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阅读英文技术博客的好处JAVA之迷

有人可能觉得学英语听地道的美式、英式英语是最佳的。但是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接触不同的方言口音。听一些较歪的口音反而有利于提高我的耳朵对英语声音的辨别能力。我现在的直接主管是一个法国人,他讲话时他把pattern说的像button,把data像汉语拼音规则一样说成“打它”,也许是受不同语法的影响,他还经常加些莫名其妙的复数、三单样的东西,用一些不常见到的结构表达……当然这些大部分都是后来慢慢总结出来的,第一次完全听不懂而且非常想笑,也许他刚听中国英语也憋着笑,谁知道呢。

我不知道听不同的口音来提高辨别能力是否对所有人都奏效,不过我强烈认为这对改善中式口音有帮助。听和说是一套反馈系统,说的不好很可能是因为听的能力还不够强。很多聋哑人只是听不到声音而发声系统是正常的却不能说话,就是因为他们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没有反馈纠正自己发音的途径。听美国口音之余不妨试试看看英剧,再找机会体会一下其它国家人讲英语的方式,会比只听走遍美国之类的总结出更多。单纯傻听还不够,我会试着摆摆口型,听听自己的声音和其它口音的区别,再微调自己的口型反复尝试。

作为一个程序员,我对“英语好”的定义是能无障碍的在网络、现实等场合和别人做交流。我曾经斗大的单词不识,现在我已经能清楚的叙述工作,帮旅行团中的老外做做简单翻译,看看英语影视剧,在网络上用些手段和各国人交流,偶尔还能用个别单词嘲笑一下托福老婆的词汇量……也许你觉得这些不算什么,但我不想当专业翻译啊,我就是自信的觉得我英语很好。当然现在可能拿来很多东西都能难住我,比如新福尔摩斯中那相声贯口一样语速的推理桥段,比如一本再简单不过的菜谱……这些更像是我对“英语卓越”的程度定义。目前我的英语水平能给我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和乐趣,而且我还在进步当中。可以说大学毕业时我的英语水平并不比你们毕业时高明,如果我能训练自己的英语达到我心中好的程度,我相信你也能做到。如果你认为好英语能给你的工作生活也带来便利和乐趣,为什么不试一试呢。Doit,andproveit.

每天坚持一小时,这本书读完,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一大截。这样看来提高阅读能力似乎很简单,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你能否坚持下来,尤其是阅读初期,你只能看懂20%,需要不停的查字典,单词记了又忘,几个星期过去了,进展依然缓慢。这时候最容易放弃,你会痛苦的怀疑自己,我究竟是不是这块料。所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这事,和学其他的技能区别不大,而且是相对容易的,比提高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容易多了。如果程序员缺乏英语阅读能力,这将是你非常大的一块短板,如果意识到了,尽早补上。

我60天攻克雅思的心得:每天两小时听抄,随时见缝插针背作文模板,半小时写作文。60天坚持下来,雅思分数一定会提高,而且英文水平一定会提高。

读文档不能只读代码

这些年来经常有希望翻译技术文档的程序员来找我讨论翻译问题,希望了解一些句子应该如何表达。一开始,我也认为这是中文表达的问题,但后来逐渐发现,其实更多的问题出在英文阅读上,所以我的回答经常是:你觉得作者这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引导对方把原文的意思逐步表达出来,其实这时候,真正的译文已经浮出水面了。

最近的例子来自这句话:“Butaswithanyweb-basedsystem,atom-basedsolutionstradescalabilityforlatency,makingatomofteninappropriateforverylow-latencynotifications”。这句话之所以难翻译,问题似乎在于,除去句子的主干,之前有一个Butas…,之后又有一个making…。然而我最后发现,对这个句子有疑问的程序员其实根本没搞懂trade…for…的用法(翻译为“基于atom的解决方案需要权衡延迟和性扩展性”),如果明白它是“牺牲xx换取xx”之后,整个句子就相当好理解,也非常容易翻译了:与所有基于web的系统一样,基于atom的解决方案为追求可扩展性,增大了延迟,所以atom通常并不适用要求极低延迟的提示。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是改变“只看代码不看文字”的习惯,至少要做到“阅读文字之后,认识到它的意思与代码是一致的”;其次是通过阅读纯文字的英文资料来学习某些新的知识(比如关于深入原理的细致讲解),这个方法我推荐给许多朋友,非常有效。

