足一些,这点大家要注意一下。
2017年元旦我跑去草莓音乐节high了一天,2号正式开始实习。因为之前几乎没学过习,处于零基础状态,第一天实习就闹了笑话,查房的时候主任提到了二甲双胍,我脑子一抽,弱弱的问了句,“二甲双胍是什么”。主任用一种难以言表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这人怕不是个傻子吧?”。
每天查完房主任都会提问,刚开始还会问我几个问题,我是一个也答不上来,后来主任干脆就不问了,我颇受打击。
于是翻箱倒柜找出了生理学和内科学,完全是新书,说是二手人家都不信。认认真真看了五分钟,崩溃了,毕竟玩了这么久,已经找不回看书的状态了。于是拿起手机开始逛丁香园考研版块。有人说刘忠宝老师的生理讲的不错,我就找了些视频来看,豁然开朗,总算有了头绪。
接着说实习,虽然每天看书,但是知识水平还是naive,跟同组的小伙伴相比是天上和地下。去呼吸科的第一天,刚查完房,带教老师就说:“同学,一看你大学就是混过来的。”好在老师不嫌弃我,教了我很多东西,写病程记录也逐渐熟练了起来。
总之要学会变通,毕竟终极目标还是考研,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基础比较薄弱的人,大概一切都要为考研让路。
总之,我对待实习基本就一个态度:“逃!”。考虑到还有规培,不如先好好考研,以后争取机会去更高水平的医院规培三年,相比之下,一年的实习实在算不了什么。当然,这只是个人之见。基础扎实的同学建议好好实习。
(三)初试篇--西综
【1.信息搜集】
众所周知,学硕是学校自主命题,所以相较于专硕,搜集信息的能力极为重要。
所以惯用手法是从题库里抽题,这时候学校门口复印店就起到了很大作用,店里一般都有学校题库,历年期末考试真题,大家买来多刷几遍就可以了。
上交的自主命题只有两年的历史,2017年是生理,生化,病理,病生四选一,外加内科外科,考了200多分的大题。2018年是生化,病生,内科,外科四门课,每门课75分,内科外科各出了一道大题,加起来30分,剩下270分全是选择题,其中100分多选,还五个选项!
由于上交并不会公布考试题型和范围,还多了一门病生,所以有很多同学吓得不敢报,对此我想说,自主命题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2.自我分析】
在西医综合方面,我应该是个反面教材,分数比较低,相比于350+的同学来说,我的英语政治和他们基本持平,差距就在西医综合。
因为我很早就确立了目标要考九院整形,所以复习大题比较早,大概从三月份开始,我就开始对着书划大题重点,结合SIM资料(上交一个工作室的资料,主要是一些题库和期末考试题),整理内科外科的名解大题,名解基本配上了英文,因为怕考到英文题目。
早上查房的时候,主任们全程粤语,我一句都听不懂,索性躲到后面掏出iPad,打开教科书电子版,背的不亦乐乎。
九月份大纲出来以后,我继续整理生化和病生的名解,就这样一直背到了考试前,大致数了一下,名解总计几百个,大题总计几百个,我可以说,名解我背的非常熟练,可以说是一字不差,关键大题也可以一字不差,然并卵……
事实证明这是完全错误的,大家不要跟我学。以下是我考完后针对自己准备的不好的地方给出的几点建议。
【3.心态建议】
所以,大家在复习上交学硕的时候,要学会调整心态,不要因为未公布题型就急躁,静下心来,选择题和大题都要有所准备。
【4.整体建议】
2019年报考上交学硕的同学,可以先看生理,内科,外科,尽管生理不一定考,但是生理对于复习内科和病生非常有帮助,所以要认真复习生理。
大家尽量在九月份之前按照专硕的方法复习选择题,九月份之后参照考试科目,做出进一步安排,复习名解大题。
【5.单科建议】
a.资料
课本,SIM资料(上交一个工作室的资料,主要是一些题库和期末考试题,2019年SIM资料:675183647),贺银成。
b.内科
内科考的比较难,很多问题翻书都不一定能做对,我唯一能给的建议就是内科结合生理看,推荐刘忠宝和隋准的视频,刘忠宝的视频记得多看几遍,很有帮助。
c.外科
教材我个人认为比较乱,不方便记忆,可以只看老贺的视频。
d.生化
这次生化比较简单,不建议看书,因为书上内容太多,只需要看老贺,以及刘不言的视频,生化历年真题做个两三遍,考试题可以全部拿下。交大的生化教材是陈诗书主编的那本(见下图),可以看看八版书上没有的部分,等大纲出来再看,也不迟。
e.病生
病生我做的不好,很多概念比较模糊,据说很多原题可以在陈国强主编的那本名校考研(见下图)上可以找到(淘宝有售)。
【6.最后建议】
【1.自我分析】
我英语成绩一直还凑合,四级576,六级544。大三暑假也去北京新东方进行封闭训练,认识了一批可爱的小伙伴。
可是考研英语和四六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多早开始准备都不过分,刚开始会觉得比较难,特别是阅读错一片的时候,但是只要掌握了方法,考研英语很简单。
复习资料也不多,单词书加真题即可,不要做任何的模拟题,不要做任何的模拟题,不要做任何的模拟题!
