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概括论文大全11篇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药学概括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标题的语言特点

使用不完整的句子,多用名词、名词词组或动名词。例1:EffectiveAcupunctureTherapyforStrokeandCerebrovascularDiseasesAmericanJournalofAcupuncture(AJA)1993;21(3)∶205例2:UsingthePowerofBeliefinAcupunctureandHolisticMedicine:CaseStudies33.标题一般由一个名词或若干并列的名词,加上必要的修饰语构成没有谓语成分。但个别情况因表述的需要也可例外亦可使用疑问句。例3:CantheAdditionofMoxibustionDuringAcupunctureTherapyImproveRecoveryfromBell′sPalsyAJA1998;2633

2标题的写作要求

【关键词】药学教育;信息收集处理;教学水平

【Abstract】It’sbasicforpharmacycollegestudentstoknowhowtocollectandprocessinformation.Thechannelstodevelopinformationcollectingandprocessingabilityofstudentswerediscussedinthispaper.Educationmethodswerereformedinteachingofpharmaceuticalbotany,pharmacognosyandpharmacoeconomics,moreover,thepracticeofcollectingandprocessinginformationincreasedindiscussionlesson,probationlessonandexperimentlesson.Inthemeantime,studentswereguidedtocultivatetheirinformationcollectingandprocessingabilityinthestudyofteachers’scientifictopicandthecompositionofteachingmaterials.Eventually,theircomprehensivequalitywasimprovedbythisandthewholeteachinglevelwasalsopromoted.

【Keywords】pharmacyeducation;informationcollectingandprocessing;teachinglevel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具备四种能力,即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全面提高。国内外医药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良好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医药高等院校要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探索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的高素质医药人才的途径[14]。

本研究对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在讨论课、见习课、实验课的教学中增加学生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与教材的编写,从而培养和提高其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另外,在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中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对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其科研能力。希望通过上述实践提高药学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药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实践的目标

通过提高药学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途径的研究和实践,实现学生获取信息、识别信息、储存和整理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收集;教会学生如何利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第二,经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信息,内容虽然很丰富,但必须进行加工、整理。教会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分类和保存。第三,信息的利用有很多方面,一般是指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教会学生如何加工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如直接引用、分类比较和概括综合,完成文献综述和研究论文的撰写。

2培养药学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实践

2.1加快图书馆的建设,改善网络教学环境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我们加大了成都医学院图书馆和药学院图书室的建设力度。馆藏书籍和专业中外科技期刊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信息查询的需要。同时,成都医学院图书馆还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建设现代化电子阅览室,引进各类中外文全文及文摘数据库20余个,数据总量超过2000GB.学生可通过网络方便地阅读各类文献。

成都医学院的实验室、教室等处均可方便地上网,可充分满足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的需要。学生可充分利用局域网查阅资料、学习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介绍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引导学生通过科技文献的查询,掌握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

我们对成都植物园、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植物园和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圃中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数码摄像;还对峨眉山、长白山、黄山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科学考察,并拍摄了大量野生药用植物的数码相片。我们对数码相片按科分类,并附加了相应的文字说明。同时将经过整理的野生植物数码相片上网,形成了较具特色的药用植物网上资源库。我们还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收集了一些兄弟院校的教学资源,结合已有的资源,经有效整合后进一步完善了我院药用植物学网上课程资源,供教师和学生阅读学习。

2.2改革药学实践教学,深化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在药用植物学的实习中,要求同学们将所学的植物分类学知识应用于植物园植物和药用植物的识别。例如,在成都植物园药用植物实习时,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蔷薇科月季、仙人掌科仙人掌、小檗科枸骨、豆科皂角等植物的刺,根据所学的分类学知识,通过查阅参考书籍或利用网络资源来判断是叶刺、枝刺或皮刺,并说明判断的依据。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效利用收集到的信息,独立完成研究结果是对药用植物学见习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

2.3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教材的编写,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在老师参编教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吸引一些有兴趣的同学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如我们在编写科学出版社的《案例版生药学》教材中,将一般生药瓜蒌、党参、南沙参、茵陈、、艾叶、野、小蓟、大蓟和蒲公英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教材编写工作的任务分配给5位药学学生,每人负责2味生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教材编写工作。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在老师的科研中,选择一些有研究兴趣的同学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在科研工作中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将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分解成几个小课题,让学生分组承担。在课题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查阅参考文献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则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2.4改革学科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素质

3展望

通过加强对药学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培养的实践,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信息的整理和加工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培养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新途径,总结在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培养实践中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将可行的经验向其它学科推广,通过提高成都医学院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邹开军.中医药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途径[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4):6869.

[2]朱霞.对大学生信息素质及提高途径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09,25:200.

211主题突出,简短明了标题字数一般在10个单词以内最多以不超过15个词或两行为宜。例4:ConservativeTherapywithAcupunctureforInjurytotheSciaticNerveResultingfromIntramuscularDrugInjection副标题往往用以突出论文某一方面如病例数、研究方法、重点内容或连载论文各分篇等。所以若表述需要致使标题较长可以副标题的形式处理。例5:TheDemystificationofChinesePulseDiagnosis:AnOverviewoftheValida2tions,HologramsandSystematicsforLearningthePrinciplesandTechniques

2学为主、教为辅的自学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讲授为主,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在开课前老师应布置自学思考题,并对要点难点给予提示。例如火麻仁的临床应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火麻仁的药性:味甘,性平,归脾、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临床上用于肠燥便秘。中药是服务于中医的学科,在中医的指导下,对疾病进行治疗。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中药有关临床的实例。在期末考试包含自学的内容,可检查自学的效果,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3寓教于娱乐式教学

4课堂讨论式教学

5中药与西药比较教学

在中医理论为指导下,对中药进行学习,对于中药的功效理解起到重要作用。中药能防治疾病是由其内在的各种特性所决定的。药物的性能就是指药物与治疗的有关的性质和功能。在现代医学技术的诊断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为指导,对疾病进行治疗,以中药和西药的之间进行比较,加深记忆。通过实验来验证中医基础理论,便于学生加深理解中医理论,中药功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为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兴趣教学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除了善于运用一些方法、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中药学以外,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任课教师应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结合本学科、本课程、本教材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创造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例如应本学科的特点,增加户外实习,辨认药用植物,了解药用植物的采摘、加工等,加深印象。

7注重与学生交流

作为教师,应该要在课后及时与学生交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学生学到应学的是关键,学生是最权威的评判者,通过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的教师的要求,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鉴于广东是有着诸多侨乡的省份,港、澳、台、马来西亚等留学生众多,他们与内地的普通本科生不一样,在学习中具有自身特点,对教学有着进一步的难度。在学生学习方面中药学内容繁多,而且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教材所收载的药物较多,按照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药物,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很容易分不清,学生常感到力不从心。而在教学方面,中药教学缺乏深度和广度,教材内容简单,而某些大纲要求掌握或熟悉的药物在临床中已经很少用,不能适应现代临床需要。与学生交流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及时进行教学计划的改善。

