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知识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教学内容过于防范

1.2与时俱进能力不强

1.3教学方式落后

2创新机械设计教学体系措施

2.1调整教学内容

2.2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2.3创新教学方法

2.4增加教学实践

3结语

目前,我国机械设计教学体系仍然存在教学内容过于庞杂、无法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和落后等问题。因此,在机械设计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机械设计创新性人才。

作者:李爱军徐红芹王红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参考文献

[1]金京,罗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2,27(6):534-536,539.

[2]钱抗抗.创新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浅谈机械设计基础的微课开发与实践应用[J].职业,2016,(11):45.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特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

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基础知识的综合,内容多,知识面广,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的运动副、自由度计算、一些专用术语、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等。

3.教学方法的改进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对于工业工程和工业设计及管理类的某些专业的学生而言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机构比如拖把挤干器、手压抽水机、飞机起落架、画板支撑机构和雨伞等每个人都会接触的常用机构。同时结合机械设计基础的专业术语讲解,学生就相对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印象深刻。在教学过程中把近几年湖北省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同时讲解各种机构设计的巧妙之处,机械设计并不枯燥,也是很有趣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

(2)加强实验教学

理论讲解对于学生来讲过于抽象,常常如堕五里雾中。结合学生情况,多组织学生到机械实验室参观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对一些常用零件分别命名,使学生走近零件和常用机构,并且认识它们,结合处于东风公司专业厂所在的城市,寻找一些汽车零部件及各种不同失效形式的零件,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结合理论知识从专业的角度对失效方式进行总结和讲解,使学生感觉学有所用。针对一些常用机构,引导学生多动手,让一些机构动起来,然后先让学生寻找原动件,以及运动传递路线和执行构件,分析构件与构件的连接方式。结合课本内容老师演示一步一步讲解,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有意思。

4.教学内容的改革

5.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主要是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深刻的掌握和理解。但是,对于非械机类专业的学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要有所改变。先要明确学生学这门课的目的是熟悉和了解一些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具备最基本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因此在考核方式上可进行如下方面的改革。

(1)课堂考核

当学习一些认为学生需要的知识点时,可课前告诉学生这部分要课堂考核,讲解后出一至二个题目让学生做,交上后,再讲一次,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公交车门开闭机械传动部分,先放动画,讲解工作原理,指出原动件,以及传动路线和执行构件和构件间的连接方式,让学生画出机构示意图,并且计算机构自由度,然后交上来,最后把正确的机构简图一步一步画出来进行详细讲解。根据学生所交资料的情况给相应的成绩。

(2)课堂讨论和讲解

(3)制作模型

让学生根据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常用机构,制作实物模型,这让学生兴趣很高。特别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尽情发挥专业特长,制作出各种各样形状和不同颜色的作品,而且具备机械常用机构的功能。这比一些机械专业的学生做的还要精致和漂亮。而且不同专业,不同的思维方式,常常诱发学生不同的创新思维。根据作品情况给一个成绩。

(4)开卷考试

利用最后一节课,出几道题,开卷考试并结课。结合几部分考核,给一个综合成绩。

6.结语

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特点及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分析,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所培养的学生更贴近、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海贤,孙占刚.工业设计专业《机械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6(1):39-42.

[2]闫存富,孔令云,张崇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7:125-126.

[3]张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数字化设计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考和探讨[C].第二届心理学、国际会议管理和社会科学国际会议,2014,31:35.

关键词:3+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需求

作者简介:黄小璜(1968-),男,江苏常州人,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陈勇将(1982-),男,江苏盐城人,常州工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机电系统精密控制技术。

基金项目:2015年常州教育重点改革创新项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3+4’中高职衔接模式”,主持人:黄小璜;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JSJG115),主持人:李俊生、潘雪涛。

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劳动队伍中,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严重地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传统的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地方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正规学制系统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即学生通过中职3年的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学习,平时考试成绩达到本科学校的要求,并通过第三年的转段考核,就可以直接升入本科学校进行4年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成为未来的工作现场技术工程师和技师“双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主要包括人才结构现状、人才需求的数量与质量、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对学校教学的意见与建议等。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设定为制造业企业一线工人、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含研发部、制造部、车间主任等)、技术负责人、人力资源负责人、营销人员。本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共发出83份,收回72份;其中国有企业4家,占此次反馈问卷的5.9%,外资和合资企业25家,占此次反馈问卷的35.3%,民营企业43家,占此次反馈问卷的58.8%。