总之,六字真言:背单词,做真题。
【2.单词】
资料推荐:《恋恋有词》,墨墨背单词APP。
单词是考研英语的基石,我用的单词书是朱伟的《恋恋有词》,感觉很不错。
单词要趁早背,尽量在四月份之前过两轮。在没有做真题之前,两轮足矣,后期放在语境里记忆,效果会更加显著。单词能否记牢,取决于重复的次数。
单词每天都要背,到考试前大致背个五轮,基本就可以掌握了。
【3.阅读】
资料推荐:两份真题(一份张剑黄皮书,一份打印版阅读)。
阅读是考研英语的重头戏,大家需要做到的是单词全部认识,句子全部会翻译,要做到不留死角。
阅读完全建立在单词的基础上,没有单词量的阅读就是一盘散沙,都不用风吹,走两步路就散了。刚开始做阅读,经常错七八个,不过找准了方法,你会发现阅读都是套路。我推荐唐迟的视频,没有废话,满满都是干货。
我的复习方法:
2.听唐老师讲解。
3.把不认识的单词整理出来,进行重点记忆,不会翻译的长难句要自己学会翻译。
4.总结解题方法,也就是套路。
5.做题速度不要太快,不要急于一次性将所有的题目做完。
我是以每三年一个单位,比如04-06,每三年做一个总结,能力得到提升后,再去做新的题目。
这样阅读能力提升起来非常快,我做04-06的时候,每张卷子能错七八个,但是反复体会,反复总结以后,07年只错了两个,后面的卷子都没有错超过三个,包括10年的卷子(10年的阅读非常难,如果大家错比较多,也不要灰心,好好总结就可以了)。
之所以说要准备两套阅读真题,是因为其中一套已经做完了,还有很多的笔记,再做第二遍很不方便,所以需要准备打印版一套(淘宝打印极其便宜,几分钱一张),用铅笔做,做完再擦掉,准备第三遍。
真题研究多少遍都不为过,我认为至少三遍。大家不要贪图做题的速度,做一套总结一套,每做一遍都要有新的收获,能力提升以后再去做下一套,效果会非常显著。
【4.新题型】
今年的新题型比较坑爹,我只对了一个。考试的时候感觉能考八十多,结果出来只有七十多,就是差在了新题型上面。新题型其实不难,往年真题我基本能做全对,建议大家做两遍,体会一下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就可以了。
【5.翻译】
【6.作文】
综上所述,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对于报考北京上海的同学来说,客观题才是你们拉分的关键,主观题大家都差不多。
考试的时候我觉得能考80多,考完对了下答案,完型错1个,阅读错1个,新题型错了4个,选择题扣了10分,主观题扣得有点狠17分,总分73分,结果还算满意。
资料推荐:肖秀荣讲义,肖秀荣1000题,肖八,肖四,米鹏三套卷,徐涛马原视频。
所以,我建议最迟国庆节也要开始复习了。
大家一般都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复习的,比较晦涩难懂,毕竟是各位天才一生的结晶嘛。马原部分大家一定要看视频,我极力推荐徐涛老师,讲的非常生动。肖秀荣讲义是必备的,看完视频和讲义,开始做1000题,记得用铅笔做(做完第一轮以后擦掉),做好改完,将出错的知识点用红笔在讲义上标记出来。毛概,史纲和思修的知识点比较零碎,这就需要多看几遍讲义来加深记忆。
大家可能比较关心政治的大题,各种押题卷也是在拼命宣传,仿佛押中了原题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对此我想说的是,政治大题绝不是关键,对于总分的提升并没有什么帮助,尤其是在压分严重的地区,根本拉不开差距。
所以,大家要把复习重点放到选择题上来,选择题的关键就是反复复习,1000题做个三遍,讲义看个三遍,我就不信你考不好。原则跟背单词一样,快速浏览。
我后期大概七八个小时就可以把讲义和1000题全部复习一遍。最后考了69分,属于挺不错的分数,大家紧跟一位老师就可以了,我只推荐肖大爷,绝对权威。
