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本帮菜

在上海,有一种滋味,出身“低微”却自成一家,在演变中不因各方冲击而消失,反倒越来越清晰、强大——这就是本帮菜。

中央台特别介绍的李伯荣,今年已82岁,出生在三林塘临江村,14岁师从“本帮菜鼻祖”德兴馆的杨和生大厨,已在炉灶前忙活了近70年——实际上,李伯荣的父亲也是德兴馆的股东。所以,人家当年也算是“德兴馆小开”,只是这个“小开”事事自己做,师父过世后,李伯荣就挑起了德兴馆的大梁,后又在上海老饭店掌勺。

坐落于福佑路的上海老饭店,原名荣顺馆,被誉为“本帮菜的源头”,但谁也不曾想到,当初,它竟是靠着寒酸的“两张半台子”立足生根的。

1875年,荣顺馆创始人张焕英,从浦东摇着小舢板来到南市,开店的全部家当除两只炉子、两张台子外,还有半张两只脚的台子,只有靠着墙头,才不会倒下。日子久了,菜烧出名气了,常客习惯以“老饭店”称之,渐渐叫出了名。

再说说李伯荣的师傅杨和生,提提本帮菜的另一个鼻祖“德兴馆”,还有里面的一道名菜,“虾子大乌参”。

在1937年,淞沪会战后,中国军队南撤,市内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沦为“孤岛”。其时,南市十六铺一批经营海味的商号生意清淡,对外贸易中断,销往港澳及东南亚的一批大乌参积压在库。

此事被德兴馆名厨蔡福生和杨和生获悉,便以低价收购。他们将海参水发后,以本帮菜的烹制方法,加笋片和鲜汤调味,烹制成红烧海参出售。因起初上海本地饭店都没有此菜,德兴馆首先创制并经营之后,便立即成为最吃香的菜肴。

后来,蔡杨二师傅考虑到海参虽有营养,但鲜味不足,经反复试验,并不断征求食客意见,改用鲜味浓厚的干虾子作配料,做成了“虾子大乌参”,一炮打响,不少社会名流在品尝后,大加赞赏,随即这道菜被广为流传——我爹爹一直说,这虾子大乌参做的好不好,端上来一眼就能看出:“侬稍微动一动盘子,它就会抖的!”

“虾子大乌参”、“草头圈子”、“扣三丝”、“八宝鸭”,这些都是很具特色的上海本帮名菜。说起“上海本帮菜”,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按照李伯荣的说法,“徽班进京有了京戏,徽商入沪有了本帮菜”,“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特点,跟徽菜相近,还有苏浙等地的风味。”

1843年,上海开埠后,十六帮别闹申城(十六帮指的是本地、苏州、无锡、扬州、安徽、河南、四川、山东、北京、杭州、宁波、湖南、福建、广东、清真、素菜等),上海本地菜汲取各家之长,形成了甜咸适宜、浓淡兼长、清醇和美的独特风味,被称为“本帮菜”。

最早的“本帮菜”,起源于浦东三林人,在上海老城区开设的饭摊。这是本帮菜最早的从业人员,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叫做“铲刀帮”——李伯荣的爷爷,就是曾经的“铲刀帮”。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乡下都有大灶,一般都要用到铲刀。在农村,厨师不是作为一种固定职业存在的,比如有十个或者六个,遇到人家家里吃“大众席”、或者人家办婚丧喜事的时候,就会去喊这批人。他们就帮这家人操办宴席。如果不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是种地什么的。

最早的上海本帮菜以价廉、味重、量足为鲜明特点。因为在那个时候,光顾本帮菜饭摊的,几乎全部是体力劳动者。在人们印象中,上海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特点,也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所以,为什么“浓油”?油水没有!为什么“赤酱”?可以下饭!汗流多,要补充盐份。你盐加得多他不承认,酱油多他承认,红了他承认了——这就是“浓油赤酱”的由来。

当时在饭摊上供应的,多是一些黄豆汤,咸肉百叶,肉丝豆腐羹这样的家常菜。而且考虑到下饭,几乎所有的菜都以汤水足为特色。上菜的盆子也都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汤盆,比如炒虾仁什么的,都半汤、半水的——当时流行这种菜,放到现在看看,其实很不健康。

