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我们认为,感恩教育放在首位的应是“孝道”的教育。因此,我们把“爱父母”作为我校开展感恩教育的一个切入口,组织开发了校本“爱父母”课程活动实施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二年级:
感受父母的爱:(课时5)
画一张亲子出游一家和睦的图画;做一张贺卡(感恩、生日、节日、道歉等);利用生活垃圾,进行小制作(可亲子合作)
亲子户外游:(课时5)
畅想户外游;多种形式的户外游(可建议几个家长小朋友同游);亲子共同走访亲戚、名人等;与父母一起参加有意义的户外劳动;畅谈户外游
撰文感亲情:(课时2)
家务体验:(课时4)
说一说哪些事情是可以自己做的,能帮父母做哪些事情;为父母做一件感恩的事(倒茶,擦桌子等),建立做家务的爱心银行;小小银行,合理利用父母的每一分零花钱
三四年级:
感受父母的爱(课时5)
感恩小制作:(课时4)
画一张关于父母的画;制作一张简单的手抄报;做一张极美的贺卡(感恩、生日、节日、道歉等);;利用生活垃圾,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可亲子合作)
亲子户外游(课时5)
撰文感亲情(课时4)
给父母的一封信;我的一家(爸爸)(妈妈);记一件感恩父母的事
家务体验(课时4)
讨论哪些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周一件感动父母的事(亲情银行);帮助父母大扫除
五六年级
感恩小制作(课时5)
制作一张贺卡(感恩、生日、节日、道歉等);制作一张手抄报;针对父母的具体情况,做一个小制作;为父母做一次饭(收集菜谱、学习,交流实践)
亲子户外游(课时6)
撰文感亲情(课时6)
给父母的一封信;给父母的十条建议(议论);我的一家(爸爸)(妈妈)(记叙文);记一件感恩父母的事(记叙文);给父母介绍一件你的校园(说明文);与同学合作写一首赞美父母的诗(诗歌)
2.“小手牵大手”活动
3.“泽成奖学金”纪念活动
冯泽芳是我国杰出的农学家,中国现代棉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他是义乌市赤岸镇乔亭村人,他的一生不仅成就非凡,而且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家乡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感恩父母英语作文(1)
Weliveinanageofhappiness,inthisage,parentsgiveusthemost.Firstofall,theparentsgaveuslife,andputupandraisedus,forustolearn,giveuswarm.
Howwewillusetheactualactiontoreturnourparents
"Thetreesmayprefercalmbutthewindwillnotsubside,son,butkissisnota".Yes,doalittlemorefilialpietywhileparentsalive,doalittlemoreobligationsandresponsibilities,letoneselfdonotregretit,isalwaysirreparableregret.
Thanksgivingparents,startsfromme,startfromeverylittlebit,startfromnow,action!Dearclassmates!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乐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父母给予我们的最多。首先,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供我们学习,给我们温暖。
我们将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回敬我们的父母呢
当父母疲惫不堪的时候,为他们送上一句甜甜的问候:“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别太累了。”然后,递上一杯清香四溢的热茶,暖暖父母疲惫的心;当父母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主动伸出双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父母分担一点点重担,让父母省省心;当父母淡忘自己生日的时候,及时献上一份小小的心愿,摆一桌丰盛的生日晚餐,送上一句诚挚的祝福。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虚心好学,勤奋上进,以优秀的成绩搏得父母的欢心,以高尚的品质减少父母的担心,以健康的体魄赢得父母的放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是啊,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多尽一点孝道,多尽一点义务和责任,让自己不要留下遗憾,一点永远无法挽回的遗憾。
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自己的父母,这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一份神圣的使命。让我们学会分担,学会感恩。
感恩父母,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行动吧!亲爱的同学们!
感恩父母英语作文(2)
Wecanliveinthisbeautiful,wonderfulworld,becauseourparentsraisedus.Theytaughtusthelifeeveryoneofthefirst,isthefirststeptheytaughtustowalk,istheytaughtusthatthefirstsentence,istheytaughtustorecognizethefirstword...Ifwithoutourdearparents,thereisnous.
Iamverygratefultomyparents,Iwanttolearntobegrateful.Havewordstosaywell"whomadetheheart-inchgrass,atathreechunhui".Therefore,inordertorepayhardraisingmyparents,Imuststudyhardnow,whenIgrowup,findagoodjob,letparentsabetted.Parentspaidforme,Iwillthankyoutentimes,onehundredtimes,returnthem,letthemgivevaluable.
