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利息躺平”的年轻人,最近又爬起来找工作了!找工作李浩焦虑

发现“利息无法cover(覆盖)生活支出了”,靠55万元存款利息生活的北京男孩无奈开始找工作。有三套房和100万存款的47岁广州女性,收益下跌、支出却降不下来,陷入“100万元花光(怎么办)”的持续焦虑中。

文|王潇

编辑|张轻松

运营|泡芙

···

随着利率下跌、房价房租下降,一些“靠利息躺平”的人又爬起来了。

对工作的焦虑一度变成对存款和收支的焦虑,但当面试机会终于来临,面对即将还回的“自由”,有人又犹豫了,“万一对方真要我呢?”

1.

/躺不平了/

爬起来的直接原因是,“利息无法cover(覆盖)生活支出了”。

7月下旬,六大行集体宣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活期下调0.05个百分点至0.15%,整存整取1年期及以下下调0.1个百分点至1.35%。10月份,时隔不到3个月,国有大行再次宣布下调存款利率,这一次,调整较上一轮力度更大,部分大行宣布,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分别下调至1.1%、1.2%、1.5%、1.55%,定存利率普遍进入1%时代。中小银行紧随其后,11月份以来,民营银行前后掀起了三轮降息,存款利率向城商行看齐,目前仅有极少量民营银行尚存利率在3%以上的存款产品。而很多理财产品的底层都配置了一定存款类产品,仿佛是抛入水中的一枚石子,水面的波纹会层层传递,最终各项理财产品的收益都会受到震荡。

自躺平以来,他的恩格尔系数已经拉至最高,光在吃这个大项目上,他已经想了很多节约开支的办法。他不做饭,主要靠点外卖,离职后减少了点外卖的次数,有机会就去父母、爷爷家蹭饭,每周还有两天“轻断食”。他养的猫生活也降级了,原本吃的是三四十元一斤的进口粮,现在换成了二十元左右的国产粮。

“找工作”这个选项,被迫被提上日程。三个月前他也会偶尔刷招聘软件,那时候还是轻松的,他会在家里放着音乐,打开软件,随意看看,不管有没有投出简历,音乐跳到下一首歌时,果断关掉APP——一天的任务量完成了,李浩把这种找工作方式称为“无效找工作”。

再次找工作,不由得“卷”起来了,每天不知不觉就刷好几个小时。最初,他对工作的要求很明确:离家近,最好是线上;可以赚少点,但一定不能忙;最好是兼职。所有的要求都指向一个原则:刚好补充减少的利息,维持生活即可。

现在,他也开始投递一些线下工作,可即便每天都刷,依然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李浩发现,工作的门槛普遍都变高了,他原本在互联网行业做运营工作,可如今再找运营工作,很多都要求985、211,还得会编程语言,“我刚毕业时还没这么卷”。

事实上,李浩也曾遇到过一个接近“完美”的工作,上个月,他刷到一个远程的外包工作,是帮别人做PPT,一次两百,不签合同,按次结钱。甲方也是个打工人,工作特别忙时,就会让李浩来帮忙做,“就像上学时帮别人做作业”。李浩曾在心里盘算:如果每周都能有一次,一个月八百块,再加上利息,也能维持生活。但这个工作最大的问题是不稳定:整个十月份,那人也只找了李浩一次。

李浩开始琢磨着未来的就业方向,把周围朋友的职业都想了一遍,有个朋友比他还小几岁,在卖保险,朋友从最开始的月入三四千元,到上个月也赚到了一万多元,“收入和(李浩)之前工作时差不多了”。在李浩原本的印象里,年轻时就开始卖保险似乎不够体面,未来上升空间也很小。但如今的他变了想法: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又有什么呢——卖保险被李浩纳入了未来的职业选项里。

47岁的李婉莹也是“靠利息躺平”赛道的博主。去年离职前,她曾做到高管级别,年薪最高有60万元,多年工作下来,她买了三套房,自住一套,另外两套出租,还存下了一百万元存款。

