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饮食文化差异8篇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影响了人们在饮食文化方面对食物口感的重视程度,不仅如此,人们还注重食物的外观;西方人的饮食都是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重视原料的新鲜程度,以及食物本身所具有的营养价值。所以西方人喜欢生吃蔬菜,例如:蔬菜沙拉或搭配汉堡、三明治等食用。因此,西方人强调饮食对人体的健康是在满足饥饿感的基础上能否给人体带来必须的营养成分。

2、饮食对象的差异

中国人自古以来以米饭或面食作为主食,人们的日常饮食主要以素食为主,蔬菜类菜品占主导地位,肉类和鱼类经常在节假日等聚会或筵席时使用。“据西方的植物学者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由此可见,在中国人的饮食对象中,像黄瓜、白菜、豆角等绿色蔬菜是首要的选择目标。在西方国家中,人们的主食以各种形式的面包为主,肉类食物相对而言占有及其西方人在饮食对象这方面与中国截然不同,西方人在这方面就很看重所吃的食物是否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由于肉类食物的营养含量最高,所以,西方人都特别喜欢吃肉食,例如:牛排、猪排、火鸡等肉类食物。

3、饮食方式的差异

在中国,中国人的用餐方式一直以来都只有一种形式,就是每个人都围着圆桌团团而坐,共同享用一桌美食。像这样的用餐方式通常被人们称为“合餐制”。合餐制的用餐方式能够带给人们一种亲切的感受,使人们在轻松的环境中享受美味的菜肴。相对中国而言,“西方流行自助餐,这样更有利于相互了解。”在西方国家中,无论是在家人之间举行的聚餐还是商务人士举行的晚宴等重要用餐仪式,西方人更喜欢用自助餐的形式来享用美味。人们在这种用餐方式下不但有利于自己可以随意吃到喜爱的食物,还可以让人们边用餐边和不同的人们进行交谈,同时也把西方人向往追求自由、强调自我尊重的原则发挥的恰到好处。

二、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

1、饮食风俗的差异

饮食风俗的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等等。日常食俗通常就是我们说的每天的饮食内容。从远古时代开始中国人就以米和面作为日常生活的主食,菜类以蔬菜类为主要食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喝酒或喝茶。在节日食俗方面,我国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都设成相应的节日。在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吃相应的食物来庆祝。例如: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主要是煮汤圆吃。西方人的日常食俗主要是以三明治和汉堡为主,以牛肉、猪肉等为主要菜类,人们除了喝酒之外,咖啡是必不可少的。西方人的节日食俗相对中国的节日食俗而言,没有那么讲究,在大部分西方人的心中,圣诞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在人生礼俗方面,西方人的宗教意识比较高,人们会举行宗教仪式并且举行盛大的晚餐,例如:烤火鸡、烤乳猪等食物来表达对人们的美好祝福,寄托健康、快乐的心愿。

2、气候环境的差异

中国的地理位置比较突出,总体来说东、西两部分地区的反差很大。沙漠和草原主要集中在西北部,而东南部主要是临近海洋。因此中国的气候环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差异,所以中国人利用这个特点在海边以鱼类、海鲜为主,山区以野果和山珍为主。我们以米、面为主食,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由此看来,中国人由于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素食为主的饮食文化。由于西方国家的地理环境主要由陆地与海湾交错而成,因此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应该是海洋性经济与内陆经济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由于受气候影响,西方国家十分适合发展畜牧业以及利用开发海洋资源,这也使得他们养成了肉类食物作为主食的饮食文化。

3、的差异

古代中国在最初的时期是没有本国宗教的,所以我们的宗教意识相对来说不是很强。后来我国开始有了宗教,即佛教和道教。在佛教刚刚被传入的时期,佛教的僧侣们的饮食和普通民众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后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慢慢发展,统治者开始限制僧侣们的饮食,禁止僧侣们吃肉类食物,提倡吃蔬菜类等食物。道教是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宗教,道教在饮食方面和佛教的规定一样,也禁止信奉者吃肉类食物,提倡吃蔬菜类等食物。宗教对西方国家的影响特别深远,大部分西方人都普遍信仰基督教,基督教的教规对人们的日常饮食也有明确的规定。通常古代的基督教徒们的日常饮食以素食为主,不吃肉类食物。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今的基督教徒们在饮食方面基本上没有禁止吃的食物了。但是血类的食物还是禁止食用的,肉类食物必须是已经被屠宰完成后才可以食用。

三、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中西方各个国家的饮食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彼此间互相吸收。这不仅为我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西式特色,也为西方的饮食文化增添了中国的民族特色。目前,在中国的餐饮市场上,西餐所占的比重正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尝试着接受这些西式食物。随着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断交融,不但带来了甜点、咖啡、沙拉等西式食品,也带来了许多先进的制作工艺和健康的饮食方法,这些都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鲜活力。由此看来,中西方各国的饮食文化在彼此的国家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中西方各国人民对彼此国家的饮食也都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喜爱之情,在各自的日常生活中,也都离不开这些让人念念不忘的美味佳肴。