8认真做好教学计划

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教学现存问题,知道学生的需求,对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新的教学计划严格遵循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程序,确保了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践环节,是学生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向。中药学是职业性较强的一个专业,其特殊性决定了现在的高校中的职业教育专业学科设置不仅要遵循各种的教育规律,同时也要遵循市场对人才需求规律,突出职业教育优势。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甚明确的或者说是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目标定位上的指向性偏差,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尤其是对实践环节的弱化方面,这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影响。这样严重影响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接轨,加强教学中的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应废除不利于中药专业发展的旧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主导地位,老师的辅助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明确的展现,不断提高文化和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上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谢鸣.方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

2改革方式

2.7考核结果最终在给学生该科目考核成绩时也是一动态过程,通常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调节以上6个方面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使学生基本达到满意的成绩。

3改革的预期结果

3.1打破传统的追求“学会”,向追求“会学”的学习方式转换改革考核方法的直接结果就是考核的多样性及考题的灵活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从被动的接受转变成主动的摄取,达到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和吸收与对知识的加强、扩充和更新并举。同时,这种可喜的变化也对教师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创新提出了更高和更广的要求,也是一种“教与学互长”动态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接触专业课程之前就对化学在药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个初步了解,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能动性。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就医学生而言,四、六级考试、托福考试、雅思考试、GRE考试、临床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卫生类职称考试……林林总总的国内外英语考试让医学人士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而目前大多数指南性资料都是针对某一项具体考试进行概括性介绍。如何从医学人士的角度为其提供关于在不同阶段选择考试的建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大学阶段,主要以四、六级考试为主,但四、六级英语考试并不能很好地反应医学生的英语水平,医学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判定医学人士的英语水平。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选择了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肖向阳副教授的课题“国内外医学人士英语考试分析与探索”进行研究。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采用文献回顾、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资料统一化、分类编写、统一讨论修改等方法。研究过程如下图所示:

二、研究成果

(一)论文《医学人士英语考试推荐及简介》

针对目前大多数国内外英语考试指南性资料都是针对某一项具体考试进行概括性介绍,而种类繁多的国内外英语考试常让医学人士感到无所适从,本课题在对各类英语考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医学生或临床医师的英语考试需求进行调查后,撰写出《医学人士英语考试推荐及简介》。此论文概括性介绍了在本科生期间,医学生们主要需要通过的四六级这两个基本的英语考试,准备考研者需要的考研英语;在职医生需要参加的职称英语考试;以及对于那些想出国深造的医学人士主要需要参加的TOEFL或IELTS,GRE,GMAT,LSAT,MCAT,PET5,CGFNS,USMLE等各种考试。从本科生、研究生、医务工作三个阶段,按毕业、升学、晋级晋职、出国留学、出国工作等需求为线索,总结出医学生及临床医师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英语考试种类,从而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使之能更准确地选择英语考试。

(二)调查报告《“医学人士英语考试分析和探索”调查问卷分析》

(三)调查报告《医学生之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

通过对医学生的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的看法,以及对下一步改革的期望,为英语四、六级考试今后的改革方向提供参考。本论文随机选取200名医学本科生作问卷调查。发现医学生对英语

四、六级题型改革基本认同,认为这些变化更能考查学生的英语能力,并且他们期待下一步可以进一步与国际化

英语考试接轨,以及把口语同笔试并作一起考试以督促大学生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与口语能力。

(四)论文《医学本科生看四、六级考试对毕业从医的影响》

通过对医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近59.4%的学生认为现阶段四、六级考试不能满足本科毕业后从医的需要;6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或者很有必要设置一个专门针对医学本科生的英语考试,并在医学本科生的英语考试中加入医学专业英语的内容。本论文重点从四、六级考试的报考对象、考试性质、考查侧重点上来说明现阶段的四、六级考试不能满足本科毕业后从医的原因,并且对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一些建议。

(五)论文《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主要英语考试发展分析及展望》

三、意义

本课题一方面通过网络、出版物和问卷等对各类英语考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医学生或临床医师的英语考试需求进行调查,并经过系统分析,总结出医学生及医务工作人员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英语考试种类,从而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使之能更准确地选择英语考试。另一方面结合国内英语考试现状、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及广泛的社会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对未来医学生英语考试改革提供一定参考和创新性建议,使其能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英语能力,并引导英语教学更加实用,使英语更好地服务于医学。

参考文献:

[1]王青青.医学英语教学紧密结合临床的实践.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1(1).

[2]洪江.二十一世纪医生的素质与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医学教育,2003,4(2).

[3]戴炜栋.关于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4):1-3.

①立意新颖、论点鲜明、内容健康积极;②层次分明、文字简练、语言流畅;③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④资料翔实、数据可靠、论据充分、结论准确;⑤突出报到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交流价值。

论文标题要求:

论文标题是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简明确切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字数以不超过20字为宜,一般不用副标题。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生物学教学,2010.7期)。但也有极少数论文标题字数超过20字符的,如:《“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的细节问题》(教育与探索,2010.6期)。

对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书写的要求:

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书写在标题下方,工作单位要写明省、市、县。

论文摘要要求:

摘要是介绍作者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的目的、意义,要求简明扼要。一般字数要求100~200字。经验介绍、心得体会的论文一般不要求写摘要,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报告、调查分析报告的论文必须写摘要。如《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一文的摘要: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参与式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笔者对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粗浅探讨,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参与式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参与式教学的教育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论文关键词要求:

关键词是表述论文中心论点的核心词语,一般要求3~6个。如《科学史教育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一文的关键词:科学史教育生物课堂教学作用。

论文正文要求:

论文的正文是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根据论文的内容,有的论文有引语、正文、结语。

1引语。引语又叫引言,介绍撰写论文的背景、原因或目的、作用,是论文内容的过渡。如:《新课标下生物学课程的评课》一文的引语:评课就是有关专家、领导或其他教师对上课教师一节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育艺术的综合评价。评课是校本教研、校际交流、观摩课、教学比赛、教学检查等教学活动常采用的一种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课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智力、轻情感;重选拔、轻发展;重定理、轻定性;重垂直评价、轻横向评价。

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转变,对课堂教学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课程改革的课堂评价是要求教师把着眼点放在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上,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2论文的结构层次。根据论文内容的不同,有的论文中心论点包含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属同一级标题,称为一级标题。一级标题下的小标题称为二级标题,以此类推。论文的一级标题不宜超过7个,一般来说以3~5个为宜。论文标题层次的划分,一般不宜超过4级。标题层次的表示方法有下列2种方式:

第1级标题——1第1级标题——一

第2级标题——1.1第2级标题——(二)

第3级标题——1.1.1第3级标题——1

第4级标题——1.1.1.1第4级标题——(1)

现以《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一种理想替代材料——火葱》(教育与探索,2009.12期)一文的结构层次说明如下:

1火葱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征-------一级标题

2火葱作为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实验材料的优点----一级标题

2.1实验效果好---------------------------二级标题

2.1.1物像清晰-----------------------------三级标题

2.1.2染色效果好--------------------------三级标题

2.1.3细胞膜、细胞壁容易辨认--------三级标题

2.1.4细胞核显目。------------------------三级标题

2.1.5细胞质、液泡清晰可见-------------三级标题

2.2操作方便--------------------------------二级标题

2.2.1个体大小恰当--------------------三级标题

2.2.2下表皮易剥离--------------------三级标题

2.2.3易染色------------------------------三级标题

2.2.4制片容易-----------------------------三级标题

2.3材料获取容易--------------------------二级标题

2.4经济实惠-------------------------------二级标题

3火葱与洋葱实验效果的对比-----------一级标题

3.1相同点----------------------------------二级标题

3.2不同点----------------------------------二级标题

3.2.1染色效果---------------------------三级标题

3.2.2细胞膜-----------------------------三级标题

3.2.3细胞质-------------------------------三级标题

3.2.4液泡----------------------------------三级标题

3.2.5细胞核-------------------------------三级标题

3结语。结语是对论文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起到前呼后应、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文的结语:总之,生物学课程资源的种类十分丰富,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生物学教师对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有效促进生物学课堂教学。

字体、字号、字数要求

论文的标题一般用宋体,正文用宋体、仿宋、楷体等字体。标题的字号根据字数确定,一般用一号或小一号、二号;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用小四号;摘要、关键词用五号;一级标题用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正文用小四号;参考文献用五号。不同的刊物对论文的字数要求不同,论文的字数一般要求在1500~4000字。1500~3000字的短小精悍的论文最受欢迎,论文字数要求不十分严格。

参考范文:

加强生物学交叉学科对生物学名的重视和规范化

关键词:双名法;教学;基础研究;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一、为什么要使用科学名称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由于语言、文化背景、风俗等差异,对于同一种生物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名称或叫法,这就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一个统一标准,用来避免交流和使用过程中引起不必要的混乱。为此,生物学家一直探寻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一直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直到1735年,瑞典著名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Linnaeus,1707-1778)在《自然系统》(SystemaNaturae)一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命名法——双名法(binomialnomenclature),此问题才得以解决。双名法采用拉丁文双名制最初开始于定植物学名,拉丁文是当时欧洲流行的书面文字,变化少,比用英、法等文字记述物种更容易被各国科学家接受并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的命名[1]。

二、学名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科研学术中,学名的使用常出现的问题概括起来有:(1)学名不用或省略;(2)同物异名;(3)拼写错误;(4)不规范名称;(5)鉴定错误。

1.学名不用或省略。除了极少数约定俗成的物种,其学名可以省略外,其他情况下都是不能省略的,以求达成共识。尤其是实验材料、研究对象等,其学名更是不能省略。极少数的例外,如:人HomosapiensL.,1758,因当今人类只有一个物种,也没有其他分类阶元(infraspecificname),不存在名称混乱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省略。

2.同物异名(synonym)。任何一个物种,其正确的学名只可能有一个,其他都是同物异名(synonym)或无效名称(invalidname)[2,3]。由于分类地位的不完善或认识的局限性,研究过程中物种的学名常常被修订(revised),而最后一次被合法修订的学名才是其正确的学名。因此,物种的学名要及时更新最新的分类系统及文献数据。同物异名是物种学名比较常见的问题。

4.不规范名称。学名不规范使用是最普遍的现象,表现出对科学的不严谨态度。一个规范的拉丁学名除了属名(斜体,有且仅有首字母大写)和种加词(斜体,小写)外,命名人(正体,有且仅有首字母大写)或(最初命名人)+最后一次修订人必不可少。一些习惯上的用法,如动物的学名常只保留最初的发表年代,植物的学名常不加发表或修订年代,而真菌却常只保留最后一次发表或修订年代。另外要特别注意括号的正确使用,属名及命名人的缩写以及一些三名法的使用等,具体可参照表1执行,也可参考《国际动物命名法规》[2]和《InternationalCodeofNomenclatureforAlgae,Fungi,andPlants(MelbourneCode)》[3]或者常思敏(2008)[4]。学名的不规范不仅仅是作者的问题,很多期刊都表现出不重要或不严谨的态度,应予以纠正。

5.鉴定错误。物种学名鉴定错误属常见现象,一般不容易发现或无从考证,有时候通过文献中提供的信息(形态描述、图片、生物学信息等)才能发现。这类问题最容易出现在交叉学科中,常常导致“谁都不知道,一直错下去”的局面。实验材料以及研究对象的学名错误往往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这方面一定要慎重。

三、怎样正确、规范使用物种学名

结合多年来生物学研究与实践中的一些经验,现给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正确、规范使用物种的拉丁学名提供参考和借鉴。

1.重视基础学科教学。生物学及其各交叉学科都要从专业基础教学的层面上重视双名法及其使用的,这不仅仅是学生没学好,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教好。在这方面,生物科学类、农学、林学、植保类、园艺学、生物地理学等比较重视,而医学、药学、食品科学类、环境科学类、生物工程(技术)甚至生态学都明显欠缺或不重视。

2.鼓励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自然科学的不同学科在研究对象上、侧重点上、研究方法与手段上以及习惯上都难免会出现分歧,重要的是要协调一致,达成共识,没有合作与交流,就会被孤立。

3.分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没有一个全能的分类学家,甚至跨类群的专家都寥寥无几。对物种鉴定要保持高度的严谨性和责任感,这一点要向我国老一辈分类学家们学习。

7ddf754f-d193-4cc9-b351-99906754a03b),该网站综合了全球几大重要物种名称检索系统的信息,能提供最新以及最全面的分类学数据。

四、结语

[1]何家庆.经典分类学的时代契合——纪念林奈诞辰300周年[J].科学,2007,59(5):49-52.

[2]国际生物科学协会.国际动物命名法规[M].第四版.卜文俊,郑乐怡,译,宋大祥,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McNeillJ,BarrieFR,BuckWR,etal.InternationalCodeofNomenclatureforAlgae,Fungi,andPlants(MelbourneCode)[M].[RegnumVegetabileno.154]K?觟nigstein:KoeltzScientificBooks,2012.

[4]常思敏.生物学名规范表达中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683-386.