(三)调查结果

1.机制专业毕业生需求数量逐年递增。企业近三年对机制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中,逐年递增的有42家,占58.80%,基本持平的有30家,占41.20%,数据及其分布如表1。

2.机制专业毕业生相应技能证书被看好。对企业关于机制专业毕业生获得数控操作技能证书的态度展开的调查数据如表2所示,其中企业对机制专业毕业生获得数控操作技能证书看好和较看好占主流,无所谓和不看好仅占小部分,这可能是因为调查企业的岗位的不同,对待操作技能证书侧重不同。

3.研发、操作与维护岗位需求度较高。企业对于机制专业毕业生最需要的岗位调查数据(其中包含多选)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企业对机制专业毕业生最需要的岗位是产品研发和设备的操作与维护,部分企业对产品销售岗位占有一定比例,根据问卷反馈,少数企业对机制专业毕业生的技术储备和工艺设计有需求。

4.企业青睐机制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在调查中,企业对机制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调查数据(其中包含多选)如表4所示。从表4中可以看出,企业对机制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很重视,同时对学习、沟通、解决问题、计算机能力等也较为看重,创新、外语、职业道德、文化素质等也成为人才筛选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人才培养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逐步增加。传统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持续学习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而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较强,却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训练,导致操作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高级技术型人才的缺乏已经逐渐成为了制约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瓶颈[1]。因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必要的大胆尝试,以期培养出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机制类高技术技能人才。

(一)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二)贴近生产实际,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机械工程实践性很强,如车床操作、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车间现场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检验等岗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实践能力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一项核心技能,是培养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以往毕业生的调查也发现他们更看重在校实践能力的形成,具体如表6所示。因此,“3+4”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注意:一是设置长学时的课程,训练学生具有扎实的识图、绘图能力。二是加大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学时投入和学分占比,配合课程设计,训练学生分析能力。三是中职阶段应加大对各类实习和技能的考核,使学生获得多维的感性认识、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四是本科阶段要充分保证一整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分为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也称为核心能力或软能力,包括与人交流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有调查显示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如责任心、敬业精神、工作主动性等,其次就是毕业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等核心能力[2]。如今,非专业能力在学生的整体、长远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核心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善于与人合作,处理好与同事、领导的人际关系,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对技术进行创新,发挥自己的潜能优势。在对企业进行调查时也发现,企业除了看重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其次就是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时不仅要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准确定位目标,把握学生发展方向

根据行业咨询和调研,企业对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技术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机械创新设计、机械设备操作与维护、数控机床编程、机械设备质量检验上。企业需要一大批不仅具有技术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系统集成能力,而且能够懂工艺、会操作、能维护的高技术技能型生产一线技术人才。此外,企业对毕业生的非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3+4”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学生发展方向。可以按照以实践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专业与课程相互衔接的思路,突出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其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基于“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满足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与机械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主要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能够在机械行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机械设备维修、数控加工编程、机械行业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机械电子学项目驱动课程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712.3;TH-39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2高职机械电子学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2.1选取专业课程内容的方法与原则

2.1.1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式来安排专业课程

在课程安排中可采用“以专业化生产过程为课程安排主线”、“围绕生产项目组织课堂教学和实训”以及“以职业实践为导向安排课程”等不同的模式来安排专业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式或者实例式教学。

2.1.2在课程选择过程中遵循实用原则

在课程选择过程中要安排好“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部分的教学内容。“描述性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各种性质、特征以及状态,通常用来区别和辨别事务。“程序性知识”是只能借助某种具体的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描述性知识”用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程序性知识”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2.1.3要改变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

2.2专业课程内容综合模式

2.2.1综合基础专业课程

2.2.2综合核心技术课程

高职机械电子学专业在新的就业形势下要做到针对职业岗位安排教学内容。核心技术课程的课程内容安排要以核心技术为主线紧密的结合起来,综合为一门新的技术课程。由核心技术组合的课程不仅包含基础含理论知识,也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具体如何组合就要根据各个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数控机床操作这个岗位是所有机械制造企业比较重要的岗位之一,以数控机床操作为核心技术可供综合的课程有:机械材料基础知识、零部件加工及装配工艺、计算机编程设计。如果高职学生能够认真学完这一综合课程之后,在企业的生产实践环节进行练习操作,毕业之后就能胜任数控机床的编程以及操作工作。

