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以下回答只有A时是集中回答,有A与C时,分别代表阿甲和陈敏两位译者。
Q:“超级神探夏洛克”是一套什么样的书?
Q:是什么吸引你们来翻译这套书?
C:我对一群孩子破案的故事总是充满了好奇。
A:初读第一本《传家宝失踪案》时,书中的新加坡风情让我觉得很亲切,而峇峇娘惹文化引起我强烈的好奇,再加上有好玩的少年侦探和机器人元素,我觉得很难拒绝翻译的邀请。
Q:在翻译的过程中,这本书让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最好玩的地方是什么?感觉最吃力的地方是什么?
C:翻译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宵夜俱乐部”的成员,每一位都有独特的个性。最好玩的地方是夏洛克和华生拌嘴。最吃力的地方是翻译书后面的词汇表。
A:书中的对话让我觉得很好玩,尤其是家人和朋友之间互相埋汰的那些对话,有些段子重复到第三遍就相当搞笑了。不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夏洛克一家人的亲情和父母的教育观念、方法,颇有教科书式的示范作用,在我翻译之初并没有这样的期待。另外,我也觉得最吃力的地方是每本书后面的词汇表(中文版集合于探案必备小手册中),翻译这部分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还需要寻找最贴切的译法(尤其是为不同文化背景的食物找到恰当的中文说法)。
Q:这套书为什么会叫做“超级神探夏洛克”?和《福尔摩斯探案集》有关系吗?
A:“超级神探夏洛克”以侦探故事为主,其中有许多元素让人联想起《福尔摩斯探案集》。比如这套书的主角夏洛克·山姆,真名叫塞缪尔·陈·切洛克,他却喜欢别人叫他“夏洛克”,因为夏洛克·福尔摩斯是他的偶像之一,他想成为像福尔摩斯一样伟大的侦探。而他制造的机器人歪打正着(基于一次又一次的小事故),恰好被命名为“华生”!在该系列后面的故事中,还有与《福尔摩斯探案集》中人物同名的角色陆续登场。而系列的每本书都有一个探案的主题,“宵夜俱乐部”全体成员从遭遇案件、推理,到破案的过程,和《福尔摩斯探案集》里的故事结构也颇有些相似。
Q:作为少年侦探小说,这套书与同类作品相比有什么特色?
A:从破案的主体来看,这套书更突出团队的力量,“宵夜俱乐部”的成员性格各异,看问题的角度侧重点不同,在探案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另外,夏洛克的父母也起到了相当现实的作用,因为夏洛克和姐姐温蒂都是未成年人,他们的父母恪守着一定的教养原则,比如有未经家长许可不得独自外出、不能贸然让自己和伙伴陷入危险境况等要求,这给情节的推演增加了一层难度,但也让故事本身变得更为可信,而且也不会带来可能有些危险的示范效应。另外,机器人、前沿科技与历史文化等元素的巧妙植入,大大提升了这套书的知识含金量。
Q:在整个故事系列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最讨厌的人物是谁?
C:我比较喜欢华生,他比较理性,说话直接,经常能指出夏洛克的“问题”,虽然这让夏洛克有些没面子,但是细想一下,华生确实说得很有道理。华生对主人夏洛克有些“苛刻”,却对夏洛克的朋友吉米照顾有加,甚至带着吉米飞上天空。在书中没有我讨厌的人物。
A: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很有趣,但我最喜欢的角色是第二册才登场的女孩伊丽莎。实际上在第二册中她显得相当脸谱化,就是那种家境不错、长得漂亮就自以为是又爱欺负人的女孩,但随着故事一册一册地推进,到后面读者会发现她是一个内心相当复杂的角色,当我们渐渐理解了她的处境和她不断成长变化的精神世界后,也会发现她有相当可爱的一面。在类型化小说中,人物的塑造也往往会流于类型化,但我认为至少伊丽莎这个角色处理得相当成功,富有文学色彩,她的存在让情节变得更有张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书中也没有我讨厌的人物,尽管后面出现了在故事中很让人讨厌的“反派角色”,但作者处理得非常有意思,可以说是塑造得很成功很有趣的反派。
Q:你对故事中夏洛克·山姆一家人如何评价?