四、结论

【关键词】餐具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一、中西饮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中西方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也都具有自身的民族特色和内涵,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而西方文化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下面就针对中西饮食文化的内涵的特点进行研究[1]。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二)西方饮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西方饮食文化是西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创造出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西方的意大利菜是饮食文化的鼻祖,而法国菜则是西餐的国王,美国菜是最新兴起的新贵。西方饮食中,日常都是以肉为主,素食作为辅助,这也是西方饮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西方国家饮食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意大利菜、法国菜、美国菜和德国菜等等。这些菜的特点都能够良好的体现出西方国家在饮食方面比较精湛的厨艺。而西方人为了能够保证饮食的均衡,经常生吃蔬菜,这也是保证其营养不会流失的主要手段和特点[3]。

二、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

(一)饮食观念的不同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因此种植业也比较发达,正因为我国食物的种类相对比较多,因此烹饪的技术也多种多样。但是在西方国家则是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因此其饮食也是以肉类为主,烹饪的技术相对中国也变得简单。同时由于饮食习惯和食物的不同,其餐具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西方在用餐过程中会使用多种类的餐具,并且在进餐的时候会使用刀叉,而中国在用餐的时候餐具就比较简单,没有过多的分类,进餐的时候也仅仅使用筷子和勺子。这些都是中西方饮食观念不同所产生的[4]。

(二)饮食方式的不同

西方的餐饮文化和中国的餐饮文化上有着非常多的区别,就在饮食方面来看,中国的饮食文化主要就是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吃饭的过程就是团结和和谐的体现,所以中国一般都是用圆形桌子用餐,这种也是中国的共餐制。而在西方,不管是请客吃饭,还是全家团圆,都是用餐的人一人一份,自己吃自己的,这种饮食方式也被称为分餐制。这两种用餐制度的不同就决定了餐具使用的不同,西方国家一般情况下在用餐开始到结束,盘子和刀叉的基础数量就是七份,而中国则是一人一份,因此在餐具的设计和使用上就能够明显看出西方和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别[5]。

(三)饮食内容的不同

在饮食的对象上,中西方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一般饮食的主要内容取决于这一地区的气候和主要产物。由于西方国家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因此西方人主要以肉类为食物,素菜则是辅食,西方人几乎每天的食物都是牛肉面包和牛奶,因此饮食比较单一[6]。中国人则和西方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中国一般以素食为主,肉类为辅助,主食是大米和白面。但是中国由于物产比较丰富,所以菜品样式也非常丰富,这种差异的存在就导致中西方饮食文化出现了差别[7]。

(四)烹饪方式的不同

三、中西方餐具设计中的传统饮食文化

(一)餐具的产生

餐具主要就是用在分发和取得食物的一种工具,同时也是盛放食物的器皿和用具。其中详细的可以分为:碗、盘、豆、盒等等,取得食物的可以分为:筷子、烧、匕首、刀和叉等。餐具的生产是人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发明,尽管这种发明过程比较缓慢,但是从开始发明就意味着其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8]。最早的餐具并不是设计,仅仅是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这也是人类最早期的简单的发明,同时也开启了人类餐饮文化的大门。现阶段餐具的基本功能和饮食文化相结合,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饮食文化需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餐具的发明和使用也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9]。

(二)中国餐具的变化

餐具的发展有着非常长久的历史,其餐具的演变也记录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发展与变革。我国的饮食餐具不断的发展,在原始的陶器阶段,一直到瓷器是餐具的发展顶峰。同时中国人在研究美食的时候还需要与餐具相结合,这样的搭配,才能够使吃饭的时候方便、简单,还能够相互呼应。这种完美的结合使食物和器具的美都得到非常完美的展现[10]。

(三)西方餐具的变化

餐具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在野蛮向文明进步的一个象征。人类的进步有着快慢之分,这一点在西餐的餐具上也能够看出,西方餐具的发展历史相对比较短,因此发展也比较迟缓。随着12世纪叉子被引入到欧洲国家,人们非常喜欢这一餐具,因此得到良好的传承。在西餐的餐桌上,刀叉是常见的工具,主要就是用刀叉把食物分成小块,以至于现阶段的西方餐饮中还是刀叉并用。在西方餐具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看出,西方和东方之间的相似之处主要就是材料的发展情况决定了餐具的发展[11]。

(四)饮食文化和餐具之间的互动

餐具的发展是随着饮食文化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这也是人们长期的饮食生活中最终积淀而成的,饮食文化的发展是人们对于实物的热衷,这样的热衷心态也影响了最新的餐具的使用和发明。例如:咖啡的流行和风靡,致使全球都推出了具有不同种类的咖啡杯和咖啡壶。由此可见餐饮文化和餐具的设计是相互支持的,餐具的使用也能够在餐饮文化的发展中得以继承[12]。

四、餐具设计影响现代饮食文化

(一)进餐的习惯

1、筷子和叉子

筷子和叉子是中西方饮食之间最为明显的差异,中国人在饮食过程中使用筷子,需要的就是一双筷子之间的配合,这也是我国比较流程的一种说法,团结就是力量,这也是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的因素。筷子的形状比较圆,而且并不锋利,利用筷子使菜品入口,不会伤害人们的唇舌,这也是出于儒家思想的一种体现。而刀叉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和西方人的性格相似,例如:西方人习惯用刀叉把食物切开,人们也习惯对于未知的事物刨根问底。这些都是人们对于不同事物的不同追求,也导致了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饮食文化差异[13]。