注意读音

以前总听人说,中国人学了很多年英语,其实是哑巴英语。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有多少改观,但就我所见,不少程序员虽然阅读了大量英文资料,也会加入英文的讨论组,也敢开口说,但还会在读音上出现许多问题。这里说的“读音”,并不是字正腔圆的口音,而是一些术语的读音。

也许有人说,这些问题不重要,大家“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就得了,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最近我参加某个技术聚会,有一位嘉宾(技术高手)把框架名chameleon(变色龙)读成了['t∫miljn],而正确的读音是[k'miljn],因为没有文字资料,许多人听了半天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一些不熟悉chameleon的听众更是到结束也没明白。中国人聚会尚且如此,如果有机会参加中外技术交流,读错造成的问题就更大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就是学习美国大学的公开课,耶鲁、斯坦福等学校的计算机系都放出了许多高质量的公开课,学习其中的一些精品课程,不但能夯实基础,还能顺带学会许多每天都要遇到但不会或者读错的术语。比如我就从中学到,数据类型char的读音是[kɑ:],而不是[t∫ɑ:]。

锻炼英文表达

如果你背过单词,大概听到过“被动单词”和“主动单词”的说法,前者是指“看到了能认出来”的单词,后者指“表达时能主动应用”的单词。据我观察,许多程序员掌握的大多数英语,都属于“被动英语”——看到了能认识,但要表达同样的意思,未必说得出来。

平时这样似乎没有问题,但如果要查阅资料,不会表达就造成了大的障碍。相比中文技术资料世界中“无责任/不负责转贴”泛滥的情况,英文技术资料的质量要高得多,Google搜索资料的准确性也远高于百度;但要能够顺利应用英文资料,需要“主动”输入信息,描述问题,这时候“被动英语”就成了大问题。

我遇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即便答案近在咫尺,输入正确的关键词,Google的第一条结果就是答案,但程序员就是一筹莫展——因为他不知道计算机的“嘟嘟”声是beep,不知道搜“多线程”资料应该用concurrency,也不知道“死机”是systemhalt,“黑屏”是blankscreen……

发音不准的主要原因不是嘴的问题,而是耳朵的问题。

其实发音不准主要是因为耳朵听不准这件事,大家是有实际观察经验的。比如有人唱歌走调,是什么原因呀?是不是嗓子不好?不是,主要是耳朵听不准,所以唱歌走调的人唱完了觉得自己唱得挺对的,你们怎么都说我走调呢?原因是他们的耳朵听不准音,自己听不出走调了。(如果您唱歌不走调,自己堵上耳朵唱一个试试,别人保证说您走调了)。那么这些被做实验的日本人都在美国生活了一段了,天天听标准音,为什么改不了口音?原因是:成年人的耳朵听音不准,分辨能力低,听不准一个不在自己母语语音范围内的新标准发音,也听不出自己和标准音的区别(可能自己觉得有些区别,但具体也说不明白),以为自己已经发到标准了,其实还有差距。日本人母语缺音太多,所以最吃亏。(大家在网上可以找到日本人用来测试“r-l”分辨率还剩多少的测试网站,大家可以试试,很好玩儿。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同学或普通话标准的同学会得分很高的)。

所以大家已经发现,“翻译”和“语法”不但不帮助提高交流能力,反而阻碍英文思维。但大家看到翻译、语法几个字非常熟悉,原因是我们这么多年,就是这么学英语的。大家十几年来,不管是上课还是自学,用的方法叫做“语法-翻译法”,英文叫TRANSLATION-GRAMMARMETHOD。这种方法是英国人几百年前用来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时建立的系统的外语学习方法,通过研究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单词在自己语言中的翻译去学习这种语言。比如大家当时学这句时: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大脑有左右两个脑半球,每个脑半球负责不同的功能。绝大部分的人,左脑负责的是:数字,逻辑,计算,推理还有语言。右脑负责的是:图像,色彩,音调,旋律还有浪漫。有人简单总结为左脑是逻辑脑或理性脑,右脑是图像脑或感性脑。(美国科学家曾进行过人群左右脑功能位置统计的比对,发现右手优势的人,95%是这一顺序,5%是左右颠倒的。而左手优势的人,即我们说的左撇子,居然也是大部分人符合这一规律,达75%)。婴儿大脑所具有的神经元突触数量大约是成人的两倍,负责左右脑的联系的神经也比成人丰富,所以小孩子在获得语言时,左右脑一起紧密配合使用。而到了大约六岁时,有人研究说如果这些神经元突触还不使用就开始消退,有人研究说左右脑的神经链没有开始使用就开始萎缩(还有说断裂的),到了十二岁,这些神经元突触啊链啊就只有小时候的一半了。所以成人以后,左右脑分工开始变的重要,但学语言的优势反而失去了,因为成年人开始只主要应用左脑来“学习”语言了。尽管目前科学证据还不够丰富,但这一分析还是合理的。于是成年人和儿童对语言的掌握出现的本质区别。

