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微博可能是最容易做起来的一个平台,它就像一个大广场,只要你发声,就有被看到的可能。
虽然不是头部账号,但都是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做起来的,日后也能成为我简历上值得打高光的一部分。
16年毕业我开始做微博运营,先后比较完整地经历了营销号、打造个人IP、到成为一个原创博主稳定输出的三个大浪潮。
这中间,真的走了不少弯路,有血一般惨痛的教训,也总结出一些你可能用得上的方法论。
所以,打造出一个有差异化,但同样吸引人眼球的人物IP形象迫在眉睫,否则我们就要在这个赛道被甩开了。
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相应的我也策划了很多项目,燃烧了几十万上百万的试错经费才缴获的经验,现在我都免费说给你听。
视频风格:城市小清新
人物标签:北京糙老爷们儿;不愁钱;厨艺高超;注重生活品质。
视频具体内容:出境的博主是一个专业的大厨,刀工出神入化,颠勺杂技信手拈来,每期视频都出一个家常菜的教程,跟着做就能吃到饭店大厨的味道。画面风格和配乐是小清新美,讲究唯美。
经验总结: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看出里面的主要问题,博主的人物是粗壮的北方形象,你想打造成文艺青年,结果就会不伦不类。接地气注重实用性的教程视频和唯美的小清新风格很难结合起来,风格属性立不住。什么都想要,就什么也得不到。
现在想来,如果当时再下沉一些,就专注做家常菜教学视频,注重实用性这一点,我们可能就是早期的美食作家王刚。
视频风格:温情;唯美
人物标签:北京糙老爷们儿;厨艺好;暖男
视频具体内容:博主在北京有自己的一座院子,每一期视频都有食客上门,食客的喜怒都会向博主倾诉,博主会根据他们的心情为他们制作美食。里面有故事线,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博主会用经典语录和美食来慰藉食客的心和胃。
这一次的尝试不算失败,故事、鸡汤和美食的结合在当时还是比较新颖的选。但是,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的语录是否能引起共鸣,和美食的结合是否生硬,都需要严格把控.尽管数据稳定。
但也没有一跃成为该垂直领域的头部账号,领导和团队的目标是一炮而红,所以试了几期没有爆火,就放弃了。很可惜,后来抖音上走相同路子的老黑的爆火,也印证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视频风格:原生态;自然;真人秀
人物标签:生活能力强;厨艺高;爱探险
视频具体内容:博主开着车自驾出行,在旅行过程中自行解决三餐,就地取材自己烹饪,在有限的条件下还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这本身就是一大看点,在佐以旅途中发生的趣事、路上的美景,保证了内容的丰富性。
取得的成绩:初期策划很被看好,和斗鱼直播签署独家合作协议,腾讯、爱奇艺等视频网站都达成合作意向,但事实上,视频上线两期就下架了。
这个项目执行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博主换了,这当然不在策划范围之内。
当我们在阶段摸索的同时,微博上已经出现了很多MCN机构,开始做IP孵化,做矩阵,单打独斗的时代几乎已经过去了。
经过前面不断地折腾,风格不定,博主换人,结果导致账号元气大伤。这时领导放话出来,如果这个账号不能实现盈利,就连人带号一起裁掉。
先是采用图文形式,博主不露脸,给账号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同时,以微博为中心,向小红书、头条号、企鹅号、搜狐号等多家平台全方位输出,增加内容曝光的机会。在没有能力做纵向矩阵的时候,就横向排列,多平台分发,形成单个账号的全网矩阵。
这样稳定写了一个月,账号的曝光量骤增,各方品牌和商家开始找上门,后续因为内容和业务需要,我也开始拍视频,做起了出境博主。
做微博运营两年,做的事情繁杂,总结出来不过三个方面:打磨内容、账号推广和商业变现。
不要想着我是金子,发光是迟早的事儿,在做好内容的同时,一定要有推广意识。
(1)与官方平台的合作
比如:一条微博要带特定话题,同时点赞转发过百,才有被推荐的资格;运营人员可以帮助你增加账号的权重,或给到你独家推荐位,这样曝光量就很有保证。
(2)互转、资源置换
与同类型的博主打好关心,不仅可以增加曝光量,随时掌握这个内容圈子的最新动态,还可以相互介绍资源,推荐客户等;
(3)多平台入驻,相互带动
平台的选择要看是否有资源扶持、是否是红利期,或者就是调性相匹配,入驻之后要根据平台的特性定制内容。
(2)自营产品
可事实上,我离开了,博主又换人了……(原因我不说)
作者:老王,内容运营,公众号:运营小咖秀(ID:yunying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