离职后,房租、失业保险金,再算上存款收益,她每月的可支配资金可以达到六千多块。按理来说,自己做饭,偶尔外出聚餐,每月六千块能轻松覆盖李婉莹生活的支出。但李婉莹依然感到强烈的不安,不安全感达到顶峰,是在今年四月份。李婉莹在杭州有一套房,每月房租2500元,可今年4月份,杭州的租客突然说不租了,看到消息的瞬间,李婉莹心里慌了,她赶忙说服租客,并主动降了500元的房租。随后,广州的房子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租金从3600元降到了2300元。

于是,从四月份开始,李婉莹每个月可支配资金一下减少了1800元。

不止是收入减少,生活中还多出了很多支出。李婉莹所在的小区,原本不收停车费,可今年突然开始收停车费,每月都要额外交300元。

随着工资收入变成零,生活的抗风险与抗外力能力也变得格外弱,靠利息生活也很难承受住意料之外的支出。今年,李婉莹的牙还出了问题,种一颗牙就花了将近一万块。

房价的下跌也在刺激着李婉莹。她的一套房子前两年就已经下跌了,买时150万,最高时房价曾涨到230万,有一次,她看到业主群有人在抗议,才知道房价已经跌到了140万,“比刚买时还亏了十万”。但那时的李婉莹还有工作,看到房价下跌也不以为意,心想:工作一年就赚回来了。

前几天,她又看到自住房的小区群聊:自住的房子房价也跌了。李婉莹换算了一下她的房子,“只能卖六十多万了”。回想起当初刚买时,那时的李婉莹收入高,花钱也很大方,中介稍一推荐,没做太多考虑,就花了两百多万元全款拿下。如今,房子跌到了原本的1/3。

她尝试过找工作,去年底曾“每十天半个月就要发一批简历”,但回应的很少,只有三五家发来了面试邀请,但都没通过,“超过45周岁就不要了”。

2.

/从为工作焦虑到为收支焦虑/

一个人到底有多少存款才能躺平?社交平台上流行的“躺平25倍法则”,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威廉·班根(WilliamBengen)在1994年提出的理论。这个法则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投资股票(包括基金)类资产,每年从储备资金中提取不超过4%的金额用来支付生活花销,直到去世,都花不完。

换句话说,李浩如果将月生活支出控制在2000元左右,年开支2.4万元25倍,那理论上,60万元就可以躺平了。但实际情况是,4%的投资收益靠普通人的投资能力很难获得。

随着存款利率下调,稳健理财的收益越来越低。李浩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风险更高的股票、基金。

豆瓣“用利息生活”小组里,不少人有类似的焦虑。他们会把资金不断腾挪转移,试图跑过政策的改变,让下调的利率尽可能晚点追上自己。有人连夜坐火车出省,把存款转到利率更高的银行,还有人飞过755公里,只为追上利率3.4%的五年定期,“一听说就行动了”。

主要靠租金生活的李婉莹,甚至都算不清100万元每月利息一共有多少。“股票、基金、定存、活期都有,主打一个杂乱无章,每个都有亏有赚”。作为理财小白的她,“总担心100万元花完了(怎么办)”。

网友建议她做副业兼职开源,盘了一遍,她发现“建议很丰满,理想很骨感”。以前是HRD(人力资源总监),有人建议她做自由猎头,但“10多年没有做过具体工作,心态上已经很难调整到跟进各种繁琐的细节”;简历优化顾问“更为繁琐”,且客单价不高;山姆代购需要体力,还需要雇车、应对邻居投诉;小红书博主难以找到清晰定位,商业合作也不多……

她调侃着给自己作了小结:“既要又要还要,既酸又穷还懒。”

收益不可控,就只能对“节流”下手了。

刚离职时,为了省钱,李婉莹就选择在家做饭。如今,她开始进一步缩减开支,以前很少买土豆,因为切起来很麻烦,现在她经常买土豆,因为土豆便宜,一块多就能买一斤。

购买食材的第一要义也不再只是想吃,而是打折。李婉莹喜欢吃牛肉,但牛肉价格贵,每次看到价签时,她心想:做起来太麻烦了,不想吃了。可有时恰好碰到牛肉打折,想法立马又变成:麻烦点也没事。方便面也是降本能手,10元三桶可以吃三顿,相当于每顿饭只要三块多。这么一通省钱组合拳下来,在饮食方面,李婉莹一个月只用一千多块就够了。