经过了大半年的复习,终于要上考场了,心情嘛,当然是紧张。建议大家提前两天到宾馆住下,根据室友的反映,考试前一天到考场,舟车劳顿,还要看考场,相当辛苦。
所以大家提前两天到,好好休息一下,这个时候就别想着能提多少分了,背一背肖四大题,瞅一瞅比较生疏的单词,作文准备了模板的默写一遍,西综的细碎知识点温习一遍就可以了。
于是我晚上7点开始看,一直复习内外科大题到第二天早上6点,期间消耗了四罐红牛外加一桶泡面,一宿没睡,就这样上了考场。心里其实特别忐忑,一直在祈祷多出大题,拆开信封,拿到卷子,快速浏览了一遍,心里拔凉拔凉的。
几乎全部是选择题,就两道病例分析,内科竟然考了去年原题,克罗恩的临床治疗进展,我以为不会再考,就没上心。看完了卷子,我面如死灰,哭了,在座位上呆坐了五分钟,脑子一片空白,因为距离上一次系统复习选择题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知识点几乎都不记得了,心想这么久的努力就要白费了。
大概又过了五分钟,脑子稍微清醒了一点,不做题也不是办法,就把眼泪一擦,开始认真做题,过程无比痛苦,内科很多不会做,外科和病生似曾相识的题目,一点也想不起来,除了生化基本会做,其他三科完全是在凭借意念做题,跟裸考没什么区别,最后还是赶在考试结束前填写了答案,稀里糊涂的考完了专业课。
初试结束,我在床上躺了两天,一口饭没吃,心里那个绝望啊,自己好不容易努力一次,换来了这个结果,专业课考试自己还没发力就倒下了,不过并不后悔选这个科室。
最后还是饿到不行了,爬起来吃了顿饭,心想等成绩下来再做决定,实在不行就选择二战。日子也逐渐回归正轨,默默地等成绩出来。2月3号一直守在电脑前准备查分,看到成绩的那一刻,心里多少轻松了些,政治英语还不错,专业课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差,过线应该不成问题。
小结:有意2019年报考上交学硕的同学,请尽早开始复习,因为上交不会公布考试题型和范围,比较折磨人,所以大家要做好全面的准备,选择题和名解论述题都要有所准备,先按照专硕的方法复习生理,内科,外科至九月份,大纲公布以后再根据要求复习名解论述题。
根据研友们的反映,上交西综的复习压力会比较大,但是想要过线并不难,所以请大家坚持下去,用心坚持一整年,结果都不会差。
初始暂时告一段落,成绩比预想的要好一些,出去浪了几天,吃了几顿火锅,我就着手准备复试了。但是复试太过于惊心动魄,曲折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这辈子都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导师的论文在上交医学院官网上会公布出来,大家挑几篇具有代表性的看看就可以了,没必要全部看完。导师的个人成就一定要做到如数家珍,多翻阅文献(中文的就可以了),搞清楚一些关键概念。
这种做法也是体现了对于导师的兴趣,导师会觉得你愿意跟着他学习,录取概率将会大大增加。
九院整外的导师非常多,整个科室分为整形外科和组织工程实验室两个部门,组织工程实验室的老师一般不上临床,但是在交大医学院研招网信息栏里是不会区分的,统一归类为“整外”,大家填报导师的时候一定要向师兄师姐打听导师的所属部门。
这两个部门复试是分开进行的,下面为大家介绍整形外科的笔试和面试流程(报考组织工程实验室的同学请咨询本专业师兄师姐)。
翻译题大家就不要去刻意准备,比较灵活,也比较难。实在不放心就准备下专业英语,随缘吧。
回顾往年九院整外的笔试真题,我认为考察范围还是相当固定的,不会考察太多整形外科的专业问题,因为毕竟本科阶段没有学过。也有大量开放式命题,这就需要大家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科的进展和前沿科技要有一定的了解。