总之,成人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记忆——记忆区——知识。

那儿童是如何掌握语言的?刚才说了,他们在掌握语言时,是左右脑紧密配合的,更准确说,是用右脑帮助左脑实现建立语言区。大家还记得右脑是图像脑吧。儿童在最初听到任何语言的时候,一上来肯定是不懂的。但因为他们没有语言,再给他们解释也是无用的。那怎么办?没人着急,人家自己有办法。他们通过在出现这些词句(一般先是简单词汇,更严格说是只这些词汇的语音)时的场景图像的观察(当然还包括触觉,嗅觉等其他辅助的感官刺激,盲童甚至仅靠这些辅助感官刺激),而猜测这些词句大概代表的含义,并与图像进行“联系”。经过几次的重复刺激后,形成了对这一语音符号的“条件反射”,在大脑语言区的位置形成了脑神经的一个网络结构逐渐构造该语言的语言区,最终实现了用这种语言的语音符号思维的能力。这个过程实现起来,既轻松,又快捷,成年人望尘莫及,而总是感到惊叹。

总之,儿童的语言获取过程是:猜测——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语言区——实现语言思维。

我们先看儿童的语言获取过程:猜测——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语言区——实现语言思维。我们倒着往回看:语言是思维,大家已经同意。学术界有三种说法,一是语言决定论,认为语言决定思维;二是思维决定论,认为思维带动语言;三是认为两者互相依托。其实三者不必争,都认为语言和思维紧密结合。那大脑的语言区呢?这一问题上上世纪就解决了。1861年,法国医生保罗.布洛卡(PaulBroca),准确地找到了语言区的位置,于是该语言区被命名为布洛卡区。十几年后,德国医生魏尼克(Wernicke)又发现了大脑中另一个负责语言的区域,后也被以发现者名字命名。大脑中的语言区最主要的是这两个,他们都不是负责记忆的。婴儿刚出生,大脑象白纸一样,随着开始接受“色、声、香、味、触”等刺激,脑神经开始忙起来。这些神经主要集中在大脑皮层(cerebralcortex)即灰质部分中,而灰质下面的白质,则是这些脑神经的长纤维。这些纤维由绝缘材料包着,分别向各处传送电脉冲。语言区的形成是通过这些神经纤维按一定规律铺垫而成。具体形成的脑神经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我们只能从外界现象和脑受损伤的症状观察,这里不再细说。从外界看,是条件反射形成的。

那成人学习语言的过程:学习——记忆——记忆区——知识这一途径呢?我们已经知道语言不是知识(有某些知识的成分,但那不是语言能力的本质),那语言是否在记忆区?学医学和心理学的同学比较清楚不是。就算我们没专业知识,但有这样的观察:有的人记忆受损,什么都记不得,但说话没问题。他怎么没吧语言忘了呢?原来语言本不是记忆。大家记得成龙演的“我是谁?”或MattDamon演的“伯恩的身份”吧?两人都是连自己名字都不记得了,但说话甚至多种外语都会说。既然本不是记忆,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会忘记”,当然也就知道语言不应该是靠记忆或“背诵”得来的了。而记忆的方式正是成年人学习的主要手段,有人抱怨忘了也就不奇怪了。

在这里要插一句关于在没有自然外语环境下的关键期以下的儿童掌握外语的问题。比如中国的儿童。家长们,你们可千万别觉得你们一直以来让自己的小孩从小开始学习外语,还送他们去补习外语是英明之举,其实中间的很多东西又都搞反了。因为如果是“学习”外语的话,那成年人的学习记忆和理解能力远远超过儿童,还不如等长大以后再学。而且儿童“学习”外语也是很难建立外语思维的。小朋友的问题在后面我们会找篇幅专门讨论,我们先集中解决成人的问题。

笔者分析国外关于语言学习的研究,是由几个主要领域从上至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链”。我们从最上层看起。

