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了10+款产品后,我们发现了AI陪伴产品的三种模式,和突围机会

Character.AI在效率工具的维度外,开辟了情感娱乐的赛道,甚至引发了AI聊天陪伴产品的热潮。在国内,类似的AI聊天陪伴类产品也越来越多。得益于新的技术变量,这类产品以一种新的方式,满足用户已被发掘过的需求。

从产品类型上看,除去以网文读者、乙女人群为切入点的星野、筑梦岛、猫箱(原话炉)等,AI塔罗、AI心理咨询等更多形式产品也逐渐增多,比如以卡通形象聊天为主的林间聊愈室、高途推出的遇见塔塔。

我们不妨尝试从新的视角理解这类产品,将它们看作随着LLM而诞生的新事物。无论产品设计和玩法如何不同,它们的共性都是:以对话为主要形式,为用户提供情感性体验。

在业内,对于这类产品的描述也用词各异:「交互叙事」、「AI交友」、「情感陪伴」、「角色扮演」、「AI疗愈」、「虚拟恋人」等,来强调某一种属性和特质。但如果仔细思考,这些属性、特质之间往往多有重叠。比如,「角色扮演」满足了幻想、是一种游戏性叙事,难道没有提供「陪伴」功能,「疗愈」效果?

在产品定位上,似乎应用开发方也在调整中。以国内某头部应用为例,公众号的一篇文案中将其称呼为「沉浸式交互内容社区」,AppStore中的描述则是「沉浸的虚拟扮演社交」。两个版本的描述中,也能看到上一代互联网中「社交」、「社区」类型划分的思考方式带来的犹疑。

AI情感陪伴类产品处于不断演变的周期中。从产品成熟度、商业模式来看,目前它们无疑有许多局限。但更重要的视角是,处于AGI的发轫时期,如果将它们视为更成熟产品的早期阶段,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

FoundersSummary

本周日下午,我们请到了不同背景的产品开发者来一起聊一聊,陪伴类AI产品的下一步是什么?

如果你打开目前流行的应用,会发现之前流行一时的「哄哄模拟器」,已经变成了玩法之一被吸收进产品之中。「哄」可以看作一个具体的对话场景,也是男女朋友间一种对话模式的强化。

如果将C.AI类产品的共性总结为以对话为方式,为用户提供情感性体验。而用户的不同需求:幻想、创作、被陪伴、被疗愈等,也在随着不同的聊天模式而被满足。

首先,「对话」这种行为本身具有泛化性,已经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例如,在与ChatGPT的交谈中,有一部分人请它扮演自己的父母,通过和「赛博父母」聊天来弥补在亲属关系中的情感缺失;还有一部分人发明出DAN(DoAnythingNow)模式,来获得突破禁区和打破预期的愉悦感。

这些行为,是用户与ChatGPT的交互中自发创造的。在行为层面,是「对话」本身演变出的不同亚类,而在人们演绎出「对话」这种行为模式过程中,都带有role-play的属性,也更容易与「对象」建立关系。

角色扮演(RolePlay)也是目前最广为人知的对话模式。即使是占卜、咨询这样的场景,也常常带有一定的role-play成分。

其次,「对话」的内置要素就是「主体」,对话一定是在主体之间发生的(两个及两个以上)。虽然在与AI的对话中,用户面对的是虚拟主体,但是对于「主体」的默认会成为一种心理惯性。

图注:在Nature对使用Replika超过3个月的1006位学生的调研中,超过90%的人将其视为「类人」的存在,而在这些人中,大部分将其视为「类人」「智能」「软件」这三种属性的任意叠加。

于是我们可以初步总结,以「主体间的对话」这一形式为基础内核,不同特性的产品实际上是对不同对话模式的强化。大部分产品都有兼容更多对话模式的倾向,这一视角下,大部分产品更像不同对话模式的集合。

可以用以下几个维度来归纳常见的对话模式。但这些模式之间并非彼此排斥。在实际的对话发生中,长程的对话过程往往会兼有不同的模式。

1、交互创作类:虚拟IP、小说主角等;