2.2.3综合核心技术与支撑技术课程

3实施高职机械电子学专业课程建设的措施

3.1重视课程的个体差异,实行开放式教学

3.2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教学质量

由机械电子学产业界、机械电子学专家、学校的管理层、相应专业的教师等编写机械电子学课程大纲,然后由专业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大纲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完整的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来保证教学质量。

3.3实施措施控制课堂教学质量

各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专业课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建立一套适合本院校的、有理论依据的、具体可行的评价机制,并通过考试等各项措施及时反馈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信息。

3.4积极发挥教师在专业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在高职机械电子学专业课程的建设中,不仅要有效发挥教师队伍的带头作用,而且要培养大量的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的教师队伍,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中。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综合设计

1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存在的不足

多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传统的课程设计有3个步骤:(1)制定设计题目。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题目基本一致,都是分析机器中的导杆系统的动态静力情况和运动状况,常见的机器就是用于机械制造和自动化设计的插床和刨床等。(2)观察转动过程中的飞轮。在设计题目的基础上,观察飞轮的转动情况,从而计算出它在运动过程中的惯性力量。(3)设计机器结构。通过对机器导杆和飞轮的分析,实现能够为这些机器设计凸轮和齿轮结构并使之相适应的最终目的。

教学体制设计的手段和方法上均上存在不足。通常情况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设计题目几乎都一致,这些大同小异的题目暴露了学生在操作实践过程中敷衍了事,以完成任务的学习态度对待整个课程设计,没有及时纠正以往设计的课程中的错误,在自己的课程设计中依旧重犯这些错误,使用乏味的设计题目单一的设计方法、手段,即使勉强通过了有关考核,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

其次,培养体系缺乏全局性和准确性。以往的课程设计中,学生只注重分析机器的执行程序,忽略可机器的原动机和中间传动系统,无法实现机器3个部分的协调统一,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机械设计训练,以至于设计理念不完整,设计结果不尽人意。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传统的机械操作实践往往为学生准备好了要设计的机器机构和设计方案,学生只需要按照既定的方案完成操作,不需要发挥过多的主观能动性。我国21世纪的教育战略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必须改变学生在传统设计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和自主设计能力得不到提高的局面,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动手能力。

1.2机械操作实践设计现状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机械设计的传统课堂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必须对旧的机械设计课堂进行改革,现将传统的教学现状分析如下。

综上3种现状,都严重阻碍了机械操作实践的变革,必须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改变当前的落后现状。

2课程体系综合设计研究

2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机械基础课程的研究内容比较抽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因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工程设计而产生厌学情绪[4]。课程学时少,内容多,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通过运用多种媒体,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讲解平面连杆机构、机械传动、金属切削机床、轮系、液压系统原理时,由于学生没有实际生产经历,缺乏相应的想象能力,采用动画技术,生动形象,让零部件运动起来,使抽象理论直观化;讲解连接、轴系、切削加工方法、液压元件时,采用实物、幻灯片、图片展示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拉近书本知识和生产实际的距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4增加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5增加具有食品工程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

6考核方式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行教学全过程多次考核和考查,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7]。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成绩占课程成绩的70%;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0%。细化实验考核内容,从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效果、实验报告多方面考核,注重实验过程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工程训练、课程设计单独考核。

7结论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它支撑着这个国家的工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机械行业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于机械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高度自动化、高标准质量、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等方向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素质高的应用性、创新型人才。通过调查分析,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停留在以前的传统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不健全、不完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没有形成系统,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同时对学生缺乏创兴能力的培养,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这些都阻碍了对机械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使得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些都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机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通过对专业教学改革背景的分析,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

(1)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对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进行系统地学习,同时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微电技术,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训练并具备各种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才整体素质的培养,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竞争,专业技术人才要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适应我国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既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和规格有明确的指导,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以达到整体教学计划的最优化。建立科学的现代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有机结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基础技能培训的专业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获得各种基础能力的培养。非专业课程包括专业的选修课和学校的公共课,这些课程从横向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补充,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人文素质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培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2)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环境与条件的建设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教学条件。学校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与科研平台的紧密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学校多组织一些科技设计大赛和科技宣传活动,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创新和工程文化的氛围,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又锻炼和展示实践的机会。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采取多样化方式,不仅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核,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机械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把理论进行应用的关键环节,在加深理论感性认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所以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条件的建设,不仅仅要在实验室进行学习,还要把课堂搬到工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的去完成实验项目。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关键词:机械设计与制造;“2+1”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人才质量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制造的时代到来,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变革和升级。然后装备制造业对机械方面高级技术技能型的人才需求也是日益增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作为高职机械类的一个传统专业备受重视。高职院校有责任培养能从事制造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在社会可以成为从事机械制造领域设计制造、应用创新等工作。如何培养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高质量人才,如何提高教学和课程质量,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领域重视的问题。