1.神经语言学Neurolinguistics

研究者主要是以人类语言能力和现象的脑神经原理为研究重点的一些医学专家和心理学家。他们的研究核心不是如何学外语,而是对人类大脑如何接收、存储、加工和提取言语信息的具体实现机制和对脑神经结构的影响做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和论著浩如烟海,中国近几年引进了一些资料,仅“BrainandLanguage”一个原文期刊,北图就放了整两排的大书架。另外最近有人把“成功学”范畴的“N.P.L”: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翻译为神经语言学,很让人看着糊涂。有人为了区别,说你们搞语言的就改翻译成叫“语言神经学”吧,“神经语言”掉个位置变成“语言神经”,别影响我们销售NPL课程,现在正火呢。唉,斯文扫地。)

2.语言学

主要对语言本身的分析和研究。语言获得、语言掌握、言语生成、言语理解和语言教学的理论体系。他们依靠和参考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分析这些成果对语言现象在实践层面的意义,在语言使用的范畴做科学实验,为近一步的语言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大家所关心的“学习方法”的理论层面,和这一个领域中最多。)

3.语言教育学

主要根据以上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教学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语言学的理解,研究在语言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分析对比教学效果,制定最佳语言教学的方案,教学模式等。(大家关心的“学习方法”的实践层面在这里有。)

4.语言产品设计者

以上四个领域的依存关系非常清楚,但相互之间的界限有时会模糊。有的专家甚至跨越多个领域。整个链条系统非常庞大,几个领域之间常常出现断层,而且经常头上产生的变化传到尾巴上时,很多事都已事过境迁了。但无论如何,头上发生的风吹草动,往往会给各个领域带来震荡。比如最近英国的神经语言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会用两种语言的人(指有双语思维能力的人),他们的大脑聪明程度相对单一语言的人高,而且正是外语思维能力大幅度迅速地提高了他们的聪明度。2005年,BBC发布了BilingualBoostsBrainPower的报道,在语言学,教育学界同时掀起外语研究旋风。关于这一层的其他故事,我们以后在找机会详谈,先进入第二层和第三层,否则真有同学跟我急了。

语言学和语言教育紧密相连,各种方法论多出此门。在外语学习上,一个“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统治了世界数百年。一直到上世纪中叶,也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语言学上开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如著名的前面提到过的Lenneberg博士,也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关键期理论的。很多著名的学习体系开始形成和推广,有的一直在今天看来还有很多合理和可用的因素。比较著名的学习方法非常简单地介绍如下:

1.Audio-Lingualism

先听录音,学生模仿和记忆,再逐渐单个句进行重复和替换,变换训练。(典型的有了广播和录音机的直接产物)

2.Cognitive-Code

还是很象语法-翻译法但已经开始进行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联系,交流能力受到重视,但还是较偏重于学习甚至是语法学习。

3.TheDirectMethod

几个分支方法都在这一名下。老师通过使用外语例句来展示和讨论新语法内容,学生从实例中猜测和讨论新出现的语法现象,并试图使用新学的结构实践外语会话。老师回答问题并指出和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还比较偏重语法教学。

4.TheNaturalApproach

教师用目标语言(即外语)授课,学生到可以用母语或外语提问。学生的错误不再被指出和纠正,课堂更着重使用外语,但作业中语法练习仍很多。

5.TotalPhysicalResponse(T.P.R)

这是大家常听到的著名的“完全肢体反应法”,简称T.P.R。通过学生对外语指令的听和猜,做出相映的身体反应。比如听到“SitDown!”时要真的坐下。逐渐难度开始增加,而且学生开始试着给出指令。母语翻译过程完全避免了,并且大家是在观察和身体力行进行动作模仿地建立条件反射。从直觉上我们就发现了这种方法对建立外语思维一定是非常奏效。的确如此!所以该方法至今仍在世界各地采用。但该法的局限性比较大,对教师的要求也高,因为很多指令做不好动作就难以领悟。而且实现思维的词汇量有限(抽象的东西没办法做动作),一般500到800个左右,最多1000个。但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后面我会再找机会详细讨论一下这一方法并给大家这几百个典型TPR词汇,到时大家回去就可以开始自己或和朋友玩儿了。