我们能生活在这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养育了我们。他们教会了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第一,是他们教会了我们走第一步,是他们教会了我们说第一句话,是他们教会了我们认第一个字……如果没有我们亲爱的父母,就没有我们。
有一次,我得了急病,那天正好下着大雨,爸爸妈妈都很着急,他们就一起送我到医院,那天爸爸背着我,妈妈在后面给我们打着伞,由于已经很晚了,我们只有步行到医院,到了医院妈妈去挂号,爸爸陪我一起等着医生为我看病,那天我们一直熬到半夜,看到我没有什么事情,爸爸妈妈都露出了笑容,可是我的泪水却模糊了我的眼睛。于是我对爸爸妈妈说:“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报答你们的。”他们说:“只要你健康快乐,成绩好,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我郑重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操心,因为我要用成绩来报答父母。
我很感谢我的父母,我要学会感恩。有一句话说得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因此,为了报答辛苦养育我的父母,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找一个好的工作,让父母安享晚年。父母为我付出的,我将十倍、百倍的感谢、回报他们,让他们的付出有价值。
感恩父母英语作文(3)
Inourlife,therearemanyworthyofthankstothepeopleandthings,thoughtfulparents,describedtheteachers,classmates,morningandnightgetalongwithhappyandhappylife...Sometimes,evenifisafailure,alittlefrustration,acriticism,alsogiveustheupwardmomentum,alsoletustobegrateful.Itis,however,Iwouldliketothanktheconsiderateparents.
Theword"thoughtful",intheparentsjustright,notletter,youtolistentomeslowly:itwasaseasonofsummer,hotrolledYunShaoquietlyover,gentleandsoft.Thatnight,Iamwritinghomeworkattentively.Suddenlyinthesightofadark,mothergavemelitacandleandforcecanbewritten,butIsweatfromhisforeheadtotip.Mothersawmeinthisway,alittlelovedearly,soitgavemethefantofan,althoughthewindiscold,buttheheartiswarm.Afterhalfanhourofstruggling,Ifinishedmyhomework,lyinginbedreadytosleep,mymotherwasstillinthefan.Atthistime,justcomebackfromworkmyfathersaid:"firstyousleep,Icome!"Somydadgavemethewind,thecoolwindblowonmybodyalreadybecameawarmcurrent,flowallovermybody,accompanymetosleep.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和事,体贴入微的父母,循循善诱的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幸福愉快的生活……有时,即使是一次失败,一点挫折,一次批评,也给予我们向上的动力,也让我们心存感激。然而,我要感谢的,正是那体贴入微的父母。
“体贴入微”这个词,用在父母身上正合适,不信啊,你就听我慢慢道来:那是一季盛夏,热风卷着云梢悄然飘过,轻轻的,柔柔的。这天晚上,我正在聚精会神的写作业。突然眼前一片漆黑,妈妈给我点了一支蜡烛,勉强可以写,但是我的汗水却从前额流到鼻尖。妈妈见我这样,有点儿心疼,于是,便拿了把扇子给我扇风,虽然风是凉的,但是心却是暖的。经过半个小时的奋斗,我写完了作业,躺在床上准备睡觉,妈妈还在扇着。这时,刚刚下班回来的爸爸说:“你先睡,我来!”于是爸爸给我扇着风,这股凉风吹在我的身上早已变成了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伴随我进入梦乡。
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同时又是最伟大的爱,我们要学会感谢,感谢那体贴入微的父母,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千万不要因为熟目而无睹。
2.小学四年级关于感谢父母的英语作文
3.小学四年级感谢父母的英语作文
4.四年级关于春节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5.四年级保护环境的英语作文(附翻译)
6.四年级关于新年的英语作文
7.springfestival英语作文【四年级】
8.四年级描写春节的英语作文
孔子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也就是说,孝敬父母乃为人之本。而世上也有三种事情不能等,其中“孝敬父母不能等”最为先。可是,现在还有多少青少年能做到孝顺父母呢?现实的状况不得不让我们感到忧心。
笔者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封奇怪的公开信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惟一一名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
在你读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三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
当时,正值你母亲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在我和你母亲心上戳了重重的一刀。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一位辛酸的父亲
信中的父亲的确很可怜,养育多年终于等到儿子上了大学,却没想到儿子已变成一个只想从他们身上榨油水的人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父亲又是一个很可悲的人,他没有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而感恩是一个人责任意识形成的重要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并不很融洽,他们极少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还极其厌烦父母的叮咛与关心;他们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自己之所以与父母的关系处不好,主要是因为两代人之间有代沟,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由父母造成的。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高中生的感恩意识比较淡漠。因此,对高中生开展感恩教育,特别是感恩父母的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个简单的调查,可以大致反映出现在的高中生与父母相处的模式。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一直以来,他们习惯了索取,极少付出,父母、长辈、教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一旦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大发雷霆,或者把责任全部推卸到他人身上,从不懂得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不懂体谅他人的难处,形成了自我中心、缺乏责任感、缺乏爱心等不良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因此,在学校里开展感恩父母的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也成为一切感恩教育的基础。