1专业背景

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对交通运输、农业、国防、航空、航天、通讯等所有工业和科学技术部门都很有比较大影响,机械工业是各种工业的心脏和核心。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是一个传统机械学科专业,与这个专业相似的专业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等。这个专业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两方面。机械设计方面是根据机器的用途和要求,先确定合理的驱动和传动方案,要求宽广的专业知识,以便针对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然后绘在图纸上。机械制造方面主要是通过各种加工方法保质保量地加工出图纸上的零件,并把它们装配成合格的产品。专业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与就业岗位匹配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和优化,迭代出新的模式[1]。

2人才培养模式

2.1实行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模式如图1所示。即在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1:1的前提下,前两年以理论教学、校内、外实践教学为主,第三年安排综合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最终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2培养目标

搭建基础的机械人才平台,以服务机械工业为目标,以学生最终就业为导向,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明确岗位职能,特别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按照“2+1”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要求安排从技能实训-校内实践-模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符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真实工作岗位标准)[2]。具体目标在于培养适应社会主要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编制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辅助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设备、检验与控制产品质量,能够管理企业生产以及现代化机床的操作、调试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3培养规格和标准

将“2+1”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看通过三层结构的搭建构成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以技能职业证书为考核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标准。

3.1素质结构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应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这里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基本素质是作为各种人才培养的基本能力要求,比如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胜任现场工作与操作的要求。此外,还要求有职业素质,具体来讲要由好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等。

3.2知识结构

按照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和自己今后不断学习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应有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第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比如科学文化常识等;第二,要有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就包括如机械工程图的绘制、阅读;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普通机床、数控机床的知识等[3]。

3.3能力结构

根据培养方案需求,能力结构主要有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主要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自主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能力是能根据专业领域的需要,运用多种媒介、多种方式采集、提炼、加工、整理信息。实践动手能力是能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及时、正确地处理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专业能力特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应具备简单机械产品的设计能力、机械技术方面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三维造型、自动编程、自动加工能力等能力[4]。此外,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内校外的实验实训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5]。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的应该具备一定的技能培养标准,要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考取中级工技能证书,并且以技能大赛为导向,来将能力充分展现。证书如表1所示。

4结束语

基于机械行业迅猛飞速发展和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对于培养机械类人才尤为重要。本文这种以“2+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机械技能型的人才,在陕西高职类工科院校得以实施,通过学生在校内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知识,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来实践锻炼,这可以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不断加强;最终学生就业率接近百分之百,就业之后企业社会反应良好,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以实际数据证明该模式培养的人才质量较高[6]。未来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将会呈现多元化、信息化和实用化的特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毕业走向职业岗位后通过调研反馈可以进行评估和改进,逐步探索和创新,使人才培养的方向动态实时地更新,为机械行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作者:韩韬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肖人彬.机械设计研究呈多元化、实用化和信息化[J].国际学术动态,2002(18):45-46.

[2]张宝坤,王淑霞,王艳.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化工装备技术,2011(4):48-53.

[3]隋秀梅,刘宏伟,李国会.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9):24-25.

[4]朱耕,杨冬明,姜子威.浅谈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J].南方农机,2017(3):90-93.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高职院校

1概述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机械加工工艺制定能力、设备质量管理与维修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与高等职业教育侧重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不相符合。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和培养目标,本文将主要论述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改革问题。

2当前高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的措施

4结论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但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课上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本文在介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性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概括性的指出了当今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重点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措施,为当前高等职业院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作者:屈科科解军艳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1]孙健峰,杨洲,王慰祖.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4):78-80.