6.Suggestopedia

这种形式是在一个融洽而轻松的气氛下,几乎只使用外语的课堂。老师的任务是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把复杂的外语对话“表演出来”让大家理解。对老师的要求相当高,但建立外语思维的效果相当明显。(如果你有一个外国朋友能天天这样和你交流,那我一定不说跟老外交流效果差。泰国有所很知名的学校就一直在这样教语言,两个老师在课堂上表演,学生看着,都学得很快。哪天我一定得去学上一段)。

大家已经看出来了,这几种方法除头两个外,越来越远离“语法-翻译”的传统,从“学习记忆”向“交流应用”,逐渐向建立语言思维的方向发展。而在语言学研究上,也同时逐渐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外语语言学流派,它就叫做S.L.A.(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它的革命胜地是在美国。一场反映新兴活跃学术思潮和保守的老牌英国的“语法-翻译法”传统礼教之冲突的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弥漫在欧洲的上空和整个世界,一场“世纪之战”已无法避免。

“学得”和“获得”的交锋从表面上看是关于外语是“学习”Learn会的还是通过自然“获得”Acquire实现的之争,但实质上是两条路线的斗争。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Chomsky)在50年代中以“国际语法”首先掀起了革命,冲击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再由语言学泰斗克拉申博士(StephenKrashen),在七、八十年代将SLA推上了顶峰。从此SLA所向披靡,在与传统派的许多较量中节节获胜,根据地从美国传遍了欧洲和世界。传统势力对老克的仇恨和惧怕使他们用劲各种手段攻击博士本人,甚至反.动同盟们还专门建立了一个网站叫作Krashenburn.com。现在已做灰飞湮灭,剩下个别遗老遗少把它搬到了“个人空间”中保存,估都计欠费上不去了。

克拉申所创立的SLA,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语言学理论。尽管他的很多理论至今存在一定争议,但它的先进性,合理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广泛得到认可的。许多目前先进的语言学成果,都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对他的语言学理论的了解,会让我们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对掌握语言的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很遗憾,过去我们中国的同学们几乎很少有听到过他的名字和理论的,甚至连有些外语教学工作者也没听说过他,以至于让许多“土棍”出来混世,这不能不说是我们长期闭门造车的恶果。克拉申的理论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初学者一点都不觉得深奥难读。在下到这里当然要介绍克氏的理论。大家读懂后,已经可以成为半个方法专家了,大家之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看完就已经能有答案了。

克氏理论

克拉申认为:简单来说,语言的掌握,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是在“可理解的”真实语句发生(即我们前面探讨的有效的声音,也就是可以懂意思的外语)下实现的;都是在放松的不反感的条件下接受的;它不需要“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和使用语法知识;它不能一夜速成,开始时会比较慢,说的能力比听的能力实现得晚。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针对以上语言实现的特点来设计的。他的理论由以下五大支柱组成,被他称为五个“假说”。五个假说不分先后,但分量不同,下面一一说明:

1.悉得——学得差异假设(The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

成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逐步掌握第二语言能力的。第一条途径是“语言悉得”,这一过程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第二条途径是“语言学习”,即通过听教师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悉得的结果是潜意识的语言能力;而学得的结果是对语言结构有意识的掌握。

该假设认为,成年人并未失去儿童学语言的能力。克拉申甚至认为,如果给予非常理想的条件,成人掌握语言的能力还要比儿童强些。他同时还认为,别人在旁帮你纠正错误,对你的语言掌握是没有什么帮助的。这一点中国同学值得注意。

2.自然顺序假设(TheNaturalOrderHypothesis)

这一假设认为,无论儿童或成人,语法结构的悉得实际上是按可以预测的一定顺序进行的。也就是说,有些语法结构先悉得,另一些语法结构后悉得。克拉申指出,自然顺序假设并不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目的是要悉得某种语言能力的话,那么就有理由不按任何语法顺序来教学。

初学时的语法错误是很难避免的,也是没必要太介意的。

3.监检假设(TheMonitorHypothesis)

一般说来,下意识的语言悉得是使我们说话流利的原因;而理性的语言学习只起监检或“编辑”的作用。换句话说,当我们开口说话时,话语由“悉得”系统产生,经“学得”系统监检后成为“真言”而吐露出口。语言学习的这种监检功能可能在我们说话或写作之前,也可能在其后。

这一条可以说是克拉申对语法知识的用处做出的最大让步。

4.输入假设(TheInputHypothesis)

