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标牌。
背景技术:
汽车标志,简称车标,是各种汽车品牌的标志,这些标志往往成为汽车企业的代表。如图1所示,传统的汽车标牌包括车标安装结构1、车标2和底座3,车标安装结构1分别与车标2、底座3贴合,车标安装结构1位于车标2与底座3之间。传统的汽车标牌只是一种文字、图形或符号的静态显示,在光线不充足情况下,用户很难看清汽车标牌,影响用户视觉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标牌,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标牌,其包括:发光结构和车标,发光结构包括第一透光板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透光板分别与所述发光器件、所述车标贴合,且所述第一透光板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和所述车标之间。
可选地,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依次贴合的阴极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和阳极层,所述第一透光板与所述阳极层贴合。
可选地,所述阴极层与所述电子传输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可选地,所述阳极层与所述空穴注入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
可选地,所述发光结构还包括第二透光板,所述第二透光板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层贴合,所述发光器件封装在所述第二透光板与所述第一透光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汽车标牌还包括第三透光板和底座,所述发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三透光板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发光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三透光板、所述底座贴合,所述车标与所述第三透光板贴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光板、所述第二透光板、所述第三透光板和所述底座均为玻璃板。
可选地,所述发光结构与所述车标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发光结构的厚度为0.1-0.15μm。
可选地,所述发光结构为有机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标牌通过设置发光结构和车标,发光结构布置在车标的背面,可在夜晚或者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照亮车标,可弥补传统汽车标牌设计的局限性,丰富汽车标识的内涵,提高用户视觉体验,增加汽车品牌辨识度及品牌竞争力;而且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汽车标牌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标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标牌的发光结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标牌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标牌的发光器件的爆炸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标牌,包括:发光结构14和车标,发光结构14包括第一透光板12和发光器件,第一透光板12分别与发光器件、车标贴合,且第一透光板12位于发光器件和车标之间。
发光结构14在不工作的时候,汽车标牌可作为普通的标识标牌,适用于日间模式。发光结构14工作时,发光器件发出光亮,通过第一透光板12形成发光区域15、发光区域16以及发光区域17,从而照亮车标,使车标在夜间也能被看到。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选地,如图3所示,发光器件包括依次贴合的阴极层6、电子传输层7、发光层8、空穴传输层9、空穴注入层10和阳极层11,第一透光板12与阳极层11贴合。通过将发光器件设置成包含上述六层薄膜,可减小发光器件的质量和厚度,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
电源4的负极与阴极层6电连接,正极和阳极层11电连接,以向发光器件供电。当电压注入时,阳极空穴与阴极电荷会在发光层结合,电子由激发态降回基态,将释放出来的能量转换成光子,产生光亮。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选择适当的材料作为发光层8或者在发光层8中掺杂染料,以使发光区域15、发光区域16和发光区域17呈现不同的颜色,给人以炫彩的立体感受,提高用户视觉体验。
较佳地,阴极层6与电子传输层7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避免电压直接作用在电子传输层7上,防止电子传输层7损坏。
进一步地,阳极层11与空穴注入层10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避免电压直接作用在空穴注入层10上,防止空穴注入层10损坏。
优选地,发光结构14还包括第二透光板5,第二透光板5与发光器件的阴极层6贴合,发光结构14的发光器件封装在第二透光板5与第一透光板12之间。由于发光结构14的发光器件对氧气和水汽均比较敏感,通过设置第二透光板5,第一透光板12和第二透光板5将发光器件封装起来,可保护发光器件免受氧气和水汽损害,从而保证发光结构14的发光稳定性。
进一步地,汽车标牌还包括第三透光板13和底座18,发光结构14位于第三透光板13和底座18之间。发光结构14分别与第三透光板13、底座18贴合。具体地,发光结构14的第二透光板5与底座18贴合,发光结构14的第一透光板12与第三透光板13贴合,车标贴合在第三透光板13上。由于发光结构14的厚度特别薄,不好与车标和车身装配,通过将发光结构14夹在第三透光板13和底座18之间,可提高汽车车牌的装配效率。
优选地,第一透光板12、第二透光板5、第三透光板13和底座18均为玻璃板,玻璃板透光性好,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发光结构14与车标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优选地,发光结构14的厚度为0.1-0.15μm,厚度薄,质量轻,而且不会占用车牌多余的布置空间,节省汽车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三透光板13和底座18的厚度均为0.6-0.7mm,整个汽车标牌的厚度仅为2mm左右,可减小汽车标牌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汽车的空间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发光结构14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无需背光,具有自发光特性,亮度高,可视角度广,发光均匀,光线柔和,不会影响后方车辆驾驶员及乘客的视线,安全性高。同时,有机发光二极管为面光源,具有厚度极薄,重量轻,构造简单,节能等特点。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