[5]张大中,黄爱华.鲫鱼种类及各自的特点[J].渔业致富指南,2012,(7):29-31.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的基本特色之一,研究者颇多,但也有一些问题至今仍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就近20年有关辨证论治的热点问题作一综述,以期能为该类课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1证的概念与本质

1.1证的概念

对于证的概念,众说不一,主要观点大致有四类:一是证据,认为“证”是证据、证验,此定义是从字的本源出发[1];二是证候或证候群,如韦黎认为近年来某些所谓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工作中,某些内容是不折不扣的证候群模式[2];三是各因素的综合概括。2004年结题的科技部基础性工作项目“中医药基本名词规范化研究”课题组给出的证的概念为:证是对疾病中一定阶段的病位、病性、病势及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等本质的概括[3];四是机体在疾病中的定型反应形式[4]。

1.2证与证候

证与证候等同说。证与证候的含义由于历史的渊源和词义的变迁,至今学者尚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二者是同一个概念,如《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即认为:“证,是证候的简称,其含义是证据或征象”[5]。证包括证候说。徐木林等通过对《伤寒杂病论》原文的剖析,认为“证”是由证候与病机组成的统一体,即证候是证之外候,是病机的证据,病机是证的内在本质,是证候的根源,证候与病机组成“证”[6]。

证与证候平行说。持此观点的学者多认为二者是本质与外在表现的关系。刘进等认为:从现实来看,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的概括[7]。郭蕾、王永炎、张志斌提出证候是一个非线性的“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和“多维界面”的复杂巨系统,包括“证”与“候”两个方面。证,是指对疾病所处的一定阶段的病机概括,或非疾病机体的一定阶段的机体状态的概括;候,是指这种病机或状态的可被观察到的外在表现[8]。这里,证与证候仍是本质与外在表现的关系,只是证又拓展了非疾病机体的一定阶段的机体状态的概括含义。朱文锋等亦撰文建议从概念上这样区分:“证”为病变的本质,“证候”为证所表现的现象[9]。

1.3证的本质

有关证的本质,有些学者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看法。如朱文锋认为中医“证”的概念是哲理、医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它源于临床,具有客观实在性,但又是一种抽象了的理念,用现代方法难以实证。中医学对于“证”的研究,要扬长避短,采取以“虚”统“实”的思路[10]。门九章、韩向东提出为揭示“证”的本质,应明确中医“证”与西医“病”的关系;为揭示“证”作为有规律的病理表现这一本质,凡属同“证”,不论何种“病”,皆进行尽可能多的指标检查;寻找微观指标与客观表现的共变关系临床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进入实验研究阶段[11]。陈小野提出证候实质研究中的弱特异性,姚魁武、王阶针对这种弱特异性,提出应从规范中医理论概念、继承发掘古代文献精华与当代专家的系统调研相结合、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应用现代科技等多方面入手,探索中医证候的实质[12]。

王旭东提出证的本质是疾病的现时状态或机体功能的现时状态[13];危北海也认为“证是机体对病因的整体反应状态、抗病调控反应状态”[14];祝世讷认为“证”在本质上是功能性病变,“病”在本质上是器质性病变[15]。孙屏蹇等认为中医学反映邪气的损伤表现就是“病”,证机是人体对外来刺激的反映机制和自我调节机制[16]。

2辨病与辨证

2.1二者关系

多数学者认为一般情况下病与证是相随的,二者应结合起来运用。如徐永昌等撰文从历史的角度认为辨病辨证论治一直是中医的精髓[20]。杨维益等提出有关辨证论治的六个方面的令人困惑的思考,认为在“上面提出的六个问题未能满意解答之前,我们应当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并重,不要厚此薄彼”[21]。周仲瑛在谈到辨证与辨病时也认为二者有相互补充的关系[22]。刘保延、张志斌从古典医籍有关外感病辨证方法的梳理中,得出每种辨证方法都是以一类疾病为基础,每一种辨证方法所辨之“证”必须与作为基础的“病”相结合[23]。

2.2辨病之“病”是西医的“病”还是中医的“病”

徐永昌等提出在疾病某个阶段“无证可辨”,如某些恶性肿瘤、高血压、冠心病等,早期诊断只能是西医的诊断仪器和化验及病理检查等,中医治疗的根据只能是对同种疾病积累起来的治疗经验和中医现代的研究成果,可见这里所说的辨病主要指辨西医的“病”[25]。余瀛鳌数十年来从事临床诊疗和文献研究,一直认为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结合非常重要,他本人始终着力于“通治方”的研究和临床运用。对于“病”,他认为不只是中医病名,应该说,西医病名已经占有了相当重要的位置[25]。

周仲瑛则强调中医的辨病不能单纯理解成辨西医的病。中医的病名内容很多,有些至今仍有特殊意义,如中风病。对现代医学病名的认识,也必须以临床表现和病机为依据,切忌“对号入座”。如西医的“糖尿病”不等于中医的“消渴”,而中医的消渴,也绝不仅含糖尿病。那种认为中医只有辨证,而辨病仅是指西医病名诊断是不够全面的。由此看,周老主要是强调辨中医的“病”[22]。

岳美中在晚年总结一生治疗经验指出:“我们体会到若能不停留于辨认证候,还进而辨病,辨病名(包括中医病名和西医病名),论治注意古今专方专药的结合运用一定成果更好;同时,也只是在此情况下,因人因时因地制方的作用才更有治疗价值”[26]。这里,岳老明确提出辨病名同时包括中医病名和西医病名。

2.3如何结合

周仲瑛是辨证的同时根据“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如中医辨证同属阴虚火旺证,如见于肺痨,用秦艽鳖甲散;见于失眠,用黄连阿胶汤;见于遗精,用知柏地黄丸;见于心悸,用天王补心丹;见于汗证,用当归六黄汤;见于郁证,用滋水清肝饮[22]。邱德文认为辨证与辨病结合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辨证分型。这是目前中医临床各科已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二是辨证论治加专方专药。这也是逐步通过从临床实践积累上升而成的经验总结[27]。余瀛鳌则是用中医的理论分析西医“病”的病机而采用不同的治法。如消渴为西医所说的糖尿病,一般采用益气养阴、清热生津调中,但中医的消渴可能还包括西医的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治法就与糖尿病有所不同。同样是消渴,西医诊断不同,其立法、方药往往同中医有异,有时尚须另开施治法门[25]。王今觉则提出辨病证医药学,即在临床时首先根据“病”,研究针对核心征结的药物(核心方药),再对于“病”的个性特征(“证”)进行辨证论治,使用药物(卫星方药)[33]。

3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

所谓微观辨证,沈自尹的定义是“在临床上收集辨证素材的过程中引进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发挥它们长处在较深入的层次上,微观地认识机体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的特点,更完整、更准确、更本质地阐明证的物质基础……简言之,是试用微观指标认识与辨证”[29]。邱德文撰文认为近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实验诊断、医学影像诊断方法的运用,以及现代检测仪器,检测手段弥补用肉眼观察的不足,使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化[27]。杨维益等也认为:中医的传统辨证方法是宏观辨证,是“知内揣外”、“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观点,而微观辨证就是从检测指标来证实宏观辨证的正确性,是通过寻找一定的生理、生化指标来印证中医的证,从而认识在证出现时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用实验分析补充直观的外象观测和传统的逻辑推理[30]。

