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鸡加州牛肉面熊猫快餐……美式中餐是怎么来的私家历史澎湃新闻

今天的美国城市街头,中国餐馆随处可见。但是一如华裔在美国的艰难创业史,中餐在美国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1840年代华工进入美国后,各种各样的中国食材和烹调方式就随之飘洋过海,来到美国。从最初被白人嗤之以鼻,到今天遍布街头巷尾,中餐与中餐馆经历了多少考验,长期以来不为人知。

近年来随着华裔美国人历史研究的发展,中餐的历史也逐渐吸引了专业学者的兴趣。出身大陆的华裔美国史家陈勇(YongChen)和刘海民(HaimingLiu)分别在2014与2015年出版了关于中餐历史的专著《美国炒杂碎》和《从广东饭馆到熊猫快餐》,两书各有侧重,但共同展现了中餐在美国兴起并走向繁荣的历史。

美式中餐史前史:米和老鼠

在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华人劳工相较于白人劳工更加吃苦耐劳、报酬低廉,而且能一边茹素,一边从事重体力劳动。对于白人劳工而言,没有蛋肉奶的饭菜,实在是食之无味,难以下咽。因此,在就业市场上,大量华工的涌入,冲击了白人劳工的薪资水平,令其极为不满。

如何解释这种差异?或者说,如何丑化华人的节俭?来自广东的华工吃米饭的习惯,也成了他们攻击的对象。在他们看来,肉食习惯,代表了强壮,勇猛和男性气概。吃米饭则代表了相反的性格特征。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在食物链中,食肉动物居于上游,类比到人类社会,食谱的不同就成为了华人天生地位低下的证据。这种思想甚至延续到20世纪初。美国劳联领袖塞缪尔龚帕斯撰写排华册子的副标题就是“肉vs.米,美国男性气概对抗亚洲苦力”(Meatvs.Rice;AmericanmanhoodagainstAsiaticcoolieism)。

与此同时,华工吃老鼠的谣言也广为流传。正如刘海明教授所言,吃老鼠作为人们对中国饮食的误解,持续了一个世纪。1850年代的华人矿工就被认为以老鼠为食。在后来的排华宣传画中,关于华工吃老鼠的描绘屡见不鲜。不可否认,在今天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田鼠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享用经过高温消毒的鼠肉,本无可厚非,但内战后恰恰是现代卫生观念在美国兴起的时代,卫生和健康成了美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以及文明和野蛮的界限。因此,华工以老鼠为食,就变得富有象征意义——吃老鼠意味着肮脏和不洁的生活方式,意味着美国生活方式的对立面。

最早的美式中餐:炒杂碎和杂碎馆

19世纪末,美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城市化加速、外来移民融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在美国食物史上,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人们外出吃饭的增多和餐馆的兴起。最初的中餐馆服务对象主要是华人自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餐馆也逐步走出了华人的生活圈。第一道美式中餐的招牌菜——炒杂碎(ChopSuey)——也在此时诞生。

19世纪华裔社会活动家王清福(WongChinFoo)列出的炒杂碎经典菜单包括豆芽、鸡胗和鸡肝、牛肚等廉价食材。但是为何炒杂碎的英文译名如此之怪?“ChopSuey”来自广东话,因为当时的北美华工大多来自广东。关于菜谱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源于粤菜,有人则将其发明权归功于李鸿章。

随着城市中白领工作岗位的增加,大量女性走出家庭、进入办公室。原本主要由女性负责的烹饪等家务劳动,开始由社会化服务取代。当时社会地位仍十分低下的华裔群体,在两方面填补了中产女性外出工作所留下的两大空白:洗衣和做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杂碎馆(ChopSueyHouse)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刘海明统计,在1925年仅旧金山就有78家杂碎馆。