糟钵头,是上海老饭店的当家菜。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已经顺应了现代人口味,改造成清淡型了。但在100多年前,糟钵头,就是本帮菜“浓油赤酱”的最典型代表,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了。

200年前,糟钵头其实是一个冷菜。糟钵头里面是什么东西呢?全部是猪内脏。红烧以后,和酒酿糟,拌起来以后吃。然后放在钵头里面,所以叫“糟钵头”。上个世纪30年代以后,像糟钵头这样的廉价菜,在本帮菜中所占比例,开始逐渐降低。因为在那个时候,本帮菜的顾客类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0年代的上海,由于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里逐渐形成了公司职员为主的新兴阶层,这个群体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上海本帮菜的发展方向。

另外,上海的气候四季分明,本帮菜的菜式也跟着时令跑,吃的就是原汁原味,老上海都晓得,啥辰光该吃啥菜:

春笋上市,要吃腌笃鲜;

清明前刀鱼骨头最嫩、肉质细腻,一到清明鱼骨变硬,就勿灵了;

端午前后,大蒜头肥壮,烧大黄鱼味道一级;

6月份的虾,头上有脑,肚里有子,最最鲜美;

到了九、十月份,就该吃砂锅鱼头汤了,这时青蒜上市,放上几根,清香扑鼻,清鲜可口..……

说起这个虾,本帮菜里的油爆虾也是一绝。考究一点的饭店,油爆河虾,一斤总是80只左右,尺寸、大小基本一样。300℃的油温,河虾几十秒钟就要出锅,求的是个外脆里嫩;一断生马上装盆,要的就是清鲜肉嫩。

上海人喜欢用酱油和糖一起调味,因为酱油咸中带鲜,味道比盐和顺,易使菜肴形成甜中带咸,咸中带鲜的多元口感。同时,酱油和糖相融,容易调出荤菜中的油脂和胶质,使汤汁浓腻如稠,味道醇厚,俗称“自来芡”,比之淀粉勾芡,更能保持菜肴的原味。

本帮菜虽说“浓油赤酱”,但是,依然“粗中有细”:烧盆“乳腐肉”,必须是大块的五花肉,这样烹制出的菜肴才会肥嫩浓香、卤汁醇厚;要说“细”,“扣三丝”绝对是考验师傅刀工的绝活。

按照李伯荣的说法:“火腿、笋、熟鸡脯全部切丝,每块‘横劈36刀,竖切72刀’,一盆菜1999根一根不少。”食材事先煮熟,切丝为了扩大食材与汤汁的接触面,蒸制过程中,三种味型同时释放,融为一体。

传统扣三丝,用的是一般家用饭碗,其直径为12厘米,深为8.4厘米,一盘菜几百根丝;到了李伯荣手里,扣三丝做好后直径为7.5厘米,深度为7.2厘米,2000根左右丝。

菜做到这个份上,已经不是普通的“扣三丝”了,而是“精扣三丝”。听说当年还真有人挑战李伯荣,花了一个小时,数到1999根的时候,只能叹为观止了。(我是不大相信这个传说,旁友,等侬数好了,这碗扣三丝没人肯吃咧!)

在今天的上海老饭店,传统本帮菜,在菜谱中所占的比例大概为20%,但它们的点单量,却超过了80%——这就是上海人的消费爱好和观念,“喜新不厌旧”!

你各种新的菜,你包括以色列菜,土耳其菜,他也会去接受,但最后还是爱这一口:上海本帮菜。因为对许多上海人来说,本帮菜代表着一种“妈妈的味道”,一种叫“家乡”的亲和力。