4辨证论治的规范

4.1寒温统一

4.2证的规范化

当代有关证的规范化自80年代轰轰烈烈展开,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要课题到各个中医研究机构到许多专家学者,都投入大量的精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病名证名的规范。研究成果有《中医药学名词》、《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等;二是疾病与证候的分类与结构的规范。如有关证候的国标、行标、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三是病证的诊断标准。学者们根据中医古籍记载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经制定出若干病证的诊断标准。如中风、脾气虚、心气虚、肾气虚证等等。

4.3辨证论治新体系

相对于寒温统一,还有许多学者试图融合各种辨证体系的优点,形成统一的辨证体系,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观点,方药中的“辨证论治七步”和秦伯未的“十四纲辨证”是其中影响广泛的代表。近20年建立统一的辨证新体系依然是中医界研究热点,如:

徐木林提出的新体系是以五脏系统为核心,其层次结构是五脏系统病名辨证论治;证由“辨证五环节”(即病因、病位、病性、病机、病势)组成,证的层次是基本证复证多级复证;证的核心是病机,病机由三要素组成[35]。

孙屏蹇等认为要综合各种辨证体系,首先要使他们的优势特征结合在一起,如“六经辨证重在病的动态分析,八纲辨证重在病性分析,脏腑辨证重在病位分析”。通过分析,孙氏等认为“病位、病因和体质是形成证候的三大要素,辨证就应在综合临床各种症状和体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中医基础知识,重点分析三大要素,从而作出正确的证候判断”[36]。

朱文锋认为“辨证”就是要辨别当前证候的部位与性质,这是形成辨证统一体系、方法的基础。归纳辨证的基本要素,“辨病位”包括辨证候部位的脑、心、肺、脾、肝、肾等和辨证候层次的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太阳、阳明等约30项左右。“辨病性”是指辨别证候变化的本质属性,即形成当前证候的本质性原因,包括“气、血、阴、阳、津、精虚、亡阴、亡阳、陷、不固、风、寒、湿、燥、火热、暑,虫、食、痰、饮、水、滞、瘀、血热、血寒、闭、逆、余(毒、脓等)”等约30项内容。明确辨证的60项左右基本要素,由辨证要素组成约150个常见证,约800个规范证名,然后以脏、腑、体、窍病位为纲进行证候归类[37]。

王永炎院士继2004年发表“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后,张志斌、王永炎提出:中医证候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多维多阶的复杂系统,必须引进复杂科学的理念,建立一个既符合现代规范要求,又能够适应临床证候动态多变的复杂情况,合理体现辨证论治圆机活法特色优势的、多维多阶的辨证方法新体系。以象为素,以候为证,病证结合,是构建辨证方法体系的中心理论。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是构建辨证方法体系的两个重要环节,这两个环节的关键在于降维升阶。首先是通过证候要素的提取,将复杂的证候系统分解为数量相对局限、内容相对清晰的证候要素;然后通过各证候要素间的组合、证候要素与其他传统辨证方法系统的组合等不同的应证组合方式,使辨证方法体系不再是一种由各种具体证候单纯的线性联系组合的平面,而具有复杂的多维多阶立体交叉的非线性特征,但是通过清晰的证候要素表达与应证组合规律的寻找,这一复杂的辨证方法体系具有可控性[38]。这一构想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正在深入研究之中。

5辨证论治的发展

5.1发展和趋势

邓铁涛举例热带病研究对青蒿素治疗疟疾的辨证应用等,说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实践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借助于新科技而不断深入不断提高”,同时谆谆教导:“中医药学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走按照自身发展规律的道路,不能走拿西医理论改造中医、以现代化之名去化掉中医之路,否则将成为中华宝贵文化的败家子,成为炎黄子孙的千古罪人[39]”。

邱德文总结辨证论治的五大趋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趋势;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趋势;方剂剂型改革的趋势;综合治疗(包括针灸治疗、气功、推拿、按摩及其他非药物疗法、各种自然疗法、药膳、养生康复、心理疗法及音乐疗法、色彩疗法等)的趋势;辨证论治规范化的趋势[40]。

马梦茵、陈家旭总结辨证论治的发展方向: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辨证论治和现代医学检查相结合;辨证论治与动物实验相结合[41]。

5.2对辨证论治的质疑

王旭东从历史角度阐明辨证论治的法则直到南宋之后才确立其统治地位,之前并不是中医的主流。从辨证的角度提出,辨证论治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方法,只注重“思辨”,懒于“循名责实”,在其“灵活变通”的特点背后,隐有“保守”的潜在性质;辨证论治取得疗效的高低有很强的主观性,它对许多医学事实缺乏指导和解释能力,这是中医治疗体系难以客观化、规范化的主要障碍[13]。王玉川认为所谓的“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实际上是一个只求稳定不求上进的口号,是个套在中医工作者头上的紧箍咒,对中医学术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予以废除[42]。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于辨证论治各方面的研究不可谓不丰富、不深入,从定义、本质、比较、规范各个层次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传统中医辨证方法体系到现代中医辨证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作了不同角度的分析,从国家到地方到个人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获得了一批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的研究成果;但是有关辨证论治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取得广大中医工作者的共识,有些研究成果在临床上推广的情况也不太理想,尚需大家群策群力,把辨证论治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陆广莘.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原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5):3.

[2]韦黎.病、证、症、候的沿革和证候定义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6,2(11):7.

[3]中医药学名词审订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81.

[4]匡调元.人体体质学:中医学个性化诊疗原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198.

[5]《中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21.

[6]徐木林,黄修涛,王秋琴,等.“证”是病机与证候的统一体――从《伤寒杂病论》谈起[J].国医论坛,2002,17(5):1-3.

[7]刘进,徐月英,梁茂新.证及其易混概念的辨析[J].医学与哲学,1998,

19(9):472-475.

[8]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5-8.

[9]朱文锋,黄碧群.证、证候的辨析与规范[J].山西中医,2005,21(3):1-3.

[10]朱文锋.论中医“证”的实质与辨证方法[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1(3):34-35.

[11]门九章,韩向东.中医“证”的研究思路再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5):18-19.

[12]姚魁武,王阶.中医证候实质研究的现状与思考述评[J].中医药学刊,2003,1(9):3-5.

[13]王旭东.辨证论治法则的历史观、辨证观[J].中国医药学报,1988,3(1):53-55.

[14]危北海.有关证的实质的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1998,13(4):6-8.

