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尔的粉色可可豆和日本的柠檬柚,云南的玫瑰和孝感的米酒。林盛把他所能找到的最好的味道,都加进了薄薄的瓦片雪糕里。
最贵的一片卖到66元,普通的也至少要15元,在海外品牌扎堆的冰淇淋市场上,新中式的钟薛高吸金能力不枉多让。
钟薛高面世不过一年,一组雪糕十片售价百来块,线下门店目前仅有六家,用4000多篇小红书试吃笔记和《我不是药神》等爆款电影的联合推广将品牌“打穿”,让瓦片状、“回”字纹的雪糕成了明星、网红最爱的自拍道具。
瓦片代表中国的青瓦白墙,“回”字代表回归食物本源的味道。除了外表出众,钟薛高在品质上也不输阵,核心产品零添加,寻找全球各地最本源的滋味,用雪糕的形式再现出来,最冒险的一次是在限量款“厄瓜多尔粉钻”中添加了高知县的柠檬柚,成本是普通雪糕的近三十倍。
原材料这么奢侈,但当问及钟薛高的定位,其创始人林盛只给出了核心产品零添加、高品质、中国雪糕三个字眼,产品不能突破这个边界,其他的感受都交给消费者去定义。比起大多数消费品牌动辄谈场景、张口聊情感,钟薛高似乎超前地走上了回归本质的道路。
如今这一切喜爱,都源自林盛最早的一个决定,进军家庭场景的仓储式消费。生活越来越富足,家里的零食篮子越来越包罗万象,从花生瓜子到水果干果、鸭脖子,常温零食已经塞得满满当当,低温零食市场却几乎刚刚开启。至少三年内,新品牌仍然可以在此跑马圈地。
以下是格隆汇对林盛的访谈实录。
回归中式:张三干嘛非得叫Sam张?
1
格隆汇:冰棍儿听起来很土味,冰激淋听起来更高级,为什么选择“雪糕”这么一个亦土亦洋的名称来做品牌?
用“中国的雪糕”引申品牌名现在很少见,其实是有一些文化不自信的因素。过去,高端冰淇淋的,都喜欢取一个英文名,或者喜欢参照国外高端品牌,不取个中文名、不用杯子装好像都对不起消费者,不好意思卖贵了。钟薛高就是要打破这种偏见,张三就是张三,不要叫什么Sam张。
2
格隆汇:雪糕做成瓦片形状,顶部有一个“回”字一样的纹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林盛:一开始设计产品的时候,我们确定了要进入消费者的家庭场景——不是简单地把普通雪糕卖到家里,而是通过产品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感知,以此来消解线上的品牌打造、冷链物流的成本带来的门槛。
那么冰淇淋最稀缺的特质是什么?健康感和品质感,我们的目标群体是年轻妈妈,她们下了班回到家,和家人一起吃的东西一定要更健康、更有品质。
基于健康感和品质感的考虑,钟薛高的核心产品就是零添加的,全都用天然食材,势必成本就会增高,那么售价也不会便宜——这就碰到了前面的问题,取中国名还是取外国名,我们觉得钟薛高是纯正的中国血统,代表的是中国雪糕的品质,多多少少该体现一些中国特色。
接下来,造型和名字也要一以贯之,所以用了中国本土的青瓦白墙来做造型,在雪糕顶部用了一个“回”字纹,代表着食物本源的味道。我也是第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很多产品设计的想法说穿了就是常识性的思考,从一环推导出下一环,直到逻辑能够自洽,按部就班去做就好了。
3
格隆汇:钟薛高的瓦片形状让人印象很深刻,如何避免消费者将钟薛高理解为一个大单品品牌?
林盛:做品牌是这样的,产品上必须要有突破点,让消费者越挖掘越惊喜,留下点不一样的印象——“钟薛高”的名字会让很多人愣一下,发现产品是瓦片形又会多看两眼,吃进嘴里发觉好吃,后来知道它是零添加的雪糕,吃完了发现棒签是可降解的,最后棒上还有一句好玩的话。一连串的小惊喜会让消费者记住我们。
4
格隆汇:最近几年似乎有一波中式餐饮高端化的小高潮,于小菓、小罐茶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潮流?
林盛:富过三代才懂穿衣吃饭,大家对中国文化开始有了反思和自信,这是一个大前提。二是年轻人对中式传统的理解还比较浅,重新认识带来了新鲜感和趣味性。三是现在品牌也出现了返璞归真的趋势,用更好的食材、更好的工艺做出更好的产品。
品牌原则:“流行”只一时,“主流”皆虚妄
5
格隆汇:冷饮行业有点像直播行业,从椰子灰到双黄蛋,每年都会出现新网红,每年出现新的网红,也往往昙花一现,消费者向来不长情。钟薛高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审美?将以何种速度推出新单品?
