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菜

东北菜文化以东三省的饮食菜肴特点为基础,是历史悠久同时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味菜系。加上当地特有的物产资源,通过特有的烹饪手法,精心酿制。能做到一菜多味,咸甜分明,色香味浓。东北菜讲究让人吃得豪爽,吃得过瘾,所以不讲究上菜菜色有多诱人,只求你能吃得实惠。下面是留学网小编汇总的东北菜文化专题知识。现在就一起进入泾渭分明的东北菜。

每年的秋收完成后,人们都会为了丰收而杀一些家中的家禽等等来摆宴邀请他人来见证自己这一年来的丰收,肥猪更是代表了家庭的富裕,东北地区少不了的就是杀猪菜。留学网小编在本期东北菜文化带你了解一下杀猪菜。

杀猪菜,起源于东北的农村,每年秋收农忙之后,人们为了庆祝丰收,或过年前把家中的肥猪宰杀,制成各种菜肴,招待乡邻。过去,人们没有条件讲究什么配料、调料,只是把刚杀好的猪血斩成大块煮熟后切成大片放进锅里,然后边煮边往里面放酸菜,加水和调料制作而成。

材料:新鲜肥猪肉100克、猪血旺150克、猪肝50克、猪大肠50克、白豆腐100克、酸菜100克,粉条若干。猪油、姜、盐、葱、香菜、花椒面、酱油、糊辣椒面。

制作方法:

1、熟猪五花肉切成片,最好再添加些骨头肉;熟猪肠肚切成块;血肠斜切成片;酸菜洗净,切成细丝;干粉条用开水泡发好,切成长节;冻豆腐切成片。

2、炒锅置火上,放入混合油烧热,投入姜片、葱节炸香,下入酸菜丝炒出味,掺入猪骨头汤,下入猪五花肉、猪肠肚、粉条和冻豆腐,烧沸后撇净浮沫,调入精盐、胡椒粉、料酒、酱油、鸡精等,用小火炖约7分钟后,用漏勺将锅中炖好的菜捞出,装入汤内。

3、将血肠下入锅中,烫至肠片卷曲后,用漏勺捞出放在汤内炖好的菜上面,另往锅中汤汁里调入味精,起锅倒入汤内,最后撒上香菜节,随蒜泥味碟一起上桌即成。

地道的“杀猪菜”,是由多种菜品组合成的系列菜的总称。“杀猪菜”在保持原风味的同时,其制法已经有了改进,口味丰富,几乎把猪身上所有部位都做成了菜。猪骨、头肉、手撕肉、五花肉、猪血肠、酸菜白肉还有“灯笼挂(全套猪下水)”;另外真正讲究的菜馆都选取农村用粮食、猪草圈养而形成的“笨猪”,这种猪才有最纯正的天然肉香。

东北菜是鲁菜的一个分支,但有鱼鲁菜不同,它结合了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的地方饮食,自成一体。东北菜极具地方特色,属于中国十大菜系之一。想要了解更多的东北菜文化吗跟着留学网小编接着往下看吧。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中的风格特异性极强的子文化区位类型。作为历史上客观存在的饮食文化区位类型,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包括今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等的广大地区。一般来说,某种风格或类型的饮食文化都有相应的文化原生地域属性。

这种文化的原生或地域附着是深深植根于自然生态土壤、文化生态系统土壤中的,而作为传统、嗜尚、心理层面的精神性饮食文化要素,它们又具有明显的超时空属性。饮食文化的这种超时空属性与行政区划更易等政治因素的变化往往是不同步的。

东北菜一菜多味,咸甜分明,酥烂香脆,色鲜味浓,明油亮芡,讲究造型。烹调方法长于扒、炸、烧、蒸、炖、锅,以炖、酱、烤为主要特点,形糙色重味浓。粗线条的东北菜,乱炖乱炖不拘泥于细节,颇像粗线条的东北人。