左宗棠鸡:跨越海峡与大洋的湖南菜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兵败如山倒,大批国民党官兵及其家眷随之迁徙于小岛一隅。在此过程中,他们也将各地的饮食风俗和习惯带到了台湾。一方面,“反攻大陆”渐成幻想,惟有少时滋味,足以解思乡之情;另一方面,大量士兵卸甲归田,异乡客既无资财又无长技,只能依靠勤行谋生。小小的宝岛就此成为祖国各地风味佳肴的“大熔炉”,今日仍然闻名两岸的台北“士林”夜市,就是这一融合过程的最佳佐证。

一位名为彭长贵的湖南籍厨师是其中的佼佼者。据说,他的师父是民国政要谭延闿的私厨曹荩臣。在台湾,他曾担任蒋介石的私厨,并负责公务宴请的烹调。不过更重要的是,他发明了“左宗棠鸡”。

为何颇似东北名菜“溜肉段”的油炸鸡肉会以湘军领袖左宗棠命名?一则左宗棠乃湖南名将,此乃遵循中国人以名人命名菜的传统;二则表达了彭长贵师傅及其同袍的浓浓思念故土之情。

在冷战格局下,台湾栖身于资本主义阵营,与美国的经贸联系也日益紧密。随着美国1965年移民法改革,对于亚洲国家的配额限制取消,居民为求发展和生计,大量涌入美国。这些中餐馆的老板和厨师大多原是三湘人士,他们打出了“湖南菜”的旗号。彭长贵师傅也将他在台北的“彭园”开到了纽约,“左宗棠鸡”也随之远渡重洋。到了20世纪80年代,湖南菜便和广东菜在美式中餐的世界里平分天下。

《中华食谱》和熊猫快餐:中餐走入千家万户

在美国留学工作的华人,大多有这样的经历:开车到熊猫快餐,点一份陈皮鸡,慰劳自己的“中国胃”。“熊猫快餐”是遍布美国大街小巷的一家连锁中式快餐店。而笔者这张中国嘴也吃不出陈皮味的“陈皮鸡”,则是它们的招牌菜。

在二战后的美国食物史上,各种快餐店的兴起是一幅重要图景。中国常见的美式快餐,如肯德基和麦当劳就兴起于此时。“熊猫快餐”也诞生于这个时期,迎合了美国人更快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

“熊猫快餐”创始于1983年,在短短20年间就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中式快餐店。截至2014年底,它已成为一家拥有1500余家分点的跨国餐饮巨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熊猫快餐,令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尝试并喜欢上了中餐。正如刘海明教授所言,“熊猫快餐主要的顾客是非华裔的美国人。如同20世纪的炒杂碎一样,他改变了当代美国人的口味。”

但是,如果说中午下班吃“熊猫快餐”是因其物美价廉,周末下中餐馆子是因为想换换口味,那么中餐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美国人的味觉。因为前者是权宜,后者是猎奇。真正的改变只有发生在厨房里,发生在日复一日的家庭烹调中。

20世纪下半叶,中国菜走入美国主妇的心中,其媒介就是中国菜谱。按照陈勇教授统计,仅在1985年之前,美国市面上出版的中国菜谱就已达85种之多。但是这么多菜谱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语言学家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如果说,美食电影《朱莉与朱莉亚》里梅尔·斯特里普扮演的朱莉亚·柴尔德教会了只知道做汉堡、煎牛排的美国主妇如何将饭做成艺术,那么杨步伟的《中华食谱》(HowtoCookandEatinChina.)则让她们第一次领略到中国烹调的博大精深。

首先,杨步伟将中国的烹调技法引入美国。中国的烹饪技法复杂多样,且名字纷繁,除了煎炒烹炸这些常用技法外,许多地方性的技法恐怕在国内也对不上名字,对于美国人更是如此。例如,家常炒菜的“炒”在西餐里,就很难找到对应项。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它对应的英文是“stir-fry”,但很少人知道这个词就是由杨步伟在《中华食谱》中创造出来的。在此之前,美国人一直是只知“炒杂碎”(chopsuey)却不知“炒”的含义。

此外,杨步伟还让美国人了解到中国丰富的菜系。中国人皆知八大菜系,但一直以来美国人口中的中国菜,其实就是美国化的不正宗粤菜。杨步伟的《中华食谱》就专门提到了中国菜系之别。