a.王炜教授编纂的《整形外科学》
这套书内容非常多,分上下册,丁香园可以搜到电子版,大家只需要看上册部分内容就可以了,给大家划一下重点。
(1)总论:整形外科定义,治疗范围,历史发展,整形外科作的基本原则
(2)整形外科常见疾病(中英文都要会)
(3)皮片,皮瓣的定义,皮片的分类,皮片移植后血管再生的过程
(4)瘢痕的分类,瘢痕的鉴别
(5)组织工程学和生物材料(推荐报考组织工程实验室的同学阅读曹谊林教授主编的《组织工程学》,报考整形外科的同学个人认为可以不看),这些都是往年反复考到的点,大家要多看几遍,烂熟于心。
b.《英汉对照基础整形外科学》
c.八版《外科学》《病理学》
《外科学》建议大家系统复习一遍总论+普外,泌尿胸外骨科可以不用看。《外科学》极有可能在笔试阶段考到烧伤和创伤,大家要多看几遍。《病理学》需要重点看“损伤修复”这一章,包括创伤修复的过程,干细胞,影响创伤修复的因素等等。
d.文献
中文文献,主要是再生医学、转化医学、循证医学方向,九院最近成立了精准医学研究院,精准医学的概念也要有所了解。
关于笔试的介绍就是这些,虽然我认为笔试对于录取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大家也要认真准备,也许你准备过的问题会在面试中出现,大家要引起重视。
接下来讲讲面试,面试是学生和老师的一次直接对话,老师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看清楚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虽然各位导师对于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是有些优点是老师们都比较赞赏的,例如乐观开朗、热情、随和、勤奋好学、英语口语好等等。
九院整外的面试氛围总体来说比较轻松,老师们都比较随和,不爱为难人,专业问题和聊家常都会有,不用太担心。说话的时候语速尽量慢,不仅老师能够听清楚,也方便同学们思考。
学会见招拆招,将话题往自己擅长的方向引,可以处于一个比较主动的地位。
中文问题比较灵活,大家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要紧张,而是学会用学过的知识去回答,能讲多少算多少,冷场了就会很尴尬。
九院整外面试是一定会有英文问答环节的。老师们都是有过留学经历的,口语非常棒,问题比较灵活,聊家常的口语和专业问题(非整形外科专业问题)都会出现,比如问你对再生医学的看法啦之类的,大家要做好准备。
我并没有准备聊家常的口语,而是找了几部关于干细胞,再生医学和3D打印的TED演讲背熟练,大概总共十几分钟,尽量模仿演讲者的语音语调。
这些问题属于比较难回答的英文问题,很多同学不会有所注意,若是有良好的发挥,可以让老师对你刮目相看,大大增加录取几率。
面试成败的决定因素有以下几点。
1.个人性格和发展潜力。面试的时候不必过于拘谨,老师都不爱为难学生,不妨放轻松点,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
2.本科是否做过科研。根据我的感觉,复试时有科研的同学并不多,可能有科研的同学都已经保研了。没有科研也不是什么大事,很多九院整外的统考学生都是来自二本院校,本科并没有什么机会接触科研,最终还是录取了,关键是你要让老师看到你的态度。
3.英语水平。这点尤其重要,个人认为比有无科研还重要,上交非常看重英语。六级一定要通过,尽量刷分,能刷多高就刷多高,很多老师在面试的时候也会问到六级成绩,考研英语也要考高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考一下托福雅思,更加具有说服力。相较于英语笔试成绩,口语才是老师所关心的,流利的口语会大大加分!