[2]苗雅丽,崔沛.“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建设研究与实践——高职机电类“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J].新乡学院学报,2014(2):85-87.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H12文献标识码:A

121世纪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业行业人才的需求

国家“十一五”规划强调装备制造业要努力实现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该专业的专业背景是装备制造业,加强该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已不仅仅局限于拖拉机和耕耙播收等田间作业机械,而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器设备的总称。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任何先进的农业技术要大面积推广、高效率规范化实施,都必须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和农机服务业象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并呈快速发展态势。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性能不断完善,新产品不断涌现,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但从国内目前情况来看,农业机械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设计制造技术相对落后,普及应用程度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落后几十年。在农机行业中,现有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严重偏低,人才断层现象严重,人才接续困难。此外,专业不对口,知识老化,学历层次低等现象也很严重。许多农机企业迫切期望大学毕业生前去工作。

2加强专业建设,发挥优势,突出机械学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特色

3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组成。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柔性专业方向课(限选课)、专业任选课、人文社科类公共选修课等。课内总学时为2520。实践性教学环节37周,主要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优化课程体系,应体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和突出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中,以机为主,机、电、液、气、材相结合的技术基础课程是核心,是从事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试验研究工作的知识基础。专业课时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既要体现专业特色,也要体现淡化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为:测试与传感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农业机械设计、机械系统设计等。

在专业任选课中,设置有关农学、生物学、经济学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以适度拓宽专业面,体现专业特色。这种适度扩大选修课种类和数量,适度放宽柔性专业方向选择权的做法,有利于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扩大专业知识面和增强素质培养。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仍保留2周的农业机械生产实习,为农业机械及其装备的使用、维护、性能及结构设计奠定实践基础。尤其在专业课程设计与实践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可根据学生所选柔性专业方向,分农业机械、农用运输机械、通用机械和其他一般机械进行设计与实践。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现有条件,发挥了办学优势,又突出了专业特色,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改变了相同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千人一面的状况。

总之,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拥有扎实自然科学基础、机械工程技术基础和较好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成为拥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研究及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人类的发展繁衍做出贡献。

[1]程树珍.关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体系的构建[J].化工高等教育,2003,1(75):57-58.

[2]陶秀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J].煤炭高等教育,2005,5:91-93.

[3]喻九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4,3(81):17-19.

[4]周勇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2:165-169.

[5]张锁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3:59-61.

[6]余历军.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功能与基地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04,6(58):95-98.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课程教学

《机械设计基础》是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一门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重要的设计性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产品设计、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为将来从事工艺、运行、管理工作时,能对所使用机械传动原理有正确的了解,获得对设备正确使用、维护和故障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机械设计基础》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从理论性课程过渡到结合工程实际的设计课程,起到桥梁作用。该课程体系目前仍延续过去的模式,新体系尚处于探索之中。为了突出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该课程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探讨意见。

一、《机械设计基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的综合,主要讨论机械设计的常用方法和一般过程。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内容多,而实际教学课时安排不足;讲述原理多,结合实际偏少;纵向论述多,横向比较较少;讲述常规原理多,介绍行业最新技术成果不够;课堂讲授多,课堂课外讨论少。实践教学,仍以劳动性操作为主,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和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不够。教学手段也不尽如人意,课堂教学仍沿袭粉笔板书、挂图和简单的教具,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没有针对专业要求合理设置

(三)实验教学比重偏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欠缺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设计

(一)改革内容

1.改革思路

本课程组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按照生产一线实际需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强调基本知识,注重实际应用,从机械的组成及特性出发,形成工程力学――材料及热处理――公差与配合――常用机构――联接――机械传动――支承零部件――机械系统设计综述这一新课程体系。该体系将以往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公差与配合、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几门单列的技术基础课程有机地融为一体,理论分析以适度够用为限,突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

2.整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整合上,删除繁琐的公式推导、理论证明,注重如何运用这些公式、定理、方法等来解决实际设计问题。例如将齿轮、轴、滚动轴承等工程实践性很强、并对工程设计与应用能力有很大帮助的章节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将与磨损、螺纹连接、弹簧等章节安排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通过答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将教材中介绍很简略,但与生产第一线联系很紧密的一些工程知识比如轴承的安装、拆卸、、组合设计以及失效形式、齿轮加工、蜗轮蜗杆加工等知识内容进行补充。

3.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取舍教学内容

4.增加创新设计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需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牢牢把握住本学科的发展脉络,及时补充新型机构、传动零件知识,介绍新的设计理论、方法、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内容,以拓宽视野,培养创新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在课程设计实训中加强对学生在课程中应用计算机CAD/CAM主流软件(如MATLAB、AutocAD、UG和Pr∥Engineer)的工程实训。专周设计实训的课题主要包括从动件、轴、滚动轴承和联接件等的设计计算、三维造型装配、二维工程图和设计说明书等内容,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在计算机辅助下完成,提高了专业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