在所有的感恩教育中,感恩父母应放在第一位。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呢?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高中生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高中生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高中生才会拥有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作为专职心理教师,我们应该对学生开展感恩父母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但是,怎样才能通过课堂教学去实现这一目标呢?怎样去上这节课,才能唤醒学生埋藏在心底深处的那份情感呢?这成了笔者不断反思的问题。
但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感到,这种教学并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每次给学生上完课,我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上课时学生只是听了一遍有关父爱母爱的故事,可能有一些思考,但大部分学生内心的触动并不大。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学生心底深处的情感没有被触动,没有被唤醒,没有被打开。所以,这样的感恩教育对他们来说,只是一节故事课或是一节思想品德教育课而已。那么,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去打开学生的心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一个“情”字。我们应该创设一些活动,去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只要这个“口”能打开,他们的情感就可以被带出来,从而实现教育目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才能做到这点呢?笔者作出了一种新的尝试,把冥想带进高中心理课堂中来。
冥想也被运用到各种心理培训或辅导当中,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高考心理辅导就会有冥想音乐,它主要用于放松。另外,一些心灵成长类的心灵课程也会有冥想活动,主要是培训师根据主题的需要,事先选好音乐,设计好对白,让被辅导者在特定的环境下,跟着培训师的指导语进行想象、思考。在特定的环境与指导语的指引下,被辅导者往往能通过冥想活动带出很多内心的感悟,从而达到成长和治疗的目的。
前不久,本人借着承担区心理教研公开课的契机,向同行展示了一节以冥想为主旋律的心理活动课。这次心理课的主题是“给爱一个出口——感恩父母”。
其实被感动的不只是学生,还包括在场听课的教师们。一位听课教师这样说道:“我很受感动,我不能不被带进去。”另一个资深的心理教师说道:“情绪是有能量的,这节课把学生的爱唤醒了,他们以后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改变。这种上课方式把德育、感恩教育的另一扇门打开了。”
在评课时,同行们都对这节课新颖的形式和极好的效果作了较高的评价,很多同行都有这样的共鸣:这样的课把学生的心打开了,它不是仅通过说教,或者通过其他形式可以做到的。这种冥想的方式用于开展感恩主题的教育效果是非常好的,同时音乐的选取、上课时的音响效果都非常重要,还有教师的语言、情感也都会影响到课的效果,而这节课将这些要素都演绎得非常到位。
经过了教学实践的证明及同行们的一致肯定,我认为冥想作为一种新的活动方式,其实是可以被引进中学课堂的,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自行设计一些冥想活动,比如高考辅导讲座、理想教育、特定主题的心理训练都可以尝试运用,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但是,在运用冥想时,也要注意对某些问题的把握,否则可能会有反作用。围绕同行们评课提出的问题与建议,笔者进行了反思,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第一,冥想不能滥用。
冥想活动是一种深层次的体验活动,它并不适用于所有主题的心理课,而比较适合运用于那些需要深挖的心理主题,如感恩、理想的追求等,又或者是放松类的主题。
第二,冥想活动需要很多要素的配合。
第三,关于冥想语的设计问题。
怎样的冥想语才是恰到好处的?是应该具体一点,还是应该针对的范围广一点?有个别教师提出这样的意见,认为我这节课的冥想语过于具体化,主观性强了一点,并带有指责的语气,这位教师认为并非每个学生都缺乏感恩的心和行为,那么在设计冥想语时,教师就要注意冥想语针对的范围尽可能广一点,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不要让学生的想象局限在教师设计的导词上。
第四,课后要对学生进行跟进,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冥想是一种深沉的心灵活动,特别是涉及父母时,因为有些学生是失去爸爸或妈妈的,有些学生可能是父母离异的,有些学生的父母在教育上可能存在不良行为,这些学生可能会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经过冥想,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的产生,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好及时的跟进工作。
事后,我对学生做了一个调查,让学生写活动感受。很多学生感触都非常深,超过80%的学生表示理解了父母为自己的付出,也表示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父母、为家多做点实事,要好好读书,不让父母担心和难过。对于个别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笔者也进行了跟踪辅导,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上好这节课,笔者准备了很久,也反复地修改过自己的教案。当看到那么多学生真情流露,看到那些内疚而坚定的眼神时,笔者非常欣慰,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心理教师的自豪感。
关键词:大学生;孝文化;探析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建设中国的生力军,因此要把其培养成优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这就需要双管齐下,在重视文化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提高其道德品质修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好有利于培养科研创新和品德高尚的双重人才。要想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孝文化的重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现状
