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小红书冲浪时刷到一篇标题叫做“一个被自媒体价值观喂养的00后的忏悔”的笔记,这篇笔记的内容大致讲述了作者自己被互联网成功学洗脑,在步入社会后顿悟的反思。
看完全文后,我仿佛刚看见了去年的自己,因为我去年的我也正处于这样顿悟的过程中。
这样的过程痛苦且漫长,因为它在不断地逼着我看清现实,让我知道人生并不会易如反掌,而网上宣扬的各种信息差和捷径如果不加以实践都是放屁。
/
1
可是如果只是简单的在小红书上写“你要坚持”“你要努力”这样正确的废话,是没有人会看的。
观众需要的是噱头,是直接的答案,是让他们觉得自己赚到了的感觉。
那为什么不喜欢却不拒绝呢?
因为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毕竟做博主这件事足够吸引人,不但有人喜欢,还有钱赚。
但是随着经历的越多,我越发的清楚: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因为信息差、书单、赚钱的项目等等可以被简单复刻的东西,而是他们背后的坚韧、愿力、做事的态度促成的。
这些东西往往是最难复刻,也是最难被人们承认的。
但是人越长大就越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努力是不一定会成功的。
当然啦,我并不是想要告诉你,自此以后就不需要努力了,毕竟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我想说的是,互联网上的内容都是精加工的,众多的创作者,他们熟练的拿捏着人性的弱点,做出各种迎合市场的内容,但内容背后的一切都是不为所知的。
可能网络上的“做小红书月入过万”是三五个渠道的月入过万;“副业一个月赚了四位数”只是一千块;“三本进大厂实习”只是外包……
这样的内容当下看得热血澎湃,但关掉手机后,你还是你,博主还是博主,没有任何改变。
2
最近在听播客的时候有一个印象很深的点,主播讲了知识和信息的区别,原话是这样的:“信息和知识的区别在于,知识不仅能够降低你个人的不确定性,而且还能提升你做决策的质量和效率,而信息不能这么说。”
简单来说就是:你看到的东西有没有让你变得更好。
举个例子:
你去互联网上吃了一下午的瓜,但是吃瓜的内容对你没有任何用,那么这些东西就可以称之为信息。
迁移到我们聊的这个话题中就可以是,在网上冲浪再看到各种充满噱头的内容时,如果我们只是看完点赞感慨博主好厉害,那么看的那个内容就只能称之为信息。
为什么一定要追求知识,而不能只看信息呢?
因为信息只能调动情绪,会让人感到虚无和焦虑,而知识可以让人进步。
如果只是当做信息来看的话,那么往往我们会被这样的视频感染到,感慨博主的励志和成就,反观自己的失败和一无所有,从而产生焦虑情绪,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但如果看到的是知识,那我们就可以有进一步的行动和思考,可以思考博主是如何达成这样的成就,而我们现阶段又有什么可以立刻去做的事情,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点什么……
这样的心态调整可以把我们从被动输入信息的状态中给拽出来,然后转变成主动学习知识的状态,就相当于把我们从网络世界中给带回了现实世界中。
3
这个梦境被现实轻轻一扎我意识到原来只是一个又一个泡沫,我才意识到短视频下认知跑偏、养成不现实的生活观,才开始痛定思痛的写下这篇反思。”
而这正是我去年刚毕业时的状态,我看着各种“自由职业月入**”的经验贴,误以为自己只要跟他们一样做,只要足够努力,就可以实现易如反掌的人生。
我说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差劲,为什么那么努力都还是追不上别人的步伐,网上各种信息看得我太焦虑了。
下午坐到电脑前,打开电脑莫名其妙的哭。当时我以为自己病了,索性给自己放了一个假。
休息的几个月里,我断绝了网上的各种信息,只是看一些我喜欢的萌宠。
人需要活在具体的生活里,而这个具体的生活需要以自己为坐标来进行对比。
而不是看着别人的线越来越高,一边焦虑一边任由自己慢慢的画出一条横线。
今年上班后,我的心态更为松弛了,也确实活在了具体的生活里,已经好久没有那种焦虑的情绪出现了,心态也越发的开阔和坦然。
其实说不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但是我明白改变的根本是在于我开始带着审视的眼光来看互联网上的一切了,对我有用的内容我把它变成我的知识,而无用的内容全当图一乐。
所以说,如果你也曾因为互联网上的“大佬”过于优秀而焦虑过,那么你也可以学着活在具体的生活里,把网络上的信息一点点的转变成知识,让一切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