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单词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利用已学的音标,先试读单词,来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必要时老师可带读。要引导学生对升、降调的学习,遇到双音节以上的单词时,要注意重读音节位置,养成习惯,以便在读语句或会话时,语调的升,降会比较自然流畅。
另外,句子是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所以在句子的教学中培养语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时的教学,不仅是单纯强调句子语调的升降,句子重音,词语的连续等语法逻辑处理,还要加入人的思想情感。
3.多说多听多阅读,培养勤于积累习惯
4.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母语的影响
与语文一样,英语作为一门交际的工具,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因此,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习惯会有很多差。这样学生就不可能有母语那种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表达。因此要做到正确理解和表达英语思想,了解必要的文化差异也是相当必要的。
5.加强学法指导,让英语成为思维习惯
二、创设听说环境,增强语感
使用英语授课。我在开始上课时经常会这样问学生:WhatdayisittodayWhat’sthedatetodayHow’stheweathertodayHowdidyouspendyourweekend有时学生会说:“老师,什么意思?”笔者便告诉他们你不必听懂老师的每一个单词,你要抓住关键词,借助老师的手势、眼神、音调、动作来揣摩,培养盲听的习惯。这种做法既创设了英语氛围,又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来思维。
开展多种听说活动。充分利用教室的布置,在教室的物品上贴上英语标志或标签,黑板某个角落写上“每周一读”等,加大语言信息对视觉的刺激。在课堂上尽量创设英语氛围,让学生用英语思维和交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操练机会,使学生的语感在情境中,在语言的感知、操练、巩固、运用中得到实践。如课前轮流英语值日报告;看图说话或“听听说说”(听一段录音或一个小故事,再复述大意);英语小歌手(可自编歌曲)比赛。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英语活动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形式,能够为教师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所和语境。它的最大优点是以学生自己动口、动脑的实践为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更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爱好,讲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智力和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个学年我都会在所任教的班级举行Englishwordscompetition,EnglishcompositioncompetitionandEnglishspeechcontest等活动。
三、增强阅读训练,提高语感
关键词:职高生英语语感策略
目前职高英语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英语的词汇、句型和语法教学,仍存在淡化语言整体训练、忽视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的现象。何谓语感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很容易把语感看作一种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英语语感的形成就象学习母语,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从而形成对语言使用的判断,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1]但是由于每个职高学生个体之间会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干预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呢为此一年前就职高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策略,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探索。
1加强规范的语音指导
职高生中大多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词汇量,但听说能力较差,他们在语音方面从未真正过关,加之他们对语音学,尤其是词汇的连贯、句子的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对世界上主要地区,如美国、英国发音的地方差异不甚了解,所以常常为独立发音和实际读音不一样而迷惑不解。这就给英语语感的培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广泛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规范的语音知识及语音的地方性差异,重点讲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方法,使他们不但在朗读上取得进步,而且在连贯的说话和交际中具备正确的发音和语流,使交际能顺利自然地进行,让语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但教师的指导方法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充满信心,学到的语音知识看得见且马上能用,让他们发现只要得到正确指点,不但能学好语音,形成良好得语感,还会其乐无穷。
2增加有效的语言输入
语感影响着语言的输出,而输入是能够输出的前提。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提出:假设人们现有的语言水平为‘i’,为学习者提供的语言输入应为‘i+1’,即略高出学习者可理解的水平,才能获得更高一级的语言习得。[2]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增加语言的输入量,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改变只重视书面输入,不断做题才对学生有用的观念,明确口头输入对语感形成的同样重要性,强调平时教学中的“精”、“泛”结合。“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言实践能力;“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语言规律,增加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语言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这样既能提高语言的复现率,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又为他们体验领悟语言创造机会。这种在语境中进行的交流,不仅可以加大语言的实践量,而且为语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职高英语学习是中国环境下的外语学习,不是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语言学习,学习语境原本就缺乏,这是由外语学习规律和中国的外语学习实情决定的。而语境又是促成语感的生成的必要条件,它包括本体语境和情景语境。[3]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语境中产生语言意识。语言意识是对于语言材料的内容以及形式的感受与洞察,和由此而形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进一步形成的反应和合乎逻辑推理的想象。语言意识要有文化生活背景知识做基础,但更需要积极的反应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除此之外,还应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和学习的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经常开展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角等课外活动。长期在以上环境下练习使用语言,就能使学生在遇到真实的交流情景时,迅速提取交流所需语言,良好的英语语感就能自然生成。
4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