5.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常用机构的设计、通用零件的选择和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作业,如“凸轮机构设计”、“齿轮机构设计”及“轴系部件设计”等,使学生对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设计获得必要的工程实战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课程设计要让学生一方面加深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培养自身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设计也要让学生掌握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和使用技术资料的技能,培养自身的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此外,课程设计还要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以满足自身的终身教育的需要。

(二)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1.整体教学设计

按照典型减速器设计的流程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归纳《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学习领域的主要工作任务,选择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作为载体,构建主体学习单元(学习情境),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六步法,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将真实生产过程和产品融入教学全过程,设计学习情境。并根据行业、企业标准建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选定合适的载体,设计教学单元,完成教学设计。

本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了4个学习主情境,分别以减速器机械联结的设计、减速器机械传动的设计、减速器轴系的设计和减速器的与密封为载体。4个学习情境包含17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贯穿其中。

2.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情境1:减速器机械联结的设计通过螺纹联结、键联接、销联结的设计计算,让学生熟悉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熟悉杆件拉压变形、剪切变形、挤压变形的强度计算,熟悉螺纹联结、键联接、销联结的选用方法和工作原理,并掌握相应联结的设计与安装方法和工艺要求。

学习情境2:减速器机械传动的设计通过圆柱齿轮的设计计算,让学生熟悉齿轮失效形式、材料选择、热处理方法、各类齿轮受力分析和设计准则,并掌握相应的齿轮的选用方法。通过带传动的设计计算,让学生熟悉带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类型和应用;V带传动;V带轮的常用材料和结构;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了解同步齿形带传动简介。

学习情境3:减速器轴系的设计计算通过减速器轴的设计计算,让学生熟悉轴的材料及选择;轴的结构设计;轴强度的粗略计算;按扭转强度计算;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通过减速器轴承的设计选择,让学生熟悉轴承功用、类型;滑动轴承类型、结构;轴瓦的结构及材料;液体与非液体摩擦轴承简介;滚动轴承类型、特点、精度及代号;滚动轴承失效形式;滚动轴承组合设计。通过减速器输出端的联轴器的设计选择,让学生熟悉联轴器的功用,类型、结构、特点和选择;离合器主要类型及其结构。

学习情境4:减速器的与密封通过减速器的与密封的设计,了解机械中有关与密封的基本知识。

减速器专用周:通过对减速器整体的设计,让学生掌握整个机械设计过程。教、学、做有机融合,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贯穿其中。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启发引导式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非常重视联系工程实际,重结论,重应用。例如在讲述摩擦的自锁概念时,列举大量常见的实例,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同时从反面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并解释,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

采用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课堂讨论、做学合一及综合能力训练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常用机构讲解改变过去罗列式的教法,从创新的角度用大量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对生产和生活中的机械装置有更广泛的了解,开阔眼界,学以致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是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可直接接触到生产一线的技术问题和操作技能问题。因此,该课程实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通过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实验和减速器的结构分析和装配实验等,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具体的测试技术,测量方法,从而接触和熟悉测量工具与设备。

采用课堂讨论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与学融为一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在讲授轴的设计时,先给出各种轴的结构,由学生从加工、装配、承载上讨论分析轴的特点,给出条件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合理的结论。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机械设计基础》是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讲解机构时,列举了实际机器(汽车、内燃机等)和日常生活中(客车上的折叠椅、缝纫机的踏板机构等)的应用实例,又特别介绍了与专业有关的金属切削机床(车床、铣床、牛头刨床等)应用实例,因而增强了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进课堂教学。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制作CAI课件可以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现的内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表达清楚。

利用生产现场拍摄的录像,再现范成法加工齿轮的过程及根切现象;利用多媒体动画片展现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现象、展现四杆机构的演化、展现各种间歇运动机构的原理、展示行星轮系与差动轮系的区别、齿轮的失效机理等等。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而形象的展示出来。

四、搞好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课程结构决定课程功能。课程能否体现出它的创新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结构是否有利于师生创造性的发挥和培养,能否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宽松适宜的时空条件和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发展。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处理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形成课程知识与实践的连贯沟通,使学生逐步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尽快成为国家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史新民,高飞.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改与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程帆,王洪飞.机械设计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5).

