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中,比较少见的同时含有大量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每148克土豆产生的热量仅为100卡路里,真正的淀粉含量不到2%,而且不含脂肪,能有效控制人们日常饮食中脂肪总量的摄入。
小土豆小土豆,个头“袖珍”,要用瓜刨去皮,一层皮“褪”下地,肉肉也所剩无几了,下面小编就教你一个小土豆去皮的巧方法。
具体做法如下:
1.准备一张锡纸(烘焙用的)。
2.将锡纸亮面朝外,揉成一团。
3.用锡纸团将土豆表皮搓揉一遍。
4.将搓揉过的小土豆放入清水盆中,土豆皮便悉数漂浮出来了。
也可以使用钢丝清洁球,有同样效果。但是要注意卫生。
种植可用花园里小面积土地,也可以用垃圾桶、大型花盆等深度至少有24厘米的容器材料,一般来说,一个花盆里只可以种植一个土豆;而大桶可以种植好几个。
矮控管理盆栽蔬菜应选择矮生型品种。在目前矮生品种不多的情况下,生长前期一定要控水蹲苗,水分管理以不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为原则,同时可以通过植株调整来矮化,必要时可用生长调节剂控制植株生长。
开花和块茎形成期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遇干旱,每亩每次灌水15~20吨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3.种薯播前处理
③催芽。将薯块平放在适墒净土上,使薯芽向上,上铺2厘米土再平放一层种薯,反复3层~4层后再上铺5厘米厚土,堆放在背阳处,用农膜盖严,15天后即可播种。
6.及时收获6月中旬土豆品质最佳,应及时收获。摘自:2002年第11期《农村实用科技》
一、及时破膜接苗。我省开春后气温逐渐升高,要不定期检查地膜覆盖马铃薯的出苗情况,做到及时破口接苗。在出苗处将地膜破一小口引出幼苗,并用湿土封住膜孔,以防跑墒降低膜内温度,切忌破膜过晚而烧苗。
五、防治低温冻害。我省马铃薯常受倒春寒低温冻害的影响,严重的会造成冻伤死苗,在栽培上采取以下措施可防止或减轻马铃薯低温冻害。
3.盖草保温。在寒潮来临前,在马铃薯植株上盖草保温,防止冻害。
4.灌水保温。在寒潮降温来临前1~2天,往畦沟灌半沟水,畦面保持湿润,以增加土壤的热容量和降低导热率,提高地温,减轻冻害,寒潮过后即排干水。
5.熏烟驱霜。在霜冻来临当夜,用炉或废旧铁桶装稻谷壳或锯木屑泼少量废柴油或废机油,上面覆盖少许土,每亩放5~6个,进行熏烟,改变小气候,达到驱霜防霜目的。
六、加强病虫害防治。防治马铃薯病虫害应掌握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方针,加强肥水管理,控制田间湿度,创造有利于植株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
1.晚疫病防治:
2.病毒病防治:
田间若出现皱缩花叶、卷叶、叶片萎蔫症状的病株应及时拨除。拔除的植株要用不漏泥土的容器或塑料袋装运出种薯田烧毁,严禁随地倾倒或直接掩埋,以防止病原物通过土壤或地下水蔓延传播。
4.蚜虫防治:在齐苗后和开花前,亩用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20克或10%蚜虱净15克+病毒A500~700倍液,兑水50千克喷雾2~3次。
土豆是家常菜,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大众化蔬菜,用它能做出许多菜肴,在烹调土豆时应注意什么呢
1.做土豆菜削皮时,只应该削掉薄薄的一层,因为土豆皮下面的汁液有丰富的蛋白质。去了皮的土豆如不马上烧煮,应浸在凉水里,以免发黑,但不能浸泡太久,以免使其中的营养成份流失;
