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500,小红书里开路虎”,“5000篇小红书+2000篇知乎问答+薇娅李佳琦带货=一个新品牌"……
小红书的“种草属性”被越来越多的品牌看好,然而,新消费衰落,中概股危机,估值200亿美元的小红书面临上市难题。
裁员传闻,商业化难题,小红书想要打造的从种草到下单的商业闭环尚未形成。同时,小红书要面临的另一问题是,新平台红利之后,小红书的高速增长能否继续保持?
01新平台红利
尽管一系列虚假滤镜屡屡出圈,小红书平台内容真实性屡遭质疑,但对比之下,小红书相对友好的社区氛围仍使其成为其中的一股清流。
在这种单纯的社区氛围之下,小红书试图破圈,从早期的女性为主的种草平台,开拓新的内容方向。QuestMobile数据显示,小红书男性用户占比已超30%,从垂直种草平台,小红书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2021年12月,小红书月活宣布突破2亿,其中72%是90后,50%用户来自一二线城市。
新平台的出现,一定会有红利期,同时挤占老平台的份额。然而,红利期之后,平台也将面临增速天花板。
当红利逝去,互联网巨头们的流量池也逐渐固定下来,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存量用户更多的注意力和停留时长要比开发新用户更有意义。而留存难题,也将成为未来互联网巨头们在新的市场竞争中比拼的核心点。
小红书去中心化流量分发,给中长尾内容曝光机会,信息流状的种草模板,使得小红书真正成为另一个流量黑洞。在用户时长上,小红书已经超越微博,居于快手、抖音之后。
随着用户破圈,原有的社区氛围也必将被破坏,小红书平台如何平衡二者,同样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02平台干涉与社区氛围
同时,小红书平台上充斥着大量虚假、重复的营销内容。2019年“3·15”前夕,小红书被曝出“种草”笔记代写、数据造假后,备受争议。2021年,央视再次曝光,一些平台上所谓“真人试用推荐”的种草笔记,暗藏猫腻,发帖的人可能连用都没用过。
恢复用户对平台信任,吸引商家在平台投入无疑是重中之重。小红书天然的种草能力,极其长期沉淀的优质内容,与国货新消费热潮不谋而合。
小红书助推新消费品牌孵化,而新消费品牌也给小红书带来了收入。然而,从2021年8月开始,新消费融资事件越来越少,到2022年,新消费融资事件已经从每月的一百多次下降到了七八十次。
03买买买属性
黄铮说:社交媒体的商业化是很差的,40—50%人的眼球转化出来的交易量可能只占到整个社会零售总额的8%,跟目的性购物的收缩式电商相比,这是巨大的不匹配。
小红书的变现渠道,在卖流量之外,电商是看似更好的选择。
来自第三方数据显示,小红书有超2亿月活用户,其中72%为90后,女性用户占比70%,50%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也就是说,另外50%分布在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其中,“新锐白领”是小红书六大人群标签之一。
精准的消费人群带给小红书的是高客单价、高转化率和高复购率的,这利好的不仅是需要流量的商家,内容种草社区的用户沉淀为小红书的电商生意打下良好基础。
小红书若想真正将流量变现,打造站内的种草拔草闭环就成为了必要选项。早在小红书成立初期,2014年12月,小红书正式上线电商平台“福利社”,形成“电商+社区”双轮驱动的模式,实现了流量与盈利双增长的商业闭环。
然而,靠着内容社区撬开成功大门的小红书,成为了购物指南,却难以让用户在平台消费。2021年8月,小红书宣布,正式推行“号店一体”机制,为品牌提供“直连消费者”机会的平台。与此同时,平台将关闭笔记好物推荐功能,关闭带货笔记中挂淘宝链接的权限。
2022年5月6日,小红书发布《社区商业公约》。引人注目的一条是“请在平台内完成交易、保障买卖双方权益”。
除了通过公约禁止向站外引流之外,小红书正从实际操作上减少流量外溢的可能性。小红书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营销工具。
它的核心优势在于挖掘爆款,并不是综合电商平台的SKU和供应链,而前者很容易被后者复制。而至于真实效果如何,用户如何反馈,小红书的下一步仍然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