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桂林返渝,车到桐梓已是晚上8点多钟,听当地人说桐梓好吃的东西都集中在夜郎街,我们这群匆匆“过客”,顾不上旅途劳累,寻味而去。
夜郎街街道的路面是用条石砌成,街道两边是仿古的楼阁,楼下烧烤,小吃、烧腊、冷酒,楼上炒菜、汤锅等,走在街上,一阵阵辣香味随风而来,无论是酒楼、食店还是烧烤摊、卤味档,对游人充满了极强的诱惑。这些由鸡、鱼、牛、羊肉以及洋芋片、豆腐皮、时鲜菜、火腿肠、红苕粉等食材百变组合的吃食,虽非昂贵也不稀奇,却透着热烈的黔北风,带着浓郁的川渝味。这里的游客大多来自重庆,大家不嫌这里陈设简单、座场拥挤,一应围桌而坐,杯不离口,筷不离手,红光满面,尽情享受。然后酒醉菜饱,鼓腹而歌,扬长而去。这拨人马去了,第二拨人马经不住辣酸香味的诱惑,身不由己地添加进来。
趁大家“漩”酒之际,我与店主交谈起来,桐梓地域文化总体为巴蜀文化体系,民风淳朴、友善好客、热情重义,与重庆游客容易交流。店主介绍:酸汤菜是贵州的特色,酸汤的种类有很多,若以汤的质量和清澈度来划分有:高酸汤、上酸汤、二酸汤,清酸汤、浓酸汤等;还可以汤的味道来划分;以汤的原料来划分;以不同民族来划分。不同的酸汤对应不同的原料,制成不同的菜肴。像今天这道酸汤蹄花锅,是用红油酸制成,红油酸又叫,辣酸,由酸辣椒和野生西红柿调制而成,其味酸辣醇厚,色泽绛红。
菜上齐了,汤锅也粉墨登场,蹄花在沸汤中欲浮还沉,红艳艳的浓汤中飘浮着块块玛瑙,星星翡翠,色泽诱人,盛上一碗酸汤,汤里撒一点鱼香菜,用小匙搅动汤汁,还未入口,一股诱人的酸香味扑鼻而来,舀起汤一尝,酸鲜适口。喝完第一碗汤,拈起蹄花,往蘸水里一滚一裹,往嘴里一送,香辣中透鲜酸,蹄花火巴糯细腻,来不及咀嚼就滑下喉咙,实在是爽朗至极。
吃好喝毕,来到夜郎街“诗仙李白卧坐醉饮”石像前,我凝望塑像寻思:把李白醉像塑于夜郎街,是不是暗示这里民众热情好客,将让游客流连忘返,不醉不归。
“老乡,请尝尝,不好吃不要钱!”一个挑着担子的老人,迎面而来,还没等回过神来,一块现烙的米糕递到了我的手里。我哪里推辞得过,更不愿辜负老人的期待,又为同行的朋友每人买了一块。这种米糕,与重庆的“梆梆糕”十分相似,两面烙得金黄,香甜,滋润,外焦酥,内软糯。拿着诱人食欲的米糕,看着老人担着烙糕担子远去的佝偻背影,儿时和小伙伴追逐“梆梆糕”挑子,一边流口水,一边跳起脚脚唱:“梆梆糕,哚、哚、哚,里面装的是……”的情景浮现在脑际。(作者系重庆烹饪协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