[3]王世辉,韦林.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高教论坛,2007,(3):

[4]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教学内容延伸的方法

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结合老师课前准备总结本次课堂内容,强调需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相应的新技术新理论以及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布局。讲授不是把教材内容一成不变的讲给学生,而是以教材为参考重新组织内容,多一些参考书和资料。比如濮良贵,纪名刚主编的《机械设计》教材中把螺旋传动放在第二篇联接里跟螺旋联接一起讲解。而卜炎主编的《机械设计》教材中把这部分内容放到机械传动里讲解而且讲解也较详细。对机制专业来说机械传动是重要内容,所以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放到机械传动讲解较合适,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参考卜炎主编的《机械设计》教材的螺旋传动部分。

第三、教师的知识储备及实践经验。首先、教师单纯以课本为准讲解,跟学生自己学没什么区别。

这种教学使学生对课堂失去的兴趣、对老师失望。作为专业基础课教师,必须时刻充实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始终更新保持活力。方法有读研读博,或跟自己的导师及原来的科研团队时刻保持联系,随时掌握最新专业动态。具备条件可申请课题,科研教学并行,以科研促进完善教学。

其次、机制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授时理论联系生产实际,这样讲解不仅课堂效果好、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有目的性,提高学生的课堂热情。老师多参观生产一线,多跟企业联系。有条件利用假期可以到优秀的先进的的制造行业去进修,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

注意的问题

首先、内容的延伸必须以掌握机械设计基本知识为前提。我院用的教材是濮良贵,纪名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从1906年开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到现在的第八版,经历了40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先后七次精心修订,该书的内容体系得到了不断提高和锤炼。

内容是介绍整台机器机械部分设计的基本知识,重点讨论一般尺寸和常用工作参数下的通用件的设计,培养学生设计一般机械的能力,该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有承上启下作用。所以内容的延伸必须以教材为基础,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延伸,好比地基打好才能建高楼大厦。特别注意的是内容的延伸不能把机械设计课的教学变成新技术新方法介绍的概述性教学。

其次在内容延伸时讲究方法策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延伸,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课时允许范围内。比如讲齿轮传动时,一般情况下齿轮传动不易用于传动距离过大的场合,讲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简单介绍齿轮传动自行车,学生易理解而且与实际联系紧密。齿轮传动自行车的原理结构详细讲解的话课时就不够了,想进一步了解的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有问题可以课后讨论。