在筑梦岛、星野上,典型深度用户的对话模式属于「交互创作」。这类用户也往往是网文读者,通过与虚拟对象交流,演绎剧情,获得幻想和创作的快乐。

可以看出,这类聊天的体验依赖于一定的技巧,本质上更接近对话游戏。

2、关系投射类:虚拟男友/女友,虚拟朋友;

关系投射类对话中的关系,是真实生活中已经存在关系的虚拟衍生。在大模型出现之前,Replika的产品缘起就是创始人通过软件复刻了去世的好友。

图:XEva上各种博主、大V的克隆人,也有虚拟IP和虚拟疗愈师

此外,在各个产品中,都会有用户使用「自定义创作」功能,创造出一些自己私人关系中的虚拟人物,比如前女友、前男友、去世的亲人或者是闺蜜等。

创造出前女友、前男友或者去世的亲人,属于现实中关系已经结束,而内心依旧有依恋;而创造出闺蜜、好朋友等,属于虽然现实中的关系存在,但是不能达到陪伴的频率、或者是有一些想说却不方便说的话,可以通过虚拟陪伴倾诉。

3、虚拟咨询类:塔罗占卜、心理咨询师、疗愈师、life-coach等;

这类聊天在大模型出现之前,已经有一些产品存在,比如Weobot、wysa等,产品定位是心理疗愈辅助,使用心理学的CBT等常见沟通技术,运用规则写一些半开放式对话,引导用户梳理感受、调整观念。

大模型出现后,以咨询模式切入,AI咨询、AI塔罗、life-coach的聊天模式也成为明显的方式。在Character.AI、XEva等产品中,都能看到life-coach、心理咨询师、塔罗师的角色。外在看来,它们的角色和形式不同,但内在一致性是,在对话中,用户的诉求往往是倾诉和梳理生活中的烦恼、困惑,并获得一个让自己感受更好的「答案」。「答案」也许不是对话中给出的,可以是在对话结束后,拥有对原议题的更清晰陈述。

林间聊愈室获得了不少的用户口碑,它的定位是「Z世代的心理玩伴」,三只小动物的角色设置、潜意识卡牌解读、以及谈结束后的信件反馈,加之整体的美学风格统一性,整体营造了让人眼前一亮的体验。

遇见塔塔虽然以AI塔罗作为产品特点,但除塔罗师外,也内置了咨询师的角色,引导用户在产品中和咨询师交谈、倾诉心事。

4、能力属性类:(人格化可能不突出)写作助手、创作助手、作业助手等。

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C.AI类产品并不排斥功能性对话。这类以某些专业能力作为特征技能的对话主体,也能在Character.AI、星野等产品内看到。

比如网站改版后的Character.AI在首栏突出了Getfitandhealthy/Nurtureyourcreativity/Learnsomethingnewtoday等不同功能取向的对话。星野App内也推出了「口语大师」、「星野小课堂」这种知识和智能体专辑。这或可看出产品在有意识让对话更加多样化。

上述四种对话模式,前三种占据了是目前C.AI类产品的大多数。从多样性而言,Character.AI上的对话模式最具有多样性。

因为具有从模型到产品的端到端能力、很多人将Character.AI看作一个模型公司,如其创始人所说「本质上我们只是向用户提供了一种LLM的技术,让数十亿用户都可以使用大语言模型,并且用它发明新的用例。」而感情的愉悦度,可以视作谈话风格,在任意对话中都作为因素存在。

星野也在追求用户行为模式的泛化。据最新报道,目前用户性别比例达到1:1,并将其形容为「幻想世界,而不是虚拟世界」,「由自己创造、自己体验、能得到即时反馈的幻想世界」。

回顾互联网时代,对应玩法、内容、流量,分别形成了创作工具、创作社区、内容平台。走完这三个阶段的应用,如抖音最终长成了SupperApp。因此AI聊天时代,人们也会想用这个产品形态演变框架来思考C.AI类产品。

不过玩家与玩家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社交关系。因为在C.AI这样产品中,与人类之间发生交互的是虚拟角色。人与人的相遇反而是间接的。