林盛:冰淇淋行业里多数企业是产品驱动型,考虑的是如何打造一个爆品,迎合所有人,让今年的收入好看一点。
但钟薛高是品牌驱动型的,我们希望大家记住钟薛高,而不是钟薛高的某一款产品,所以我们反对爆品思路——“爆品”就意味着集中力量于一时,让消费者产生深刻认知从而产生扩散传播,从而成为流行。流行都是一时的,奔着流行去,就不要指望永恒。
钟薛高没有任何一款单品是为了所有消费者设计的,每款背后,都有一群不同的忠实用户——加纳黑金是世界上黑巧含量最高的巧克力冰淇淋,背后是一群黑巧重度爱好者;老树北抹茶带有非常浓郁甚至有些苦的抹茶味道,我们可以在电商看到很多在日本留学工作过的消费者去购买。换句话说,这些重度爱好者你都打动不了,怎么可能打动别人?他们往往都是所在领域的意见领袖,也能带动更大量的二次传播。
这和我们出新品的标准一致,“回归原味”,我们在全球各地寻找最本地化的原料,并用冰淇淋去还原这种味道。品牌想要引领而还是迎合,在产品上就能看出来,只要坚定地去做最高标准的东西,哪怕一开始受众寥寥,慢慢一定会有人跟上来。我们计划每年推出两次新单品,每次看研发速度推出两三款,总体SKU会控制在十多个,还会有一些时令的产品比如桂花红豆。
△扫描上方小程序码即可领券购买△
6
格隆汇:你认为不该去强化雪糕的功能性定位,而钟薛高一直有中式雪糕的定位。该怎么去理解钟薛高“不定位”的品牌策略?哪一部分该由钟薛高定义,哪一部分该由消费者定义?
林盛:柔性品牌策略的边界是中国的、零添加和品质感,核心就是“雪糕”,其他的形容词交给消费者去定义。作为一个冰淇淋品牌,要回归产品的本质,不能人为地放大一些东西,一支雪糕不能帮你升职加薪,也不能帮你脱单、帮你买车买房。
一个品牌说自己是“好玩”的,问题是80后觉得你好玩,90后、00后是不是会有同感,十年以后80后还会不会觉得它好玩?过去品牌喜欢拼命地给自己打造一个人设,但人设最大的问题是容易产生偏差,所以不如柔软一点,留一些想象空间。有人问我最希望未来钟薛高变成什么样?我觉得最好是想吃雪糕的时候,大家立刻想起我们,对我们的各种新花样,大家都不觉得违和。
7
格隆汇:现在普通一支雪糕的单价随随便便就超过5元,钟薛高的瓦片雪糕单价在13-15元左右,去年双十一,钟薛高更是推出了单支售价66元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这一品类的定价,主要由什么因素来决定?定价的上限在哪里?
林盛:产品定价有几种基本逻辑,比较常用的成本导向定价和品牌导向定价。从成本导向看,钟薛高的一支雪糕成本至少是普通雪糕的三到四倍,比起动辄八九倍的行业平均定价,绝对是很良心的。传统雪糕厂一吨浆料的成本只要几千块,“厄瓜多尔粉钻”用了20年才能成熟的高知县柠檬柚,柚泥一吨售价120万。加上冷链物流、运营的开支,这款雪糕成本一支就要30多块。我们要么就杀掉这款产品免得被骂,要么老老实实做出来给个合理的定价。
从品牌导向看,创业者辛辛苦苦做出一个好品牌,就是希望更多人能认识到产品的价值,接受适度的溢价,这样企业才能不偷工减料地把产品做好。没有任何一个长久生存的品牌是靠性价比做出来的,用低价去吸引消费者,最终成本也要降低,受害的仍然是消费者,所以品牌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做出产品的价值。
十几年前,上海有一种食物叫小馄饨,卖一块五毛钱一碗,后来卖小馄饨的越来越少了。原因很简单,上海的人工成本、房租成本在这些年里涨了将近20倍,但是有个卖小馄饨的摊主涨到五块钱一碗,很多人就开始集体抵制她,说她“无良”。现在经常有人去“缅怀”小时候价格公道又好吃的食品,为什么那些好东西都消失了?都是被人们对商业的无知杀掉了,创业者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更可怕的是,当全民开始“缅怀”的时候,一些投机分子嗅到了商机,用“改良型”产品打着复古的旗号卖出了高价。于是,我们一边“缅怀”着一块五的小馄饨,一边忍受着三十块的天价“情怀”。
用户画像:守得住LV,耐得住淘宝
8
林盛:这个很复杂,一个用户身上能贴很多标签,白天精明干练,晚上幽默而宅,这些标签可能风马牛不相及,但它们又确确实实属于同一个人。
所以钟薛高特别不想给品牌框一个人设,对我们的用户也一样——他们既不觉得背一个奢侈包有多与众不同,也不觉得穿一件淘宝的衣服有什么不好意思,同时又对小众的出色品牌心存敬意。偶尔追求快节奏下的慢生活,这就是我们的用户,大致来说,文娱类的品牌、有品质的品牌我们都可以合作。
9
林盛:物理场景也是一种限制,20年前冰淇淋可以是表达爱的方式,放在今天就不见得管用;20年前五星级酒店的面一定比小店的饭贵,现在很多特色小店成了网红打卡胜地,有的甚至比酒店还贵。
钟薛高想打造的是一个心理场景,只要想到它,你总会觉得挺放心。在中国家庭,吃零食这件事是家长和孩子永远的博弈,孩子觉得好吃的,家长觉得不健康的,那钟薛高愿意去充当这么一个润滑剂。
10
格隆汇:明年钟薛高在线下扩张时,希望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林盛:希望给人一种好东西就在你身边的感觉,拿人来比喻,在五星级酒店吃饭,吃得神态自若;转身去路边摊喝一碗馄饨,也大大方方,我们希望做成这么一个从容的品牌。
无论走到哪个阶段,我们想做的就是坚持品质、不断创新,保持一种从容。让消费者看到我们就说,我知道他们家,他们家还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印象会更有价值。今天大家评价钟薛高,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除了贵啥都好”,说这些话的人也一直在买我们的产品。
11
格隆汇:钟薛高线上10支雪糕组合装的售卖方式,不担心抬高新用户的尝鲜门槛吗?