东北菜在做法上融合了满、朝、蒙、宫廷菜点各家所长,利用东北特产原料和纯绿色食品原料,以熘、爆、烧、扒、烤、酱、炖、拔丝为主要烹调技术,许多菜肴表现了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烂而不化或者外脆里嫩、外酥内烂的特征,口味醇厚香浓,菜肴丰富又实惠。

鲁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首,是古代的宫廷菜,现在国宴大部分也是用鲁菜。东北菜是鲁菜的一个分支,但又结合了东北地放的民俗而形成。那么,东北菜和鲁菜有什么区别呢下面跟着留学网小编一起来东北菜文化中看看。

东北菜包括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的菜肴。它亦是我国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地方风味菜肴,自古就闻名全国。东北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北魏贾思勰所着的《齐民要术》一书中,曾记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胡烩肉”、“胡羹法”、“胡饭法”等肴馔的烹调方法,说明其烹调技术很早就具有较高的水平。

辽宁的沈阳又是清朝故都,宫廷菜、王府菜众多,东北菜受其影响,制作方法和用料更加考究,又兼收了京、鲁、川、苏等地烹调方法之精华,形成了富有地方风味的东北菜。东北菜的特点是:烹调方法长于扒、烤、烹、爆;讲究勺工,特别是大翻在“八大”菜系里面,东北菜是没有排上号的。

但这并没有妨碍它的生意,即使在远离其发源地的广州,东北菜也能像木棉花一样,开得热烈、豪迈。在广州、深圳等城市,东北菜绝对是有群众基础的一种菜系。辣是一种硬约束,粤人多不吃辣,勺有功力,使菜肴保持形态完美;口味注重咸辣,以咸为主,重油腻,重色调;取料着重选用本地的着名特产。其主要名菜有“红扒熊掌”、“飞龙汤”、“三鲜鹿茸羹”、“美味鼻”、“白松大马哈鱼”、“白扒猴头”、“什锦蛤蟆油”等数百种。菜也不怎么用辣,一来二去,就有不少粤人加入了吃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东北肘子的人潮里。

山东古为齐鲁之邦,地处半岛,三面环海,腹地有丘陵平原,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海鲜水族、粮油畜牲、蔬菜果品、昆虫野味一应俱全,为烹饪提供了丰盛的物质条件。庖厨烹技全面,巧于用料,注重调味,适应面广。其中尤以“爆、炒、烧、塌”等最有特色。

正如清代袁枚称:“滚油炮(爆)炒,加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瞬间完成,营养素保护好,食之清爽不腻;烧有红烧、白烧,着名的“九转大肠”是烧菜的代表;“塌”是山东独有的烹调方法,其主料要事先用调料腌渍入叶或夹入馅心,再沾粉或挂糊。两面塌煎至金黄色。放入调料或清汤,以慢火(火靠)尽汤汁。使之浸入主料,增加鲜味。山东广为流传的锅塌豆腐、锅塌菠菜等,都是久为人们所乐道的传统名菜。

鲁菜还精于制汤。汤有“清汤”、“奶汤”之别。《齐民要术》中就有制作清汤的记载,是味精产生之前的提鲜佐料。俗称“厨师的汤,唱戏的腔”。经过长期实践,现已演变为用肥鸡、肥鸭。猪时子为主料,经沸煮、微煮、“清哨”,使汤清澈见底,味道鲜美。奶汤则呈乳白色。用“清汤”和“奶汤”制作的数十种菜,多被列为高级宴席的珍馐美味。

饮食也是有讲究情感的,每个地方的饮食都带有特色的地方味道。东北菜食物讲究味道要弄,色泽要鲜艳。东北人特别喜欢酸菜,这也是东北饮食与其它地方的区别。那么东北有哪些特色菜呢跟着留学网小编一起来东北菜文化中看看。

得莫利炖活鱼

哈尔滨郊区靠着马路边有一个叫得莫利的小村庄,村里人在路边上开了个小吃店招待路上歇脚吃饭的过路人。把豆腐、宽粉条子和乌苏里江里捞上来的鲤鱼炖在一起吃是老乡们吃个热乎的老做法。后来菜的做法不胫而走,传遍了城里的大街小巷。哈尔滨人说:要是外地朋友不喜欢吃西餐和东北大菜,咱们吃得莫利炖活鱼去。