Character.AI已经上线了Group模式,最多允许10个AI与10个人类在一个群里聊天,用户的需求更明显集中在1对1的聊天场景中,根据官方的调研反馈,「大多数用户表示更喜欢在单次聊天中提高内存,而不是群聊。」这或许可以意说明,在人与AI交互为主的产品中,人与人间的交互和关系反而是次级需求。

即使未来以「交互式创作」模式为主导的应用会发展成为内容社区,其商业模式也大概率与互联网时代以创作者个人展示、流量分发为基础的内容社区有所区别。

互联网时期的社交需求是认识新的人,形成新的关系。目前的主流C.AI类产品,既没有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有效社交,也没有带来新的社交玩法。不过据FP研究中心观察,有早期团队在设计新社交玩法,在与AI共处的环境中,加强人与人之间连接。

如果跳出「内容——社区」这个思维模式,可以尝试回归到对话本身的模式来思考产品的可能性。可以将对话的要素分为对话双方、对话过程、对话结果,可以分别用关系、内容、效用来表示。

用这个三要素来看,不同的对话模式,强调的是对话中的不同元素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但无一例外的是,理想的对话中,关系会得到强化。

交互创作类对话中,角色关系是创作的起点,在关系的基础上延展出内容。用户既然满足了演绎和Fantasy的需求,其中也包含了情绪价值、陪伴、疗愈等不同的效用。

关系投射、虚拟咨询类的对话,则需要以情绪和陪伴价值本身吸引用户,剥离了Fantasy之后,从效用层面而言更加单纯。这类对话更接近日常闲聊,对话门槛也比较低,能借助简单的契机开启。比如,用户遇到了一件不开心的事、或者有倾诉的欲望。

用户内心的想法往往是「希望有人能陪我说话」、「只是有一些情绪,你想把它说出来就好,需要即时的宣泄」、「TA可以随叫随到」、「有一个不会对自己进行评判的、可以交谈的对象」、「有些话也没有其它人可以说」。

比如Replika需要用户选择和AI角色是恋人或好朋友,但是无论哪一种,都属于人际关系中「亲密关系」的范畴。再通过命名、捏外形等流程,这一系列操作,引导用户做了「关系的投射」。

Nature基于用户访谈的综述研究表明,Replika缓解了学生的孤独感和自杀冲动。可以视为理想对话情况下的效用体现。

在产品设计中,同样可以看到Replika在关系和内容侧都做了强化。在关系上,通过对AI角色的设置来引导用户做「关系投射」之外;在对话内容上,Replika也融入了专业人士撰写对话脚本,脚本基于咨询中常用的认知行为疗法(CBT)编写。

不过Nature研究中访谈的用户特点为年轻、低收入、并且与AI聊天已经持续三个月以上。虚拟咨询类的对话以情绪作为支点,弱点是用户不一定会形成依赖性,一是处理情绪的可替代方案非常多。二是「谈心」式对话,双方关系的初始设置本身较弱,更依靠对话的内容来加深关系。与交互创作式的角色扮演不同,用户开启对话的底层心里动机就是想象和另一个对象的关系。

林间疗愈室目前有三个精心设计的动物疗愈师形象,它们有自己的声音、性格、并且会发朋友圈、在每次对谈结束后会发送一份有关用户印象的笔记。在下次打开应用的时候,动物疗愈师还会发来信件,里面记录了对之前的对话内容、对用户的记忆。

这些产品设计强化来了虚拟疗愈师的人物角色、以及和用户之间的一对一连接,都是在关系维度做强化。类比现实中的心理咨询对话,治疗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建立的关系。

由此看来,无论是满足幻想的交互创作模式对话,还是满足情感陪伴的虚拟疗愈、关系投射式对话,效用好的对话,交谈双方的关系属性都会强化。

而在大模型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和AI交谈这件事本身将越来越不稀缺,区分度发生在对话的体验上。优质的体验带来的是关系强化。是否能够通过对话强化人与AI之间的关系,或许将成为情感陪伴类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交互式创作和关系投射、虚拟咨询类的对话,之间明显的不同是门槛,交互式创作的门槛比其它模式都要高,需要用户有技巧地延展一段对话,才能够有比较好的体验。