近年来,新闻媒体对关于大学生不孝行为的报道越来越多,这反映了大学生在孝文化认同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形象,更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通过对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现状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孝文化认同上存在着孝道践行不彻底、感恩意识淡薄、孝道观念淡漠和辜负长辈期望等问题。
(一)孝道践行不彻底
每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小学经过中学再到大学,都接受了很多的思想道德教育,据调查,99%的大学生对中国的孝文化有所了解,其中有75%的同学认为“孝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然而只有20%的同学对此非常了解,这就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中国孝文化只是一知半解,他们在主观上是认同每个人都应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思想的。在践孝行为的调查中,70%以上的同学能够主动照顾父母的日常生活,会积极地帮助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这之中能够经常性帮助父母做家务活的同学只有不到30%。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有些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不仅不能践行中国传统孝文化,甚至还做出违背孝德的事情,当代大学生的践孝意识大大减弱[1],79%的大学生对这一现状的存在持肯定态度。
由此看来,大学生在孝文化的认同和践行方面是不一致的。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可以了解和接受孝文化的理论和基本思想,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将这些思想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学生主观上认同孝文化,但没有客观行动。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对孝文化知行不一的问题,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和学校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存在严重问题,应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二)孝道观念淡漠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外来文化中一些消极的因素也在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使人们的自我意识、经济意识等不断增强,商品拜物教的观念冲淡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温情[2]。
据调查,有的大学生对父母缺乏精神上的关爱,因此亲情关系淡漠,代沟比较严重;一部分大学生很少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其中38%的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几乎不与父母进行交流。有12%的同学几乎不和父母商量比较重要的事情,有18%的大学生经常对父母发脾气,有将近70%的大学生不能耐心接受父母的教育,有的甚至会出言反击。在关心父母方面,6%的大学生对父母的心情不好不闻不问,根本不为父母排忧解难;11%的同学会忘记父母的生日,从不送祝福;39%的大学生偶尔可以记起,但也不经常给父母送祝福;有50%以上的大学生能够理解父母、关心父母,他们会在生日时送上祝福,会经常关心父母的心情和健康状况。除此之外,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和批判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很容易出现困惑和迷茫,脾气暴躁,甚至对父母出言不逊,缺乏尊重。如果处理不好家庭亲情关系,会直接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感恩意识淡薄
一个人是否具备责任意识和自尊意识,就要看他是否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父母是践孝的首要环节。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感恩父母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作为大学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感恩父母:一是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是尊重父母的意见建议,三是尊重父母的辛苦劳动。但是,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身为父母就应该为儿女付出一切,z毫不懂得感激;有一部分同学动辄对父母发脾气,有需要就向父母伸手,一旦不能满足其要求,就会大发雷霆,完全忽视父母的感受,甚至把父母当作自己的出气筒;有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几乎不与父母商量任何重要的事情,丝毫无视父母的意见,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有一则新闻是这样报道的:父母辛辛苦苦地将孩子供到大学,最终因家庭实在困难无法支付孩子的学费,孩子竟把父母告上法庭,向其索要学费和生活费,身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竟做出如此不孝之事,简直令人无法想象。以上事件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依然反映了部分大学生严重缺乏对父母的感恩意识,一个大学生连父母都不懂得感恩,那又何谈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呢?更别提去报效国家和社会了。
(四)辜负长辈期望
二、增强当代大学生孝文化认同的对策
(一)多载体进行中国传统孝文化教育
1.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作用,搭建灌输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平台。首先,创造具有孝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图书馆、楼廊墙壁两侧、宣传栏等地M可能镶嵌上与孝文化有关的名人名言和书法、绘画等作品,在学校适当的地方建一些雕塑、亭台楼榭等带有孝文化特色的“小景点”,最大限度地凸显出具有孝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使大学生随时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孝文化的熏陶与感染,达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孝文化修养的效果。