狗肉汤

在吉林的朝鲜饭店,所有的狗肉汤都是当天的新鲜肉一天一炖,没有老汤。这样做出来的狗肉汤叫清汤。要吃狗肉,名堂多了,狗肉炖豆腐、狗肉干白菜、狗肉火锅。可不管你吃什么样的狗肉,一碗狗肉汤可少不了,这一碗汤入口,回味一下,觉得鼻腔里都有了香气这狗肉才会越吃越香。

酸菜猪肉炖粉条

东北人爱吃炖菜,吃起来名堂也多,什么大鹅炖土豆、小鸡炖蘑菇、猪肉酸菜炖粉条子,还都能顾名思义,也无一不是寒风里腊月天吃的乡土菜。东北高棵大白菜腌渍的酸菜切成的火柴梗子粗细的丝,帮白叶绿,久煮不糜。本地的土豆粉则易熟耐煮,出锅黄白鲜亮用筷子挑起简直是春柳倒挂。用杀猪时煮肉和骨头的老汤,放入爆炒过的五花肉文火炖出的猪肉酸菜粉条子,可口的香气绕屋脊。

地三鲜

我国民间历来有立夏之日尝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的习惯。说起这地三鲜,指的是新鲜下地的时蔬:苋菜、元麦和蚕豆(或是蒜苗),炒在一起吃的就是鲜嫩。到了长春,地三鲜成了当地的名菜。现在也有把土豆、茄子、辣椒炒在一起三鲜。这可是地地道道的东北菜。

杀猪菜

过年了,村里一户人家杀了头猪,这后腰腿的都是好东西,剩下的肥肉下水怎么吃这就有了杀猪菜了:自家腌的酸菜做的血肠再加上肥肉原料就齐了。要好吃大肥肉不能腻,要切成片放进过锅里煮了过油,然后和酸菜、血肠一起炖。农村里灶膛火映着大娘的脸,锅里放了姜蒜的炖菜煮得咕嘟,咕嘟响。等这杀猪菜传到了城市,城里饭店加多了工序,用足了料,吃起来味道更显鲜美。

东北冷菜

冷菜是东北大拉皮、酱牛肉和川菠凉菜。东北大拉皮有点像粉皮,比粉皮有弹性,用土豆粉和绿豆粉做的,和黄瓜丝、胡萝卜丝拌在一起,拌以特制的调料,酸中带点微辣,爽口;酱牛肉的肉很松,选用的是三角肉,上面盖着一点蒜泥和辣椒末,如果觉得太淡,可以倒点酱油蘸着吃。

锅包肉

锅包肉是东北的溜肉段衍生出来的一道菜,只不过现在是肉片,外面包着用土豆做的淀粉,放在油里炸,所以又叫“锅爆肉”,外脆、酸甜,里面的肉嫩。

俗话说: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这就是源于东北。人们对东北记忆就是大盘装菜、大碗盛汤。说到东北菜,不能不说的就是回锅肉、东北大拉皮,经济实惠。那么东北菜的起源与来历是什么跟着留学网小编一起来东北菜文化中看看。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狭义的东北包括辽吉黑,而实际上东北菜的影响则还包括内蒙古东部,因为历史上这些地方是隶属东北范围的,另外影响到的地方还包括原热河省,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山海关外的地域。北魏贾思勰所着的《齐民要术》一书中,曾记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胡烩肉”、“胡羹法”、“胡饭法”等肴馔的烹调方法,说明其烹调技术很早就具有较高的水平。

辽宁的沈阳又是清朝故都,宫廷菜、王府菜众多,东北菜受其影响,制作方法和用料更加考究,又兼收了京、鲁、川、苏等地烹调方法之精华,形成了富有地方风味的东北菜。东北菜的特点是:烹调方法长于扒、烤、烹、爆;讲究勺工,特别是大翻。