THE END
1.上海必吃的二十种特色美食,快来打卡,别再说上海是美食荒漠啦它们承载着上海人的记忆,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品尝。在上海的街头巷尾,这些小吃店的热闹非凡,是对这座城市生活气息的最好诠释。它们不仅代表了上海的特色美食,更是这座城市开放包容、追求精致生活的体现。 更多上海必吃的二十种特色美食,快来打卡,别再说上海是美食荒漠啦!相关问题http://www.51chufa.com/wenzhang/9a9128a0-ac63-11ef-aafe-f184afc67467
2.上海人年夜饭必吃的30道菜!氛围感满满?快收藏!你们家必吃的菜是什么! 在这里,也提前祝大家2024新年快乐 人瘦点,钱包鼓点 #年夜饭 #家庭聚餐 #美食攻略 #上海美食 #上海年夜饭 #年夜饭必备 #这是我家的年夜饭 #晒出我的年夜饭菜谱 #年夜饭推荐 #2024年夜饭进度加载99% #龙年的快乐从美食开始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16222997?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3.各式上海滩美味都是时令蔬菜,每道菜都无需多评,对于非专家的大众而言,我觉得是最高级别了! 地址:华山路800弄8B号1101室(镇宁路) 18.上海滩美味~~澄园是上海洋房里的本帮菜馆,菜味道比较清淡,人少,环境好,逼格比较高,一天只能接待三桌。没有固定的菜单,都是提前预订,当场拿上来吃啥就是啥,有点神秘感。https://www.meipian.cn/be1aqtd
4.上海本地特色美食有哪些?小吃本帮菜&海派西餐糖醋小排是上海本帮菜的一道凉菜,味道酸甜可口,几乎上海的每家饭店都能吃到。由于上海做菜偏甜,这道菜也较适合好甜口的食客。 上海醉蟹 上海醉蟹是中国菜系沪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每年九月后,河蟹开始鲜美,适合挑选出来做醉蟹。但醉蟹最好吃的时节是11月底、12月初。 https://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391820.html
5.十大好吃的本帮菜家常菜上海人最常吃的家常菜上海特色家常菜上海菜即沪菜,又叫本帮菜。本帮菜烹调方法上善于用糖,别具江南风味,其特点是:浓油赤酱。在本帮菜家常菜谱中,大家非常熟悉的菜品有上海红烧肉、草头圈子、扣三丝、上海熏鱼、四喜烤麸、香露葱油鸡、八宝辣酱等,这些都是地道的上海家常菜。下面MAIGOO小编为大家盘点上海人最常吃的10道家常菜,一起来看看吧。 排https://m.maigoo.com/top/421254.html
6.十道上海本帮菜,哪一道是你的最爱?十道上海本帮菜,哪一道是你的最爱? 所谓本帮,即本地。 本帮菜是上海菜的别称,是江南吴越特色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菜肴渐由原来的重油赤酱趋向淡雅爽口。本帮菜烹调方法上善于用糟,别具江南风味。那么在众多的本帮菜品中哪道菜是你百吃不厌,最为喜欢的本帮菜呢?以下的10道https://m.btime.com/item/0103fkf0ro2mucd0jabb2i3sl3b?from=haossk2
7.上海小吃圣经:一个70后上海人的上海小吃文字回忆大全上海大馄饨是既能管饱又可做点心的上海家常食品。与上海人热爱鲜肉馅点心的习惯略有不同的是,上海大馄饨是以菜肉馅为主的,最著名的是荠菜鲜肉大馄饨,(荠菜冬季没有)。家里做馄饨,会以7:3加上三份青菜,吃口更好。精致点馅料的还会加以一些开洋吊鲜。 上海大馄饨有两种样式,一种是馄饨皮包好馅料后外折成元https://m.douban.com/note/316230065/
8.上海家宴2800一桌包工包料,这菜相当硬啊步行街主干道最少8000,行情价1.2万元 崇明家宴是好吃 上海这个价谁信啊 估计是菜价 厨师之类的另算 虾蟹鲍 2800https://bbs.hupu.com/628156362.html
9.最爱吃粤菜的“外省人”原来在上海!没有一只广东鸽子能活着离开“如果非要挑出哪个外省人最爱吃粤菜,想必一定是上海人。”在刚刚过去的“南品北上·北品南下”粤字号农产品(预制菜、荔枝)走进长三角(上海)宣传推介系列活动上,来自广东的参展企业向朋友分享着这一发现。 同为海上城市,粤沪两地的美食早已交流密切。 上海:上百年的粤菜情结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5/11/c7671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