2、合餐和分餐

中国的饮食,实行合餐制度,并且餐桌上鸡鸭鱼肉全都齐全,食物的数量多于食用的数量。而西餐则使用的是分餐的支付,这样也能够保证食物更加卫生,不会浪费,即便是西方人的晚餐也仅仅有六个菜,其中还包括甜品。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看出不同饮食习惯中的个体概念。中国人的人格构成主要局限在一个区域之内,而西方人的人格一般地立在环境之外[14]。所以在人们和相对自己另一方谈话的阶段,中国人的对方,一般显示出的是另一方和自己之间的关系,英语中的theother则完全指的是独立的客体,这些情况都能够看出中西方人们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异。

(二)食品的习惯

1、熟食和生食

2、素食和肉食

早在四千多年之前,中国就进入到了农业的社会,因此这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中国人在餐桌上出现比较多的就是谷物类和蔬菜类,肉食是中国饮食中比较奢侈的食物。而西方国家由于周边环海,面积也很小,因此蔬菜和肉类相比较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收益,因此西方国家一般以肉类和腻之品作为主食,这也是人们饮食习惯不同的主要原因[15]。

(三)烹饪的习惯

1、复杂和简单

2、意境和直白

中餐在饮食中重视的是意境的表达,基本上表现在菜名上,人们认为好听的菜名能够促进食欲,同时也能够激发人们的饮食欲望,这也是中餐中非常重要的意境。而在西方的菜谱中,菜名非常简单,消费者在名称上就能够辨别菜品的原料和做法,因此西方和中国的菜品在意境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由于其菜品的名称不同,因此选择的餐具也不相同,这也是中国和西方饮食上的差异。

关键词:饮食文化;饮食观念;饮食习惯;实用主义;文化

饮食文化是一个本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念的差异,形成了各自饮食文化的诸多差异。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本文主要从饮食观念,饮食方式与习惯方面来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中西方饮食观念的不同的原因及表现

二、中西方饮食方式的不同的表现及原因

中西饮食上最为明显的差异表现在饮食餐具的使用上,无论是平常的家庭用餐,还是正式的宴会上都是如此,比如中国人用筷子夹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不同的饮食方式显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在不同文化引导下形成的。

(一)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虽然那时的人们还是习惯于以手来代替筷子。中国人自古以来大部分以农耕为主,所谓“面朝黄土背朝天”正是这一文化现象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文化环境中,通常以谷类为主食,倾向于安居乐业,和平与安定,强调以“和”为贵,反对侵略和攻击。就功能而言,筷子的准确性和自如性都很高,筷子是人与食物之间的温和媒介,这也反应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国人使用筷子时温文尔雅,很少出现戳、扎等不雅动作,在餐桌上对待食物的态度是亲和的、温柔的。

(二)在西方人使用的众多餐具中,最常用、最具代表性的餐具是刀叉。西方人使用刀叉的历史并不久远。一顿正餐中往往使用多副刀叉,吃主餐用主菜刀和主餐叉,吃沙拉和甜点再使用不同的刀叉而西方很多国家其祖先为狩猎民族,饮食以肉类为主,为了能在残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必须善于捕猎,富于进攻性,这两种近乎相反的文化倾向反映到饮食中就很自然地体现在餐具的选择以及使用方式上,相反,西方人使用刀叉是又切又割,让人感到一种残酷和暴虐,是毫不掩饰地蹂躏食物。尽管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性喜吃肉,但却表现得非常含蓄、婉转,丝毫感觉不到那样血淋淋的“厮杀”和“搏斗”。

(三)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四)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总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中西方饮食文化中体现得较为明显,从饮食观念、饮食内容以及饮食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中西方内在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西方的实用主义也体现在中西方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最根本的内在思维方式的不同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也都密不可分。如今世界各方文化有趋同局势,所以保证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多样性依然需要努力。

参考文献:

[1]KramschClaire“LanguageandCulture”,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

[2]卞浩宇、高永晨.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3]党冰花.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6.

[4]高凤霞,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11.

[5]罗露莎.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双语学习,2007(5):18.

[6]苏琛琛,雷雨,陈海洪,何纯点.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探讨[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9):50.

[7]滕延江,王勇.民族文化心理与饮食习俗的跨文化对比分析[J].潍坊学院报,2005(5):79.

餐饮礼仪饮食方式中西方文化差异

教育部制定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新标准将英语学习分为三个阶段,九个级别,在不同阶段的课程目标总体描述中,都特别强调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学习过程,应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各国密切往来的今天,通晓中西餐饮文化上的差异在现实中的应用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餐饮礼仪在教材中的应用

1.餐桌座次的不同

牛津版StarterUnit12Abirthdayparty中,小主人Millie要邀请她的朋友们一起为她庆祝生日。由于所邀请朋友的国籍不同,因此在餐桌的礼仪就特别讲究。首先是餐桌座次的不同。《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可见,中国人特别讲究礼。如果邀请的是中国人,则坐在哪里非常重要.主座一定是买单的人.主座是指距离门口最远的正中央位置。通过分配座位,中国人暗示谁对自己最重要。但在西方,传统的习惯都是圆桌式的就餐方式,所以基本没有座次的差别。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台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

2.进餐时的礼仪

在7Bunit2WelcometoSunshineTown-Grammar中,Millie和Daniel正在准备为交流学生举办一场欢迎晚会,他们开展了以下的对话:

Daniel:Howmanyforks,platesandcupsdoweneed?

Millie:Ithinkthirtyofeachwillbeenough.

Daniel:Howmuchbeefandhamshallwebuy?

Millie:Ithinkthreekilosofeach.

