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汽车银币"俗称"汽车银币","汽车银币",或"车板"。一九二八年,贵阳至桐梓省道通车,周西成特命贵州造币厂铸造发行贵州汽车银币,以示纪念。硬币直径39毫米,重约26.2克,有一颗齿边,铸量5万枚。上面写着“中华民国十七年”,上面写着“贵州银币”四个字,中央写着“芙蓉花”,下面写着“壹圆”;背面写着“贵州省政府造”,中间写着在草地上行驶的汽车的图案。
贵州小汽车真假辨别
1、边齿:看边齿是鉴别银元最重要的一点。现在高仿银元可以说很多方面都与真银元无异,但唯独突破不了边齿这道关,如果造假的把银元边齿突破了,银元将没有新老之分,可见看银元的边齿重要性。
老银元的边齿由机械压制而成,清代民国造币机械虽然落后,但平均的冲压力达到5到6吨,所以边齿一定是很深而且很均匀的,一般是中间较深而两边较浅,呈橄榄形。高仿或假币边齿一般比较浅。
2、包浆:包浆是岁月的流通痕迹,一般不容易去除,真品银元包浆非常均匀也很平均,反之有些假银元或高仿银元的包浆,只在局部或者在一些字口或者花纹的凸处,分布很不均匀。老银元的光透出一种润度,虽然有包浆覆盖但还是有耀眼的亮度。
如果你看到一种灰黑的烟怠色,不论是多么透亮,基本都是假的。虽然有些人说鉴定银元光看包浆不行了,现在的高仿包浆是做的如何好之类,但看包浆仍然是鉴别新老银元的一种重要方法。
3、底板:正常未流通或很少流通的银元底板密度大、光滑、平整机铸纹明显,流通后的老银元磨损、划痕自然而有规则。银圆在流通过程中,因摩擦、磕碰所致,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些痕迹用放大镜观察,或轻或重、或长或短,布满全身,凸出部位磨损较重,凹低部位磨损较轻。
晚清及民国时期的钱庄或银号有在银圆上打戳记的习惯,凡是有戳记的银圆很少见到赝品。但凡是磨损有悖常理,痕迹分布不自然,一般多数是假银圆,带有:流银、沙眼、同模伤是假币常出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