东北菜的起源最普遍的一个说法是从20世纪30年代算起。随着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宫,长春便成了八方辖管的政治中心。御膳房中不仅有从北京带来的宫中御厨,许多山东名厨也聚集到北方来。逐渐地,鲁菜等各种外来菜与地方民间菜相融,形成了今天的东北菜。

东北菜在做法上融合了满、朝、蒙、宫廷菜点各家所长,利用东北特产原料和纯绿色食品原料,以熘、爆、烧、扒、烤、酱、炖、拔丝为主要烹调技术,许多菜肴表现了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烂而不化或者外脆里嫩、外酥内烂的特征,口味醇厚香浓,菜肴丰富又实惠。像“白肉血肠”、“炒肉渍菜粉”、“沙锅鹿宝”等,对于常吃东北菜的食客来说肯定不陌生。

1911年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郑兴文以高超的厨艺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誉,获得大会颁发的荣誉牌匾《滨江膳祖》。日本占领黑龙江以后,张学良对东北部部分地区控制渐松,一些民间工艺、美食菜谱逐渐外流,锅包肉也开始在哈尔滨以及外部流传。

后来到了辽宁,辽宁人对其加入了自己的改造,最后一步改用番茄酱或者番茄沙司,外观像极了哈尔滨的“樱桃肉”,减少了锅包肉(锅爆肉)原有的香酥金黄。龙泉山庄的厨师曾在全国电视厨艺大赛上,展现过沈阳版本的“锅包肉”。“滨江膳祖”的曾孙在哈尔滨花园街43号开办了美食店。

锅包肉是著名的东北菜,一般菜肴都讲究色、香、味、型,惟此菜还要加个“声”,即咀嚼时,应发出类似吃苞米花时的那种声音。这是哈尔滨道台府菜创始人、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当年为适应外国来宾的口味,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出现首创的菜肴。郑兴文按照菜肴的做法称它为“锅爆肉”,到如今就被叫成“锅包肉”了。锅包肉流传至今已经是四代传人了。

东北地区的饮食习俗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最终形成如今的东北菜文化,但是随着如今改革开放,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东北菜也面临着新的改变,在现在这个餐饮业高度发达的社会,东北菜呈现的表现与特征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下面跟着留学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餐饮文化的表象和特征

作为中国餐饮文化演变的时代表象和阶段特征,东北菜热有其客观的必然性:

1.由于社会餐饮购买力的提高,城市中的外食大众群体已经形成,并在持续发展壮大。

2.时下的城市外食大众群体,以工薪族为主体群,用自己正常劳动所得支付外食消费,是这一主体群行为的最主要的社会特征。

3.经济实惠,营养合理,适度满意,是当代工薪族外食主体群的基本要求。

4.外食群体中的前大众群和外工薪族群,也开始了由20世纪80~90年代的饕餮珍奇向世纪之交青目“平居饮食”感觉的追求转换。

5.“家常菜”、“创新菜”的消费追求与“工薪族消费”经营理念结合的餐饮市场趋势造成了当代中国餐饮文化的一种时尚:它反映了大众的饮食观念、行为趋势、普泛情绪,“家常菜”已经具有了明显的泛族群性社会特征。

6.东北菜因其传统的明显庶民大众性和市场化后的“家常”性而应运走红,可口、适宜、朴实、醇厚、自然及其异于酒楼极至模式内地区位风格的鲜明“关东”情调,与当代世界饮食文化健康、自然、绿色的走向大势精神一致,与当代中国餐饮时尚高度契合。

以上诸点正是东北菜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世纪之交迅速在餐饮市场走红的原因所在。“应运”就是顺应形势、符合规律,“运”是趋势,是中国餐饮文化积势运行的状态与指向。许多东北菜不仅脍炙入口,而且已经深入人心。