输入假设也是克拉申第二语言悉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只有当悉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悉得。如果你的现有水平为“i”,那么就要给你提供“i+1”水平的输入。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悉得者能有足够的理解输入时,就自动地提供了。克拉申认为,理解输入语言的编码信息是语言悉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输入只是一种噪音。按照输入假设,说话的流利程度是自然达到的,是不能直接教会的。

对输入假设的理解关键点就是comprehensibleinput“i+1”。+1就是在自己现有水平上加了“一点点”难度。换句话说,我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点点难度才提高的。其实大家寻找的答案,最主要的出处就在这一条上。我们之前对一系列误区的分析,很多都能从这一假设中找到依据。我们今后掌握的最重要的技术就是不断自己创造这一条件。稍后我们详细说明。

另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沉默期”(Silentperiod)的概念,是在这假设里引入的。克拉申认为,无论成人或儿童,在掌握说话能力前,都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沉默期,直到听懂的量达到一定程度而有足够的自信时,才可能说话。这一沉默期是正常的同时也是必要的。所以大家不要急着上来就想说,说的能力要来得慢,同时它是自然到来的。

5.情感过滤假设(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

这一假设有点偏语言教学经验谈,它的重要性也常被忽视。(后来人们通过实验发现,人在试图说外语而又说不出来时因焦虑而在脑部产生的电流,可以电死一只老鼠,可见学外语时的焦虑程度之高。)

可理解输出ComprehensibleOutput

后来语言学家又发现如果仅有输入条件而缺乏输出体系,学生就会听得懂但说的能力差。广东话中有一句:“识听不识讲。”说的就是这一现象。于是斯韦恩(Swain)在1985年提出了“可理解输出理论”,即在输出时尝试做一些高出他们目前水平的练习。因为输出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寻找合适的形式来表达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他们碰到一些不知该如何表达其意思的困难时,就会去努力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自己尝试总结一些新的规则,从对方的反馈中总结经验,最终形成比较稳固的体系。

这一理论是对克氏理论体系的补充。本人认为到此,“二语悉得论”框架到此已经比较完整了。

前面这些讨论,一直是在学习语言方法的“战略”层面。大家最容易忽略“战略”而急着进入“战术”层。而战术上的偏差和错误可以弥补和纠正,战略上的失误会导致全盘皆输。下面这句话是美国西点军校学员必须背诵的:“EveryBattleIsWonorLostBeforeItIsEverFought.”大家仔细看一下,可以感到自豪了。这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家孙子的名言。

有了“二语悉得“的理论结构,就可以制定战术了。聪明的同学这时已经自己独立做了,下面我帮大家搭个架子,并讲一些以往的经验和观察,大家可以共同探讨。对于学习者来说,可以按照制定出的战术具体实践,对于教学者而言,要根据正确的理念设计课程和教学模式。我们先谈学习者的战术制定。

“先听说,不读写”

这是一个外国语言学家不太讨论(因为对他们来说是常识)而中国同学却常常误解问题,即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同学来说,认为这四个方面的区别比较明显,而且我们常常把“听说”归在一类,把“读写”归在一类。这和中文的特殊性有关。中文的“听、说、读、写”是分家的,大家会“听说”交流后,并不会认字,要去“学习”认字。因为中国的汉字确实是需要通过“学习”的方法掌握,也就是主要用记忆的方法。不学习,汉字是无法掌握的(新的脑神经学研究还发现中国人在辩认汉字时大脑使用了特殊的区域,以后再给大家介绍)。而英文,和许多其他的拼音文字一样,读音和文字是紧密相连的。会了“听说”,只要掌握了读音规律,拼写自然就会了。所以严格来讲,外国小孩上学不学习“认字”,而是学“拼音规律”。英文叫做Phonics。(我们有时翻译成“弗尼斯”。)关于这个规律,以后我再给大家详细分析。

一般语言学家会把外语学习过程的能力阶段分为四到五个。简单点,我们分四个:

1.早期(EarlyStage)或初始理解期(Pre-production/ComprehensionStage)。

2.提高期(UppingtheAnte)

3.增长期(GettingSerious)

4.高级期(ScalingEverest)

每个阶段情况不同,每个人的英语现有能力情况也很不同,应用的方法也不同。

不要相信只凭听说的任何事物。不要相信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不要因为众人都这么说而相信它。不要因为经典上的记载而相信它。不要相信权威、导师或长辈的教导。当你经过观察和分析后,认为事物与原则一致,并有助于个人和大家的善行与利益,才接受实行。