Daniel:Whatelsedoyouwanttobuy?

Millie:Weneedsomeeggsandtomatoes.

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Daniel和Millie这两个来自中国的孩子,还是充分考虑到中外饮食习惯的差异的。这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餐具的选择上:中国人使用筷子。中国人自古以来大部分以农耕为主,所谓“面朝黄土背朝天”正是这一文化现象的真实写照。中国人强调以“和”为贵,反对侵略和攻击。中国人使用筷子时温文尔雅,很少出现戳、扎等不雅动作,在餐桌上对待食物的态度是亲和的、温柔的。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使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英国人则使用刀叉进餐,这是因为西方很多国家其祖先为狩猎民族,饮食以肉类为主,为了能在残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必须善于捕猎,富于进攻性。在使用刀叉过程中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的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不用刀时,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二、饮食观念不同在教材中的应用

饮食观念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营养价值和味道上的差别。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一书的序言中说:“文化异,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此一文化特征,亦体现于中西饮食文化之中。所以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调和烹制。即或是家常菜,一般也是荤素搭配来调和烹制的,如韭黄炒肉丝、肉片炒蒜苗、腐竹焖肉、芹菜炒豆腐干等。这“和合”观念在教材的Unit4FoodMaintask中也得到了体现。比如,Millie说“Isometimeshavericewithfishandanappleforlunch.”翻译即为“我有时候中午吃鱼拌饭和一个苹果”。可见,中国的饮食习惯还是以和为主,强调味道。所以中国有很多关于味道的描述,如甜、酸、辣、香、咸、臭、苦、浓、淡等,但同时却又忽视了营养。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注意加强中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中国文化与使用英语国家文化的比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培养起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餐饮礼仪在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和国际交往活动中,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按照礼仪的要求去做,就会使人获得尊重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由此达到人与人间的和谐。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社交礼教有利于强化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赵连友.中国饮食文化.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菜单;翻译

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中国人的方方面面都与吃是紧密相连的,见面打招呼“吃饭了吗”,赞美好的作品为“脍炙人口”,吃的心满意足为“吃香喝辣”,凡此等等,不一而足。西方的饮食文化不够发达,烹饪没有中国讲究,但是他们的用餐礼仪和用餐器具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及探究这些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研究中餐菜单的英译问题,从而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

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1、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是一种美性的饮食观念,从来都是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的追求几乎达到极致,想尽一切办法,使尽一切手段,将食品的味道弄出名堂,弄出特色来,这点是西方人望尘莫及的。西方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在摄取食物的时候,基本上是从营养的角度理解事物的。强调采用新鲜原料,强调在烹调过程中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原有的味道,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所以说西方饮食之中营养是带有普遍性的。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肴原料的形和色等方面的搭配,但是在滋味上各种原料都互不相干,各是各的味,注重营养的搭配。

2、烹饪方式的差异

3、菜式命名的差异

中国的很多菜名中往往包含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信息。中菜命名讲究文雅、含蓄和吉利,注重表情、联想能力,少量大众菜肴以原料命名;而西菜命名直截了当,突出原料,虽然少了艺术性,但是多了实用性。如“佛跳墙”则是根据民间传说,这道菜的香味引得寺庙里的和尚们纷纷跳出墙来等。西餐中的菜名要简单得多,往往一目了然。以“肯德基”餐厅为例,光从店名就知道,这是一家炸鸡店,而店中的食品如炸鸡腿、香辣鸡翅、汉堡包,以及新推出的墨西哥鸡肉卷和海鲜汤等,几乎都是以原料加上烹饪方式或者地名来命名的。

二、中餐菜单英译的基本原则

1、避免文化冲突

中餐菜名为了吉祥,借用了一些不能食用的物品或西方人忌讳食用的动物名,翻译是应按原料名直译,如果原料本身是西方人忌讳的,则可省略不译。如“翡翠鱼翅”中的翡翠不过是起装饰作用的新鲜蔬菜而已。再如“红烧狮子头”,是由肉丸滚上糯米而成,因为像毛发竖立的狮子头而得名。又如“脆皮乳鸽”,将象征着和平的鸽子烹而食之,也是西方人不能接受的,所以最好将其略过。

2、避虚就实原则

中华菜名除了其直接的所指意义外,还有的包括着丰富的联想意义,形成了菜名的又一特色。中华菜名讲究美的传递,但是鉴于中西方各自的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不同的联想效果,翻译中可避虚求实,采用转译或者意译。例如,百鸟归巢这道菜,实际上是鸡腿、猪肉、鹌鹑蛋加上竹笋丝的组合,鸡腿、猪肉、鹌鹑蛋象征“百鸟”,竹笋丝象征“巢”。若要对等翻译,解释上要下一定的工夫,且不符合译名的规范。因此最好根据菜名组合译为chickenandporkwitheggandbambooshoot。一些“文化菜名”寓意深远,相当部分是不可译的,所以通常只译实名。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赋予深刻象征意义的高贵植物和晶莹透亮的玉石被用来为一些色泽鲜艳、赏心悦目的菜肴冠名。人们常用“芙蓉”代表蛋清,把豆腐比作白玉,青豆比作翡翠,但是这种高雅的联想与另一种语言文化是无法相融的,英译的原则只有实译。

总之,中餐菜名的英译应该借鉴中菜命名的艺术手法,尽量反映中餐烹饪特色,对一些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菜肴在翻译后还可以附加说明,这样既保留了菜名信息,又有助于引起食欲。

