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饼的最大特点就是薄而软,既能烙成葱油饼、南瓜饼等等单独吃,也可以卷蔬菜做成各种口味的卷饼。究竟怎么摊出可口又漂亮的薄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可口又漂亮的薄饼小吃怎么做,欢迎阅读与收藏。
|1.葱香鸡蛋薄饼|
食材:葱末20克,面粉200克,鸡蛋两个,盐10克,水250克,油10克。
做法:
1、将所有原料全部放在一个大的容器里。
2、搅拌成糊。
3、取两小勺子倒入电饼铛里。
4、用铲子摊平。
5、烙熟即可。
提醒:面糊不宜太稠,也不要太稀。
|2.南瓜豆渣薄饼|
食材:南瓜50-100克,面粉1碗,豆渣小半碗,葱花少许,油少许。
1、南瓜蒸熟后压成泥,和豆渣、面粉、葱花放一大碗里,加少许盐搅拌均匀后,和成光滑软硬适中的面团。
2、和好的面团醒30分钟,然后分成若干等分。
3、案板上洒些干面粉,取一小份面团用掌心压扁后,用面棍擀薄,比饺子稍厚些。
4、锅烧热后,放少许油,然后把擀好的面片放进锅里煎至中间略为鼓起,翻面煎至金黄就可以铲起。
提醒:因为南瓜和豆渣都含有水分,所以和面的时候可以根据面团的湿软增加面粉或清水的比例。
|3.油薄饼|
食材:面粉,食用油,食盐。
1、用热水和面,稍加少许凉水,揉成团以后涂上油,用保鲜膜盖上,醒一晚。
2、第二天将面团擀开,涂上油,撒上适量的盐,将面片卷上,分成三个剂子。
3、取一个剂子,擀成薄片儿,放入六成热的油锅中,两面煎黄,待饼鼓起来就熟了。
4、炸好的薄饼放在案板上一切四,这样做出来的薄饼,外皮儿酥脆,里外分层,最适合趁热吃!
|4.印度甜薄饼|
食材:面粉250克,盐2克,水150毫升,细白糖粉50克,菜籽油15毫升。
1、在一个盆里,放入面粉,盐和水一起搅拌,直至形成软面团。将面团倒在撒有面粉的板上,揉一会。然后将面团分成小团,约高尔夫球大小,用湿布或保鲜膜盖上。
2、取一小面团,用擀面棍擀得非常薄,但不要擀破。均匀撒上细糖粉,折叠成小方块后再用擀面棍擀,直到非常薄。
3、取一平底煎锅置于中火上,刷薄油,把擀好的薄饼放入,每面煎30秒到1分钟,直到呈金黄色。
|5.玉米薄饼|
食材:玉米粉1杯,鸡蛋2只,白糖1.25小匙,牛奶160毫升。
1、鸡蛋打散,加白糖搅匀,与玉米粉混合拌开,加牛奶调成稀糊。
2、平锅烧热,改中火,滴几滴油用锅铲划开,舀一大勺玉米糊倒入平锅中心,轻轻摇动锅子使玉米糊自然摊开成薄圆饼,两面烙熟即可。
提醒:
1、玉米粉粗细均可,牛奶也可改用清水。
2、烙饼的时候,不时往锅里添几滴油,可以免使玉米饼粘底。
拓展阅读:
简介
薄饼,面食之一,是用烫面做成很薄的饼。两张相重叠,在锅上烙熟后分开。[1]
薄饼起源于厦门市同安区,为同安五宝(碗仔糕,炸枣,封肉,薄饼,马蹄酥)之一[4],是广东潮州、梅州[5]、海陆丰、福建福州、闽南地区传统的特色名点,薄饼在过去是清明节的节日食品,每逢清明节的早上上山祭祖,祭完祖回家之后,人们都会用薄饼作为午餐,物质生活多样化,人们受香港祭祖风俗影响,备有“烧金猪”、“烧鸭”、“烧鹅”、“蛋糕”之类的祭品。
潮州薄饼的薄度,只及北京薄饼的十分之一。潮汕薄饼的原料和具体做法如下:薄饼分馅和皮两层;馅又分甜馅和咸馅两种。甜馅由麦芽糖和糖等加工而成,咸馅由肉、蛋、香菇、韭菜等熟料混合而成。皮就是在热锅中烙熟的圆形面饼,很薄。准备好了之后,用皮将馅卷成筒状就可以吃了。