不止是吃,出行也要尽可能节省。李婉莹家住广州偏远郊区,每次到市中心都要坐一个小时以上的地铁,往返一趟要花16块,她索性不怎么去市区了,省了地铁费用。

离职前,李婉莹曾为不工作的生活做过粗略的规划,吃、水电、交通费等生活必要开支大概要三千元,在必要支出之外,她还会给自己安排一些娱乐活动,刚离职就买了画板在家画画,偶尔开车出去做做美容,她还曾琢磨:要不要再办个瑜伽年卡。

如今这些想法都有些奢侈,薅羊毛成了她最新的乐趣。曾经是好几年的必胜客尊享卡会员,今年不仅不续卡了,还要先团购优惠券再下单,18元就可以搞定午饭。练瑜伽不仅不办卡,还要去淘9块9的周卡,可以体验7次。消费平台上甚至会提供一些零元体验的课程,李婉莹蹲点抢零元体验的名额。如今,她上午去做心理咨询,下午去上健身私教,晚上再探店美容,“一天可以做好几件事,只花十几块的地铁费”。

3.

/从社会人变成自然人/

李浩是北京人,家里早早给他买了一套公寓。对于他来说,好像天然就有一张安全网,在物质方面从不会太过担心。刚离职时,妈妈也让他放宽心:即便一辈子不工作,家里也会有他一口饭。

李浩也时常和妈妈开玩笑,调侃房子何时拆迁,可以一辈子不工作。可离职三个月后,他开始动摇,心里生出一个问句:自己还不到三十岁,难道以后就真的不工作了吗?

想到不工作的生活,人们大多向往的是闲适、松弛与自由,但真正支撑这份松弛感的,是逻辑上的自洽。李浩有一个“躺”了很多年的朋友,朋友不工作,靠丈夫供养。他羡慕朋友可以做到由内而外地享受不工作的人生,李浩问她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朋友笑着开解,“人生没有价值,不需要追求,开心就好”。

她白天睡觉,晚上熬夜看小说,可支配的钱也不多,但似乎活得相当自洽。有一次,朋友想吃零食,就干脆到海底捞门口排队,吃完零食、西瓜、饮料转身就走。李浩觉得,“她能做到这些,她真正在享受着她的人生”,但李浩做不到。

焦虑就像是心里的一簇火苗,人们会不自觉地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捕捉到一把柴。李浩平时和朋友聊天,朋友会向他发些工作上的牢骚,李浩可以共情,但总感觉“那种生活已经离自己很远了”。父母从没有催促过李浩找工作,但有时也会试探性地问一句:难道以后就这样了吗?

伴随着断崖式下降的收入,生活品质也会断崖式下降。工作时,李浩每月都要花五千多块,买衣服是大头,他每个月都会去商场购物,去一次就要花两三千块。离职后,商场肯定不能再逛了,有时路过商场还得绕开走,“免得看到难受”。自由、闲适生活的另一面是社会成就感的丧失,无尽头的低欲望生活。李浩时常觉得,“每天的生活像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

李婉莹刚离职时,连续几晚都梦到自己还在工作。她突然意识到,自己潜意识里是需要工作的。离职后,李婉莹很少和朋友聚会。她害怕花钱,同时,心里还会隐约开始担心,怕朋友问起她的生活。她变得有些不自信,“完全失去了社会价值,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自然人”。

李婉莹单身,母亲总是催婚。她原本担心没工作后更难相亲,没想到在社交平台上公布每日收支和“退休生活”后,却意外收到很多95后或00后的年轻男性的私信。“总是姐姐、姐姐地叫,还会发照片约见面”,到现在至少有几十个了。她看到只觉得有些害怕,从不理会见面邀约,“万一见了还得花钱请客”。

离职后第三年,赵影意识到需要改变,她尝试给自己制定一些能带来及时反馈的确定性任务,比如背单词,看书。这些短期的、即时的成就感就像麻醉剂,带给人一种进步的错觉,“仿佛生活没有虚度”。

4.