5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6]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式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正是由于汉英思维模式的不同,所以在句子表达时的时序和句序对应也不同,因此在教学汉英语句的表达时,就应根据各自的思维模式,尽量摆脱相互间的影响。尤其对于职高生来说,在了解汉英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英语要能不拘泥于汉语句子的结构,要按照汉英各自的造句规律予以安排,从而学到地道的英文,获得正确的英语语感。
总之,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是可以培养的,它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译,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学生只有在长期的坚持中,才能体味到语言的美,才能形成自己对语言的认识,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才能真正形成对语言的感悟。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为此,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最好方法是营造“England”情境,使学生犹如身处英国,在“身临其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用英语、想英语,用英语交流,用英语思考。在“England”情境中学习,会加速学生英语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
一、观看英语经典原声影片或录像片,使学生感受“England”情境
观看英语经典原声影片或录像片,很容易使人进入影片角色,学生能够倾心地投入进去,随着片中的人物命运或情节的发展而喜怒哀乐。学生带着一种渴望的心情在观看那些经典影片的同时,既获得了英语语言知识又培养了在英语交际方面所必需的语感,从而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对于一些十分经典的片段,可以分段欣赏,反复观赏,在某些非常精彩且学生很感兴趣的场景处停顿,记录并模仿一些经典、地道的场景对白。通过反复观赏,不仅可以达到对片中台词的自然、顺畅的理解,学生还会自然地模仿影片中人物的发音及语调,纠正之前错误的发音。经常置身于这种语言环境中,学生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能够知道在准确完整地理解了的具体情景中如何表述自己,如何尽力发挥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感悟英语语言的魅力,英语语感自然而然会得到很大提高。
例如,学生在观看《HOMEALONE》时,可以获悉西方人过圣诞节的一些情况,感受西方圣诞节洋溢的节日气氛,感受“England”情境中带来的愉悦。
二、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走进“England”情境
语感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它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着语言实践。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英语教学就要为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英语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实践的平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设计情景英语教学环节,呈现简短精练的英语情景,让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或者交际场合,个人或多人在“England”情境中实践、演绎,体会英语交际的实用性。在“England”情境中,常常会使整个情景对话充满活力和轻松自然,从而使语感的表达变得传神和丰富多彩。使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节奏,使学生在轻松自然又真实的简短情景中去品味英语所特有的语感魅力。
为此,教师要打破原有的英语教学模式,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走进“England”情境,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英语语感。
三、强化高质量英语诵读,让学生品味“England”情境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表明,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反复诵读可以逐渐形成语感。所谓高质量英语诵读,是指在充分模仿原始有声材料的基础下反复高频率的诵读。高质量的英语诵读,可以在读准语音语调的基础上,从英语基本材料的感性认识出发,逐步上升到英语语言材料的理性认识,渐渐形成因英语学习而产生的固有语感,像电影画面一样锁定在学生的头脑中,使之在以后学英语的过程中如遇到类似的对话、句型或者相同的内容时,可以立即将那种已有的语感展现在自己的思维中,从而达到从文字到语音乃至语意的字面含义,升华到对语言内容的深层意义的理解掌握。因此,学生应多诵读一些经典对话、故事或诗歌。积累的材料越多,就越能增强自己的英语语感。比如,“LitterStar”的英语童谣:
LitterStar
Twinkle,twinkle,littlestar.
HowIwonderwhatyouare!
Upabovetheworldsohigh,
Likeadiamondinthesky.
译:一闪一闪小星星,星光神秘亮晶晶,
高高挂在夜空中,宝石一样放光明。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语言,对于英语的学习也应该注意语感的培养。语感在英语里称为“senseofthelanguage”或“languagefeeling”,是一种类似直觉或自然的感觉,是能够掌握语言习惯的一个较高阶段。特别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学生类似直觉和无意识的发挥,从而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尽快养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强化语感的能力。
作为初中生应加强口语运用能力的训练,口语的表达离不开对语言材料大量地积累和有效地进行输入。英语语言材料在现实生活中又是难以习得和积累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进行贮存。正因如此要求学生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且要能读、读熟、读懂,甚至于变成自己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有话可想、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充分表达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针对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感,首先应朗读单词,这是让学生学会走路。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读课文,并且应该熟读,最好是学生能够背诵课文,一定要克服“哑巴英语”现象,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书写表达和口语交流。尽量为学生创造读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单词环节、课文环节、对话环节都应该让学生进行读、练及对话训练,从而充分提高学生的语感。课后让学生也养成读的习惯,多读课外英语书籍,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
在我们的大脑中,一旦形成语感,平时在大脑里贮存的信息就可以迅速组成句子脱口而出。在口头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灵感,对英语学习非常有益。坚持不懈的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言、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改进语音。学生通过朗读,特别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技巧,以便迅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中充满信心,成为学习的主动实施者。尽量多读、多练及进行对话,特别是对话部分能使学生提高表达、练习口语的能力。另外,应多增加没有规定的对话训练,充分体现自由学习参与模式。
第三,在英语语感形成过程中,要努力克服第一语言影响,应强化英语的专门化训练,不能借助第一语言来学习英语,更不能经常靠翻译来学习英语。初中学生更应多读,多体会英语词汇、语句等,使英语真正成为自己的信息贮存在大脑中,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