潮州薄饼要十张合起来的厚度,才相等于包填鸭的薄饼一张。换句话说,潮州薄饼的薄度,只及北京薄饼的十分之一而已。各处的薄饼也都是用面作原料的,本身除了面香外,食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它的作用主要仍是作为包扎一些三鲜之类的配料,食法一般和“北京填鸭”差不多,不过它的馅,一般都离不开猪肉丝、虾仁、香菇丝、荀丝、芽菜、葱白等。更为考究的,当然可以加上鸡丝之类了。食时先把配料脍切炒熟调好味道,再用椒酱、梅酱、甜酱等涂在做好的薄饼上,铺上馅,把它包成长方形,蔌折卷成圆卷,即可以进食了。食薄饼在澄海和潮安最为时兴,潮阳及揭阳一带则较少有。
历史由来
薄饼还是厦门人的一大发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任潮州太守的同安人李春芳,将其女儿嫁给了金门蔡厝人蔡复一(那时,金门属于同安县管辖)。后来,蔡复一因忠诚爱国,不断立功,于是官职升至七省经略、八省总制,每天批阅文书,几乎废寝忘食。李小姐耽心丈夫饿坏身体,便想出一个办法,就是煎制面粉薄皮(即现的薄饼皮),将一些鱼、肉、虾、菜、笋、豆等用微火炖熟,用面皮包卷,置于夫婿案头,让他边吃边办公,一举两得,。后来,此事传为佳话,并成为闽南的一种民俗,不少地方的群众每逢过年过节(立春、清明、三月三、有的地方是夏至)[3],都要吃薄饼。[2]
梅州做法
并非常见的圆形月饼、老公饼、老婆饼,而是用精面粉特制的薄膜卷馅而成条状食品,馅料由香菇、虾仁、肉泥、豆腐干、熟豆芽等混合而成。熟后的薄饼色泽淡黄,浓香扑鼻,滑嫩爽口,为大埔县百侯镇的驰名小吃。
其制作方法:
一是用面粉制作成饼皮,即把面粉加进适量的水和少许盐水,用力揉搓至软韧黏结后,用手抓起一团,快速地砸在用炉火加热的专用平面锅上,烤熟时饼薄如纸,即夹起放在盘里。
二是制作里面的馅料。一般以靓肉丝、豆腐干、蒜白、香菇、虾仁、鱿鱼丝等为原料,再加上适量的食油和酱油焖至熟透,然后把馅料包进刚夹起的饼皮里裹扎好,再加上胡椒粉或辣酱等佐料,即可食用。[5]
潮州工艺
潮州薄饼为什么可以做得那么薄呢?也许有人以为它是用面棒压出来的?其实不是,它有它的特殊制作方法。它不但不用面棍一张一张辗压,而且做起来时极快,尤其难得的是:饼身一张张厚薄均匀。制薄饼时,首先用面粉掺水揉捏至有了一定弹力,可以从掌心成团抛出去又利用胶粘回力收回时为准。面团不能太软,又不能太硬,用铁锅(潮人呼为“鼎仔”。)加火烧至高热,然后再把生萝葡块点着附有水分的食油揩抹锅面,油不能多,但须均匀,等锅面热得发出青烟,那时即把掌上不断搓捏中的面团迅速地触向锅面,轻匀抹过,面团接触热锅,表面当被粘住时候,立即又把面团利用弹力收回。那么,面团接触锅面的表面部分,便薄薄的附在锅上,趁它熟而不焦,掀揭上来,这就是薄饼了。手法熟练的人,反复地一抹一收;一张过了又一张,十分快捷,偶尔遇到有个别薄饼因面团抹过锅面时不够匀整,出现一些大小孔隙,他们也善于急用掌中面团轻轻加以充补。所有薄饼按次叠好之后,要用湿布张盖,以防止水气的蒸发,同时也保持它的柔软,不至风干。
食品特点
百侯薄饼皮韧馅香,口感柔软滑润,味美而不腻,风味独特。当今,这种客家风味小吃不但在百侯,而在大埔县城等地的宾馆、酒楼、食府以至街头大排挡、道旁小食摊均有此小吃。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各样食品的增加,人们对小吃要求已有所不同,不少酒楼、宾馆已将百侯薄饼“袖珍化”了,有的将一条薄饼切成二段而吃。不少离乡赤子,包括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乡后,都要品尝品尝此风味食品。百侯薄饼作为大埔境内特有的风味小吃被载入新编的《大埔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