由于这种门槛存在,这种创作方式将更广泛的人群拦在门外;但是从创作角度而言,这种方式降低了叙事内容的创作门槛。

用这个视角来看一些App,则可以将其视作一种新型的「内容社区」。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社区成立的前提是,原有的娱乐内容消费者(游戏、动漫、网文等)共享相近的审美习惯,并且内容消费者有二创、演绎的习惯。可以想象,这种社区只在局部的文化气候下才能够形成。虽然已经颇具规模,其社区规模的上限可能由特定文化的消费人群大小所决定,产品则可以沿着游戏化的玩法上不断创新。

如果需要扩展叙事类内容的商业价值,目前最为成熟的方式是IP运营。在现有的产业形态中,IP的诞生源自优秀的叙事作品(电影、动漫、小说等),源自专业的创作团队。筑梦岛的创作机制是去中心化、自下而上的共创,与传统的IP创作机制是相反的。

从内容上而言,新方式创作出的内容碎片化、质量不稳定。在用户侧,下降的内容质量,通过创作行为的愉悦被补足,带来的结果是内容被二次消费的价值降低。

那么,在社区的创作活动中,是否能够诞生有商业价值的故事或IP?

那么,在陪伴和内容的交叉点上,是不是还存在第三种可能性?在目前的产品实践中,的确有这样一类产品,将个人笔记与AI对话的相结合,比如心光App、独响、悦流等。

它们的基础场景是日常记录,通过AI提供回应,来增强记录这件事本身的愉悦感。

图注:悦流上除了朋友圈,还可以直接和角色聊天

图注:独响主要是朋友圈记录,AI角色不少来自IP,也可以自己「捏」或者导入星野的角色

这类产品的商业化挑战也显而易见:现有笔记产品可以直接添加AI对话功能,变成直接的竞品;其次,使用这类产品的用户中,是否愿意为AI功能付费?

不过它们带来了新启示,并创造了一种新的用户体验,「情感陪伴」可以在日常的碎片化记录中发生,在记录的过程中强化陪伴,甚至不需要一个设定的具体角色。随着记录增多,AI还能够主动进行梳理。

心光App中,陪伴和对话是由「AI水晶球」来完成的,尽管没有具体化的角色,用户依旧可以感受到它拥有一个「温暖、共情」的人格。

而独响、悦流这种可以选择多个角色回应的设置,用户的愉悦就可以来自于基于角色人格的风格化回应。不过总体而言,这类产品的探索还很初步,有待继续观察。

从历史维度来看,人类和AI聊天这件事本身,正在逐步变成日常。

在前大模型时代,AI对话类产品能够提供的体验总体很差。它无法回答质疑:这类产品如果只能提供没有意义的闲聊,那能有什么价值?

然而这类产品也面临着新的质疑,「角色扮演类的用户主要是乙女人群」、「主要靠软色情才能留住用户」、「用户年龄总体过于年轻,特征是沉溺于幻想」。

也许它们会实现用户泛化,或者它们目前的形态也只是过渡。

11年前的电影《Her》所描述的世界图景中,Samantha从帮助男主角清理电脑文件开始,闲聊、处理邮件、改写文档,到进入亲密关系。电影提供了一个人类和虚拟角色逐渐建立关系的精巧叙事,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功能与情感陪伴共同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上。

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得的是基于算法匹配的信息片段,形成了流量分发的规则、并基于此形成商业模式;

在AGI时代,模型能够阅读和处理信息本身,人们获得的是基于内容的体验,会带来怎样的新规则和商业模式?