三、中餐菜单的英译方法

要将中餐菜单译成英文,首先要了解中餐菜名的构成及命名方法。中餐菜名通常由原料名称,烹制方法、菜肴的色香味形、菜肴的创始人或发源地等构成。这种反映菜肴内容和特色的命名方法叫做写实性命名法,此外还有反映菜肴深刻含义的写意性命名法。由于汉语和英语的差异很大,中餐菜名英译时,应采用写实性命名法,尽量将菜肴的原料、烹制方法、菜肴的作料等翻译出来,以便让客人一目了然。

1、直译法

以原料命名的菜不加修辞,直译最为简便,烹饪方法不必译出。中菜汤类命名一般按此方法,翻译时采用“原料加汤”的处理方法。

如:

双冬牛肉——beefwithmushroomandbambooshouts

口蘑菜心——mushroomswithcabbageheart

青椒肉丝——shreddedporkandgreenchili

豆腐汤——beancurdwithmushroomsoup

荷包蛋——poachedegg

人参鸡——chickenwithginseng

坛肉——pockinpot

糖醋排骨——sweetandsoursparerib

直译能使目的语言与源语用基本相同的形式来表达相同的内容,获取基本相等的效果。因此对于菜名翻译来说,直译是可取且实用的方法。此外,在不违背西方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以传说、典故,特别是以形象命名的菜肴,仍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尽量在表达原译的同时保持原汁原味,让海外游客在品尝佳肴的同时,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2、意译法

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当形式成为翻译的障碍时一般采用意译法。在中餐翻译中,意译法就是将抽象或带有联想性的菜名以具体清晰的方式表达出来,译者常常可以采用解释、删减、借用、改写等手段。

第一,解释。

翻译时对原文本部分的字词用解释代替直译,这是十分必要的。比如一道常见的“鱼香肉丝”,有人直译为“fish-flavoredshreddedpork”,也有人翻译成“shreddedporkwithgarlicsauce”。后者作了简单的解释,对于外国游客来说,显得更为直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

咕噜肉——sweet&sourpork

回锅肉——slicedporkdoublysauteedinsoysa

uce

干煸牛肉丝——sauteedbeefshreds

酱爆肉——quick-friedporkwithsoypaste

茄汁石斑鱼——deepfriedgaroupawithtomatosauce

鱼香三鲜——shrimp,crabmeat&lobsteringarlicsauce

这样把菜式做一个简单的解释,西方人就能仅凭菜单就可以对食物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想象。以免西方人想要这样的菜,却上成了别样的菜肴,减少这样的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删减。

为了使菜名显得简明扼要,有时在翻译时可以省略无关紧要的词语这样更容易让客人一目了然,更加清楚的明白菜肴的原料以及做法。

如:宋嫂鱼羹——braisedfishsoup,省略了“宋嫂”一词。

四宝豆腐煲——seafoodandbeancurdpot,英文可省略“四宝”一词。

金牌炸子鸡——roastchicken,cantonesestyle中省略了“金牌”一词。

第三,借用。

借用就是用西方人熟悉的菜名或主食名来翻译部分中餐菜名和主食,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馒头——steamedbun/bread

蜜汁叉烧——b.b.q.pork

四季叉烧豆——roastporkwithstringbeans

蘑菇叉烧——roastporkwithmushrooms

雪豆叉烧——roastporkwithsnowpeas

第四,改写。

在上文中谈到,中国菜的命名讲究,常常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和回味,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例如:“龙凤呈祥”这道菜是以蛇和鸡作为主要原料的,“龙”和“凤”是中国神话的产物,是吉祥的象征。但是如果直译出来让人有莫名其妙的感觉,这时候就必须对源文本进行改写,直接把菜的内容反映出来,即“snakeandchickensoup”,使人一目了然。类似的例子很多。

如:

鱼米之乡——friedmincedfishwithbambooshootsandpinenuts

黑白分明——friedshrimpballswithblackandwhitesesameseeds

翡翠鱼翅——double-boliedshark’sfinwithvegetable

蚂蚁上树——sauteedbeanvermicelliwithspicymeatsauce

叫化鸡——bakedchickenvagabondstyle或bakedchickenwrappedwithmud

翡翠不能食用,仅是一个代称,指绿色的蔬菜,翻译时不能按字面译为“jadeshark’sfin”。而蚂蚁在中餐中虽可入菜,但此蚂蚁指的是用酱油和淀粉和过的肉末。直译可能引起惊诧。“叫花鸡”相传为乞丐创制,取名时以“叫化”代“乞丐”,是一种美化,翻译时,以“vagabond”代“beggar”,也是一种美化。

又如:

霸王别姬——steamedturtleandchickeninwhitesauce

寿比南山——steamedchickeninpumpkin

连生贵子——lotusnutsinsyrup

3、音译法

菜名的音译在翻译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是英译汉。中国人在接受西方饮食文化的时候似乎并无多大障碍。如:!汉堡包(hamburger)、三明治(sandwich)、可口可乐(coca-cola)、巧克力(chocolate)能被广泛认同。语言是个符号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接受外来词,音译法能避免因直译或意译带来的误解和不可读性。在中国菜里,有一部分是用地名、人名、象声词或地方语来命名,为了保持原有特色风味,可采用音译法。

如:麻婆豆腐——mapotoufu

东坡肉——dongpopork

北京烤鸭——beijingroastedduck

毛氏红烧肉——chairmanmao’sstewedporkwithsoysauce

东江酿豆腐——beancurdstuffedwithporkmince,dongjiangstyle

中华饮食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菜名的翻译不可以也不可能局限于某一种翻译方法,而是应该多种方法的综合体现。有是甚至可以直接使用汉语拼音来标注菜名,并且在旁边附上该菜的图片,并标注菜的主料、配料和口味等主要信息。这样便可以让顾客一目了然,不会因为对菜名的误解而破坏了品尝中国美食的兴致。参考文献:

[1]任静生.也谈中菜与主食的英译问题[j].中国翻译,20__,(6).