THE END
1.液压多路换向阀图纸下载阀体图纸您的位置: 首页 图纸大全 零部件模型阀体换向阀UG换向阀图纸 液压多路换向阀图纸 液压多路换向阀由沐风网梦一翱翔于2024-11-30 15:55发布,该图纸隶属分类为:换向阀,支持软件及版本:UG、UG NX6.0,包含格式为:prt文件、stp。 由梦一翱翔发布的液压多路换向阀图纸,下载所需沐风币50个。截止目前已被浏览:580次https://m.mfcad.com/tuzhi/show_1678892.html
2.液压油缸工作3D动画演示液压油缸标准尺寸表一、液压油缸的工作原理液压油缸是一种常见的液压动力装置,它利用压力传递和液体不可压缩性原理来实现机械的运动。当液体被加压后,它会传递到油缸的活塞上,从而产生巨大的推力或拉http://www.haizd.com/article/2154695.html
3.图解液压基础知识大全.pdf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图解液压基础知识大全.pdf 液压技术液压技术 液压技术液压技术 液压技术液压技术 液压技术液压技术 换向阀换向阀 换向阀换向阀 换向阀 换向阀 换向 液压技术基础液压技术基础 换向阀阀 液压液压技术基础技术基础 液压技术基础液压技术基础 液压技术基础液压技术基础 开关元件开关元件 开关元件开关元件 开关元件开关元件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1108/28918499.shtm
4.图解液压基础知识大全.pdf液压缸油路资源图解液压基础知识大全.pdf 导航 登录 登录后您可以: 免费复制代码 关注/点赞/评论/收藏 下载海量资源 写文章/发动态/加入社区 立即登录 会员11.11 消息 创作中心 学习中心成长任务 发布 版权申诉 液压系统 5星· 超过95%的资源149 浏览量2021-08-12上传5.46MBPDF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m0_46652448/21043477
5.液压支架(柱)修理工:液压支架(柱)修理工(初级)必看题库知识点(题A、单体液压支柱检修应有专职人员负责 B、应具有一定的钳工操作及液压基础知识 C、必须有井下工作经历 D、经过专门培训并考试合格 点击查看答案 262、问答题 什么是中位放顶煤支架?按其结构型式分为哪几类? 点击查看答案 263、单项选择题 浮动活塞推移千斤顶活塞缸与活塞之间通常采用()密封。 A、一对方向相反http://www.91exam.org/exam/87-4527/4527023.html
6.液压与气动技术气动基础知识53页PPT.ppt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液压与气动技术 气动基础知识53页PPT.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文档介绍:液压与气动技术 气动基础知识11、不为五斗米折腰。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36、自己的鞋子,自己https://m.taodocs.com/p-577671845.html
7.少年足球技术与战术阵形训练图解足球战术知识入门基础训练预售套装共两册 足球书籍 少年足球技术与战术阵形训练图解 足球战术知识入门基础训练全书教练员培训教材 到手价¥ 89.50京东商城 相关商品 体育运动中的筋膜松解术 健身运动书籍 肌筋膜训练方法姿势大全重塑筋膜指南肌筋膜肌疼痛预防 到手价¥ 97.30 运动损伤处理指导手册第5版 运动解剖学书籍 到手价¥ 111.00 聂https://m.fanli.com/item/d66741078561
8.2024山东省春季高考车辆维修类专业知识考试标准招生简章(1)了解国家标准中对图纸幅面及格式、比例、字体、图线等的基本规定。 (2)了解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尺寸的组成、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 2.视图基础知识 (1)了解组合体的投影规律。 (2)掌握组合体的三视图画法与识读方法。 (3)了解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和标注。 http://sdgmxx.com/index.php?c=content&a=show&id=703
9.图书馆新书书目通知公告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基本知识、杆件的基本变形、静定结构的 内力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弹性本书根据一份剪力墙结构的图纸,首先列出了每层要计算的构件工程 量,详细写出了每个工程量的计算过程的本书分四篇,分别为工程力学基础、工程材料基础、化工容器及设备 基础、机械传动与液压传动基础。其中包括https://library.hbnyxy.cn/col/1457515502249/2014/04/29/1457515671405.html
10.2020级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针对电子信息类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掌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必备知识和职业岗位技能,具有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设计及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一般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应用能力,具有对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维护能力;http://www.jxxdjsxy.com/jiaowuzaixian/zhuanyeshezhi/2022-06-19/8135.html
11.图解液压维修基础最新章节陆望龙著使读者通过对本丛书的系统阅读,掌握基本的液压原理,看懂液压系统图,熟悉液压元件的基本结构,会拆装、检修各种常见液压元件,会进行故障分析与排除,并且会修理液压元件。 本书是第一分册《图解液压维修基础》,内容包括:液压维修基础知识; 怎样看液压系统图; 液压基本维修工具; 工作液体; 液压回路故障分析; 液压系统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1555203/2
12.《图解液压技术基础液压工程师技术手册液压系统书籍入门液压当当潺潺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图解液压技术基础 液压工程师技术手册 液压系统书籍入门 液压书籍基础知识 液压机械技术基础书籍 液压回路书籍 液压和气压图书【正版 保真】》。最新《图解液压技术基础 液压工程师技术手册 液压系统书籍入门 液压书籍基础知识 液压机械技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35188770.html
13.图解液压基础知识大全电磁换向阀实物讲解#溢流阀 #换向阀 #液压阀 #液压基础知识。 88页液压阀知识大全,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大全 88页液压阀知识大全,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大全3000G机械资料大全,CAD教程合集作者:科技智能制造99元45人已购进入专栏。 液压阀知识大全,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大全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101/22/41500156_1011457821.shtml
14.FATEKFATEK,永宏PLC,FATEK触摸屏,永宏触摸屏,FATEK伺服,永宏伺服。本公司FATEK台湾永宏一级代理商。公司代理国内外知名品牌的PLC、变频器、触摸屏、步进伺服等工控产品。承接PLC编程、电气工程。http://www.plcworld.cn/
15.2019年新书通报(第一批)254 F830.91/847 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考点精讲与实战演练 255 F830.91/848 证券投资学 256 F830.91/849 新手学股指期货实战从入门到精通:全彩图解精华版 257 F830.91/850 证券市场分析 258 F830.91/851 股市趋势交易技巧波段操作 259 F830.92/31 外汇投资交易快速入门:全新版 260 F830.92/32 循环九单交易法:https://www.hibu.edu.cn/tsg/info/1127/14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