今天在知乎上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一不小心写了很多,算算已经可以当作一篇博客了,于是记录下来。

回复:

作为程序员,英语阅读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相对口语和写作来说也是最容易达到的,因为计算机类图书的那些常用单词就那么多,多读几本英语类技术图书,想不认识都难。

每天坚持一小时,这本书读完,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一大截。

这样看来提高阅读能力似乎很简单,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你能否坚持下来,尤其是阅读初期,你只能看懂20%,需要不停的查字典,单词记了又忘,几个星期过去了,进展依然缓慢。这时候最容易放弃,你会痛苦的怀疑自己,我究竟是不是这块料。

所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这事,和学其他的技能区别不大,而且是相对容易的,比提高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容易多了。如果程序员缺乏英语阅读能力,这将是你非常大的一块短板,如果意识到了,尽早补上。

另外说一点,英语翻译对提升英语阅读有一定的帮助,但这个要求比较高,必须要查字典,遣词造句,力求原汁原味的表达作者的意图。并不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捷径。

THE END
1.菜肉蛋奶零食,一篇学会各类食物英文名词帽子哥讲棋 63跟贴 讲真,是球网先动手的!!! 新媒体 论背景音乐的重要性!! 新媒体 旁边有个抢活的…怎么办?人都过去了? 新媒体 多喝热水,热水治百病! 新媒体 59跟贴 这滑的挺远的哈,棒棒哒 新媒体 1跟贴 战斗民族糗事汇,每个都是爆笑 新媒体 5跟贴 https://m.163.com/v/video/VFHDG1GQP.html
2.例句造句释义:n.食谱,菜谱;的英文英语单词,用英语怎么说单词:cookbook发音、音标、怎么读? cookbook 音标:[?k?kb?k] 你的浏览器不支持播放 单词:cookbook的单词意思解释释义 n.食谱,菜谱; 与单词:cookbook 相关的例句或者名人名言 N-COUNT. 食谱;烹饪书. A cookbook is a book that contains recipes for preparing food.https://english.downyuan.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o7113
3.cookbook是什么意思,cookbook怎么读,cookbook的意思是:食谱,菜谱cookbook怎么读,cookbook的音标和真人发音 英音[?k?kb?k] 美音[?k?k?b?k] 音节划分:cook-book cookbook是什么意思,cookbook的意思是 n.食谱,菜谱 使用频率: 星级词汇: cookbook 的用法和双语例句“点击”或“选中”例句中的单词,就可以看到词义解释 And when you have that attitude withttps://fanyi.kkabc.com/ci/cookbook
4.www.ycylyy.com/nodenews88094454.shtml坐在学霸的鸡扒上背单词 女人与d0gsex 壮硕军警猛男高H 忘忧草社区jzb 蜜桃成熟时5b 中国ZLJZLJZLJZLJ免费观看 白丝女仆被啪到深夜漫画 A级黄色试看片 美女沟沟 内射操逼视频 国产AAAAAAAAAAAA片 汉服紧身爆乳娇喘呻吟 激情综合婷婷蜜桃 十八禁请带好耳机 黄色网站不要钱: 性裸?片 http://www.ycylyy.com/nodenews88094454.shtml
5.www.chineseso.cn/xxxr89384642.htm桃子移植的1000款黄油游戏 坐在学霸的鸡上背单词双楠免费阅读全文 国产乱的蚂久久久麻 宫部凉花中文av电影网址 农村骚女偷情啪啪啪视频免费 亚洲AV无码网站麻豆 美女扒开胸罩秘?露出奶头小视频 大基巴 国产人成视频WWW 欧美精品一美女被捅爽歪歪 啊……大大的ji H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中文字幕http://www.chineseso.cn/xxxr89384642.htm
6.各国装逼指南转23. 一定要起一个英文名吗? 当你看见一个国际友人在名牌上印着“Toyotomi Hideyoshi”或者”Shanitta Shanaatavitiill” 的时候,你就知道这并非是必须的。 24. 中国人回国后最应注意什么 不要当人面骂人,别人是听得懂的 25. 有一个老师问,你们中国过感恩节吗? https://www.douban.com/note/171786023/
7.nnxx119.com/xxxr84329516.shtml1.整体感知,初读印象 整体感知全书内容,以主人公为中心梳理人物关系,把人物和情节联系起来,小组进行汇报展示。 2.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闪光的思想 借助"评选感动人物""写颁奖词""分享闪光的思想"等形式,和孩子交流本书的典型人物形象,感人事迹。同时,抵达"爱"的主题,可谓一举多得。 3.联结自我,超越自我 http://nnxx119.com/xxxr84329516.shtml