C:夏洛克一家和睦、友爱,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是蛮幸福的一家子。
A:的确,这家人蛮让人羡慕的。父亲有点科学痴狂的劲儿,母亲是才华横溢却也很享受平凡生活的家庭主妇,姐姐是家中的艺术家,夏洛克是数学迷、科学迷兼侦探迷。父母恩爱,教育观念极为和谐一致,教导有方,亲子关系极好(浓浓的亲情甚至延伸到机器人华生)。简而言之,堪称理想家庭。不过,故事发展到第六册时,家庭关系中也产生了一点危机……大概是连作者也觉得这样的家庭过于理想了^_^
Q:你对故事中“宵夜俱乐部”的成员如何评价?
C:“宵夜俱乐部”的成员都有着独特的个性,我认为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在这样一个团队里,孩子们既要各自发挥作用,又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难题,需要成员之间多一些理解、包容和合作。对小读者来说,这是学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绝好范本。
A:作者在插科打诨之间设计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团队:夏洛克的科学知识与推理能力,机器人华生的理性和一定程度的超能力,温蒂的艺术才华和敏锐的观察能力,纳扎尔百科辞典级别的历史知识,吉米常常不合逻辑的误打误撞,伊丽莎的户外知识和迅捷的行动能力……不过他们又都有相当顽固的弱点,经常可以被同伴拿来打趣用。所以,只有当他们齐心协力时,才能成为完美的团队。
Q:在翻译(阅读)的过程中,你更多了解了新加坡。这与你之前对新加坡的印象有没有重大的改变?
C:以前对新加坡的认识停留在“游客印象”阶段。翻译的过程中,让我更了解新加坡的文化,人们的生活态度,饮食习惯,等等。
A:是的,我也曾去过新加坡短暂旅行,翻译这本书后发现自己错过了许多,下次去一定要做更有深度的旅行,当然包括品尝更多美食。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新加坡融合的多元文化,那些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各种文化融合的自然和谐,让人惊叹。
Q:整个故事系列中提到了各种美食,有没有你以前没听说过又特别想尝试的?
C:有的。我也想尝一尝金莲奶奶的拿手菜——娘惹黑果焖鸡。
A: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容易感到饿,尤其是在夜里,翻译到那些菜名和烹饪方法的时候。说实话那些娘惹菜和马来菜我都想有机会去尝尝:娘惹黑果焖鸡、娘惹豆酱焖猪肉、娘惹酸辣鱼、椰浆饭、甘榜鸡……到第三本时,更是了解到不少墨西哥菜,感觉也不宜错过。
Q:关于“超级神探夏洛克”系列的创作团队,可以介绍一下吗?
A:如书后的介绍,这套书的文字作者A.J.刘其实是一对夫妇,丈夫亚当是墨西哥裔的美国人,移民到新加坡,妻子费利西亚在新加坡土生土长,也是峇峇娘惹后裔,他俩都爱阅读,也都是极客一族,动漫、科幻发烧友,所以他俩的创作组合本身就包含了多元文化组合很有现代感的各种元素。通常会认为男性更理性、女性更感性,但这对夫妇的角色似乎刚好相反,看电影更容易流眼泪的是亚当,处理事情更冷静的费利西亚。他俩的合作颇有互补,故事中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的对话和心理把握得都很棒。作为中年级读物,这套书的插画很丰富,有漫画风格,但人物的神态动作处理得很传神,这要归功于插画师陈俊温。而作为系列小说,故事的逻辑相当严谨,而且越写到后面似乎越精彩,这也要归功于出版社的编辑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系列的第5-8册虽然可以看作相对独立的分册,但也可以合并为一部相当有分量的长篇小说,故事的矛盾冲突相当激烈,情感力量也越来越动人,看来作者有想超越一般“类型化小说”的野心,从献词来看,警句出版社的编辑也应该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Q:你认为这套书适合给多大的孩子阅读?中文、英文?孩子会从书中收获什么?
A:中文适合小学到初中的孩子阅读。英文适合给有英文文字书阅读经验的孩子读,实际上,这套书的英文原版邀请高中生或大学生来读也应该是适合的。我觉得孩子们应该能从这套书中收获不少快乐,但很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当然还会接触到一些有趣的知识和文化背景。
Q:对于这套书的创作水准,你如何评价?
A:我认为在少年侦探小说的类型化创作中,这套书是上乘之作。比较可贵的是,作者看来还有超越类型化写作的野心,故事越到后面越复杂,人物的层次感增强,破案的难度越来越大,单册的篇幅也更长了。越到后面,对读者的期待也越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