[2]刘琪.论中式菜名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__.

[3]穆连涛.从文化角度谈中菜英译[d].苏州大学,20__.

[4]周桥.谈谈中餐菜名英译[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__,(s1).

[5]熊力游.中华菜名功能与翻译处理[j].长沙大学学报,20__,(3).

[6]黄芳.中餐菜单译法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__,(1).

[7]熊力游.中华菜名功能与翻译处理[j].长沙大学学报,20__,(3).

[8]刘清波.中式菜名英译的技巧和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__,(4).

[9]李梦.中式菜肴的英译方法和中国饮食文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__,(3).

[10]黄蔷,王微萍.浅谈中式菜名的英译及中国餐饮文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__,(2).

[11]王伟娟.从目的论角度谈中餐菜单的翻译[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__,(s1).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跨文化冲突;建议

饮食文化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不了解彼此间的差异,只按照本民族文化价值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容易产生文化冲突,甚至出现文化休克。研究中美之间饮食文化差异及其成因,有助于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交际,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一、跨文化交际下的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案例介绍

2014年12月,光明网上报道了几位在中国饭局里混过的美国人的口述新闻,他们对中国饭局表示很吃惊,不能理解。他们说中国人吃饭与西方人不同,一要排场,二要面子,三要酒肉,四要命。中国饭局无肉不欢,一般是小盘围绕着大盘,里面装着能吃的各种小动物,除却热菜还有小盘凉菜、飞禽爪子、花生米等,中国人爱吃带腿的动物,例如鸡、鸭、鹅、兔、牛、羊和青蛙等,沦陷到中国人手里是不幸的,因为从脑袋到屁股到脚丫子,没有地方是不被中国人吃的。中国饭局上很少有人打包,似乎谁要是把剩菜打包带走,就等于公开承认自己是贫农,而西方人吃完饭,桌上基本是空的,中国饭局盛产剩饭剩菜。中国饭局离不开酒,自己喝还不算完,谁一端起酒杯转一圈,所有人都得端起来,中国人劝酒时爱说:“来来,走一个。”所有男人女人就把酒端起来一口干下去等。

不难看出,文中报道的美国人对中国的饭局表示很吃惊,心存顾虑,认为中国饭局都是铺张浪费且喝酒时不顾及他人感受的,这确实反映了当前的中国式饭局存在着浪费严重等问题,但是深究其现象背后,也揭示了中美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

二、跨文化交际的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分析

中美之间在饮食文化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笔者将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从中美饮食对象、饮食方式、请客心理、饮酒方式等方面探讨和分析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具体如下:

(一)中美饮食对象的差异

中美在饮食对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国在饮食对象上一般习惯吃大块的牛排或鸡肉等正常部位的“肉菜”,喜食快餐,会将动物的肝脏等部位视为废物,坚决不会吃狗、鸽子等动物。相反,中式饭局的菜品重视“口味”,品味很重要,所选取的食材却有较大的随意性,很多西方人不会吃的食材,在国内可能被视作上乘食材,许多西方厨师无法处理的“废料”可以被中国餐厅做成各种名菜,但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人除了看重菜肴的色香味之外,也日益重视菜肴的健康卫生和营养价值。

(二)中美饮食方式的差异

中美在饮食方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中国,宴席一般使用圆桌,宾主一起围圆桌而坐,在座位顺序上讲究一定的等级顺序,长者坐上席;而美国人则事先将食物分成小份,每人一份,各吃各的,大家各取所需,互不相干。中国人有整体观念而西方人重个体意识,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一定影响。中国传统饭局注重营造和气团圆的饮食氛围,菜肴沿着圆桌中心摆放,整齐大方,方便大家使用筷子品尝美味,人们喝酒吃菜时,通常遵守礼让的传统美德,都爱劝其他人多吃菜,有时也用自己的筷子帮他人夹菜,这虽然有利于加强饭桌上集体之间的情感交流,但西方认为这种饮食方式并不卫生。

(三)中美请客观念的差异

中美在请客观念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受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餐饮文化的影响,请客的主人内心注重讲排场,好面子,饭局场面越大,就越表达出主宾之间的重视,特别是求人办事的宴请中,主人请别人吃饭尤其舍得投入,但觥筹交错后,又由于要面子等心理因素,经常会浪费很多食物,既让人可惜也不文明,目前中国社会也越来越重视树立节俭的风尚。在美国,人们宴请时普遍有着文明的观念,主人请他人吃饭时,饭菜简单,“吃多少拿多少”,杜绝浪费是美国文化中普遍的文明意识,不讲求大排场,不随意浪费食物。如果剩下的食物较多,一般会打包带走“剩菜”,这被美国民众视作个人修养的重要表现。