2.注重吸收中国习俗文化,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华。很多高校都处于有着孝文化的传统之乡,比如孝之河、孝之桥、孝之碑等“孝”迹遗址众多,有的各种关于孝的民间故事和书卷藏帖也是数不胜数。习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也承载着丰富的孝文化信息,如婚嫁习俗中新郎新娘“拜高堂”,春节给老人拜年,宴饮活动中让老人和长辈先尝酒菜,节庆活动中拜寿、祀祖等。国家把清明、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明智举措。
3.积极利用中国旅游文化,挖掘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底蕴。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大学生完全可以从我国的旅游资源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受益无穷。我国很多历史古迹中都蕴藏着历代传承的孝文化的元素,在很多有名的山川石刻上、古老的寺庙中都有着关于孝文化的文字。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孝文化探究之旅,让学生在旅行中感受中国传统孝文化,点燃他们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崇敬之情。高校对大学生的孝文化思想教育,不能仅按传统的授课方式,重要的是把孝文化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感悟孝文化,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充分利用家庭天然的孝文化教育资源
2.注重培养孩子行孝的习惯。言传身教。父母自身道德认识水平的高低及其道德行为对子女有巨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使孩子耳濡目染,把孝内化于心,从而达到自觉行孝的效果。例如,家长要时常关心自己父母的心情和健康状况,多与自己的父母沟通交流;在公众场所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与他人相处时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父母的这一系列行为会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生活的真、善、美。在这种言传身教中,在提高家长自身道德素质的同时,既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为他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又有利于他们今后良好道德观的形成。
强化孝德实践教育。孝行是检验大学生孝意识和孝情感的唯一标准,要想孝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就要坚持孝心与孝行的统一。所以父母要多为孩子提供行孝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去体验。例如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家务活和一些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做适当的家务活可以令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父母的辛苦,这样他们才会真正理解和体谅父母。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勤工俭学。这样除了可以分担家庭的经济负担,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其与他人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孩子变得坚强自立,也会更加尊重他人的劳动价值。只有经过一系列反复的实践活动,孝才会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三)大学生要自觉践行与弘扬孝文化
实践出真知,加强自身孝文化修养,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实践。首先,在为学方面,大学生在学习孝文化知识时,要深入理解孝文化的内涵,思考孝文化的结构脉络,同时,要从自己的实践应用外化孝文化知识,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其次,在为人方面,学习孝文化应该遵循“学而不厌、内省不疚、择善从之”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自身孝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汤致琴.关于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3(4).
[3]肖群忠.中国孝文化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
[4]杨国枢.亲子关系与孝道[M].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8.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何为责任心《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这是梁启超的话,不无道理;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也是这个道理。这种责任心意识地培养要在我们语文课堂上体现出来。比如在的《纪念白求恩》中要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在钱泳的《治水必躬亲》要学习海瑞忠于事业、忠于人民、不辞劳苦、身先士卒的忘我精神;在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中我们要学习“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的精神;在《赵普》中我们要学习赵普不顾个人安危、忠于国家、冒死觐见的敬业精神;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我们要学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负责精神。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感恩意识;高尚人格
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可见,前辈就告诫人们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但让我们再看看目前那些“被爱”得渐趋冷漠与麻木的孩子,他们大多对己不负责,对事不关心,对人不感恩,缺乏感恩之心好像成了当代年轻人的通病。但“感恩”是每个人应该具备基本的做人准则和道德情感基础,也是道德构建的内在心理机制和底线。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都是非常必要的。
感恩是道德情感的基础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但面对当前很多责任感淡化的孩子们,我们该如何去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呢?下面是我们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通过运用感恩教育来培养学生们感恩意识的一些尝试。
