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跟某人一起去粤式茶楼饮(YUM)茶(CHA)。
每次进广东茶楼,都特别有海外侨胞的感觉。喧哗热闹的大厅里一张张大小圆桌,团坐着男女老幼,鬼佬华人济济一堂,粤语英语国语…黄毛黑毛小孩儿们一起挤在水族箱边看龙虾,推车点心妹和点心嫂有的国语有的粤语但各种语言对答如流。歪果仁儿熟练的拿起筷子夹东西吃,甚至还见过俩金发小伙子对坐着一言不发,埋头啃凤爪。还有流水席般涌进涌出的人潮…
点了豆花、虾饺、牛肉肠粉、豉汁蒸排骨、凤爪、牛肚……
豆花是加糖水的,咸党也安时顺命,甜咸之争到了南半球也都是浮云苍狗了。
这里面我唯一不吃的是鸡爪,也不为什么,只是从小就不吃,觉得它长得不好看,动物肢体感太足了,下不了嘴。某人独享一份鸡爪,吃的像个全自动谷子脱壳机一样,一边爪子进嘴,另一边干干净净的骨节吐出来。
他还不忘一边吃一边用个梗来说我,你跟玉娇龙说的一样:什么鸡鸭鹤?两只脚的东西我都不吃。(其实我只是不吃脚不吃头)
《卧虎藏龙》是我们都很喜欢的电影,一起看过许许多多遍。
玉娇龙初离王府行走江湖,在饭馆听人报江南鹤的名头,故作轻蔑:“什么鸡鸭鹤,两只脚的我都不吃。”一代大侠完全不放在眼中,只当一个菜名儿。在这之前,她在饭馆里点的菜是:花雕蒸鳜鱼,干炸头号里脊,溜丸子,丸子小一点,芡粉少一点,翅子白菜汤,二两玫瑰露,温过。(这段章子怡念台词,念成了jue鱼,也是很醉人)
玫瑰露应该是一种酒,跟做烘焙的玫瑰露应该不是一个东西。我感觉这菜不南不北,指不出具体出处,也许再看看唐鲁孙会有印证,许是王府里的菜码。
李安在《十年一觉电影梦》里曾经提到,这一段点菜的戏,是编剧的得意一笔,因为在菜里能看出玉娇龙的大家闺秀身份和狷狂个性。从点菜看身份个性的,也并不止这一个作品。
王安忆写《长恨歌》,女主角王琦瑶要请严师母和毛毛娘舅吃顿便饭。下午就开始准备。一只鸡,片下鸡脯肉留着热炒,半只炖汤,半只白斩,与盐水虾、皮蛋、烤麸一道,算四只冷盆。热菜是鸡片、葱焅鲫鱼、芹菜豆腐干、蛏子炒蛋。文中说这一桌家宴“没有一点要盖过严师母的意思,也没有一点怠慢的意思”。
以前看过一个海派美食作家细说这一桌菜,如何具有巧思且恰如其分。而我单是觉得这桌菜还挺王琦瑶的,上海本帮菜有浓油赤酱的一面,而这一桌家宴除了一个葱焅鲫鱼,其余都不红烧。也许烤麸是四喜(木耳、黄花菜、香菇、花生仁)烧过的,但也很清爽,是个冷盘。完全没有红肉,没有一个菜让你觉得大荤,场面精工细作,绝不烈火烹油。这桌菜就像王琦瑶一样不温不火,一点也不激流勇进,却也不顺流直下。
金庸不算是个写吃的行家,黄蓉做的几个菜,都有点异想天开,有炫技嫌疑,但想不出有多好吃。
但她一出场,就敲了郭靖竹杠,点的菜倒是挺有派头的:“先来四干果、四鲜果、两咸酸、四蜜饯。干果四样是荔枝、桂圆、蒸枣、银杏。鲜果你拣时新的。咸酸要砌香樱桃和姜丝梅儿,不知这儿买不买到?蜜饯吗?就是玫瑰金橘、香药葡萄、糖霜桃条、梨肉好郎君。”店小二听他说得十分在行,不由得收起小觑之心。那少年又道:“下酒菜这里没有新鲜鱼虾,嗯,就来八个马马虎虎的酒菜吧。”店小二问道:“爷们爱吃甚么?”少年道:“唉,不说清楚定是不成。八个酒菜是花炊鹌子、炒鸭掌、鸡舌羹、鹿肚酿江瑶、鸳鸯煎牛筋、菊花兔丝、爆獐腿、姜醋金银蹄子。我只拣你们这儿做得出的来点,名贵点儿的菜肴嘛,咱们也就免了。”
我觉得干的荔枝桂圆,实在算不上好吃,煮羹做甜品还行。鸭掌似乎也不适合快炒。
鸡舌羹倒不是金庸首创,是写隋唐演义的褚人获,在他的书里如此编排宋朝人吕蒙正。鸡舌不是什么稀罕玩意,但是做一个汤就要百十多只鸡。古人不存在规模化的生产,也没有冷冻柜。所以这百十只鸡,都是为一人、一菜而杀。
后面这些菜也不大容易考证,搜索一下出来的条目都是金庸,所以极有可能这些菜是来自于他的脑补,也或者确有过此味但名字不同。
除了那些天花乱坠的,金庸也写家常菜。比如,郭靖带黄蓉求医,经过瑛姑的黑沼泽,瑛姑给郭靖和黄蓉端上的饭,是香粳米粥、炒山鸡片,腊鱼,听起来不像是云南菜,但这两个菜真的挺对粥的样子。估计瑛姑这个大理贵妃,几十年深居简出,菜谱也因地制宜,能自产什么就自销什么。红楼梦里的史太君,也是吃咸渍渍的野鸡下粥。
程灵素招待胡斐和钟兆文的一餐饭,菜是煎豆腐、鲜笋炒豆芽、草菇煮白菜和咸菜豆瓣汤,配白饭。这油水之寡淡,真难为了两个糙汉。鲜笋炒豆芽这个菜略不懂,笋有草酸要焯水,先焯笋再与豆芽同炒,总感觉口味也不是很搭。
以前总看唐鲁孙写做素菜,用豆芽吊汤。我一直也不觉得豆芽吊汤能鲜在何处,难道溶解谷氨酸吗?用松茸吊汤还差不多。
写了这么多,其实还有好多记忆中的菜单没有来得及提。我很喜欢看一桌菜的菜名,或者是写菜名。有的时候,一篇菜名,是整个故事的灵魂。荤素组合、烧法设计,都是风土人情。
比如那个生动的扬州评话,讲的是亲家母去婆家看女儿,婆婆对媳妇发话了,整个都是菜名,你可以看出许多内容来,婆婆的能干,在亲家母面前的似客气实则逞强,在媳妇面前的似尊重实则专制:
今天我家大请客,亲家母来得真正巧。(这句话,哈哈哈,好个来得巧)。新娘子,你多添一桌菜,八个碟子、六大碗、四只小炒;油鸡、板鸭、斩两碟,涨蛋、炝虾加胡椒;熏鱼、虾米拼变蛋,还有金华火腿,镇江蹄肴。四只小碗要烩好,炒虾仁、炒猪肝、炒鱼片、炒猪腰;甜菜五仁八宝饭,头菜是鱼肚再加海参烧。狮子头斩肉要清炖,熘季花外用糖醋烧;五斤半老母鸡上笼焖,开洋白菜拿荤汤烧。洋河大曲添半打,再添几瓶老陈花雕。
再比如,那篇看了心碎的,林昭在狱中写给母亲的诗,也是一篇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