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10味

呼和浩特市地处土默川平原之上,北依巍巍大青山、南濒九曲黄河水。西口文化、草原文化、黄河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让这里的饮食文化兼容了多元特色,并在传承融合中逐步形成极具自己地域风味的代表性美食。无可复制的地域,独一无二的经典,呼和浩特传统10味,在这座快速发展和变革的城市中,以自己固有的方式,坚守着塞外青城独特的传统味道,成为生活在这里或者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挥之不去的味觉记忆!

1、烧麦

烧麦是塞外青城传统名吃,有“无烧麦,不青城”的说法。呼市烧麦以羊肉、大葱做馅儿,面粉做皮,用专用的烧麦棰擀皮,擀出花边,以皮包馅儿,蒸熟食之。烧麦出笼,皮如蝉翼,形如石榴,柔韧不破,晶莹剔透,味浓肉嫩,鲜香四溢。吃烧麦一定要配热热的浓砖茶,消食解腻,茶要喝透,再佐以天南地北的闲聊,一顿最地道的呼市烧麦早餐才算完美。百年老店德顺源烧麦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10月,呼市玉泉区正式将五塔寺后街、小召头道巷、小召前街和圪料街命名为呼和浩特烧卖第一街,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餐饮风景线。

2、羊杂碎

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散落着无数个小门脸的羊杂碎铺,每天一大早,一碗羊杂碎,一个焙子,对于那些喜食羊杂碎的本地人来说,便是最惬意的早餐了。传统的羊杂碎用老汤熬制,放入切好的羊肺、羊肚、羊肠,越熬越香。羊杂充分吸收了老汤的味道,酥烂绵软,醇香味美。一碗上好的羊杂碎端上来,碗面上漂着一层透亮红油,冒尖一簇绿色香菜末儿,单从视觉诱惑就要垂涎欲滴了。配上刚出炉灶还热的烫手的白焙子或者牛舌饼,一口焙子就一口羊杂碎,再喝一口油汪汪的辣汤,冬天吃暖心暖胃,夏天吃痛快淋漓。

3、呼市焙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焙子富集了鲜明的地域气息,是呼和浩特人最喜爱的特色面点。做焙子的老师傅凭着多年的经验,一揉一搓一揪,一包一卷一擀,一切一拧一摁,纯熟的手工技艺,赋予了焙子满满的艺术感。传统焙子是用特殊的土炉烤制,香酥可口,外脆内暄,麦香浓郁,香满街头。白焙子,咸焙子,糖焙子,油旋儿,豆沙焙子,糖三角还有红糖白糖之分;圆的,方的,长方的,三角的,椭圆的,无需炫耀,却暗自用色、香、形,构成面点的豪华阵容,成为呼和浩特人最难忘的家乡味道。

4、黄米炸糕

黄米炸糕是将黄米加工成粉状后蒸熟,趁热揉搓光滑,揉出弹性,包上豆沙馅,胡麻油烧到七成热后炸成金黄色捞出食用。一盘迷人的黄米炸糕,表面一定要有一层均匀的金黄油泡,金灿灿油润润,外表酥脆,内里软粘,豆馅甜香,欲罢不能。不包馅的炸素糕,酥软醇香,蘸食白糖亦别有风味。因为“糕”与“高”谐音,便有结婚、过生日、孩子满月、过年等喜庆节日都要吃油炸糕庆贺的习俗。

5、托县炖鱼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位于黄河上中游分界处,托县鲤鱼极富盛名,历史上曾是进贡皇室的佳品。红炖黄河鲤鱼当地称为托县炖鱼,是托克托的一张名片,也是内蒙古的一道名菜。托县炖鱼最重要的调料是要用托县特产红辣椒面,用胡麻油慢火炝锅,炝出辣椒的红色素,汤色鲜红,将鲤鱼放入锅内,加酱油、鲜姜片、托县小茴香、花椒、葱段、蒜、盐适量,小火慢炖。汤浓鱼鲜,色泽红艳,微辣开胃,鲜香扑鼻,是极好的下饭菜。