不下百余种原料、风格、口味均极具区域特征的菜肴,不仅久有传统,而且肯定还会有很长久的生命力。它们所以在今天拥有如此明显的超地域、泛习性广大的受众群,原因即为上述,尤其是可口、适宜、朴实、醇厚、自然的本质特点,当为东北菜的文化魅力与生命力所在。

我们不难发现,朴实、自然、醇厚仍是东北菜品文化的特点和优点,它与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大陆餐饮业“三神心态烹饪热”中那种花拳绣腿式的菜品模式大相径庭。“食”所以为之食,菜最终还是要吃的,不是为了看,不是为了玩儿,可吃、好吃、爱吃、吃了更爱吃,应当是菜品的属性,也正是传统东北菜的特点。

从菜肴的原料,组配,技法,名目,闻之、望之而知其朴实、自然的风格,入口之后则立刻会感到可口、适宜、纯正、醇厚的特点。历经充分和广泛吸纳、推陈出新的长久发展,东北菜品文化依托区域饮食文化的蓬勃势运进入了历史的辉煌时期。

一个地方的民风民情可以很直观的反映到他们的饮食习俗上面,就如同在东北地区人民的特色饮食就是他们的东北菜文化了,不论是从菜品看,还是制作手法看都是凝聚了东北地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特征在里面。下面跟留学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厚重的民族食俗风情与文化特性

中华民族是众多民族的历史聚合体和多元文化的共同体。东北地区是历史上多民族聚居的重要文化分区之一,民族众多,习俗多彩是形成本区饮食文化丰富内涵与斑斓色彩的又一重要特征,因此也是最能反映中华民族聚合与共同性的文化区域之一。

东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历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慷慨地提供了各种各样丰美的原料,勤劳勇敢的人们则在向大自然索取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不仅用大自然提供的物质养料养护了自己的身体,也在开发和利用这些物质养料的同时开拓了自己的心智。

厚重的民族食俗风情与文化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2.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肱股。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总体中的地位,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首先是她的民族众多性,从而在某种程度可视为如同西南、西北等代表性分区一样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民族性的缩写。

其次是东北地区的先民鲜卑、女真、蒙古、满等族,还先后入主中原或君临全国,因而对中华民族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甚至决定性和永久性的影响。这些崛起于东北大地的民族,一次次地向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中注入了无比遒劲和深厚的生命力。

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饮食文化自然也在极大程度上融进了白山黑水冻土地的基因。第三是食物原料对其他地区的输入,长久地影响了各地区人们的食物结构、食品风格和传统习俗。

3.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东北地区历史上虽远离民族政治中心的边塞,但从文化发展上看,她却是边而不塞,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东北区域文化历史性特征。在整个文明时代,黑龙江地区仍是开放的文化区。

不论中原政权鹿归谁手,不论内地是统一还是割据。东北地区都同内地始终保持着紧密频繁的经济、文化、政治联系,并一直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当然与此同时是她对中原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但这种开放性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叶,直至20世纪中叶,表现得尤为活跃激烈。

东北地区的许多城市都聚居了大量的欧洲籍侨民,哈尔滨市本世纪初曾因此而有了“东方巴黎”、“东方莫斯科”的雅号。哈尔滨几乎可以吃遍欧洲各种民族的风味饮食,当然其中影响更大一些的要属俄式大菜了。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的一个明显的历史特征,就是她的开放性,她博大的包容性和巨大的消化能力,她广泛地吸收祖国各地多民族的文化营养,又同样融进国外文化,从而使自身愈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内民众生活的历史风貌

肉食为主,应当说是东北民众在数千年甚至更长久历史上的饮食生活基本特点之一。这种特点最少是维持到了19世纪末叶,这里的土著居民,如满族、蒙族、达翰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赫哲族、吉里族、苦夷等基本如此。只有朝鲜族、部分盛京满族、相继出关的汉人例外(这还主要是17世纪中叶以后的事)。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畜牧的羊、牛、马、骆驼等大畜牲和射猎的禽兽、渔捞的鱼类,当然也包括饲养的猪、鹅、鸭、鸡等,但以畜牧、射猎、渔捞三大项为主。这种生活,即便到现在的草地牧点及黑龙江、乌苏里江边,那些少数民族的食物结构也基本如此。

