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传菜,机械臂配菜用餐区360度全息影像覆盖
海底捞斥巨资打造的智慧餐厅,自试营业以来吸引了众多顾客慕名而来。
海底捞首席信息官邵志东曾表示,“宁愿顾客吃不到,也不希望他们进来之后的体验不好。”记者此次体验发现,相比传统门店,智慧餐厅的服务体验被削弱,这会给以“变态服务”闻名的海底捞带来什么影响呢?
业内人士认为,海底捞智慧餐厅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AI)保障食品安全,降低人力成本,解决餐饮行业用工荒难题的样本。但也有竞争对手提出,至少在目前看,海底捞新智慧餐厅的公关意义大于顾客体验与运营效率。
小机器人
它能取代人
高120cm、宽50cm,从上至下是三层开放式托盘。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导航,小机器人传菜到指定座位。
当路线上有障碍物时它能识别并绕开,遇到拦路的顾客会停下来卖个萌,“请让一下,我要生气了!”
餐品送达后,机器人会提醒,“XXX号桌,您的餐点到了,取餐后,不要忘了触摸我的头部或点击屏幕确认哦。”然后自行原路返回后厨。
它不能取代人
服务员对无人化并不担心,“海底捞的特色是服务,永远不会被取代。”
海底捞方面表示,“智慧餐厅为顾客提供服务、与顾客交流的仍是服务人员,且服务员给顾客的热情与有温度的关怀是不会被机器人取代的,也不会随着自动化设备的运用而有太大变化。”
A
记者体验
排队超过1小时小游戏替代美甲擦鞋
16:20,记者再次前来,拿到第84号。进入等候区,就像是进入了一家小型电影院,阶梯座位上坐满了等候的顾客。记者发现,等位区有两三个服务员,他们为顾客提供热毛巾、零食、饮品和咨询服务。宽13米、高3米的投影屏幕上是海底捞自主研发的小游戏“吃货大作战”,顾客通过海底捞app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玩游戏,还能获得小额代金券和赠送菜品。屏幕的一角是后厨监控画面,可以看到羊肉机、上菜房、配料房、小吃间等区域。
用小游戏取代了最出名的排队体验——免费美甲和擦鞋,效果如何呢?记者在现场没有发现顾客玩海底捞小游戏。受访顾客均表示对游戏不感兴趣,代金券的面额也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一进门就感觉“海底捞式服务”体验被削弱。
17:35,等待超过一小时后,记者终于坐上了餐桌。
机器人满场卖萌传菜有人工辅助
餐厅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93张大小餐桌,布局有些拥挤。位于负一楼的餐厅的整体采光较昏暗,不过360度立体投影带来了出色的视觉享受,樱花、雪山、星空主题轮番上映。
菜品还是经典款,锅底口味和辣度、麻度、咸鲜度也能在点餐Pad上调整。点餐不到3分钟,锅底、羊肉、菜蔬就上齐了。菜蔬品相良好,也非常新鲜。据介绍是食材加工的所有环节统一前置到外包供应商和中央厨房,所有菜品全程冷链保鲜送达门店,餐厅不需要洗菜。配菜也由机械臂完成,只需要2分钟。不过给记者这桌传菜的是健步如飞的服务员,而非名声大噪的机器人。
不少人来海底捞智慧餐厅都是来围观机器人的,这种小机器人高120cm、宽50cm,从上至下是三层开放式托盘。小机器人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导航,按要求传菜到指定座位。当路线上有障碍物时它能自动识别并绕开,遇到拦路的顾客则会停下来卖个萌,“请让一下,我要生气了!”“请让一下,人家一直要干活的,不然就失业了!”餐品送达后,海底捞机器人会提醒,“XXX号桌,您的餐点到了,取餐后,不要忘了触摸我的头部或点击屏幕确认哦。”然后自行原路返回后厨。
餐厅共有6个传菜机器人。记者测算发现,传菜机器人的平均移动速度接近人类正常行走速度,加上遇到障碍物的反应速度,实际运力恐难以满足顾客需求。服务员也坦言,上菜并非全部由机器人完成,“传菜机器人的速度不够快,须部分人工传菜辅助”。
AI多应用于后厨服务员不担心无人化
除了传菜机器人,海底捞前端的迎宾、清洁及服务人员均无明显减少。智慧餐厅的无人化主要体现在后厨,自动化设备的应用集中在机械臂智能配菜、自动配锅机、机器人送餐和后厨信息管理系统。据介绍,智慧餐厅服务人员数量与海底捞其他同等面积的门店相比,员工数从170~180人减少至130~150人,减少的人员集中在后厨,包括洗菜工、配菜员、酒水配送员和等位区服务员。
服务员告诉记者,人工减少最多的是上菜房,这里原本有15个员工,平均每人的月工资为7000元。而现在配菜环节无人化,全部由机器臂完成,速度也大大提高。但他对无人化并不担心,“海底捞的特色是服务,永远不会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