4.对手水平。这个就看运气啦,对手初试考的比你好,科研英语比你强,还长得比你帅,这样很让人绝望啊,不过遇上强劲对手也不要灰心,毕竟我们看到的都只是表象,导师们内心会做出正确的判断,也许你有很多优点,只不过你自己没有感受到罢了。
3月6日上交公布了分数线,总分290分可以过线。我就开始准备给导师发邮件了,发邮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邮件内容要不卑不亢,我看过一些邮件模板,充斥着“海涵”“冒昧”等字眼,显得过于谦卑,并不适用。导师和学生应该处于平等的关系,过于谦卑会显得自己不够自信。
2.邮件里一定要附上个人简历。
4.简历要配上照片,找一家好点的照相馆,穿正装拍,男生记得打领带,照片要体现你的阳光开朗
现在开始详细回答第一个问题,九院整外今年究竟有无名额
众所周知,九院整外年年火爆,想报考的学子数不胜数,所以九院整外是会有科室线的。但是呢,今年尤其火爆,专硕3个名额全部推免,学硕有7个名额,推免了6个名额,还剩1个统招名额,只不过这个老师是组织工程实验室的(前面提到过,组织工程实验室在招生目录上也是归于外科学),但他是大牛博导,若是有幸录取,对未来发展也很有帮助。
但这位老师今年第一志愿没有人上线,可能是大家都不敢填报,也算是爆冷。今年外界疯传九院整形已经没有了名额,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组织工程实验室确实还剩1个名额,若是大家认认真真比对过招生目录,推免名单,导师信息,一定不会得出“九院整外没有名额”这种结论,故在这里也告诫师弟师妹们,要锻炼收集信息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啊!
我有意的导师属于整形外科方向,今年已经被推免了,但我还是填了他,大家可能会认为我这是飞蛾扑火,毕竟已经推免的导师不会再有统招名额,填报这些导师,就算考再高分,也是面临直接调剂的局面。
但是我之前看过丁香园的精品帖,一位九院整外的师兄提到了,该导师每年不止1个名额,一般情况是推免1个,扩招1个(这个信息是我从精品帖里一层楼一层楼翻出来的,所以精品帖大家要认真看,学会抽丝剥茧,提炼有价值的信息)。
仔细想想也说得通,大牛们每年不可能只有1个名额,有的甚至有3个名额,当然有资格扩招的导师并不多,大家一定要向师兄师姐了解情况,再做出决定。
经过慎重考虑,我就放心大胆的填报了有意的导师,暂时不用担心名额问题。
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下,九院整外在前几年名额比较多,可能会放出十几个名额,推免当然会有,不过不多,也就三四个。但是从17年开始,九院整外开始缩招,17年放出了7个学硕名额,2个专硕(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18年放出3个专硕,7个学硕。17和18年招生导师完全不同,我的设想是科室将导师分为了两批,隔年招生。
然而九院整外今年过于火爆,几乎全部推免,所以未来的情况可能是,名额仍然不多,个位数,推免比例进一步上升,导致统招名额极其稀少,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
想报专硕的同学,不妨考虑一下北京八大处(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专硕名额比较多,但是今年分数线尤其高,统招22人,44人进入面试,复试分数线划到了356分,可以说是非常恐怖了。广州南方医院整形外科听说也因为报考人数过多,划了科室线。
所以2019年有意向报考整形外科专业的同学,一定要早做准备,上海九院名额会很少,北京八大处名额多,但是竞争激烈,着实让人无奈啊。
经常有同学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考九院整外需要多少分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无解。若是在16年以前,基本上是330分(有科室线)以上进复试,录取分数比较高,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力来确定是否报考九院整形。
