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话题#我不再爱看任何vlog的原因#登上小红书热搜,热度高达730w+,有关“vlog消亡”的讨论再度引起网友热议。
曾经风靡一时的vlog为何如今“风光不再”?vlog的红利期已过?本期,千瓜将深度剖析vlog所面临的内容营销困局,并通过案例拆解探索背后的解决方案,为品牌2024营销带来更多启示。
主流内容形式
面临发展瓶颈?
“精致生活”祛魅
互联网难见活人?
深挖这三大类型的笔记内容,“月入5万在北京、一天学习15h、3年成功逆袭”等内卷式标签映入眼帘。把闪耀的人生经历浓缩成10字标题足够吸睛,但在反内卷、摆烂躺平的思潮下,年轻人对带来焦虑的内容产生一定的抵御意识,不再把生活动力建立在“活成别人的样子”之上。
此外,用户们还表示如今vlog的内容逐渐同质化,如“很多人vlog都是千篇一律,闹钟响起、拉开窗帘、运动跳操”,“vlog三件套:贝果、咖啡、煎蛋”,相似的场景行为,似乎能猜到下一个镜头会发生什么。
千瓜认为,vlog的魅力恰恰在于:独一无二的个体所展现的真实情感和鲜活的生命体验。当脚本被模式化,审美疲劳随之发生,我们再难见到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以及作者个性化的表达,内容的吸引力大大减弱,也难怪网友们直呼:“内娱/互联网再无活人”!
vlog种草进阶
营销需要落地生根
面对逐渐趋于饱和的内容和用户喜好的变化,品牌如何展开vlog营销布局?
1摆脱焦虑叙事,聚焦真实生活
如今,人们对于社交媒体上所营造出的“精致感”日益倦怠,千瓜认为,对于“狙击”年轻消费者的品牌而言,谁能帮助他们短暂地抽离现实的焦虑,谁就最有可能赢得年轻人的青睐。
2摆脱既定想象,塑造人格魅力
真实生活是vlog创作的基调,而真实的人格魅力是打动消费者的关键。千瓜认为,对于创作者来说,需要找到自己区别于其他博主的独特性,并在内容中放大自我的人格魅力,比起模式化的脚本,让用户看到镜头背后“鲜活且具体的人”,或能更易引发用户共鸣。
总结
本期,千瓜以“vlog消亡”这一热点命题为切入口,剖析当下这一内容形态的发展瓶颈,为内容营销提出新解法,望能为品牌击破营销困局,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