加州牛肉面的回乡之旅

几年前网上流行过一个段子,说出国留学,上的是加州牛肉面大学。加州牛肉面,其实就是“出口转内销”的美式菜。

1972年到1974年间,重庆人、美国加州华侨李北祺以“牛肉面大王”为号,在洛杉矶地区的唐人街、蒙特利公园、阿罕布拉开了3家“牛肉面大王”餐馆,到1979年扩展到7家。之后他在中国以“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为商号,开办专营店。1985年在美国从事餐饮业的华侨吴京红回中国创办了“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如今在中国的各大机场可以看到这些加州牛肉面的身影。

但是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显然兰州拉面比加州拉面要强势得多。为何归来的美式中餐没有在它的故乡受到追捧呢?因它早已成功地美国化,却难以中国化。

中餐在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适应美国社会的历史。尝试融入美国,变得更加具有白人性(whiteness)的不只是华人,中餐亦如此。在适应了美国的现代化厨房标准的同时,它也丧失了“苍蝇馆子”的本来滋味。“炒杂碎”和“左宗棠鸡”的同类并非“烧鹅”或“剁椒鱼头”,而是同样“美国化”的日餐“加州卷”(一种美式寿司)。其实,华裔与母国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THE END
1.本周超简易食谱:一锅鸡肉炖土豆与南瓜意面吐司香肠红薯进入十月才一周,商店里就已经堆满了万圣节糖果。很容易就想带回家一袋,甚至三袋,但如果您存在吃太多导致包装都空了的风险,我们有另一种方式来满足您的渴望。本周,我们在其中添加了一些更甜美的食谱,这样您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无需动用给“不给糖就捣蛋”的孩子们准备的糖果。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CE9TI805568E2X.html
2.中餐厅菜单英文翻译(Chineserestaurantmenu).doc原汁鳕鱼original flavor Sauce and Haddock 神户薄烧牛排大餐 Kobe Thin sliced Steak Meal 神户牛薄烧牛排kobe Thin sliced Steak 泰式黑虎虾 Thailand Style Black Tiger prawn营养食谱翻译, 菜谱翻译, 菜单翻译, 酒水翻译, 饮料翻译, 酒店饭店饮食翻译, 英语日语韩语各个语种都能翻译, 精确经典翻译, 行业翻译标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820/129028243.shtm
3.中餐菜谱大全100道英文中餐菜谱大全100道英文版以上菜品均配有相应的英文翻译,以便更好地展示中餐的多样性,为了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我们还提供了不同口味的中式菜品,如酸辣汤面、麻辣拌面等,我们还特别推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中餐菜品,如四川的麻婆豆腐、湖南的剁椒鱼头等,本菜谱涵盖了中式早餐、午餐、晚餐及夜宵的各种菜品,旨在满足不同口味和需求的中餐爱好者https://www.coffee.cn/xican/post/347782.html
4.中餐西餐饭店酒店菜谱菜单食谱菜牌餐牌酒水单英文英语翻译.doc中餐西餐饭店酒店菜谱菜单食谱菜牌餐牌酒水单英文英语翻译英语 101 袁文丽 1002108 - 2012/11/17 1:09:48 生煸青椒 sauteed green pepper 红烧肉 braised pork with soy sauce 扣肉 braised meat/steamed pork 肉片 sliced meat 肉丝 shredded meat 辣子肉 spiced dice porkhttps://www.taodocs.com/p-48634778-3.html
5.基于PHP美食食谱的外文翻译,翻译研究中文菜谱英文翻译方法详解中餐菜谱不容易翻译,原因是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比较发达,对菜名特别讲究。菜单翻译的核心内容是菜用什么原料做成,因为外国人在餐桌上最关心的是吃什么东西。其次要讲清楚的是菜的用料,刀法和烹调方法。由此可见,要译好菜谱,就必须知道一些主要的用料,刀法,烹调方法及某些准备步骤。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928818/article/details/116037649