6、和林炖羊肉

和林炖羊肉,食材简单,原汁原味,味道醇厚。关键食材是吃沙葱的和林羊,用家常烹饪方式,大锅炖,大碗盛,大块吃,和林人的豁达和豪放,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碗炖羊肉上。鲜香的羊肉,配上当地土豆,软烂浓香,滑而不腻。和林炖羊肉热气腾腾地盛装着和林人热烈的情谊,从炕头走进了餐馆,成为一道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名菜。

7、烤方子

烤方子,被称为内蒙古烤菜之魁首,是“蒙餐创始第一人”吴明大师上世纪四十年代,在绥远将军衙署为傅作义、董其武做私厨时研制的。烤方子选料精细,用三层五花肉,腌制入味,水煮、去皮后,再烤制两小时以上。色泽金黄、不油不腻、肉味醇香、酥软丰润。切片配食葱丝、黄瓜丝、萝卜丝、秘制酱料、薄饼。方肉蘸酱,薄饼卷食,口感多元,味道丰富,满口生香,余味悠长,堪称呼和浩特传统菜的经典。

8、葱爆羊肉

葱爆羊肉属于一道呼和浩特传统老菜,其烹制的功夫主要是在火候和调料的搭配上。羊肉下锅后要用猛火快速爆熟,才是制作葱爆羊肉的最正确方法。葱爆羊肉,一般选择内蒙羊的后腿肉切片,片要薄厚适中,大葱要选葱白部位,切成滚刀块,然后葱皮剥开,使其松散,下锅后可立即断生还不易塌秧,吃起来葱味浓郁,羊肉清香,食材各自独有的味道在爆炒中融合到最佳。

9、酱牛肉

酱牛肉是呼和浩特著名的清真名菜,始于清代中期,由“万盛永”经营者刘禄所创制。一锅熬了百年的老汤,五代人的传承和精益求精,让看似普通平常的酱牛肉,不仅誉满青城,更闻名全国。优质酱牛肉色泽酱红,油润光亮,肌肉中的少量牛筋色黄而透明,肉质紧实,切片不会松散,咸淡适中,酱香浓郁,不硬不柴,软烂Q弹,口感丰厚,恰到好处。

10、回勺面

回勺面源自山西的过油肉炒刀削面,随着走西口流传到呼市,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一道具有呼市特色的传统面食。回勺面是将刀削面煮熟,用过油肉、木耳、豆芽、蒜苔、洋葱炒熟,用盘盛装,色彩丰富,面条爽滑筋道,过油肉外软里嫩,浓香油润,亦菜亦饭。是很多呼市人在食物贫乏年代改善伙食的首选美味,如今已经成为回味过去滋味的传统老味道。

“千山万水踏遍,呼市风景更好。”呼和浩特传统10味,已经超越美食本身,讲述着这里的故土乡愁,成为这座塞外丝路名城的味觉风景和城市记忆符号,在大街小巷,静静地等着与你不期而遇!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网站支持IPv6