如果你是AGI领域的创业者或者投资人,对情感陪伴类产品感兴趣,欢迎与我们沟通交流。

THE END
1.小红书怎么进入创作中心?小红书进入创作中心方法手机软件小红书app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非常不错的社区app,通过这款软件可以分享你的日常生活,在这里作为作者大家应该都想知道怎么进入创作中心吧,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答,一起来看看 GPT4.0+Midjourney绘画+国内大模型 会员永久免费使用! 【如果你想靠AI翻身,你先需要一个靠谱的工具!】 https://www.jb51.net/softjc/857264.html
2.小红书PC版更新!这6个小红书网页版使用技巧你get到了吗?小红书的创作中心中还支持笔记数据和粉丝数据分析,不过需要粉丝数大于50才可以看到。还没有达到的朋友们需要加油了 笔记数据分析页面主要支持笔记数据概览和单篇笔记数据。但是相对于小红APP版本的数据分析功能还是略显简陋,如果想要看到更详细的数据还是需要用APP版本的创作中心或者是专业的分析工具。 http://pooou.com/hulianwang/348.html
3.小红书创作中心如何发布文章?发布文章有什么技巧?小红书是一款集社交、购物、分享于一体的生活方式平台,许多用户喜欢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旅行攻略、美妆技巧等。对于喜欢写作的用户来说,小红书创作中心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才华和分享经验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在小红书创作中心发布文章以及发布文章的技巧。 https://xueyuan.yixiaoer.cn/article/19118
4.2024年小红书运营工具大全V5.0(一)小红书数据监测工具 灰豚数据 全网最具性价比第三方分析软件,可先试用3天,价格极具性价比,需要拼团可微信江河; 小红书app数据 创作中心-近7日/近30日数据,查看自己账号用户观看,互动,转化三个指标 小红书小程序 如何查看关键词的数量,可以通过小红书小程序,搜索关键词,就能看到具体数值,数值更多是预估;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56569-1.html
5.小红书创作中心大更新:提供笔记诊断功能不知不觉中,我们天天吐槽的小红书其实也与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还记得2019年时的小红书App看个笔记数据比登天还难。 想看粉丝画像?不好意思,没有。 想看账号涨粉数?不好意思,也没有。 想看看互动统计?不好意思,那想都不要想。 而现在的小红书,一切都变了,一切都很完备,甚至有很多可能不是很必要的https://www.niuxuan.cn/redian/77646.html
6.详解小红书创作页面设置攻略,视频发布全流程指南5、关于全屏布局的设置,您可以采用以下任一方法:方法一:打开小红书APP,点击窗口右上角的最大化按钮即可全屏,方法二:点击窗口左上角的小图标,下拉菜单中选择最大化选项,方法三:在标题栏双击最上方的蓝色区域,也可实现全屏布局。 小红书创作中心在哪 1、启动小红书手机应用,点击页面左上角的三横线图标,找到并点击【http://beauty.zhouchengjiareqi.com/3E9FaA333e36.html
7.头条文章在此期间,多了解相关领域的行情,收藏、点赞、拆解小红书上所有你想做的内容的爆款笔记,为之后创作爆款笔记打基础。 2、人设打造 定位确定以后找对标博主,也就是找和你定位相同的优质博主,研究他们!拆解他们!向他们学习!看看他们是怎么起名字和写简介的! 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405006867469566183
8.小红书创作服务平台创作功能 数据中心 创作助手 商业合作 常见问题 个人管理 MCN 管理 一、个人资料修改 打开小红书 APP,点击 【我】后,选择头像下方的【编辑资料】修改个人资料,注意昵称 7 天只能改一次,请设置 2-24 个字符,不包括 @<>/ 等无效字符。个人简介 7 天内只能修改三次。 如果遇到网络问题无法修改,可检查网络设置https://creator.xiaohongshu.com/creator/encyclopedia?from_login=true&wd=&eqid=88d68f65000a0eb20000000465a23ae0
