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开始。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消耗随之加大,很多夏天会有的疾病也随之而来。德州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刘希良称:“立夏养生,重点是养心。”
分析: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夏季阳气上升,饮食宜清火,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刘希良建议,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在煮粥时加些荷叶(荷叶粥),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提醒:刘希良说,立夏后气温回升很快,但气候仍然干燥,所以要注意补水。补水的方式很多,比如喝水、吃饭时多喝汤等,喝水最好喝温白开水或是淡盐水,少喝或不喝凉饮品。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少吃或不吃冰凉食物。刘希良还说,立夏时节,人们要加强对心脏的保养。红色食物最适合养心。从中医来说,红入心,补气补血。红色食品包括红枣、番茄、樱桃、山楂、草莓、红薯等,日常不妨多食用。
分析:夏季锻炼身体应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并在运动后补充水分。
刘希良还说,立夏重在养心,这个“心”,除了心脏外,还包括心理的调养。立夏后,高温易使人“心躁”。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安闲自乐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神。老年人还可多听音乐、下棋、钓鱼、种花等,使精神有所寄托,以移情养性、调神制怒。
分析:立夏之后,昼长夜短,根据节气变化,可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夏季养心一定要记住内关穴、伏兔穴和天泉穴这3个穴位。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两寸约两个半横指处,对治疗心绞痛和调节血压高低都很管用,按揉内关穴所起的作用如同“开闸放水”一般,能帮助心脏减轻负担。
伏兔穴位于大腿前面,正坐屈膝成90度,对方以手掌第一横纹抵其膝上中点,手指并拢压在大腿上,中指到达的地方就是此穴,按揉有缓解心慌和心跳过速、补养心血的功效。
掌心向上握拳,屈臂时在大臂上会有凸起的肌肉,肌肉上方两寸的位置为天泉穴。有些人经常感觉胸闷气短,诊断是心脏供血不足,可在每天19时到21时,在天泉穴位置进行按摩或刮痧,隔日胸闷气短的症状即可得到有效缓解。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而“腿老”是膝盖先老。膝盖是人体全身最为复杂的一个结构,也是最容易受伤的一个部位。加之膝盖处多为韧带组织和骨骼,肌肉较少,即“筋多肉少”,所以此处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我们平时触摸膝盖也总是感觉凉凉的。因此,养护膝关节的一个重点就是给以它热度和按摩。建议中老年人平时坐在椅子和沙发上时,要养成双手捂住膝盖,同时加以适当按摩的习惯。
据《北方新报》
■养生食谱
咳嗽日久不愈试试橘皮核桃饮
2018-05-07
配方:橘皮(陈久者佳)12克,生姜6克,核桃2个。
制法:核桃去壳取仁,橘皮洗净,生姜切片,加水共煎汤。
服法:饮汤吃核桃,分2次服完。
功效:健脾燥湿,化痰止咳,对于咳嗽日久痰多、咳声重浊、脘痞食少具有良效。
据《大河健康报》
中国香港影星吕良伟因在老版《上海滩》中扮演丁力一角为大众所熟知。这些年他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一次比一次年轻。很多人都想不到,他今年已经62岁。
为了养生,吕良伟10多年前跟着大师学气功,着重保养腰腿和肝脏。他练习的气功中有一招“猿式”是很好的护肝法。招式是半弯腰,双手握拳摆胸前,用力吸一大口气,再发出“去”的长音,把气吐出,连续用力呼吸吐纳,做到流汗。此招同时牵动脸部肌肉,能帮助减少脸部皱纹。
除了气功,吕良伟还喜欢做养生操。一种是“撞墙功”,招式简单,用背撞向墙壁,每天20下;另一招是“面壁思过”,面对墙壁,鼻子贴着墙,缓缓蹲下,早晚共蹲20下,功效同样是促进血液循环。
吕良伟说,自己不吸烟、不喝酒、不熬夜,每天睡满8小时。近年来,他还开始学习画画,以此修身养性。据《重庆晨报》
联系我们
东院区:经济开发区天衢东路1165号公交车18、108路直达
西院区:德城区东方红路461号公交车5、6、17、28、107路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