一、巧用案例,感化人心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二、知荣明耻,感恩父母
由于家庭教育中存在着施恩,不图报的思想,“孝敬父母、感恩父母”这一传统的美德也在不断地被弱化。但作为班主任,无论如何也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一个不孝敬父母、不感恩父母的人是可耻的。
1、认真自由,触动心灵
针对目前这些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孩子们,如果再用那种抽象、空洞的说教来进行感恩教育,结果显然是空而无力,很难触动他们的内心深处。我通过感恩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利用班会课,让学生们算一算这些数字,想一想这些问题,例如:自己在母亲体内生存了多少天?这期间母亲容易吗?出生后又在父母的怀抱中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母亲为自己喂奶、喂饭有多少次?擦屎擦尿多少次?生病时父母辗转过多少家医院、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自己家里一年有多少收入,花在自己身上的有多少?今后还需要多少?你做过多少让父母高兴的事和伤心的事?你向父母说过多少次感激的话?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他们不算不知道,一算真的吓一跳,等他们等好时,许多学生的眼圈儿都红了。
2、深化感恩意识,体验真实情感
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对每一届初一新生,我总要连续召开几次关于感恩方面的主题班会,其主题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心存感激,学会感恩”;“学会感恩,快乐做人”;“感恩于心,回报于行”等等;其形式可以灵活多变,例如:相互交流父母疼爱自己的感人经历;讲述“感恩”的故事;演讲比赛;感恩典型人物介绍;感恩影片、感恩歌曲欣赏;看看儿时照片,描述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给父母写封信、做张贺卡等等。总之,通过班会活动,学生感知父母的辛劳,树立感恩意识,增强责任感。
3、感恩他人,回报社会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感恩现状;感恩教育
一、关于农村初中生感恩现状的调查
(一)感恩的定义及其意义
国内不同学者对感恩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感恩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有的学者认为,感恩是对自己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过积极作用的人和事物的一种感激与回报等。我们认为,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感恩。社会是由恩情联结起来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懂得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人人都去感恩,社会才能存在,才能健康发展。
(二)农村初中生感恩现状及特点分析
笔者从实际工作出发,于2009年11月对海门市货隆初中学生的感恩现状进行了调查。由此,获得了对农村初中生感恩现状的初步了解,其结果不容乐观。本次调查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首先在海门市货隆初中进行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500份,收回调查表500份,总回收率100%,整套问卷共设计选择题31道,分别涉及学生的感恩认知、情感和行为。
1、感恩意识欠缺。调查中发现,有33.75%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实现自己的价值”、“找一份好工作”;45.88%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今后考上好大学”、“参加工作挣大钱”;59.85%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参加工作后往家里寄钱”;33.37%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在心里记着某人对自己的好”;16.69%的学生认为“感恩过时了”;有78.48%的学生认为“感恩是未来的事情”;21.06%的学生对感恩“不太理解”。可见,学生的感恩意识是欠缺的。
2、感恩行为欠缺。根据感恩的对象将学生的感恩行为分为感恩父母的行为、感恩师长与他人的行为、感恩社会的行为及感恩自然的行为。调查结果如下:30%的学生自己的袜子从来不洗,37.2%的学生偶尔洗一下,还有16.1%的学生洗不洗袜子视情况而定;在父母身心疲惫的时候,只有15%的学生主动承担家务;42.2%的学生不会对父母由衷的说声“谢谢”。这说明农村初中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并没有化为行动。教师节时,只有17.8%的学生经常以适当的方式给老师送去问候和祝福;当被一向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偶尔伤害自尊时,只有20.5%的学生经常是原谅老师的。这说明农村初中生感恩师长的行为不是很积极。“主动帮助过他人”的学生只占21.36%;“学校每次组织的捐款活动,属于主动捐的”学生只48.75%;学生自我评价“还没有过较明显感恩言行”的占52.36%。大部分学生谈到感恩,涉及的对象多是父母、老师。这种状况反映出他们的感恩行为是欠缺的,感恩对象没有扩展延伸到团体、社会以及自然层面。
二、农村初中生感恩欠缺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有终身的影响。“年初外出年尾归”是农村大部分在外务工者的生活写照。据不完全统计,农村中学的学生中,沦为“留守”孩子的多达60%,在某些偏远地区更多,超出70%。初中阶段的孩子都进入了青春发育期,在这个重要的阶段,孩子是十分需要父母的关爱与监督的。而“留守”的命运将他们推向孤立的境地。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在爷爷奶奶的面前得不到解决。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是感恩教育的育人阵地,但目前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适宜实施感恩教育的因素。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增加,社会风气败坏给涉世之初的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丰富多彩却没有“安全栅栏”的社会活动进入了他们的生活。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在某个同学的生日会上点燃了第一根烟;或者在好友的拉扯下第一次进入了网吧……
(四)初中生自身的原因
初中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具有自身独特的身心方面的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其他人隐含的动机、欲望、恐惧等等有了更大的感受性,这时的个体已经具备一种按照自我愿望和要求从事角色活动的看法,也获得了按其群体的整体需要以及群体对他本人的期望而合理行事的观念。所以,感恩品质的欠缺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身心不成熟、自律意识薄弱,认知与行为之间产生偏差的特殊阶段。