但是17年开始,专硕学硕分离,前面提过,上交自主命题的历史仅有两年,这两年题型不固定,19年学硕题型还是个未知数,难以进行对比,录取分数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
再者,缺乏大数据分析,比如今年,整形外科方向统招就我一个人,我考的分数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专硕今年没有统招名额,所以没有分数线。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无解的原因,17、18年的分数对于19年都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
大家如果想考九院整形,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好好看书,提升自己的实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这才是关键。
因为很多学校复试是按照1:1.2~1:2确立的,导致很多同学认为上交也是按照一定比例进复试,事实并非如此。
上交的复试是以各个医院为单位组织进行的,比如你报考了九院,那么九院科教科就会拿到所有过校线同学的名单。接下来科教科会按照各位同学报考的科室,将学生名单分发至各个科室,各个科室根据报考人数,来确定复试人数。
整个人处于懵逼状态,脑子里想了很多,难道自己决策失误,今年九院整形真的没有名额或者是九院整形今年过于火爆,我没有过科室线我当时甚至认为还存在一丝可能,认为科教科漏发了邮件(录取以后和同学们交流发现,还真有医院科教科漏发了邮件的,坑死人)。
浑身瘫软,也许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明早去科教科问个究竟。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一直在思索各种对策,于是彻夜未眠,睁眼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我就守在了九院科教科门口,等科教科老师上班以后,我赶紧敲门进去说明了自己的情况。科教科一位比较年轻的老师说:“所有复试通知已经下发,没收到通知就是没有复试资格。”虽然很绝望,但是我还是耐心的跟科教科老师了解复试情况,也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但这时候我仍然一头雾水,往年都有扩招,也组织了面试,怎么今年连面试都没有了。科教科是问不出有价值的信息了,再问下去我就要被少林寺十八铜人踢出去了,索性跑到九院整形外科办公室那里,再找秘书问下情况。
在办公室门口等了半小时,秘书来了,我马上说明了自己的情况。没想到教学秘书一脸懵逼,“复试要复试了我怎么不知道”,我真是崩溃了,各位老师到底是不是统一战线的。
她了解到我报考的导师后,来了句惊天地泣鬼神,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话,“今年你报考的导师招学生啊”。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有救啦,没收到复试通知一定是科教科的锅。
教学秘书人还挺好的,我跟她聊了半个小时,才知道科教科压根就没把学生名单发给整形外科,所以科室也不知道复试已经开始了。我认为是某个环节双方没有沟通好,出现了疏忽,才导致了如今的境况,心里稍稍轻松了一些。
出了整外办公室的门,我又去了趟科教科,因为还是不知道导师到底有无名额,确认一下就好。科教科老师的回答斩钉截铁“没有!”。
我再次崩溃,整外办公室说有,科教科说没有,到底怎么一回事?