五谷作为副食,是肉食为主的伴存特点。东北地区很早就有谷物种植业,值得注意的是,内地,尤其是黄河流域所有的谷物品种,东北地区几乎都有,名副其实的“五谷杂粮”齐全。五谷杂粮齐全,又仅作为副食,作为众多品种结构组成的肉类主食之外的副食,那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使得人们的食物内容更加丰富,营养结构更加合理。

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的特点,是东北文化区位内不能忽略的又一饮食文化特征。菽类之王大豆,是北方人的发明,也是北方人民的传统食物原料。

入秋之时则要大量窑藏白菜、萝卜、马铃薯等越冬蔬菜。同时要大量渍酸菜、腌制品种丰富的各种咸菜。这是历史传统,也是直到今天仍在广大农村保留着的风俗。

冷冻食品是东北地区人民的典型食俗之一。漫长的寒冷冬季,给人们的饮食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但也因此决定了特异的文化风格。严冬是大自然赐予的得天独厚的大冷库。可以无限量、无代价的储存各种食品和原料、灭菌防腐保鲜、独具风味。

不惧冰雪,喜爱冰雪,不仅夏季里嗜食冷冻食品以降温防暑特色,冬季里也喜欢冷冻食品爽口开胃。这的确是令南国居民们既欣羡又怯于问津的东北人独具特色的口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的一系列新政策对社会经济和国民饮食生活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都明显的高于从前。但他们的饮食生活并没有脱出长久形成的模式。主食仍是玉米、高粱、谷子、麦、稻、稷。但麦、稻“细粮”的比重明显上升了。