林盛:会的,一个新用户从认知到购买钟薛高,要经历三个门槛,产品价格十几元一支,运送路上会不会化掉,以及买了组合万一我不喜欢吃怎么办?
线下单支售卖的体验店才能帮新用户跨过这些门槛。可惜钟薛高的产品是在2018年5月上市,当时开店实在来不及,权宜之计只能在线上让用户快速建立起强印象,好在效果不错,明年我们会补上线下的短板。
12
林盛:仓储式消费对应的是家庭场景的零食篮子,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家庭场景的零食篮子越来越大——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再是富裕,而是富足,富足就是我喜欢的东西触手可及。90年代,人们宅在家会嗑瓜子、剥花生,后来有了水果、干果、肉干、鸭脖子,这些都是常温产品,那以后低温产品的需求也会产生。
另外,仓储式消费相当于增加了冰淇淋市场的消费场景,让整个市场的消费产生新增量。消费者在家囤了一抽屉雪糕,并不影响逛街时候再买一根解暑。
13
格隆汇:有一些热饮品牌因为夏季销量低迷,会特别出一些反季节的冷奶茶产品。钟薛高会否选择类似策略,去对冲反季节的销量低迷?最符合品牌调性的反季节产品是什么?
14
格隆汇:为什么近年营销从业者转型做餐饮零售后,成功案例层出不穷,这是因为原本餐饮零售的从业者存在某些思维局限,还是营销从业者在某些方面具有更强的敏感性?
林盛:第一个原因是你说的敏感性的问题,营销从业者与其说是在研究行业,不如说是在研究行业背后的消费者,对消费者一喜一怒的敏感度会更高。
另一个原因是新一代创业者的热爱和眼界,和上一代企业家迫于生计不同,新生代往往是出于热爱才会去做食品,生活条件更好,那对物质的要求就会更高。所以现在看,消费升级其实是双向的,消费端和供应端都在升级。
和谁竞争?家庭场景的三年窗口期
15
格隆汇:家庭场景的仓储消费习惯一旦建立起来,钟薛高将如何保持先发优势?
16
格隆汇:你怎么看冰品行业的天花板?国内的冰品行业到底处在什么发展阶段?
林盛:2018年,伊利的冷饮系列产品营收是49.97亿,按照单件产品出厂价五毛钱来算,一年就是100亿根冰棍。如果换成100亿支钟薛高,这个市场得有多大?这还只是伊利一家企业,而这种消费升级必然会发生,高端化必然会成为新趋势。
冰品行业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里,属于上升比较慢的市场,这两年刚开始有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所以现在是最好的阶段,新品牌能够依靠创新和品质不断跑马圈地。
17
格隆汇:巨头品牌的冷饮产品营收,也大概只占到冰淇淋千亿市场的5%,为什么集中度这么低?
林盛:传统品牌的瓶颈在于,他们没办法去打造高价值的产品,打开一家便利店的冰柜,95%的产品售价不到三块钱,角落里孤零零地放着几个七八块的东西。一个品牌,原来卖一块钱的东西,消费者就很难接受它的高价产品,LV店里不可能既有两万的包又有两百的包。
18
格隆汇:钟薛高是在什么时候拿到的天图的投资?会怎么选择合适的投资方?接下来的融资规划是怎样的?
林盛:2018年9月,我们拿到了天图资本的投资,当时觉得要先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所以就没有去说。我们和天图认识的很早,一直在保持联络,看到好的案例也会相互交流。
对我们来讲,投资人一定要懂消费,而且要认同钟薛高拒绝爆品的逻辑,同时也要有一些能够互补的资源,三个原则一确定,融资时几乎是瞬间就锁定了天图。今年我们会再开一轮融资,用在供应链的建设和线下的发展上。
19
格隆汇:公司现金流状况如何?下一阶段的扩张规划是怎样的?
林盛:起初投入了几千万,今年预计会达到盈亏平衡。因为现在主要还在线上,不需要让利给渠道,所以我们的毛利率会比行业略高。
明年我们会开拓线下渠道,希望能够开出上百家店,也会考虑接受加盟,预包装产品的终端动作就是收钱给货这么简单,品质不会受加盟影响。开店选址会集中在线上销售排名前十的这些城市,更容易巩固钟薛高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