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先生购买的“丽驰”电动汽车和机动车外观非常相似。大众网记者侯晓摄
虽是低速电动车,但前方悬挂的牌子显示为“电动汽车”。大众网记者侯晓摄
根据产品参数,最高车速为40km/h,但因整车质量远超机动车标准,所以被交警部门定性为机动车。大众网记者侯晓摄
阳谷柴庄商业街“丽驰”专卖店大门紧闭。大众网记者侯晓摄
在聊城站前街,包括“丽驰”在内的不少电动汽车专卖店仍在营业,产品大多无法在交管部门办理牌照。大众网记者侯晓摄
大众网记者侯晓
现在电动四轮轿车已成为人们的日常代步工具,因其具备绿色、环保、轻便、实惠等特点,大受消费者青睐。新能源电动轿车虽然给市民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不可避免产生了诸多交通安全隐患,成为交通部门重点监管对象。
市民反映:
交警严查电动四轮车行驶一年被禁止上路
根据整治结果,齐先生驾驶的“丽驰”电动汽车被列入禁行车辆范畴。据齐先生讲,被禁行后,他致电阳谷县交警部门进行了咨询,得到的答复是,这款“丽驰”电动汽车尽管是低速电动车,但属于机动车类型。由于未列入国家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因此不具备挂牌资质。
“既然无法挂牌,被禁止上路,为何还容许在市场上销售?钱都花了,作为商家和监管部门,应该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吧!”齐先生表示。后来,齐先生试图到“丽驰”专卖店寻求协商,发现专卖店突然关门歇业,经销商也联系不上。齐先生打听得知,“丽驰”专卖店已被阳谷市场监管部门勒令关停。
据了解,“丽驰”电动车生产厂家为位于德州市的“山东丽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齐先生说,他多次拨打丽驰公司全国服务热线,得到的答复并不能让他满意,“客服人员说,这是我们地方性法规造成的,跟他们公司没有关系,让我直接找阳谷当地的经销商。”
部门回应:
“丽驰”电动轿车属于机动车但无挂牌资质
大众网记者注意到,从外观上看,齐先生购买的“丽驰”电动汽车和机动车外观非常相似。对照使用说明书显示参数,这款车型号为福瑞“GD04H”,外形尺寸显示为“3100*1480*1500”,整备质量显示为740kg,最高车速设计为40km/h。
那么,这款车是否属于机动车范畴?
对此,阳谷县交警大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这款电动轿车属于机动车辆。阳谷县交警大队法制科一位民警表示,“丽驰”电动轿车属于“打了政策擦边球”,尽管这款车最高车速未超过机动车50km/h标准,但其整车质量已远远超过了机动车40kg标准。两个条件具备其一,便可定性为机动车。
和齐先生得到的答复一致,这位民警也表示,“丽驰”电动轿车未被列入国家工信部颁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因此不具备悬挂号牌资质。换句话说,禁止其上路行驶有据可依。
同时,大众网记者咨询了阳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消保科一位负责人证实,不久前,针对城区无牌上路电动四轮车,阳谷县交警部门确实开展了系列整治行动。其中,阳谷县市场监管部门也参与其中,整治对象主要为市场上正在销售的低速电动四轮车,“丽驰”便位列其中。
当时,专项整治只是针对正在销售的电动轿车,而对如何处置已经出售且被禁止上路的电动轿车没有充足的预案。针对齐先生的诉求,这位负责人显得有些为难,究其原因,“丽驰”电动车虽然打了政策擦边球,却不能定性为假冒伪劣。
随后,这位负责人表示,在其职权范围内,市场监管部门可以积极协助消费者寻找到“丽驰”阳谷专卖店的经销商,尽最大努力为齐先生进行调解,并挽回消费者的经济损失。如果调解不成,建议齐先生走法律程序。
延伸调查:
禁令因地而异低速电动轿车侥幸中“生存”
大众网记者了解到,之所以称电动汽车“打政策擦边球”,是因为针对电动汽车,国家暂时没有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导致出现很多厂家打着“老年代步车”、“新能源车辆”等招牌生产销售。尽管产品大受市场欢迎,却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缺乏正规合法的牌照和车辆保险,消费者忽略了交通安全问题等。
一方面是,国家政策鼓励新能源代步工具,多数厂家具备生产和销售资质;另一方面是,这类车辆因不具备挂牌资质被禁止上路。看上去有些矛盾。一个尴尬的现状是,针对此类车辆,多地交警部门也很为难。在聊城市,各区县交警部门对待此类机动车的态度不尽相同。
以高唐县为例。走在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上路行驶的各种品牌的“老年代步车”、“低速电动轿车”等,包括“丽驰”品牌,高唐也有加盟店。这些车辆大多无法上牌,而高唐交警并未采取禁行措施。
同样,在聊城城区,交警对待“低速电动轿车”的态度似乎也并不明晰,有张有弛,有紧有松。在主干道上,与燃油机动车辆并驾齐驱的低速电动轿车比比皆是。在东昌路与站前街交叉口以北区域,分布多家新能源电动车专卖店。其中,“丽驰”品牌格外显眼。
在“丽驰”专卖店,大众网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与经销商进行了交流。“这辆车能挂牌吗?”“不能挂牌,都不能挂牌。”“交警查怎么办?”“跑就行,没人查。”“万一不让跑了,怎么办?”“要真查,也没办法。”在另一家专卖店,经销商这样说,“卖一天说一天呗,再说国家鼓励新能源,可能不让跑吗?”
一位从事电动车销售的业内人士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政策虽然没有出台,但新能源电动车是将来的发展趋势,非机动车替代机动车是大势所趋,本人还是非常看好这个行业。但目前来看,还是存在一些侥幸心理。“就像阳谷县,说不定哪天就查,关门也是很正常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