(四)中美饮酒方式的差异

中美在饮酒方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餐桌上流行“干杯”文化,中国人饮酒,受传统影响,通常喜欢干杯大口喝,不仅是上级对下级,而且中国人在饭局上爱对朋友、生意伙伴们说“是朋友就干杯,够义气就干杯”,常在餐桌上看见彼此碰杯喝酒的场景,中国人确实喜欢相互敬酒劝酒,特别是通过宴请喝酒来谈生意与合作。相反,美国人喜欢举办答谢宴会,喝酒的目的是答谢对方,美国人请客比较尊重个人意愿,宴席上不劝客人喝酒,客人即使一口酒不喝,主人也不会感到不高兴,和中国人热情劝酒相比较,美国人认为喝醉了是很没有礼貌的个人行为。

三、关于减少跨文化交际冲突建议的思考

第一,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走出思想上认识的共性误区。在认识上,不能很自然地认为别人与自己的想法大致相同,要主动学习目的语所在国的文化特点,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中美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习俗,在个体价值观念、餐饮文化、民族特色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要学会与自己的文化进行对比,自觉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第二,我们要尊重中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彼此应该尊重各国的饮食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模式等,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在的基础上,谋求互利共赢,我们应把尊重不同文化作为在交流中对待对方差异的最基本态度,美国的饮食文化与中国存在很大的差别,要尊重双方不同的饮食文化习惯,我们应从对方的立场来客观地看待文化交往中的摩擦与冲突,减少误解,尊重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

第三,我们要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尊重民族差异文化是第一步,对跨文化交际所面对的新文化或新生活环境中整日接触的不同文化,以及正在学习的目的语文化,仅仅从态度上尊重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接触和运用目的语文化,积极汲取目的语文化中的精粹,取长补短。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模式,入乡随俗,直到从容自如,在文化交融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总之,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美饮食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出发,简要阐述了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尊重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了解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用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其他文化,不仅能帮助美国人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中国文化,也能帮我们正确理解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有效避免交际中尴尬局面和较大文化冲突的发生,给人们带来精彩丰富的文化生活体验,逐渐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文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01).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饮食观念;饮食对象;餐桌礼仪

1饮食观念的不同

中国的饮食观念的不同于美国的饮食观念,和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中国人注重食物的味道,相反,美国人注重食物的营养。

1.1中国人注重味道

2饮食对象的不同

中国人的口味是不同于美国人的口味,所以在中国人的主要食物是不同于美国人的主要食物。中国人的饮品也是不同于美国人的饮品。

2.1中国的面食和茶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农耕文化,它决定了中国的饮食结构。所以面食是主要饮食对象。由于广阔的土地领域,卓越的技术和各种不同的地理环境,有利于粮食作物大量生产。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主食是以小麦和水稻,小麦和大米是面食的原材料,面食是人们生活的基础。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很多种面食被创造出来。例如,有面条,馒头,油条等。为了生存,人们吃各种面食。此外,中国人喜欢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他们喜欢吃蔬菜。在人们的饮食中,面食是第一位,第二位蔬菜,肉是第三位。所以面食是主要饮食对象。茶起源于中国,中国人喜欢喝的茶。茶在中国很常见,人们注重茶的味道。有很多种类的茶。例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等。人们喜欢喝茶,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交的方式。例如,人们在吃饭时,他们经常在饭前喝茶。茶是中国人聚会上的第一件事,人们经常用茶招待客人。伟大的茶文化是中国的魅力。

2.2美国的肉食与咖啡文化

3餐桌礼仪的不同

3.1座位安排的不同

美国和中国聚餐的很多方面都不相同,座位安排是其中一方面。在客人到达晚会之前,主人要完美的安排好座位,中国的座位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有左上的传统观念,左边的座位高于右边,那么老人和尊贵的客人,应安排在靠近主人左侧的座椅上。座位的安排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在古代,女人没有权利出现在聚会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想法已经改变了。新思想既继承传统,又吸收了国外的一些想法。面对门的座位是上座,而其他人应该按顺序坐。现在,人们认为右边的地位更高,右边的座位高于左边的,老人或尊贵的客人应安排在右座,主人应该坐在挨着客人的旁边的位子上,现在,妇女有权利出现在聚会上。在聚会上,可能不只有一个桌子,但主人应该坐在主桌。在美国,对于座位的安排有一些先进的观念。首先,有女士第一的传统观念,在社会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座位安排的第一个重要观点。二是右边的地位高于左边。第三是面对门的座位是上座。第四,夫妻通常是不在一起的,是分开座的,它是美国人的一种习惯。美国的座位安排比较先进。可见,座位的安排是表示人们地位和关系的一种形式。