/爬得起来吗?/

很多选择靠利息生活的人,都曾在工作中感到过创伤,而当重新考虑工作后,又会陷入对工作的应激反应,变成躺不平、也卷不动的“仰卧起坐状态”。

李浩并不想卷,可是当所有人都在卷时,他也被迫拉入了战局。尤其当所有人下班后都不走时,对于社恐的李浩来说,起身走出公司本就需要极大的勇气。

最令李浩感到创伤的一幕发生在生日那天,那天已经过了六点,工作完成,按理来说他可以随时离开。可同事们没有一个离席,李浩深吸了几口气,一鼓作气,起身,他不敢抬头,但能清晰地感受到好几个同事抬头看向了他,挑战还没结束,李浩在几个同事的注视下走向主管办公室,艰难地开口,“不好意思,今天过生日,想请个假”。

出公司时,李浩突然觉得很荒谬,下班回家居然还要请假。他害怕同事们投来的目光,于是,他也走得越来越晚,有时工作少,五点就完成了,但李浩不会立刻回家,“就算是刷短视频也要在电脑上刷”。坐在工位上的每一分钟都显得有些度秒如年,有时感觉“手机都刷透了,一抬头,刚过半小时”。

有时,令人痛苦的或许不是工作本身,还有不得不处理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李婉莹给人的感觉是“永远打着鸡血”,可当了高管后,工作有些发生了变化。升职后,她需要同时对两位总经理和老板负责,可三个人的需求有时又很难调和,她不得不在三个人之间周旋,同时还要观察其他部门领导对本部门的态度,“很心累,总有种苟且偷生的感觉”。

还有人不得不重回职场,郑晚晚的明星周边和黑胶唱片都卖得差不多了,过年回家时,按照常理是要往家里拿钱的。可是没有收入的郑晚晚又实在拿不出来,她意识到:真得找份工作了。今年年初,找了两个多月工作的郑晚晚再次走向了职场。

李浩犹豫了一会,在对话框中打下:不好意思,爷爷生病了,不能去面试了。他不敢去面试,“万一对方真要我呢”。

(讲述者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息差保卫战硝烟弥漫:一年五度存款降息,民营银行也“杀疯”了!》,第一财经