毕竟一切信息是以科教科为准的,整外办公室那边说有名额,应该是宣传出了偏差,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名额。后面科教科老师说了什么我已经听不进去了,大脑一片空白。
我当时的想法是自己搜集信息的能力足够强大,所有的选择都是自己独立做出的,本以为完美无瑕,结果却连第一轮面试的资格都没有,直接面临调剂,多少有点不甘心。
于是在综合楼的楼梯道里,我又仔细的把所有流程过了一遍,跟师兄也交流了一下,得出了一个设想:往年我报考的导师在复试的时候也是没有名额的,只不过因为九院整外往年都会有统招名额,所以科教科都会组织面试,我报考的导师作为主面试官,是一定会到场的,然后录取一个报他的学生。
不过这不意味着正式录取,扩招名额还需要他写申请单,向医学院申请,名额申请下来就可以宣布正式录取了。但是过程极为痛苦,扩招名额究竟有没有,需要等待九院调剂完成后才知晓,师兄说他当年等了将近两个礼拜。
今年的情况就是:整外全部推免,所以科教科认为科室没有名额,不安排复试,导致九院整外今年没有第一轮面试,真是令人窒息的操作啊。
想清楚了这些,我唯一的希望就在导师身上了,因为当天是3月13日(周二),导师出特需门诊。我本来的打算就是提前到上海去门诊见一下导师,所以提醒下师弟师妹们,一定要在复试前去门诊见一下导师,让导师有个基本印象。事实也证明与导师见面是挽救我的唯一途径。
去门诊见导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带简历带简历带简历!简历一面就好,用塑料封皮封好,显得比较正式。
2.穿学生装,这个场合没必要穿正装,别弄得像个医药代表。
3.一定要等导师门诊结束后,确认导师没有任何私人事务时再进行自我介绍,贸然打断老师会比较不礼貌。
4.把门诊面见导师当做一次正式面试,面带微笑,说话不卑不亢,体现自己的好学。
我当时内心比较慌乱,因为感觉前途未卜,不过不能让导师看出来,去卫生间整理下头发和衣服,深呼吸几下,调整好情绪,就在诊室外面等导师出来。等了没一会就到中午了,我见到导师,先说明来意,然后递上简历,结果导师的第一句话就让我摸不着头脑,“我今年有名额吗”,我当时就懵了,脑子里有两个想法。
1.导师是用反问的语气问的,意思就是今年没有名额,所以很抱歉,同学你准备调剂吧。
2.导师的意思是如果没有名额,他就去申请一个,然后组织复试。
我思考了一下,就说暂时没有名额,科教科也没有组织面试。导师看了看简历,知道了我的姓名和本科院校,就让我把简历收好,接着他又去处理私人事务了。这个时候我还是很绝望的,感觉有名额的希望并不大。接着又去了科教科打听情况,仍然是一无所获。
就这样,在九院科教科,整外办公室,门诊来回折腾四五趟,科教科老师见到我已经极度不耐烦了,“没名额就是没名额,有什么事情我们会邮件通知的,你不要再来了!”,我只好作罢。
我当时愣了一下,用李毅大帝的话来说就是“天亮了!”,恨不得在科教科来三个“蚌埠回旋”。科教科老师又跟我说了下详细情况,说这个名额需要等待医学院批准,医学院批准通过,就可以组织复试,并不属于调剂名额,还是算在第一轮面试。
我大喜过望,心想一定是早上面见导师起到了效果,跪谢导师救命之恩,对导师的好感度倍增。虽然名额还没批准下来,但是多少有了一线生机,晚上还跑出去吃了顿潮汕牛肉火锅(佩服自己的乐观)。
既然导师已经在争取名额了,我就接着准备复试,虽然能否复试还是个未知数,但是准备工作要做足,可能我也面临着一种心态的转变。以前的我,若是碰到1%的机会,是绝对不会去争取的,跟条咸鱼一样失去了梦想。不过经历了考研洗礼,我会尽力抓住1%的机会,未来难以预料,不如换种乐观的心态面对。
本以为一切都会回归正轨,哪知道更大的挑战在等着我,我不得不用全身心去做出选择,真是“该配合你演出的我尽力在表演”。
3月15日下午(周四),正在看书的我收到一封邮件,九院科教科发来的,内容是“由于你所报考的导师名额未定,你可以选择明日进行外科第一轮调剂,或是等待导师名额确定后进行复试”,邮件里附上了调剂名单,4个骨科,1个普外,1个组织工程实验室的老师(之前提到过这位老师第一志愿没人上线)。
1.选择调剂,毫无疑问这是最稳妥的方法,因为六个名额,三个人调剂,百分之百录取啊,还可以调剂到九院骨科,九院骨科的实力我就不多说了,能够进入九院骨科学习,毕业后也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骨科收入自然是不低,可以说是很多男生的梦想。金矿就在眼前,简直唾手可得!