THE END
1.青山学菜大厨教你炖牛肉最好吃的14种做法,软烂入味焯过水的牛肉放入,也煎一下表面,至微微有焦痕。 然后加香叶、八角、花椒、冰糖。 倒入生抽1大匙、老抽2大匙、料酒1大匙,翻炒均匀。 加开水,没过肉,中火煮开后盖好盖子转小火炖40分钟。 把之前煎过的土豆块倒进去,翻拌一下,尝尝咸淡,盖好盖子再炖20分钟至汤汁收浓,几乎没什么汤的状态。每个人家的锅具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215/06/15294959_815032795.shtml
2.萝卜炖牛肉的做法,怎么做萝卜炖牛肉好吃,做萝卜炖牛肉需要哪些萝卜炖牛肉 大人们常说萝卜白菜才是天下最好的菜,也是最养人的家常菜.想想也是,常吃哪样菜基本上都会够,而萝卜白菜就没有过,总觉得总么吃都好吃的,素吃,配肉吃,切丝吃还是切片吃或是切成块来吃,都是一样的美味.当然萝卜炖肉那是最下饭的菜了,也是小时候常吃的大菜呢https://uksp.cn/luo-bo-dun-niu-roucv.html
3.厦门八市旅拍,带你领略港风地带(附小吃测评)而今天的八市是原本由好几个市场集合而成,范围扩大到了开禾路、大元路、开元路一带,几乎汇聚了当今厦门最齐全的海鲜,当然这也是厦门现存最古老的,菜品最丰富的菜市场了。当然在八市不仅仅可以买菜,更有地道的美食。 1、开禾路 (1)阿杰五香 阿杰五香从厦禾路口进去,进去还是挺好找的,标志牌很是显眼,据说厦门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170422.html
4.十大牛肉家常菜牛肉怎么做好吃牛肉的家常做法→MAIGOO生活榜牛肉营养丰富,是大家都很喜欢吃的肉类之一。牛肉怎么做才好吃呢?牛肉的家常做法,一般是红烧、小炒、焖煮等。本文MAIGOO美食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十大最受欢迎的牛肉家常菜,分别是水煮牛肉、红烧牛肉、土豆炖牛肉、酸汤肥牛、凉拌牛肉、洋葱炒牛肉、青椒炒牛肉、芹菜炒牛肉等。在这些牛肉家常菜谱中,相信总有一道是你最常https://m.maigoo.com/top/421817.html
5.2004年5月最新版的《北京好吃地点大全》ZZ宝宝*堕落天使11、东四十条那个同志和,剁椒鱼头,最好吃!个人认为是全北京最好吃的!! 癯蠢叭猓 龈兰拥愀衫苯罚 芟路梗 还有砂锅鱼杂。 12、三个贵州人:(贵友路口向北路东第二个口再向东右手边,65074761) 推荐:芹菜炒牛肉沫,以水芹菜沫和牛肉沫加碎酸椒炒成,鲜辣美味;苗家鸭: https://www.cnblogs.com/baobaoking/archive/2004/08/02/29567.html
6.牛身上哪三块肉最好吃?附六道很“牛”的牛肉菜品牛身上哪三块肉最好吃? 附六道很“牛”的牛肉菜品 ☆☆☆ TIMELINE# 想跟随最顶级大师贴身学习工作,在此登记报名 关注上面二维码 3 天一小变,5 天一大娈! 牛肉部位 1.脖仁 接近上脑靠近脖肉的位置,以花纹漂亮著称,是整头牛肉大理石花纹最明显的位置,也非常的细嫩,分量少,价格偏贵一些。https://www.360doc.cn/article/2052959_973677772.html
7.炖牛肉怎么做炖牛肉的做法牛肉一次吃不完可以再次和土豆或者莴笋一起炖一锅,汤不要浪费,牛肉面也好,泡饭也好,都是美味。 小贴士 分两次炖可以非常准确的把握咸淡和味道还有颜色。牛肉一定要提前泡出血水,并且反复换水。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http://mwx.douguo.com/cookbook/1353105.html
8.立冬补冬!冬季进补记有三句口诀五道菜四季养生花生米是补气血的“良药”,尤其是在女性经期过后,需要补充流失掉的铁。但最好是用水煮,补阴作用尤佳。炸花生米油脂含量高,吃多了还易“上火”。 清炖牛肉 气血亏虚也经常会找上男人。尤其是现代男人承受很大压力,工作忙碌,生活不规律,很容易出现气血暗耗。相对于女人,男人气虚更多一些。上班时,硬撑着,一下班,便http://m.tibet.cn/cn/medicine/sjys/201812/t20181207_644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