THE END
1.做菜我是认真的努力做好每一道菜视频 习近平为共建“一带一路”指明路径 韩国禁止集会示威等政治活动 韩国防长召集主要指挥官会议 9部门联手打造便民生活圈 李在明呼吁韩国民众保护国会 我国快递月均业务量达140亿件 女硕士失踪15年被找回 韩在野党与警方在国会出入口对峙 韩国宣布实施“紧急戒严”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深夜发布提醒 董事长套现9亿后https://m.163.com/v/video/VRHJFJGAG.html
2.在家做饭真的很治愈#我的厨房日记#美食vlog#好好吃饭好好生活打开方式 继续用浏览器 西瓜视频 推荐 点亮对生活的好奇心 打开 打开App不支持的音频/视频格式 请试试刷新 00:00 00:00 打开西瓜视频,看完整高清内容 0粉丝undefined视频 关注 在家做饭真的很治愈 #我的厨房日记 #美食vlog #好好吃饭好好生活 0次播放2024-10-28发布https://m.ixigua.com/video/7431054216661041664
3.小红书菜谱:家常菜做法大全,快来学习美食吧!小红书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社交平台,除了分享时尚、美妆和旅行等内容外,它也成为了许多人学习烹饪的好去处。在小红书上有许多关于家常菜做法的帖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菜谱供大家学习。无论你是厨艺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大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口味和难度水平的菜谱。 https://www.coffee.cn/xican/post/381862.html
4.小红书做饭视频小红书做饭高清原创视频下载新片场社区汇聚全球优秀创作人和海量作品精选出1304条小红书做饭等4K原创短视频,覆盖小红书做饭相关的广告,宣传片,剧情短片,创意混剪,婚礼,纪录片,特殊摄影,旅拍,Vlog,影视干货教程,音乐MV等小红书做饭无水印高清视频案例学习下载https://www.xinpianchang.com/search/171776
5.妈啊我在小红书上看了好多做饭的视频啊老来自番茄米线汤达人妈啊 我在小红书上看了好多做饭的视频啊老天爷 赐我一个会做饭的随便什么人啊美食这么多 减什么肥 ?收藏 转发 2 ?赞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ü 简介: 好他妈想去北京啊(呵呵不想去了 恨北京 更多a 微关系 他的关注(14)https://weibo.com/7403442305/K4F9nE6SM
6.文化之窗做饭视频,不止秀色可餐社会关注而呈现一个完整的做饭视频并不容易,从拍摄开始,不仅要表现好镜头语言,剪辑也得花费大量的时间,有的还要布置精美的背景,专业团队开始浮出水面。与此同时,拥有上千万粉丝的美食博主正在涌现,成为平台中不可忽视的引流力量。根据《中国美食内容消费用户洞察2021报告》,用户常使用包括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在内的综合https://www.jnnews.tv/p/938411.html
7.揭秘小红书食材挑战,深度解析第三关背后的含义与技巧6、小红书中的做饭视频确实丰富多样,各种菜式和小吃应有尽有,这让不会做饭的宝妈和男性有机会学习,也让会做饭的人能够学到更多菜的制作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想要达到视频中的效果,还需多次实践。 小红书有哪些做家常美食的博主值得关注 1、滇西小哥:如果你对云南菜感兴趣,滇西小哥的频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她分享http://kol.zhouchengjiareqi.com/4C1a31B1202B.html
8.在小红书做两个月短视频vlog后,我果断放弃了去年,有次妹妹来我家做客,妹妹告诉我她儿子的跳舞老师的妹妹,因为在小红书平台发日常做饭的视频,吸了很多的粉丝,然后就是直播卖货。两,三年时间平台的变现能力已经超出我们普通人的想象,直接在深圳买豪宅。 听了妹妹讲的身边人靠做饭就赚能很多钱这件事,当时好像被深深的刺激到了。同样我也会做饭,为什么我没有这个https://www.jianshu.com/p/db6607d1331a
9.小红书X张震岳说了一段话,给想红的人听随着张震岳入驻小红书,也能让更多人看到他的“静态vlog”,以及本质生活的幸福瞬间。除了爱音乐,他还爱冲浪、爱露营、骑车,是个正儿八经的露营爱好者。 在小红书的账号中,他这么介绍自己。「山林老北、阿古沐的老北,莎雾的老公,众人眼中的老头。」 视频中的张震岳生火做饭、看慢慢爬的小乌龟,听潺潺流水声,与朋友https://www.cmovip.com/mobile/detail/16066.html
10.懒饭3.0.0,高清做菜视频,简洁无弹窗吾爱破解可以学下做饭了。https://www.52pojie.cn/thread-1886784-1-1.html
11.中午抽10分钟退出账号重新刷抖音。20个视频3个卖二手车的3个说什么中午抽10分钟退出账号重新刷抖音。20个视频3个卖二手车的、3个说什么车辆检测的、7个漏奶擦边的、剩下的教做饭和手机评测啥乱七八糟,关于股票的为0。山老师,汇报完毕。 股票热不热,最近应该看抖音、小红书,他们是增量资金,高换手。雪球热的,只代表一部分人的观点态度。最终,最直接的表达是成交量。成交大幅放https://xueqiu.com/2394858866/315231427
12.萌宠炒菜视频,爆款视频流量暴涨,单日变现1000+项目介绍利用AI制作这类熊猫做饭的视频非常新颖,而且流量非常大,涨粉速度嗖嗖的,变现能力杠杠的,接下来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制作出这类视频课程目录项目介绍项目准备项目实操变现方式https://www.xfuye.cn/120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