THE END
1.膳食菜谱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https://www.gwdwx.com/m/info/index.aspx?m=142002
2.西餐菜品英语翻译指南:从开胃菜到甜点!西餐文化博大精深,其菜式名称更是琳琅满目。从开胃菜到主菜,从配菜到甜点,每一味佳肴都拥有一个优雅且精准的英文名称。本文将从四方面详细阐述西餐菜品英文名称的表达方式,带领读者领略西餐语言的魅力。 一、开胃菜 西餐中的开胃菜,旨在刺激食欲,为之后的用餐做好准备。 https://www.coffee.cn/xican/post/482200.html
3.中国菜英文菜谱中国菜英文菜谱粤菜英文菜谱 广东粤菜 CONTONESE CUISINE 一、 烧味类 BARBECUED AND ROAST 乳猪拼盘 Suckling pig and barbecue combination 烧味拼盘 Assorted barbecue platter 脆皮乳猪 Crispy suckling pig 蜜汁叉烧 Barbecue pork with honey flavour 卤水鹅片 Slice of marinated goose 潮莲烧鹅 Roastedhttps://m.360docs.net/doc/262794830.html
4.广东粤菜的英文名称粤菜英文菜谱 广东粤菜 CONTONESE CUISINE 一、 烧味类 BARBECUED AND ROAST 乳猪拼盘 Suckling pig and barbecue combination 烧味拼盘 Assorted barbecue platter 脆皮乳猪 Crispy suckling pig 蜜汁叉烧 Barbecue pork with honey flavour 卤水鹅片 Slice of marinated goose https://www.51test.net/show/538403.html
5.粤菜有那些菜谱?粤菜十大名菜排行榜杂谈粤菜有那些菜谱?粤菜十大名菜排行榜 说起美食,不得不提的就是广东的粤菜了,色香味齐全。粤菜汇集各色菜系的优点,又结合西方的美食精髓。民以食为天,天下如果没有美食就没了乐趣。一般来说,粤菜主要就是以清淡为主。那么你知道粤菜里面有哪些是比较出名的吗?下面网就给各位介绍下粤菜十大名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https://www.wkfco.com/zatan/25912.html
6.(十大好吃的粤菜家常菜)广东人爱吃的家常菜谱广东家常小炒有哪些导读:(十大好吃的粤菜家常菜)广东人爱吃的家常菜谱,广东家常小炒有哪些?十大好吃的粤菜家常菜名单如下:蒜蓉粉丝蒸扇贝、梅菜扣肉、广式清蒸鱼、白灼虾、蚝油生菜、荷塘小炒、豉汁蒸排骨、酿豆腐、牛肉炒芥蓝、咸鱼茄子煲。 (十大好吃的粤菜家常菜)广东人爱吃的家常菜谱,广东家常小炒有哪些?十大好吃的粤菜家常菜名单http://m.zhuoyunkang.com/news/show-63709.html
7.广东风味家常菜菜谱及做法大全经典粤菜特色美食全攻略粤菜即广东菜,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名。 粤菜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气氛,是一种渲染,是一种和谐,是一种民俗,是一种色彩,更是一种健康标准的体现。 广东粤菜菜谱大全,健康美食的开始,为您提供最全最详细最受欢迎的粤菜菜谱,粤菜做法的详细步骤。https://apps.apple.com/bo/app/%E5%B9%BF%E4%B8%9C%E9%A3%8E%E5%91%B3%E5%AE%B6%E5%B8%B8%E8%8F%9C%E8%8F%9C%E8%B0%B1%E5%8F%8A%E5%81%9A%E6%B3%95%E5%A4%A7%E5%85%A8-%E7%BB%8F%E5%85%B8%E7%B2%A4%E8%8F%9C%E7%89%B9%E8%89%B2%E7%BE%8E%E9%A3%9F%E5%85%A8%E6%94%BB%E7%95%A5/id1066156297?l=en&see-all=developer-other-apps
8.饭店酒店中餐西餐菜谱菜单食谱菜牌餐牌酒水单英文英语翻译.doc该【饭店酒店中餐西餐菜谱菜单食谱菜牌餐牌酒水单英文英语翻译 】是由【小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饭店酒店中餐西餐菜谱菜单食谱菜牌餐牌酒水单英文英语翻译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https://www.taodocs.com/p-970375237.html
9.taglines是什么意思taglines的音标taglines的发音粤菜菜谱英文怎么说?有哪些知名粤菜? 英语网· 英语口语 Compensation for Oil Leaks in Bohai Bay 英语网· 双语新闻 春季赏花去哪里?四种花一网打尽! 英语网· 高中英语 【VT口说正音班】小心!外国人都觉得难发音的十个单字你都念对了吗? 英语网· 初中英语 英国女王授予朱莉荣誉爵士称号 英语网· 双语新闻https://mdict.yingyuw.cn/tag%20lines
10.正版正宗饮食文化美食菜谱营养养胃大全家常菜食谱菜谱菜谱正版 鼎爷厨房1 家传粤式手工菜 中英文对照 零基础学做正宗粤菜 中国广东菜菜谱食谱家常菜大全 养胃营养美食菜谱 饮食文化书籍风格: 正版 正宗 饮食文化 美食菜谱 营养 养胃 大全 家常菜 食谱 菜谱 去购买 收藏 图文详情 本店推荐 图文详情 st正版正宗幼科(中医古籍孤本大全 16开线装 全一函https://www.zhe2.com/note/658529312881
11.中餐菜单设计图片中餐菜单设计素材高端中餐粤菜菜谱模板立即下载 中餐厅菜谱菜单设计立即下载 西餐菜单三折页立即下载 时尚大气烧烤菜谱模板立即下载 菜单单面设计立即下载 高档饭店中餐菜单设计模板立即下载 婚宴宣传菜单设计立即下载 创意小清新餐单菜单立即下载 高端点菜单排版设计立即下载 时尚美食吃货三折页设计立即下载 中国风菜谱点菜单设计立即下载 中餐https://so.redocn.com/caipu/d6d0b2cdb2cbb5a5c9e8bcc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