3.存放久的土豆表面往往有蓝青色的斑点,配菜时不美观。如在煮土豆的水里放些醋(每千克土豆放一汤匙),斑点就会消失;
5.去皮的土豆应存放在冷水中,再向水中加少许醋,可使土豆不变色;
6.把新土豆放入热水中浸泡一下,再入冷水中,则很容易削去外皮。可用来烹煮。
制作过程:
锅中加清水烧开,将土豆丝下锅一焯,立刻捞出,再用冷水过凉,控掉水分,盛盘。
将炸好的辣椒油、少许醋、食盐,味精洒在土豆丝上,拌匀。又香又辣的凉拌土豆丝就做好了。
材料:土豆一个
做法:
土豆切丝,放入水中浸泡,尽量洗掉淀粉。
在油锅内放入干辣椒翻炒几下,再放入土豆丝翻炒,加醋、盐、生抽和味精,炒几下即可。
心得:如果想吃到脆脆的土豆丝,一定要在切好后,立即放入清凉水中漂洗,将其淀粉漂掉。如果不想吃太脆的,最好也要泡在水里,否则土豆丝会变色。
这个最简单,土豆切条,浸泡到油里炸。注意火要小点,免得外面焦了里面还没熟。盐可以放到油里,但是个人建议最好炸好再撒椒盐。盐在油里加热久了碘分会丢失。
做法
马铃薯去皮,洗净。番茄洗净切粒,备用。
牛肉用腌料拌匀,备用。
锅放入适量的水,放马铃薯煮10分钟,放番茄再煮5分钟,最后放入免治牛肉,见水再滚起即可熄火,加盐调味即可。
贴士:材料份量可随喜好增减,但记得要连汤及汤渣都要吃。
主料:土豆、南瓜
作法:
1.把土豆和南瓜切小块,杏脯、红枣切小粒,枸杞泡水
2.锅里放入少许油,把切好的土豆和南瓜倒入翻炒几下,加水,再加盐和蘑菇精少许
3.把2倒入高压锅,加入切好的杏脯、红枣以及泡好的枸杞,焖5~8分钟(也可以在炖锅中慢慢炖,直到土豆和南瓜熟烂)即可
此汤酸鲜可口,是mm保养美容的靓汤~~
材料:土豆若干(根据个人需要定量),青椒7.8个左右
调料(基本):盐,生抽,味精。(根据个人喜好可准备其他调料)
这时,油亮亮的炒土豆片就可以上桌了~
原料:土豆300克、水300克、面粉200克、盐3克。
1.土豆去皮,直接擦成丝到水里,这样可防止土豆变色,活面糊时也不需要再加清水了。
4.热锅加一小勺油,摊入适量的面糊晃匀,中火加热3分钟。
5.翻转一面,继续加热3分钟。土豆饼金黄熟透就可以了。
【口味】:咸香
【难度】:切墩(初级)
做法:1.土豆仔去皮洗净,对半剖开。
2.热锅上油,油热后下姜片,八角,桂皮,香叶,草果炒香。
3.下土豆仔翻炒至土豆仔表面略微有些金黄。
4.调入生抽,老抽,盐,白糖炒上色。
5.加入一小碗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15分钟。
6.土豆全部熟烂后大火收汁,起锅装盘,撒少许葱花即可。
马铃薯含龙葵素(solanine)。致毒成分为茄碱(C45H73O15N),又称马铃薯毒素,是一种弱碱性的甙生物碱,又名龙葵甙,可溶于水,遇醋酸极易分解,高热、煮透亦能解毒。龙葵素具有腐蚀性、溶血性、并对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每100g马铃薯含龙葵甙仅5~10mg;未成熟、青紫皮的马铃薯或发芽马铃薯含龙葵甙增至25~60mg,甚至高达430mg。所以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
【临床表现】
【药名】马铃薯
【功效】和胃健中;解毒消肿
【科属分类】茄科
【拉丁文名】RhiZomaSolaniTuberos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功效分类】和胃健中药;解毒消肿药
【性味】味甘;性平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食或煎汤。外用:适量,磨汁涂。
适量的龙葵碱能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减少胃液分泌。
[用法]绞汁,煎汤,炒、煮或蒸熟食等。
[注意]服用发芽的、含龙葵碱较多的马铃薯,可因吸收过量的龙葵碱而引起中毒,出现头痛、腹痛、呕吐、腹泻、瞳孔散大、心跳减慢、精神错乱甚至昏迷等症状。有报告小孩因食用发芽的马铃薯而中毒死亡者,故应当注意预防。
