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晚,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终于印发。
规划对未来几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进行了最后定调: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规划》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
“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成为《规划》强调的一个重点。针对产业链上游,《规划》提出“鼓励企业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
鼓励充电商业模式创新方面,《规划》提出,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具体而言,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随着购置补贴、充电补贴、使用环境优化、汽车下乡等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措施的密集推出,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正迎来新的增长周期。
资料图
【新闻链接】
速读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优惠政策:
-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
-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的支持力度,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
技术攻关:
-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
-突破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
-开展高性能铝镁合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等关键材料产业化应用;
与其他领域协同发展:
-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推进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建设;
-鼓励企业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
-统筹新能源汽车能源利用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协同调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
-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分时租赁、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场地用车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