6.中餐菜单中餐菜单图片中餐菜单设计模板红动中国素材网提供185个中餐菜单、中餐菜单图片、中餐菜单素材、中餐菜单模板下载,包含了psd、ai、png,jpg、cdr等格式中餐菜单,更多精品中餐菜单下载,就来红动中国,最后更新于2024-03-04 11:27:23。https://so.redocn.com/caipu/d6d0b2cdb2cbb5a5.htm
7.向外国人解释中餐做法很难?甩给你一份英文版水煮肉片recipe01 向外国人解释中餐做法很难?甩给你一份英文版水煮肉片recipe 用地道英文解释中国菜做法很难?快来看看歪果仁写的正宗“水煮肉片”食谱!水煮牛肉有着怎样的渊源?豆瓣酱、辣椒粉用英文怎么说? 别着急,还是先吃个饭再来读吧…… Recipe/食谱 boiled pork slices with sizzling chilli oil https://www.tingclass.net/show-10367-525730-1.html
8.电饭煲上的英语菜单怎么翻译?为您推荐 英文菜单翻译 英文菜谱大全 菜名英文翻译 中国菜的英语菜谱 中餐英文菜谱 英文食谱 中国菜英文菜单 中国菜单英文翻译 英文点餐 英文菜谱 英语菜谱 有道词典在线发音 相关问题 西餐菜单翻译 Before the mealLiquor spinach bake oysterMilan ragu bake egg 铸造用石英砂厂家-[摩恩]-型号齐全-https://wenda.so.com/q/1638368408213789
9.菜谱,menu英语短句,例句大全17.When you make this recipe, don't stint on the butter.当你照食谱做这菜时,要多用奶油。 18.When you make this recipe, do not stint on the butter当你照食谱做这菜时,要多用奶油 相关短句/例句 bill of fare,menu菜单,菜谱 3)menu device菜谱仪 1.This system is a kind of local wirelesshttps://www.xjishu.com/en/061/y373680.html
10.晚餐晚餐食谱大全 午餐:宫保鸡丁、芹菜豆腐皮、蘑菇蛋汤、馒头。晚餐:清炖排骨冬瓜、小白菜粉丝、柿椒炒鸡蛋、红小豆大米粥、馒头。周二 早餐:甜牛奶、面包、果酱。中餐:米饭、川鱼片、肉片白菜、胡萝卜。晚餐:白切猪肉、油焖茄子。 红豆薏米粥 材料:红豆一把、薏米一把、大米适量、水适量。做法:红豆和薏米提前一天泡http://www.baichenghd.com/post/863.html
11.步骤图留学伦敦也要吃中餐·水煮鱼的做法留学伦敦也要吃中餐·水煮鱼的做法步骤 步骤1 黑鱼 英文叫mullet 在中国超市有卖的 我在龙凤行买的 步骤2 刮鳞,开膛破肚,片成鱼片~用白酒(料酒也可以),胡椒,生抽,盐,淀粉,蛋清抓匀腌一会。 步骤3 冷锅倒入多一点的油,放入花椒麻椒辣椒、桂皮、八角、葱姜蒜等,放入剔下的鱼骨、鱼头。加入清水或鸡汤,放入https://m.xiachufang.com/recipe/1102692/
12.从菜名翻译中看中西饮食文化差异7篇(全文)了解中式菜肴的英文名称能够为外国友人提供方便、同时也可以介绍宣传中国文化。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式菜名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不少误译的问题。本文结合中餐菜谱的翻译,明确提出对中餐菜谱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进而阐明文化因素在语际翻译中的重要性。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xvb1jc5.html
13.中国食谱(豆瓣)本书包含了杨步伟的两部著作:《中国食谱》(How to Cook and Eat in Chinese)和《怎样点中餐》(How to Order and Eat in Chinese)。 1938年,杨步伟随丈夫赵元任定居美国,她放弃了热爱的医生本行,成为低调的家庭主妇。她写了《中国食谱》,向西方人介绍中国菜与饮食文化,由女儿赵如兰译成英文,赵元任作注。她从中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2673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