THE END
1.30道东北最好吃最特色的菜,有机会不要错过哦!松仁这烧鹿筋 韭菜合子 粘豆包 酱大棒骨 渍菜粉 蔬菜沾大酱 白肉血肠 猪肉炖粉条 酱骨架 扒熊掌 酱鸡爪 东北肘子 飞龙汤 三鲜鹿茸羹 美味鼻 白松大马哈鱼 鸡刨豆腐 东北拉皮 大拌凉菜 东北乱炖 炒肉拉皮 清蒸白鱼 鲶鱼炖茄子 铁锅炖鱼 汆白肉https://www.tuijianxin.com/article.aspx?id=113965
2.东北菜家常菜做法大全菜谱大全热门菜谱东北菜家常菜,家常菜菜谱大全,家常菜做法大全,家常菜菜谱图片https://m.jiankang.com/yinshi/caipu/t21/
3.美食网家常菜做法菜谱大全优膳房提供各类家常菜、美食的做法大全,菜谱使用高清图文介绍,家庭必备的实用厨艺小技巧。详细的菜谱制作过程,让烹饪变成艺术,享受厨房里的乐趣!http://m.youshanfang.com/
4.东北菜家常菜东北菜家常菜锋哥老爸收藏到手机25道菜谱 三杯鸡 翻糖mm 105797 1746 蒜泥白肉|日食记 姜叔的日食记 1368362 15548 腌糖醋萝卜片 泥鳅的美食厨房 1068329 9944 蚝油牛肉[简单两部曲] stta小铭 14355613 113119 葱爆羊肉,感情中哪有什么对与错 | 我是家常大明星No.5 小羽私厨 334373 2752 凉拌https://m.douguo.com/caidan/2726490/
5.菜谱东北菜家常菜烹饪居家书籍大全珍藏限量正版菜谱菜谱东北菜家常菜烹饪居家书籍大全珍藏限量正版菜谱 正版好学易做东北菜 居家东北菜 美食天下 东北家常菜畅销菜谱书籍限量珍藏菜谱大全烹饪书籍菜谱 居家东北菜 菜谱家常菜 烹饪教程 风格: 菜谱 东北菜 家常菜 烹饪 居家 书籍 大全 珍藏 正版 图文详情https://www.zhe2.com/note/601585271022
6.《好学易做东北菜美食东北家常菜菜谱书菜谱大全烹饪书籍菜谱居家¥20.16 定价 ¥32.79 配送至 北京 至北京市东城区 服务 由“书海行舟图书专营店”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书海行舟图书专营店 进入店铺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8440935 所属分类:图书>烹饪/美食>家常菜谱>家常菜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587139712.html
7.《好学易做东北菜美食东北家常菜菜谱书菜谱大全烹饪书籍菜谱居家东京东JD.COM图书频道为您提供《好学易做东北菜美食东北家常菜菜谱书菜谱大全烹饪书籍菜谱 居家东北菜简单的烹调/营养搭配技 菜谱》在线选购,本书作者:,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买图书,到京东。网购图书,享受最低优惠折扣!https://item.jd.com/10104247376125.html
8.东北菜图片东北菜设计素材红动中国素材网提供200个东北菜图片、东北菜素材、东北菜背景、东北菜模板、东北菜海报等PS素材下载,包含PSD、AI、PNG、JPG、CDR等格式源文件素材,更多精品东北菜设计素材下载,就来红动中国,最后更新于2024-11-23 13:34:42。https://so.redocn.com/cai/b6abb1b1b2cb.htm
9.东北菜菜谱大全东北菜菜谱大全,菜谱推荐,与东北菜相关的菜谱有哪些值得推荐http://www.dzmeishi.com/list-65-0.html
10.菜谱百科菜谱大全家常菜谱大全菜谱 家常菜更多 热汤面 凉拌秋葵 鸡蛋蒸豆腐 韭菜鸡蛋饼 培根金针菇卷 炒肉片 炒莲藕 虾酱炒鸡蛋 肥肠炖豆腐 培根比萨 炸黄花鱼 辣炒花蛤 驴肉火锅 卤牛蛙 自制披萨 木瓜瘦肉汤 川菜更多 蒜蓉蒸龙虾 干煸四季豆 水煮肉片 香辣爬爬虾 回锅肉 剁椒鱼 干锅土豆片 麻辣香锅做法 干锅娃娃菜 干锅肥肠 糖醋里脊 https://m.cndzys.com/bk/list/25.html
11.家常菜川菜菜谱大全各种美食菜系家常菜谱以及各种美食菜系尽在脑球美食频道。http://shipu.naoqiu.com/
12.10道东北家常菜菜谱经典做法连菜里都透露着那股豪爽劲→MAIGOO美食导语:东北菜顾名思义,是源于东北地区的菜系,虽然并未在“八大菜系”之列,但起火热程度常被人称为“第九大菜系”。东北菜通常是一菜多味、咸甜分明,有着广泛的用料与多种烹调方法。 东北乱炖的家常做法 东北乱炖,又名丰收菜。素有“大杂烩”之意,即将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番茄、木耳等多种蔬菜,与排骨一同https://www.maigoo.com/tuku/522096.html
13.东北菜合集来啦大酱骨爆炒肥肠红烧鸡爪红烧猪蹄皮蛋豆腐拔丝地瓜小鸡炖蘑菇脆皮茄子猪血炖豆腐 #东北菜家常菜菜谱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144140344?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4.菜谱分类大全食材分类大全家常菜、私房菜、凉菜、素食、汤、小吃、面食、粥菜系:川菜、粤菜、湘菜、鲁菜、京菜、东北菜、西餐、法国菜、韩国料理等https://m.meishiq.com/recipe/type
15.适合请客的14道家常菜名菜谱适合请客的14道家常菜 1. 红烧肉 红烧肉是一道非常经典的家常菜,肥而不腻,口感鲜美,是很多人喜欢的一道菜。 2. 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是一道非常有名的川菜,口味微辣微甜,非常适合大众口味。 3. 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川菜,口感鲜美,非常适合请客。https://www.mingcaipu.com/922841a2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