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就是专门给别的互联网公司做嫁衣的,美团、淘宝、抖音、飞猪、携程都应该给它充值”,这句话说尽了目前小红书的尴尬。
专业做流量嫁衣10年
为了赚取更多的钱,2014年,小红书上线“福利社”电商平台,实现了用户从“种草”到“拔草”的一体化流程。“电商负责赚钱养家,内容负责貌美如花。”成为了创始人翟芳的口号。
9年过去,小红书的“种草”标签依然稳固,却摆脱不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尴尬,商家和品牌更多是将小红书定位为“种草”引流的平台,或是建立品牌形象的阵地,而不是一个卖货渠道。
这种现象如今愈演愈烈,新消费品牌通过小红书种草,将流量引入了天猫、抖音电商;实体门店通过小红书种草,将流量引导了大众点评和美团;旅游博主通过种草,将流量引导了飞猪、携程......
“小红书对我们来说,成交规模实在太小,所起作用无非类似百度导流工具。”曾在小红书开店近半年的某博主表示,在小红书种草到平台直接下单交易,目前看上去仍是伪场景。
东兴证券发布的研报透露,90%的小红书用户在购买前有过搜索小红书的行为。另据艾媒调查,接近60%的用户使用小红书的目的是“了解产品介绍及用户使用心得”。
即便如此,小红书的主要任务无非是联合KOL,通过一系列的内容以及算法,让自家平台内的流量与天猫平台的商品有机结合,基本不涉及电商最核心的支付以及供应链等环节。
小红书头部MCN摘星阁的创始人侃侃曾告诉媒体,“小红书既想商业化,又不想那么商业化。”似乎是这一切的根源。
但今年,小红书这方面有了改变。
618大促来临之际,小红书拿出了新的招商方案。
杭州某公关公司证实,今年以来小红书确实开始做起了小红书博主笔记带货的业务。
显然,小红书开始认真的思考如何为自己做一件嫁衣了。
直播带货与抖快争夺
二月底,董洁在小红书进行了一场带货直播,董洁一个人面对镜头,静静地介绍着商品,这样安静的画风在直播带货界独树一帜。据小红书官方数据,当晚直播观看人次超220万,连续6小时位居人气榜首,累计GMV超过3000万元,登上小红书带货榜一。
对于小红书来说,3000万的直播GMV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据虎嗅报道,在这之前,小红书头部博主的单场带货交易额多在百万左右。
2014年,小红书踏足跨境电商,踩到电商发展红利的小红书成为了当时“全球最大的社区电商平台”。
但随着天猫国际、网易考拉、京东全球购等背靠大树的平台相继加入,小红书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声量逐渐下降。
自那以后,小红书还尝试过拓展线下体验店、接入淘宝外链等方式布局电商业务,但都收效甚微。
董洁创下直播数据新高之后,今年3月,小红书在上海徐汇滨江举办了场“电商直播时尚合伙人大会”,正式宣布进军直播带货。同时,小红书推出了“时尚星火计划”,为时尚商家和主播提供100亿流量扶持,以及货盘选品、营销工具、平台服务等扶持政策。
随后,小红书宣布将提升直播业务为独立部门,统一管理直播内容与直播电商等业务。
做直播电商,不能没有头部网红站台。
直到董洁直播间的出现,小红书才有了可以拿出手的标杆案例。一直以来,小红书都在努力实现电商闭环,董洁的带货表现无疑是为此打了一个样。
即便已有出现头部主播的势头,与直播带货行业深耕已久的玩家相比,后来者小红书依旧需要面临不小的挑战。
海南三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购团邦资讯创始人刘旷认为,小红书直播电商尚未形成足够规模,还不足以承担盈利重任。且直播电商领域已经逐渐变成红海,形成差异化的小红书仍难逃竞争压力。
本地生活跟美团抢食儿
除了进军电商直播之外,小红书,来抢本地生活的蛋糕了。
4月份,小红书就已开设本地生活官方账号“土拨鼠”,旨在帮助用户挖好店,扒好货。
针对商家和达人,小红书现都发起了扶持计划。“土拨薯”账号于4月20号发布了第一篇笔记,首发内容是“食力发店计划”,旨在激励更多商家和服务商入场;随后又相继发布了“探照灯计划”和“周末探店计划”,旨在招募本地美食探店博主。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1年我国仅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线上市场规模就达到26179.2亿元,2025年中国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00亿元。而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本地生活线上渗透率仅有12.7%。
高市场空间和低渗透率,怪不得小红书心动了。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小红书的用户人群属性聚焦,年轻人居多,集中于经济高度发达的沿海地区,该地区的用户普遍生活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追求生活品质,本地生活能够将这些优质流量变现。
本地生活的同步发力,小红书的商业化之路走宽了吗?
本地生活并不是一个好做的生意,百联咨询创始人、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曾表示,本地生活业务想要做出规模,对于平台运营、内容质量和商家服务、产品质量管控会有更高的要求。
尤其聚焦到店餐饮,高频低价的消费特性下,规模效应尤为重要,在这一层面,前期的投入必不可少。
对于晚入场的小红书而言,无论是前期的庞大的团队建设,还是后续的低价竞争,都意味着庞大的成本开支。
因此,对小红书而言,切入本地生活服务赛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小红书对于商业化的探索一直没有止步,从商业逻辑上来看是正常现象,可以理解。个人认为小红书有非常具有潜力的客群资源,如果好好挖掘还是可以作出小而美或者有特色的带货细分市场的。”针对小红书未来的发展,崔丽丽总结道。
最后:
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既要又要以后,不管是迫于生存压力还是自己想清楚了,小红书在商业化上的步伐越来越大。从小红书切入的点看,无论是直播带货、本地生活还是图文带货均是在强者口中抢食,也是在与过去的流量输送平台做切割。
显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一个流量外溢平台大家都欢迎,但一个抢食别人蛋糕的平台,必将面临目前蛋糕拥有者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