[附方]
土豆与雀肉相克。
营养学家指出,吃薯类不必担心脂肪过剩,因为它只含0.1%的脂肪,是所有充饥食物中最少的,每天多吃薯类,可以减少脂肪摄入,使多余脂肪渐渐代谢掉。
但值得注意的是,薯类尤其是土豆,含有一种叫生物碱为有毒物质,人体摄入大量的生物碱,会引起中毒、恶心、腹泻等反应。这种有毒的化合物,通常多集中在土豆皮里,因此食用时一定要去皮,特别是要削净已变绿的皮。此外,发了芽的土豆更有毒,食用时一定要把芽和芽根挖掉,并放入清水中浸泡,炖煮时宜大火。
另外,如果孕妇经常食用生物碱含量较高的薯类,蓄积在体内就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当然,人的个体差异相当大,并非每个人食用了薯类都会发生异常,但是孕妇还是以不吃或少吃薯类为好,特别是不吃长期贮存、发芽的薯类,这一点对处于妊娠早期的妇女来说尤其重要
彩色马铃薯有紫色、红色、黑色、黄色马铃薯。
目前中国已培育出以紫色、红色为主的彩色优质马铃薯,将紫、红色马铃薯老品种与优良高产马铃薯品种杂交,改良筛选出100多份不同品系的彩色马铃薯。与老品种相比,改良后彩色马铃薯芽眼小,外观好看,抗病性强,亩产可达到1000至1500公斤。该研发中心还准备培育蓝色马铃薯品种。
土豆能留住岁月的脚步
土豆能减肥
吃土豆不必担心脂肪过剩,因为它只含0.1%的脂肪,是所有充饥食物中脂肪含量最低的。每天多吃土豆,可以减少脂肪摄入,可以让身体把多余脂肪渐渐代谢掉,消除你的心腹之患。土豆对人体有很奇妙的作用。瘦人吃能变胖,胖人吃能变瘦,”,常吃身段会变得苗条起来。
土豆是天然的美容佳品
土豆能吃出好性格
土豆含有维生素C。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上班族,最容易受到抑郁、灰心丧气、不安等负面情绪的困扰,土豆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难题。食物可以影响人的情绪,是因为它里面含有的矿物质和营养元素能作用于人体,改善精神状态。
土豆能调整虚弱的体质
土豆不仅不会使人发胖,还有愈伤、利尿、解痉的功效。它能防治淤斑、神经痛、关节炎、冠心病,还能治眼痛。土豆含有丰富的钾元素,肌肉无力及食欲不振的人、长期服用利尿剂或轻泻剂的人多吃土豆,能够补充体内缺乏的钾。
1.吃土豆要去皮吃,有芽眼的地方一定要挖去。以免中毒。
3.买土豆时不要买皮的颜色发青和发芽的土豆,以免龙葵素中毒。
联合国于2007年10月18日正式推出“2008国际土豆年”活动。此项活动,将突出土豆在提高食品安全和减少贫困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马铃薯应当成为旨在为穷人和饥饿者提供富有营养食物战略的一个重要成分。它非常适合那些土地有限而劳动力充裕的地方,而这种条件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与其他主要作物相比,马铃薯可以在土地更少、气候更恶劣的条件下更快地生产出更多富有营养的食物-这种植物的人类可食用部分高达85%,相比之下谷类作物为大约50%。
世界马铃薯的产量在过去的十年间一直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超过特别是亚洲发展中国家许多其他粮食商品产量的增长。尽管欧洲的马铃薯消费量下降,但它在发展中国家的消费量已经增加,从1961-1963年的人均不足10公斤增加到2002-2003年的人均21公斤。虽然发展中国家的马铃薯消费量依然比欧洲(93公斤/年)低很多,但是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它在未来将有强劲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