[15]祝世讷.深化“证”的研究,发展功能病理学[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2):88-92.

[16]孙屏蹇,张成博.对辨证与辨病的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3):47,172-175.

[17]宋红普.体质分析与辨证论治[J].中医研究,1998,11(4):1-3.

[18]匡调元.人体体质学:中医学个性化诊疗原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198.

[19]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96-297.

[20]徐永昌,杨军.辨病辨证论治古今观[J].中国医药学报,1996,11(4):6-8.

[21]杨维益,陈家旭,王天芳,等.对中医辨证论治于辨病论治的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2):13-15.

[22]过伟峰.审证求机知常达变――周仲瑛教授谈中医临床辨证的思路与方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6(3):133-136.

[23]刘保延,张志斌.古代辨证方法的研究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5):7-8.

[24]徐永昌,杨军.辨病辨证论治古今观[J].中国医药学报,1996,11(4):6-8.

[25]余瀛鳌.溯因辨病辨证论治三大要素[J].中医药学刊,2003,21(3):329-330.

[26]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三十年论文选[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21.

[27]邱德文.中医辨证论治发展的五大趋势[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2,14(1):1-4.

[28]王今觉.从辨病用药、辨证论治谈辨病证医药学[J].中医杂志,2000,41(7):443.

[29]沈自尹.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J].中医杂志,1986,5(2):55.

[30]杨维益,陈家旭,王天芳.关于中医“证”研究的思考[J].中国医药学报,1996,11(1):5.

[31]肖德馨.六经辨证纲要[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8(3):1-8.

[32]邓铁涛.邓铁涛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6-109.

[33]仁.伤寒温病辨证论治规律的研讨[J].贵州中医学院学报,1985,6(2):5-11,(3):1-4.

[34]万友生.论热病的寒温统一和内外统一[J].中国医药学报,1986,1(1):10-13.

[35]徐木林,王秋琴.对走向“现代中医学”一些问题的思考[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1):59-62.

[36]孙屏蹇,张成博.对辨证与辨病的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3):172-175.

[37]朱文锋.创立统一的辨证方法与体系[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1):7-10.

[38]张志斌,王永炎.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1-3.

[39]邓铁涛.再论辨证论治[J].新中医,1999,31(4):8-9.

[40]邱德文.中医辨证论治发展的五大趋势[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2,14(1):1-4.

[41]马梦茵,陈家旭.论辨证论治的发展方向[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6):367-369.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医药科研,但仔细阅读不难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写作层次不清,表达凌乱,不能有条理地清楚地把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果表达出来;有的研究方法不当,设计不合理,统计方法错误等,都影响了中医药科技论文的质量。

1医学论文的特点

1.1科学性

医学论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科学性。所谓“科学性”,表现在真实性、全面性和逻辑性3个方面。要求从选题、设计、观察研究到推理和结论,每一步都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方法;选题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设计要有充分的可靠性、可比性和必要的随机性,观察研究要真实、准确和全面;要强调推理的逻辑性和结论的严谨性。没有科学性的“论文”不但毫无价值,而且还可能把别人引入歧途,造成有害结果。

1.2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灵魂在于它的创新性。所谓“创新”是指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过的科研成果,是指从新的角度阐明新的问题,如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新发现、新观点;在临床研究方面,观察更深,诊断方法有创新,治疗效果更好,或古方新用,提出新见解等。

1.3学术性

学术性主要表现在专业性上,医学是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应区别于科普性的一般知识。同时,医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指导作用越强,越受读者的欢迎。

1.4规范性

规范性是医学论文在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点,是要求论文的书写形式符合约定俗成的相对固定的程式。这种规范化的程式,是无数科学家写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5可读性

要求文字表达准确、简练、通顺,使读者以最少的精力获得最多的知识和信息。此外,可读性还包含这样两层意思:一是让读者看得懂,即对该专业内学者来说它是易读的,对非专业读者来说它是可以理解的,切忌模糊晦涩;二是让读者乐意看,有一定的生动性,切忌干瘪乏味。

2医学论文写作格式与特点

虽然体裁及表现形式不一,其内容大体包括题目、摘要与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与结论、参考文献。

2.1题目

医学论文的题目又称标题、文题,是对论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论文的总纲。论文中通常出现的缺陷:①写一个很大的题目,其具体内容却没有那么多信息,从而造成文、题不符,或华而不实。②冗长繁琐,题目中对特定内容描述过多,造成题目过长。③题目不易认读,题目中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或字符代号,造成阅读困难。

2.2摘要与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检索的需要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主要作用是鲜明而直观地表达该论文的主题内容,并有助于查阅、检索。关键词一般要求3~8个,应特别注意第一个关键词的选用,该词应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内容。关键词使用不当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作者为了使关键词尽可能准确地表达论文某一确切的含义而将其写全、写完整,进而写成一个词组或短语。

2.3前言

2.4材料与方法

这部分是别人能够重复实验的重要依据,其叙述应以他人可以重复实验为度。

观察项目及指标要分别列出,特殊的检测指标及方法要详细说明。描述统计学方法,并说明统计分析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及版本。

常见的缺陷是:①动物模型的形成过程、实验步骤或治疗方法介绍不清。②缺少诊断标准或观察对象的选择标准,这样的结果没有针对性。③在材料和方法中缺少对观察指标和方法的描述,而在结果中列出若干表格,出现了多项指标的观察结果,让人不知这些结果是怎么来的,操作是否合理,结果是否准确可信。④随机分组情况说明不具体。怎样分组是各取所需还是按科学的随机方法进行分组有的只写一句随机分组认为就是随机了,其实不然。有的随机可能就是随意,不能保证组间的齐同因素,其结果也就不公平了,组间的比较也就没有意义。

2.5结果

结果是学术论文的核心部分,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逻辑严谨,不应与讨论内容相混淆。以数据反映结果时,应列出具体的数值,不要只给出百分数。一般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给出具体的统计值。

在文字表述上,要注意按逻辑先后顺序分层表达,有图表时先用文字简单介绍引出表序、图序,再列表、列图。表题要简明具体,一般用三线表,纵标目列主语,横标目列谓语,有效数字位数一致,排列整齐,统计值也列在表中,或用“*”号注明,再在表下面注明“*”号的意义;图题也要简明具体,病理图片的图题要体现组名、该图片组织部位名称,图中阳性征象用箭头指示,并注明何染色、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箭头所示的意义。

常见缺陷:①在结果中夹叙夹议,与讨论重复;②只谈好的一面,而对不良反应等坏的一面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③与观察指标不符。

《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一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必修课。课程包括项目立项、开题报告撰写、预实验、正式实验、结项报告撰写和项目答辩等环节,其中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的撰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非常有帮助。《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的设立,弥补了当前医学课程体系结构上的科研能力培养缺陷,改变了医学生的科研与写作能力亟待提高的现状[1]。这为学生学术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科研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1科研写作整体布局