三、学校实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感恩教育的定义及实质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和心理趋向。感恩是“感”和“恩”的两个过程,“感”是感知、感受,也就是知恩的阶段,是报恩和施恩的前提和基础。
(二)感恩教育的实践意义
1、感恩教育对学生自身及家庭教育的意义。在成长的过程中,初中生常常被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缠绕着,心理学家史坦勒豪尔称这段时期为“狂风暴雨”的时期。感恩可以帮助人们消解内心的积怨,重新认识这个急剧转变的社会,找准自己的位置,学会做人的支点。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会感恩的家庭是会感恩的社会的基础。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学会对父母感恩,对身边的人感恩,对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感恩教育对学校管理及道德教育的意义。学校开展感恩教育以生活为导向,从生活方面的问题入手,顺应道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从心里接受感恩教育,从内心深处去感悟人为什么要懂得感恩,以达到学校管理的“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感恩教育就在于能启发人性的自觉,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所以,感恩教育作为教学德育的一个载体,能避免学校德育内容的“大”、“虚”,而追求“小”、“实”,从而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
3、感恩教育对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意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孜孜不倦地追求社会和谐,努力建设美好社会。古人讲究忠、孝、节、义,“孝为报亲恩”,“忠为报君恩”,“义为报友恩”,祭祀也为报恩,透过其表面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其内在核心都是感恩,都是以双方之间的恩情为基础的。可见,感恩既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
四、学校实行感恩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宏观教育策略
1、校外联动策略。感恩是一种和谐,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整体和谐。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还难以成功,还需要发挥家庭、社会的联动教育作用。学生所接触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及社会公共场所等方方面面,因此,德育包括感恩教育的引导主体不应该是单一的,不能仅局限于学校一方责任,还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主体的共同配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二)微观教育策略
1、加强教师感恩意识,发挥教师的人格感染作用。感恩教育的成功首先在于教师有一颗感恩的心,教师带着感恩的情怀教育学生,才能教育出有感恩心的学生。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贝克斯特的研究发现,在一个能体谅别人的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会表现出体谅的态度。他们的研究结论都指出了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感恩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加强自身的感恩意识,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2、用师爱进行爱的教育。正如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爱是开启心灵之门,明智的爱是适当地给予加适当地要求。我们关爱学生的成长,要严厉要求他们的学习,适当监管他们的社会交往。教师唯有多爱他们一点,多和他们谈心,多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多理解并鼓励他们。总之,多填补爱的空白,就多成就一颗感恩的心。
3、善于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感恩教育中我们要善于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树立人人是德育教师的观念。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寓感恩的美德教育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上课不迟到,不误一节课,言行统一,说话算数,尊老爱幼,团结同q志,乐观向上,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爱岗敬业,尊重学生,乐于助人。这样,学生就愿意和老师交朋友,说知心话。老师的美德将会传授给学生,老师的感恩情怀也同样会影响着学生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黄俊.让孩子带着感恩之心成长――谈感恩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6(4).
2、鲍承模.美国的品质教育与中国的素质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1999(9).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事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多的人。你可能知道《百事孝为先》,其中一句话使我印象特别深,一直在脑海里回荡,“二复蓼我思二亲,亲恩天地无比伦。生我鞠我长育我,出入腹我何艰辛……”是的,孝,首先要孝父母,如果世界存有爱,那么首先爱的应该是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地关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在世上的许多爱中,至深至纯的是母爱和父爱,是无私的,永恒的,无微不至,不求回报……如果母爱如水,应该是温柔细腻的;那么父爱就应该如山,往往是深沉而严格的。父母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他们不顾一切的呵护我们,我们应该回报他们,让他们同样得到我们的孝敬,我们的爱!
我们都是裸而来,没有谁天生富有,没有谁天生贫穷,人生旅途中,是选择放弃,是拒绝接受,在于父母的指引,心灵的选择!
如果你是雄鹰,就选择敬老;如果你是沙鸥,就懂得赡养;如果你是麻雀,就会自觉服侍长辈;如果你是一个人,就更应该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
关于“孝心”有许多的故事,名言、诗、词、歌……《二十四孝图》“孝字处处那么显露,近期,一部电视剧《暖春》隆重上演,难道你没有被小花的孝心所折服吗?