2.选择不调剂,名额最终批准下来。这也是比较理想的结果,但是复试时可能也会面临其他同学的竞争,看似不是一个好办法。
3.选择不调剂,最终名额也没有批准下来。这是最悲催的情况,意味着我接连错过院内第一轮面试和院内调剂,直接参与校内调剂。
该怎么办呢调剂九院骨科毫无疑问是最稳妥的,未来发展也很不错,简直就要走上人生巅峰啦。但是调剂九院骨科一定是我内心的想法吗我愿意从事骨科吗这两个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去分析,不过先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
【小故事一】
朱元璋起义的时候,最开始的对手并不是元朝政府,而是两个同样在闹起义的人,陈友谅和张士诚。朱元璋嘛,布衣出身,刚开始极其弱小,靠着自身的努力,终于可以和陈友谅张士诚扳一扳手腕。
可是要想推翻元朝政府,总得先解决自己的两个邻居吧,陈友谅极其强大,而张士诚相对陈友谅较为弱小。先打哪一个呢
朱元璋手下所有人的说法都是:先打张士诚,毕竟实力弱小,容易取胜,陈友谅难以对付,日后再说。这时候朱元璋和刘伯温发话了,张士诚的弱点是胸无大志,而陈友谅的特点是偏激,先打张士诚,陈友谅一定会来相助,到时候一挑二,毫无胜算。但是先打陈友谅,张士诚绝对不会来援助,胜算更大,所以先打陈友谅。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想法是正确的,攻打陈友谅的时候,张士诚果然偏安一隅。最终朱元璋扫除了最大的障碍,一统江山。这是第一个小故事。
【小故事二】
抗美援朝前,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逼近中国东北,中国是否应该出兵朝鲜,大多数人的看法是,不出兵,毕竟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家底不够殷实,出兵劳民伤财,总之不出兵的理由有很多。
但是毛爷爷不这样认为,出兵确实劳民伤财,但是东北是共和国的长子,一旦联合国军突破鸭绿江,高度机械化的军队将在东北辽阔的平原上肆意驰骋,届时形势会变的更加不可控制,出兵朝鲜,短期内要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但是长远来看,不仅扬我国威,而且可以保证东北亚的相对和平。
所以毛爷爷果断出兵,后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一仗换来几十年的和平。这是第二个小故事。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首先,面对挑战时,要保持冷静,不能人云亦云,多数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得认真分析当前形势,找到问题的关键核心。我面临的选择,其中一个关键核心就是:我是否一定要去整形外科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我自认为对于自我的认识比较清晰,我打心底认为我是一定要吃整形外科这碗饭的人。所以我收到邮件的第一反应就是选择不调剂,心里对于骨科并没有半点波动。这是我选择不调剂的第一个原因。
其次,要学会分析他人的心理。部分同学,在报考前可谓是斗志昂扬,跟王境泽差不多,“我,就算二战,就算规培,也不去科室!”。真正面临调剂的时候,“还是调剂吧,有书读就行”。所以,我认为绝大多数人面临我这种情况时,99.99%都会选择调剂,简直是稳稳的幸福。
最后,面对这种复杂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就好比我带着一群父老乡亲们跑到阿拉斯加挖金矿,好不容易挖到一个小金矿,是就地收手,还是放弃这个金矿,转而寻找更大的金矿小金矿当然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是若是有更高的追求,何不去寻找大金矿寻找大金矿必然会冒风险,但是如果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来,大金矿也不是遥不可及。
思前想后半个小时,我回复了科教科的邮件,选择不调剂,继续等待名额,回复完邮件很茫然,也没心情看书,或许是意志比较坚定吧,没有任何的后悔。
因为跑了太多次整外办公室,都不好意思空手去,来之前我去星巴克买了六杯拿铁,办公室的老师一人一杯,算是表达感谢吧。
周五各个医院的第一轮面试已经结束了,看到各位研友已经被心宜的专业录取,心里自然是非常羡慕,再看看自己前途未卜,窗外还下着雨,不禁触景生情……
这几天别提有多难熬了,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但是自己选的路,跪着也得走完啊。根据医学院的文件,20号(周二)就要开始校内调剂了,到那时名额要是还不批准,我是否该放弃等待名额,转而选择校内调剂,一切都是未知数,自己什么都干不了,只能耐心等待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