1.1立意清晰

项目确立具体方向后,便可进行谋篇布局,所写内容一定要紧紧围绕项目立项进行,可以开篇明提项目立意,也可在文末进行必要的总结。立意清晰既包括整篇内容的立意清晰,也包括每一段落有明确清晰的观点,所有的文字材料都围绕着观点进行阐释,从而能更突出主题。学术论文的写作不需要让他人猜你写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应该明确提出观点。只有纲举目张,才能使写作比较容易。对标题的命名,应反映实验的内容,标题应高度总结,而且能够具体说明项目的特色,实现概括与特色的统一。

1.2格式具体规范

2培养文献检索能力

3重点内容的写作要求

对本科生进行科研文件能力培养时,可下载优秀的科研论文或优秀的硕博论文,供其模仿。开题报告所涉及的立题依据、研究目标及内容、预期结果、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课题主要创新点、进度安排、成员及分工等内容,除立项依据外,其他内容学生均可较容易地模仿研究生论文。结项报告部分与开题报告内容相类似,唯有结果和讨论部分学生很难模仿。因此,对开题报告中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及内容、结项报告中的结果和讨论进行重点说明。

3.1开题报告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及内容

3.2结项报告的结果和讨论

结项报告前面的立项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图和实验方法均与立项依据相似,当然也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结果进行调整。结项报告的撰写应注意对结果的描述和讨论部分,实验结果先以文字进行描述,然后以图表形式展现,一般情况下先表后图。表题在表的上方居中,图题在图的下方。图和表都要严格按照研究生的要求进行,对结果的描述,切忌出现结论性语句,结果主要描述实验的客观事实,不应出现相应的观点。观点在讨论中体现。讨论部分既可以是理论探讨,也可以是结果所得出的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可结合文献支撑其观点,有实验结果的结论和文献结果,可以进行对比,一致的地方可进一步推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不一致,要写明原因,分析是实验方法的问题还是操作的问题。讨论中可适当论述实验项目的弊端,也可展望下一步如何开展。由于对结项报告进行评分,并纳入学期成绩考核(占课程成绩的30%),故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3]。《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开题报告和结项报告的撰写,内容的谋篇布局,从格式到内容的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献搜索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医学生未来的科研实践活动。

[1]于双成,吴运涛,李玉玲.医学生的科研与写作能力亟待提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19-20.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continuing-innovationteachingmethodonthepracticeofpharmacyinternsandtocultivatequalifiedpharmacists.MethodsContinuing-innovationteachingmethodwastakenintoteachingprocessandboththeteachersandthepharmacystudentswereorientatedtosolvetheproblemsactively,thequality-ensuredfeedbacksystemwasusedtomeasuretheteachingquality.ResultsContinuousimprovementoftheteachingsystemandoptimizationofteachingmethodswereprovedtopromotepharmacystudents′subjectiveinitiativeinlearningandeffectivelyenhancethecomprehensiveabilityofpharmacystudentsinelaborativefaculty,rationaluseofmedicinesandworkspecification.ConclusionContinuing-innovationteachingmethodiscriticalforimprovementofadministrationlevelandtheefficiencyinteaching,andthepharmaceuticaltalentswillbequalifiedenoughforthesociety.

[Keywords]Continuing-innovationteachingmethod;Teaching;Pharmacystudents;Pharmaceuticaltalents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药学部每年承担几所高校和大中专院校药学学生的实习带教工作。药学部有自己的药学教研室,带教老师都由资深药师以及副高以上职称药师任教,教学经验丰富。近几年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从制度到教学方法的创新,我院基本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现就近几年所累积的经验和心得进行介绍和探讨,旨在提高医院药学带教质量。

1制度创新保障

1.1设立药学教研室

1.2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参照实习生的实习周期和实纲要求,制订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实习计划,定期组织带教老师对已有教学课件进行修改或制作新的教学课件,由带教老师定期给实习生讲课,做好实践与理论的结合[6],带教老师也借此机会,可以互相交流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案,保证实习生的实习质量。

2引进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持续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实习生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在医院学习周期短的特点,本科室引进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抓住教学重点,以抽提式方法破解学生疑惑的问题。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先提出,目前已成为国际医学教育通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实际效果等方面,均有很大区别[7-8]。

3分层教学方法注重培养本科药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

4创新的考核、评价方法

实习生的带教考核实行双向信息反馈系统考核,学生和带教老师互相考核。学生在每一部门实习结束后,都要对其评价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考勤情况、工作态度、理论知识测评和操作技能测评,带教老师结合学生自评和平时工作表现给出客观、公正的评语,药学部科研室主任再汇总每个学生在每个部门的信息(具体有学生自评、带教老师评语、理论和操作技能测评成绩等)和职业道德评定出考核等级(不合格、合格、良、优)。针对带教老师的考核,采取问卷调查形式,问卷调查表由药学部药学科研室自行设计,主要内容有:带教态度、学术水平、带教效果等,科室根据调查表反应的问题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年终评出优秀带教老师,以资鼓励[13-14]。

5效果

PBL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药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增强了实习生对案例的思考、药物的合理应用和工作的规范化等综合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精神。分层教学方法通过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给予本科以上学历药学生更多的学习任务,在临床药学知识以及科研方面给予更多的培养,促进本科学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创新的考核、评价方法,更能科学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实习成绩和老师的带教效果,同时也激励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

6小结

医院的实习生带教工作,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综合人才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进行改善优化,首先建立起组织机构,成立了药学教研室,制订了各项制度,在这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系统[15]。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持续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了优质的药学实习生,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药学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欧亚琼,钱磊,夏泉,等.药学专业实习生在我院进行岗前培训的实践及探讨[J].中国药房,2015,26(12):1719-1721.

[2]王玉琨,辛春艳,何炜,等.创新型、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与实践[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7):1274-1277.

[3]李敏,热娜卡斯木,李莉,等.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探讨[J].安徽医药,2014,18(9):1810-1812.

[4]沈爱宗,刘琳琳,唐丽琴,等.规范药学专业实习生带教工作的实践和体会[J].安徽医药,2011,15(1):131-132.

[5]黄际薇,麦海燕.临床药学实习带教模式的探索[J].中国药业,2013,22(22):10-11.

[6]谢纳泽.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的思考[J].药学教育,2014,30(4):11-13.

[7]PrinceKJ,VanEijsPW,BoshuizenHP,etal.Generalcompetenciesofproblem-basedlearning(PBL)andnon-PBLgraduates[J].MedEduc,2005,39(4):394-401.

[8]乔敏.以问题为中心的医学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05,4(2):267-268.

[9]钱先中,金惠静,陈超,等.我院药学专业实习生带教工作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药房,2014,25(12):1148-1150.

