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地图的定义;地图学的定义;地图的基本特性(两对矛盾,如何解决)
现代地图: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制图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地图学: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利用地图图形或数字化方式科学地、抽象概括地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科技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并对地理环境空间信息进行数据获取、智能抽象、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可视化,以图形或数字方式传输地理空间环境信息的科学与技术。
地图的基本特性:
(1)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即具有可量测性。
(2)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即具有直观性。
(3)经过科学概括;即具有系统性、总结性,也称一览性。
(4)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即可记载性。
地图的现代特性:
(1)地图不再把用地图符号表示事物作为唯一的方法。
(2)地图正在由“纸质”地图向“无纸”地图转变,如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多媒体电子地图等。
(3)地图不再单纯描绘地球表面。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地图描绘的对象从地球扩展到其它星球。
2、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的分类;地图的功能;地图内容选取的顺序原则
地图的基本内容(基本构成要素):
一、数学要素
1、坐标网:分为平面直角坐标网和地理坐标网。
坐标网是制作地图时绘制地图内容图形的控制网,利用地图时可以根据它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和进行各种量算。
(1)平面直角坐标网也叫方里网(或公里网)。用于准确指示点位,根据地图传达命令,快速量测方向和计算距离。我国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大于或
等于1:50万)。
(2)地理坐标网又叫经纬网,用于确定地面点的地理坐标。经线相应于南北方向,纬线相应于东西方向。
2、地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与该线段在椭球面上的平面投影的长度之比。
3、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点是测图和制图的控制基础,它保证将地球的自然表面
转换到地球椭球面,并进一步投影到平面上,使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对坐标网具有正确位置。包括: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独立天文点等。
二、地理要素
1、自然地理要素
(1)水系要素。是一切地图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2)地貌要素(含土质)。是地图的基本要素之一。包括陆地地貌和海洋地貌。
(3)植被要素。植被是地表植物覆盖层的简称。分为天然的和人工的两大类。
2、社会经济要素
(1)居民地。是人类居住和进行各种活动的中心场所,是地图的重要地理要素之一。
(2)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是来往通达的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包括:陆上交通、水陆交通、空中交通和管线运输。
(3)境界及行政中心。境界分为政区境界和其他境界两类。行政中心是与政治区划和行政区划相对应的。
(4)经济标志。地图上表示的经济标志是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形式,主要包括工业和农业。
3、其他要素
地图上初表示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外,还表示一些科学、文化、卫生、历史等标志。
三、辅助要素(图廓外要素)
1、读图工具
(1)图例。即地图符号表和必要说明,包括地图上用的全部符号。常位于图边或图廓内的空白处。
(2)图解比例尺。是供图上量测距离用的,分为直线比例尺和复式比例尺。
一般配置在地图的南图廓外或图廓内的空白处。
(3)坡度尺。供图上量测坡度之用。
(4)三北方向图。用来判明地图上的真北方向、坐标北方向和磁北方向。
(5)图幅接合表。凡分幅地图,都附有图幅接合表,以说明该图幅相邻图幅的名称和编号。
(6)政治行政区划略图。主要反映图幅所描绘地区的政治行政归宿。
地图的分类:
1、按主题(内容)分类: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类:地理图和地形图。
3、按制图区域分类: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大洲图等、国家图,次行政区图等、局部区域图(海域图,区域图等)。(总体到局部的原则)
4、按其用途分类:军用地图和民用地图。
5、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实地图和虚地图
6、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
7、按地图维数分类:平面地图和多维地图。
8、按其他指标分类:按用途、语言、使用方式等指标的分类
地图的功能:
1.认知功能
⑴形成整体、全局的概念
⑵获得制图对象定性与定量特征
⑶建立制图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⑷建立制图对象正确的空间图像
2.模拟功能:
地图可以模拟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征,成为其一种模型,可以作各种测量和分析;
还可以作为一种时空模型,在科学预测中发挥作用。
3.信息的负载与传递:
地图能容纳和存储的信息量十分巨大,是空间信息的理想载体;地图也是空间
信息十分良好的传递工具。
地图内容选取的顺序原则
整体考虑,局部着手
1)从主要到次要;
2)从高级到低级;
3)从大到小;
4)从全局到局部。
3、地图投影的实质;投影的三种变形;主方向的两个性质;变形椭圆
地图投影的概念:球面是曲面,不可展为平面。要把它直接展为平面时,要发生破裂或
褶皱。即局部发生不规则的不可控制变形。地图投影就是人为的控制变形,建立变形规律,
使地图成为可用。
地图投影的实质:当给定不同具体条件时,就可得到不同种类的投影公式,依据各自公
式将一系列的经纬线交点计算成平面直角坐标,并展绘在平面上,连各点得经纬线的平面表
象。
投影的三种变形:长度变形、角度变形和面积变形。
主方向的两个性质:长轴方向(极大值)a、短轴方向(极小值)b、经线方向m、纬
线方向n统称为主方向。
(1)地球表面上的正交线投影后仍然正交
(2)投影后具有最大长度比a、最小长度比b
变形椭圆:取地面上一个微分圆(小到可忽略地球曲面的影响,把它当作平面看待),
它投影到平面上通常会变为椭圆,通过对这个椭圆的研究,分析地图投影的变形状况。这种
图解方法就叫变形椭圆。
4、地图投影分类
1.按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
2.按地图投影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非几何投影
3.按正轴投影经纬线形状分类: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
等角投影条件:使地球面上任意点的任意二方向所夹之角投影后仍保持原夹角大小不变的投
影叫等角投影。为了保持等角,就必须使投影面上任意点的角度最大变形为零,即w=0由b
abaWSIN+-=2求得等角投影条件为:a=b(a为最大长度比,b为最小长度比)
等面积投影条件:等面积投影在于使投影面上的面积与地球面上相应面积相等。面积不发生
变形的投影叫等面积投影,其条件是面积比为1,即
P=1
Mr
Hp=
或abp=求得等面积投影条件为MrH=或1=ab等距离投影条件:使某一组特定方向投影后不产生长度变形,这种投影叫做等距离投影。在
经纬线正交的投影中,等距离投影只存在于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之中。等距离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