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极端气候和经济冲击,是造成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不断加剧,与日趋突出的不平等现象叠加共振。五家联合国机构的负责人在报告中指出,“关键问题不在于种种不利因素是否会持续出现,而是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采取果断行动,增强抵御未来冲击的韧性。”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饥饿人口大幅攀升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世界饥饿人口所占比例相对稳定,但在2020年急剧上升,并在2021年继续升至9.8%,进一步高于2019年的8%和2020年的9.3%。
2021年,全球约有23亿人(占比29.3%)面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较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增加了3.5亿。全球近9.24亿人(占比11.7%)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两年间增加了2.07亿。
约有4500万五岁以下儿童面临过度消瘦问题,这是最为致命的营养不良形式,会将儿童死亡风险提高12倍。此外,由于膳食中长期缺少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1.49亿五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同时另有3900万儿童超重。
儿基会执行主任凯瑟琳·拉塞尔指出:“空前的营养不良危机需要各方采取前所未见的应对举措。各方必须加倍努力,确保处境最为不利的儿童获取营养、安全和可负担的膳食,并获得早期预防、检测和治疗营养不良的服务。亿万儿童的生命和未来危在旦夕,当务之急是树立远大目标,改善儿童营养。这一切迫在眉睫,时不我待。”
到2030年消除饥饿的目标渐行渐远
根据报告,即使全球经济实现复苏,预计到2030年仍将有近6.7亿人(占世界人口的8%)面临饥饿,与2015年的水平相近。然而,也正是在2015年,《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到2030年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目标。
农发基金总裁吉尔伯特·洪博指出:“这些数字令人不安,人类发展前景令人堪忧。我们与到2030年消除饥饿的目标渐行渐远。全球粮食危机的涟漪效应很有可能导致明年的形势进一步加剧。各方需要加紧努力消除饥饿,农发基金随时准备履行使命,加大行动力度,扩大影响范围。我期待各方的鼎力支持。”
俄乌冲突对粮食安全问题影响深远
据报告介绍,俄乌冲突爆发前,各国尤其是低收入国家的供应链已经受到极端气候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由于俄乌双方均为全球重要的主粮、油料和肥料生产国。受该冲突影响,国际供应链中断,粮食、肥料、能源和严重营养不良儿童的即食治疗性食品价格上涨。报告称,此次冲突可能会对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产生深远影响。
建议各国调整农业政策,减少贸易壁垒
此外,报告指出,2013年至2018年期间,世界各国对粮食和农业部门的支持力度空前,每年约为6300亿美元。这类支持绝大部分以贸易和市场政策及财政补贴的形式落地,让部分农民受益。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市场扭曲,不仅没有普遍惠及所有农民,反而破坏了环境,同时未能促进生产健康膳食所需的营养食物。
报告指出,全球经济衰退的威胁步步紧逼,公共收入和支出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助推经济复苏的一个方向正是调整对粮食和农业部门的支持方针,向人均消费量尚未达到健康膳食推荐量的营养食物倾斜。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每年,都有1100万人因膳食不健康而死亡。如今,随着粮食价格上涨,这一问题将更为严重。世卫组织支持各国大力完善粮食体系,对不健康食物征税、补贴健康食物、保护儿童免受不良市场营销手段伤害、确保使用清楚易懂的营养标识。我们必须携手努力,实现2030年全球营养目标,抗击饥饿和营养不良,确保粮食能助力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报告指出,有证据表明,如果各国政府调整当前资源投入方向,鼓励营养食物的生产、供应和消费,势必会进一步降低健康膳食成本,确保所有人都能公平获取更经济实惠的健康膳食。报告建议各国政府加大措施力度,减少针对果蔬和豆类等营养食物的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