[10]王俊杰,段志军,杜建玲.浅谈诊断学教学中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6):132-134.

[11]殷晓丽,王德炳.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1):10-13.

[12]李菁菁,陈娴,王君辉,等.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载体的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1):80-83.

[13]李秀敏,李连新.提升医院门诊药房实习生带教质量的几点建议[J].中国药房,2014,25(48):4604-4606.

THE END
1.五年级英语手抄报简单又好看五年级英语手抄报是一种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创作活动,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复习和巩固英语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手抄报的内容可以丰富多样,既可以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英语小故事、儿歌或谜语,也可以介绍一些实用的英语日常用语或文化小知识。在设计上,可以运用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卡通形象和生动的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311403698863331&wfr=spider&for=pc
2.国庆节英语手抄报简单又漂亮,迷惑不解注解系统:41DM14.67摘要:关于国庆节英语手抄报的制作,简单又漂亮的设计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配合迷惑不解注解系统,如代码41DM14.67,这样的手抄报不仅具有观赏性,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设计简洁明了,既展示了国庆节的氛围,又融入了英语元素,适合学生制作并展示。 https://gn.richgood.net/post/605.html
3.“我爱阅读”小学生英语手抄报作品展示(低年段)成考资讯为培养广大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粤港文化教育交流发展中心联合新启翔图书、圣智学习集团举办“我爱阅读”第三届小学生英语手抄报展示活动。学生阅读《新魔法英语分级读物》后,在学习、理解和内化的基础上,通过手抄报形式展示自己最喜欢的一本绘本或一个角色,来实现对英语语言的应用实践https://www.oaoa.cc/content-9-10765-1.html
4.初一元旦手抄报简单又漂亮英语手抄报图片初一元旦手抄报简单又漂亮英语 初一元旦手抄报简单又漂亮英语(1) 初一元旦手抄报简单又漂亮英语(2) 初一元旦手抄报简单又漂亮英语(3) 初一元旦手抄报简单又漂亮英语(4) 初一元旦手抄报简单又漂亮英语(5) 初一元旦手抄报简单又漂亮英语(6) 初一元旦手抄报简单又漂亮英语(7)http://www.kengdie.com/tupian/291027.html
5.劳动节英语手抄报内容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又到啦,大家准备好五一劳动节的手抄报了吗?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五一劳动节英语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 五一劳动节英语手抄报内容 劳动节的由来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https://www.liuxue86.com/k_%E5%8A%B3%E5%8A%A8%E8%8A%82%E8%8B%B1%E8%AF%AD%E6%89%8B%E6%8A%84%E6%8A%A5%E5%86%85%E5%AE%B9/
6.英语手抄报手抄报 > 英语手抄报 英语手抄报 本作品内容为英语手抄报, 格式为 docx, 大小5.1 MB, 页数为0, 作品中文字及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作品中的内容, 欢迎使彩虹办公。 立即http://www.caihong8888.com/word/vdly7k.html
7.母亲节英语手抄报贺卡漂亮模板+Happymother’sday在这一天,我们向您致敬,亲爱的母亲。 2、This card is from all of us. It may not be the greatest, but it’s from the heart. 这张卡来自我们所有人。它可能不是最伟大的,但却是发自内心的。 3、We would love to fix breakfast for you mom, but we think it would be safer for us all ifhttps://www.lwo.me/5019.html
8.英语故事手抄报图片皮卡丘原名:ピカチュウ 国内译音:皮卡丘 香港译音:比卡超 英文译音:PIKACHU 日文译音:Pikachuu 身高:40https://www.ximalaya.com/ask/q12053382
9.课题论文《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英语写的作业设计的研究》英语手抄报 叙事线写作 读写及叙事能力 5.2.4 写的题型 A.基础(针对全册):写,魔力耳朵(信息提取能力) B.拓展(分课时): (第三课时)探索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高年级英语阅读作业设计,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与方法,提升语篇阅读和理解能力。 (第四课时)探索单元整体目标下的写作作业设计,紧紧抓英语书写的规范和质http://www.frxx.wj.czedu.cn/html/article5953028.html
10.幼儿园美术教研工作计划(精选15篇)4、组织学生完成以“5.1劳动节”为主题的校黑板报,并评比。 五月份: 1、各师生社团活动照常进行。 2、组内美术教师定课题、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抽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 3、美术拓展性课程优秀教学设计评比准备。 4、组织学生进行“母亲节”手抄报比赛。 六月份: 1、每月教学常规检查。 2、组内美术教师定课https://fanwen.chazidian.com/fanwen2412732/
11.学生英语评价方案(精选8篇)巡查员职责:负责本组成员的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的调动、课文预习的检查。普查员职责:负责本组成员的日常作业检查、手抄报的收缴及打分。后勤员职责:多媒体的开放及维护、黑板的清擦、教具的收缴。 篇7:小学英语课外活动评价方案 小学英语评价应着眼于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着眼于引导、促进学生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注重培养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20djq8m.html
12.手抄报模板(1.5GB)百度网盘资源下载可爱卡通趣味英语学生电子小报模板1.jpg4.4MB 可爱卡通趣味英语学生电子小报模板.jpg3.0MB 可爱卡通趣味英语学生电子小报模板 (2).jpg3.1MB 120.1MB 英语小报.jpg8.5MB 英语小报 (3).jpg4.8MB 英语小报 (2).jpg6.8MB 文明小报117.0MB 68.0MB 37文明礼仪手抄报小报模板.jpg3.4MB https://www.iizhi.cn/resource/detail/2e038a18064c3593ef154986a20e4e64
13.课题材料排版要求14篇(全文)1.《“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集》 3.《“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案例、反思集》 (二)学生成果 1.全校初中学生英语手抄报、课本剧(故事和演讲)比赛获奖情况 2.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比赛获奖情况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em0mt7z.html
14.51劳动节手抄报精美模板劳动节的手抄报简单画5 1劳动节手抄报精美模板劳动节的手抄报简单画 劳动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分享,分享劳动,也就是分享快乐,分享幸福,分享累累果实。关于5.1劳动节手抄报怎么画?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5.1劳动节手抄报精美模板,欢迎大家前来欣赏。 五一劳动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工人运动。在这一天,我们要赞美劳动,歌颂劳动,热爱劳动。 这个劳https://m.renrendoc.com/paper/104187892.html
15.竖版手抄报下载排行榜5.1手抄报五一劳动节手抄报劳动最光荣电子小报 艾青诗选手抄报读书手抄报阅读小报模板竖版 航空航天太空探索中国航天日小报竖版 缅怀先烈小报王二小手抄报王二小的故事电子小报竖版 篮球小报我爱打篮球手抄报运动小报竖版 感恩的心小报感恩节手抄报学饮水思源感恩在心 https://www.ooopic.com/paihang-1-22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