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诺干个零件结合成部件或将诺干个零件和部件结合成机器的过程,称为装配。
一、装配工作的重要性
装配工作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装配工作的好坏,对整个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零件间的配合不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机器就不可能正常工作;零部件之间、机构之间的相互位置不正确,有的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有的甚至无法工作;在装配过程中,不重视清洁工作、粗枝大叶、乱敲乱打,不安工艺要求装配,也绝不可能装配出合格的产品。装配质量差的机器,精度低、性能差、消耗大、寿命短,将造成很大的浪费。相反,虽然某些零部件的精度并不很高,但经过仔细的修配,精确的调整后,仍可能装配出性能良好的产品来。装配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必须认真做好。
二、装配工艺过程
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及其技术条件,了解产品的结构、零件的作用以及相互的连接关系
(2)确定装配的方法、顺序和准备所需要的工具。
(3)对装配零件进行清理和清洗,去掉零件上的毛刺、锈蚀、切屑、油污及其它赃物。
(4)对有些零部件还需要进行刮削等修配工作、平衡(消除零件因偏重而引起的振动)以及密封零件的水压试验等。
2.装配工作比较复杂的产品,其装配工作常分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
(1)部件装配部件装配是指产品在进入总装配以前的装配工作,由于产品的复杂程度和装配组织的形式不同,部装工作的内容
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凡是将两个以上的零件组合在一起,或
将零件与几个组件(或称组合件)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装配
单元的装配工作,都可称为部件装配。
(2)总装配将零件和部件结合成一台完整的产品的过程叫总装配
(3)调整、精度检验和试车
1)调整工作是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合松紧等,目的是使机构或机器工作协调。如轴承间隙、镶条位置、
齿轮轴向位置的调整等。
2)精度检验包括工作精度检验、几何精度检验等
3)试车包括机构或机器运转的灵活性、工作温升、密封性、转速、功率等方面的检查。
4)喷漆、涂油、装箱喷漆是为了防止不加工面锈蚀和使机器外表美观;涂油是使工作表面及零件已加工表面不生锈。
产品的装配通常是在工厂的装配工段或装配车间内进行,但在某些场合下,
制造厂并不将产品进行总装。为了运输方便(如重型机床、大型汽轮机等),产品的装配必须在基础安装的同时才能进行,在制造厂内就只进行部件装配工作,而总装则在它们的工作现场进行。
二、装配组织形式
装配组织的形式随着生产类型和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机器制造中的生产类型可分三类: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
1.单件生产及其装配组织单个地制造不同结构的产品,并且很少重复,甚
至完全不重复,这种生产方式称为单件生产。单件生产的装配工作多在固定的地点,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从开始到结束把产品的装配工作进行到底。这种组织形式的装配周期长,占地面积大,需要大量的工具和装备,并要求工人有全面的技能。在产品结构不十分复杂的小批生产中,也有采用这种组织形式的。
2.成批生产及其装配组织每隔一定时期后将成批地制造相同的产品,这种
生产方式称为成批生产。成批生产时的装配工作通常分成部件装配和总装配,每个部件由一个或一组工人来完成,然后进行总装配。其装配工作常采用移动方式进行。如果零件预先经过选择分组,则零件可采用部分互换的装配,因此有条件组织流水线生产。这种组织形式的装配效率较高。
3.大量生产及其装配组织产品的制造数量很庞大,每个工作地点经常重
复地完成某一工序,并具有严格的节奏性,这种生产方式称为大量生产。
四、装配工艺规程
装配工艺是规定装配全部部件和整个产品的工艺过程以及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夹具等的技术文件。一般来说工艺规程是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总结,是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措施,也是组织生产的重要依据。执行工艺规程,能使生产有条理地进行,并能合理使用劳动力和工艺装备,降低生产成本。工艺规程所规定的内容随着生产的发展,也要不断改革,但是,必须采取严格的科学态度,要慎重、严肃地进行。
装配工艺过程通常按工序和工步的顺序编制。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不更换设备或地点的情况下完成的装配工作,叫做装配工序。用同一工具和附具,不改变工作方法,并在固定的连续位置上所完成的装配工作,叫做工步。在一个装配工序中可包括一个或几个装配工步。
总装配和部件装配都是由诺干个装配工序所组成。
1-2装配时的连接和配合
一、装配时连接的种类
在装配过程中,零件相互连接的性质,会直接影响厂品装配顺序和装配方法,因此,在装配前,应当仔细研究机器零件间的连接。按照部件或零件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连接与活动连接。采用固定连接时,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采用活动连接时,零件之间在工作中能按规定的要求作相对运动。按连接能否拆卸又分为可拆的和不可拆的两类。可拆的连接,在拆卸时不至于损伤其连接零件;而不可拆卸的连接,虽然有时也需要拆卸,但拆卸往往比较困难,并且必然使其中一个或几个零件遭受损坏,在重装时不能复用或至少需作专门的修理后才能复用。
二、装配方法
这里讲的装配方法,是指达到零件或部件最终配合精度的方法。为了保证机器的工作性能,在装配时,必须保证零件间,部件间具有配合要求。由于产品的结构、生产的条件和生产批量不同,采用的装配方法也不一样。装配方法可分为:完全互换法、选配法、调整法和修配法四种。
1.完全互换法在同类零件中,任取一个装配零件,不经任何选择或修配就能装入部件(或机器)中,并达到规定的装配要求,这种装配方称为法完全互换装配法。
完全互换法的特点是:
(1)装配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生产率高。
(2)便于组织流水线作业。
(3)零件的更换方便。
但这种装配方法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制造费用将随之大大增加,所以这种方法往往在配合件的组成件数少、精度要求不太高或产品批量较大的时候采用。
2.选配法选配法是将零件的制造公差适当放宽,然后把尺寸相当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配合精度。选配法又可分为两种:直接选配和分组选配。
直接选配法——由装配工人直接从一批零件中,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装配质量凭工人的经验和感觉来确定,同时装配效率也不高。
分组选配法——将一批零件用的专用工具逐一进行测量,按实际尺寸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然后,将尺寸大的包容件与尺寸大的被包容件相配。这种装配方法的配合精度决定于分组数,增加分组数,就能提高装配精度。
分组选配法的特点是:
(1)经分组后的零件的配合精度高。
(2)因零件制造公差放大,因此加工成本降低。
(3)增加了对零件的测量分组工作,并需加强对零件的储存和运
输的管理。
分组选配法常用于成批或大量生产中,装配精度高、配合件的组成件数很少、又不便于采用调整装置的时候。例如:中小型柴油机的活塞与缸套、活塞与活塞销、滚动轴承的内外圈及滚子等。
3调整法装配时,调整一个或几个零件的位置以消除零件间的积累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