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丸子被译成Fourgladmeatballs(四个高兴的肉团),木须肉被翻成Woodmustachemeat(木头胡子肉),醉蟹成了Drunkcrab(喝高了的螃蟹)……这些让人忍俊不禁的中餐英语菜名可能从餐馆的菜单上消失。北京市外办和市民讲外语办公室近日联合出版的《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为2158道中餐饭菜“正名”。
正名中餐菜名将统一规范
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餐馆开始提供英文或中英文对照菜单。但中餐菜名一直没有规范的翻译方法,很多餐馆老板将中文菜名直译成英文,闹出不少笑话。一家餐馆曾将火爆腰花直接译成Porkflower(猪肉花),弄得外国食客一头雾水。
“中餐菜名,不仅包含了原材料的信息,还糅合了很多文化、历史事件、人名等,形成了独特的命名方式。”市外办有关负责人说,很多餐馆饭店的英文菜单千奇百怪,不仅外国人看不懂,连熟悉“中式英语”的国内英语老师也云里雾里。
新出版的《美食译苑》基本涵盖了八大菜系的主流菜品,从家常菜到各式大餐菜品都被收入并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市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餐馆可以参照书中标准译法印制菜单,但不会强制推行。
释疑童子鸡为啥译“春鸡”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告诉记者,将童子鸡的英文名称定为Springchicken是符合中英文语言特征的。童子鸡的中文含义是没有交配的小鸡,而英语中一般用春、夏、秋、冬来形容小动物的年龄特征,初生到性成熟前的鸡一般用Springchicken来表示。
译法菜名翻译遵循7规则
据介绍,由于中餐菜名形成各异,翻译方法也迥然不同。陈琳表示,在进行中餐英译时,专家团队基本遵循了意译为主的7项翻译规则,力争让完全不懂中华文化的外国宾客一眼就能看懂:
以主料为主、配料为辅,如白灵菇扣鸭掌译为Mushroomswithduckwebs。
以形状、口感为主、原料为辅,如家常菜脆皮鸡译为Crispychicken。
以人名、地名为主,如麻婆豆腐翻译为Mapotofu、北京炸酱面则为NoodleswithsoybeanpasteBeijingstyle。
体现中国餐饮文化的特有食品被改用汉语拼音命名或音译,饺子就从原来的dumpling变成了Jiaozi。类似的还有包子Baozi、豆腐Tofu、杂碎Chopsuey等。
无法直译或翻译无法体现做法、原材料的,都使用了汉语拼音。闽系名菜佛跳墙就音译成Fotiaoqiang,驴打滚儿则为Lǘdagunr,豆汁儿为Douzhir。这些菜的后面还加注了主要的原料名称。
为了区分做法,专家还仔细研究了英语介词in和with在汤汁、配料中的用法。主料是浸在汤汁或配料中时使用in连接,例如豉汁牛仔骨翻译成Steamedbeefribsinblackbeansauce,而汤汁或蘸料和主料是分开的或后浇在主菜上的则用with连接。此外,还规范了可数名词单复数使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