9.小红书运营之全面功能解析!02创作中心 当我们打开小红书APP,点击【我的】,然后再点击左上角菜单,找到【创作中心】,点开之后,我们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我们的笔记数据,比如新增粉丝量、视频播放、图文阅读、互动数等,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创作助手】。 1.创作助手 创作助手主要是一些辅助功能,里面包含了【笔记周报】、【笔记置顶】、【视https://www.marketup.cn/marketupblog/newmedia/12317.html
10.小红书基础问答知识薯店是小红书为创作者提供的变现工具。我们邀请有原创品牌、粉丝求购意愿较高的创作者在小红书开店,通过笔记带货、直播带货和日常薯店入口实现收益增长。 8.如何申请薯店 在小红书APP-我-左上角三横-创作中心-高级功能薯店。申请门槛:1、完成实名认证用户;2、粉丝数量大于等于1000; http://chinae.com.cn/mobile/art_info.php?id=8532
11.小红书创作神器使用指南APP端 step1:将稿定设计更新至最新版 step2:进入模板页,点击小红书场景导航 稿定所提供的【一站式小红书创作解决方案】,初步实现了用一个准确的指令串联小红书创作工作流,同时还向创作者们供应创作灵感、提供营销方法论(点击跳转查看)。总之,在稿定的加持下,小红书创作者正在逐步重塑未来内容创作新范式。 六月份,稿定https://www.gaoding.com/article/1656184870308974592
12.分享20个小红书官方工具(面向达人/商家/MCN/广告主/开发者)图来自APPSTORE小红书APP 1、小红书商家课堂 小红书商家学习中心,涵盖新手入门、成长进阶、瓶颈突破等知识。 地址:https://school.xiaohongshu.com/newhome 2、小红书专业号平台 ①专业号平台可进行内容管理包括笔记管理和直播管理; ②提供营销工具-抽奖活动,开通此功能粉丝数须达到 1000; https://www.douban.com/note/854843055/
13.分享20个小红书官方工具(面向达人/商家/MCN/广告主/开发者)12、小红书开放平台 赋能社区电商,这是针对开发者的小红书开放平台。目前小红书开放平台支持开发的应用类目有一键搬家、商品优化、打单工具、订单管理、企业ERP、跨境企业ERP、商家自研-商家后台系统。 地址:https://open.xiaohongshu.com/home 13、小红书创作服务平台 http://hnbwxx.com/index.php/show/284.html
14.小红书app如何进行发布作品呢小红书app五分钟发布作品的教程查看详情 小红书app五分钟发布作品的教程 1.点击【三】 如图所示,点击左上方红箭头所指的【三】。 2.点击【创作中心】 如图所示,点击红箭头所指的【创作中心】。 3.点击【去发布】 如图所示,点击红箭头所指的【去发布】,然后按要求操作,即可发布作品。https://www.shubang.net/news/4538.html
15.小红书店铺管理在哪里亲亲您好![给你小心心]1 首先,打开小红书app,点击打开创作中心。2 其次,选择更多服务,点击打开。3 接着,点击打开店铺。4 最后,进入到开通店铺页面中,点击立即入驻即可。https://wen.baidu.com/question/762111595880761644.html
16.小红书文案创作APP下载安装安卓版小红书文案生成器APP最轻松创作各种文案内容 应用介绍 小红书文案创作APP是一款专为小红书的博主打造的文案生成器APP,可以帮助大家轻松创作各种文案内容,种草文案、营销软文、短视频文案等等,为您打造更多高质量的小红书爆款文案内容,轻松成为带货达人,有需要的朋友快下载吧! 小红书文案创作APP怎么使用 https://www.doyo.cn/app/451282.html
17.小红书创作灵感怎么找4步快速搞定首先打开小红书app,在我版块中点击左上角三条线的图标。 从侧边栏中点击创作中心。 将界面滑动到最下方即可看到笔记灵感。 最后就可以通过分类寻找到自己想要的笔记灵感了。 总的来说,这个功能只是对于一些用户没有灵感的时候提供的一个方法。如果你是一个致力于账号创作的博主,那么你需要自行寻找和自己相符的作品灵https://www.3835.com/news/11878.html
18.小红书创作助手小红书达人数据主页小红书创作助手 官方账号: 还没有企业简介 小红书创作助手在「小红书」上有2381901位粉丝,欢迎使用新榜查看小红书创作助手的小红书数据,新媒体,找新榜!https://www.newrank.cn/profile/xiaohongshu/5b84b6c3d24e10000169b0b1
19.创意星球校园生活、学习日常等等在小红书分享, 不但完成个人新媒体账号运营的实操体验, 更得到创意创作的实践机会。 本次春季征集活动, 小红书赛道发布双话题, 给同学们带来更大的创作空间。 那么,怎样才能创造出更优质的内容, 甚至成为业界大V、流量KOL? 今天, https://www.5iidea.com/xcontents/38337
20.iThinkScene官网AI https://app.ithink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