在生活中,“孝“并不只存限于家庭,并不只针对于家人,它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等着有心人去发觉。同样,生活中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父母,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
感恩,并不是宣扬了一种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方式!学会感恩,不要去记恨对你不好的人。只有学会感恩的生活,才会宁静,祥和。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髓。小学是人生品性修养的基础时期,思想品德教师应把握学生特点开展合理教学。
二、结合生活实践,体悟感恩教育
三、开展课外活动,夯实感恩教育
这是一则漫画类材料作文。漫画因为自身的隐喻性增加了审题的难度,但是由于其形象性,使联想和想象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再加上题目中的提示语,从而降低了作文审题、构思的难度。因此,漫画作文是有章可循的,“拨开迷雾”就可以见到“真容”。
我们分析立意时,首先要理解漫画的内容。老爸给小费让女儿买酱油,结果女儿问是要特快还是普快;如果要特快的话,还需要再加两元小费,让老爸很是错愕。
从老爸的角度来说,意在培养孩子参与家务的能力,施行奖励机制;但是女儿更“先进”,根据速度的快慢适时加价。从女儿的角度,根据市场经济,根据需求施行市场调节,金钱就是衡量的手段。所以作文立意可从两个角度进行:
1.从父亲的角度:培养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习惯,合理使用金钱等奖励手段;学会赏识和奖励;切忌使孩子形成狭隘的金钱观。
2.从女儿的角度:自觉参与家务劳动,体会亲情,孝敬父母;劳动价值观念的可取之处;分担;家庭责任。
佳作展示一
莫让人心荒芜
刘晴
凯洛夫说:“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识和德行。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必须借助于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诚然,塑造一个孩子最重要的莫过于家庭教育。然而,漫画中父亲要孩子购买酱油,孩子竟以“特快”为由要求加“邮费”。
是孩子太势利,还是家庭教育有“黑洞”?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孩子本身如泥,成形在于外界给予他的力量。所以究其本质,应是家庭教育的失败、社会发展的偏轨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
尊重父母本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自然更是理所应当的。然而,在社会经济大发展、传统文化传承出现断层的现在,家庭教育的偏轨导致了孩子成长轨迹的弯曲。父母过分溺爱孩子,让孩子认为父母的爱理所当然。究其原因,是家长本身给孩子以唯利是图、唯“我”主义的思想影响。
试想,如果漫画中的父亲从小就教育孩子无私奉献、学会担当,那么孩子在对待父母时定会以礼相待,以情相报,更不会出现这“要小费”的荒诞一幕。如果当前的家庭教育都是如此,孩子的下一代教育也会如此,想必未淼娜死嗝媪俚牟唤鼋鍪抢益争夺的问题,更会引起个人心理荒漠现象的发生,轻则冷漠不仁,重则争端不断,战争频发,人心淡漠。
人不能只有利益与自我,更应有美德,追求崇高。正如但丁所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人类与走兽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不是毫无感情地索取,而是心存感恩。
因此家庭教育应当摒弃不良思想,以关爱、知识、道德引导孩子,让孩子的心不再荒芜。
模拟评分
发展等级:本文的观点立足于材料,层层深入,并最终联系现实生活,给予人以教育的启迪。故本项评18分。
综合以上亮点,该作文最后得分: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8分=56分。
佳作展示二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徐珊珊
哈钦斯有言:“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孝顺父母、助人为乐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漫画中的父亲请孩子帮忙,孩子却索要劳务费,可见我们的教育没有教会孩子从心底里去孝顺父母、助人为乐,而这正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我们不能只崇尚多元文化,而丢了中华文明之根基。古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历来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以恩报德,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是人之美德。而自私、骄纵,只知道索取,不愿付出,以自我为中心、冷漠终将扭曲人格。
这幅漫画中,一个小孩子因帮家长做事而理直气壮地索要劳务费,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的教育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正确引导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据报道,天津市曾有一些幼儿园为改变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开展过“感恩教育”。老师们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给孩子们布置了各种形式的“爱心作业”,比如:对照料自己的父母和老师道谢,帮助父母做家务,为爷爷奶奶服务等。幼儿园吃午饭前,一个个天真的孩子张着稚嫩的小嘴念:“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照顾我”“感谢做饭的厨师”“感谢阳光和空气”……他们虔诚认真的样子甚是可爱。
曾有人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等待他们的一定是悲剧。”可想而知,一味地宠溺孩子只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回报的。当父母干活累了,孩子主动去为其擦汗;当父母生病时,孩子到床前端水送药。一旦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了,父母的爱才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家长应该重视每一件小事,及时帮助孩子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正确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