8.枫叶国际学校介绍及100个招生问答!镇江枫叶国际学校答:枫叶初中每周12节英语课,7节外教英文课,5节中教英文课,另设英语辅导课、英语特长班、加拿大全英科学课程。枫叶初中英语教学以枫叶自编英语教学为主,结合普通初中英语教材逐步实现全英文课程过度,学生单词量、阅读量是普通英语教材的3倍以上。 *具体课程安排请以校区实际提供课程为准。 http://guoji.114study.com/school/zjfyx/news/11146/
9.头条文章《迪士尼经典动画英文电影故事》: 册数:20册 年龄:6~12岁 让艾莎的冰雪魔法给您一个清爽的夏天! 紧贴小学英语“新课标”,详解“人教版”教材知识点。“原版绘本+词汇详解+单词表+中文翻译+音频”循序渐进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全套包含《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狮子王》《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赛车总动员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27572527742998
10.西餐菜谱英语怎么说呢怎么读西餐菜谱大全100道英文西餐菜谱英语怎么说怎么读 西餐菜谱是烹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菜肴的制作方法和材料。在英语中,西餐菜谱通常用“tableDance”或者“tableSet”来称呼。 table dance指的是一种古老的欧洲宫廷舞蹈,它以餐具为舞伴,舞蹈动作优美而富有诗意。而table set则指的是一组精美的西餐菜谱,它们记录了菜肴的制作方法和材料https://coffee.cn/xican/post/312726.html
11.保持大量英语阅读的同时还有必要每天背单词吗?首先,每天能坚持大量英语阅读是很好的习惯。不仅能增加单词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至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4587835/answer/2760570371?utm_id=0
12.www.zhyjpx.com/xxxr61127057.htm坐在学霸的鸡上背单词双楠 www色视频欧美一级一片 PORONO日本?动画 男人jj插入女人jj软件 jsk我的学生在课桌角游戏安卓 69XX免费 小青楼视频福利导航大全 博鱼体育app展98db in fuqer 女生隐私秘?黄www网站 人操人操人爽人爽 打屁屁japese 黄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成人 XXAV,TⅤ 东北农村https://www.zhyjpx.com/xxxr61127057.htm
13.烹饪中常用的英语单词了解这些单词,不仅能让你的烹饪过程更加顺畅,还能让你在阅读英文菜谱时,更加得心应手。无论是在家烹饪,还是与外国朋友分享美食,这些词汇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继续积累和实践,你的烹饪英语将会越来越流利。 当然,让我们进一步丰富你的烹饪英语词汇库,以便你在厨房的每一次冒险都更加精彩。 烹饪技巧的英语单词: 51https://wenku.baidu.com/view/edf597c402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25.html
14.把你的英语用起来(2020版)免费阅读免费小说全文作者更新至 1.5 看英文菜谱学习烹饪美食 2024-03-05 10:24:48开始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免费阅读 举报 伍君仪,刘晓光 本书作者 1本 作品总数 12.96万 累计字数 作品介绍 作品目录 31章 简介 当下英语已经不只是一门语言专业,更成了一个了解*理论和先知识的工具。 一直以来,在国内的英语学习法中风行着一种速成的https://www.qimao.com/shuku/1804221/
15.www.scmc坐在教授的棒棒上背单词英文 阿阿阿好铜铜铜人马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高潮少妇软件 风流japanese丰满毛 91小电影 国产91乱伦 欧美午夜成人理论片野狂的爱 国产精品秘?入口麻豆一出 国产清纯白嫩初高生压线被c 激情小说淫奴老師欧阳欣‘的淫荡人生 国模叶桐80分钟超长摄影 999三级处女视频 videossexxxxxhttp://www.scmc-xa.com/xxxr/186255.shtml
16.kaiyun.ccm官方版下载kaiyun.ccm最新版v.1.93.714通过图文结合形象生动的展现英文单词,帮助您快速掌握英语。 HOT【 kaiyun.ccm 】系统类型:kaiyun.ccm(官方)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2024APP)【下载次数57659】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现在下载,新用户还送新人礼包kaiyun.ccm是一款好用的智慧校园软件。校友交流师生互动http://wap.ahzhijiu.com/foj/detail/e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