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29日,2024眼底病学术交流会议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RetinaChina2024)在江苏无锡召开,中外知名专家汇聚于此,共同探讨眼底病领域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明眸中国近视防控大会暨国际近视研讨会(BrightChina2024)亦于同期同地召开。普瑞眼科医院集团王方教授、王富彬副院长、许泽骏副院长、张思伟副主任、古世才副主任、雍琳医生、米依尔·木汉医生受邀参会演讲。
影像新进展先进技术驱动眼底病治疗手段创新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引领眼科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技术更是推动各领域蓬勃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眼科治疗领域也是如此。对于眼底疾病,此次会议聚焦手术新发展、影像新进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板块,呈现了激光、人工智能、超广角影像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诊断精准度和治疗安全性的强大功能。
王方教授进行题为《激光治疗飞蚊症的Pros和Cons》的演讲
王富彬副院长进行题为《良性同心环状黄斑营养不良与IS/OS-椭圆体复合体异常》的演讲
眼底病与全身疾病诊断研究助力眼底病诊疗水平高质量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眼底病患者人数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眼底病早期发现难、诊断复杂、治疗手段不断发展的特点,亦让眼底病患者恢复过后出现视觉质量较低的状况。因此,眼底病诊疗的新发展、新经验依然是研究的重点。
上海普瑞眼科医院雍琳医生则在题为《双眼晶状体脱位术后短暂性视网膜脉络膜水肿》的演讲中,讲述了一例双眼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患者先后行双眼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第一天均出现特殊脉络膜视网膜皱褶改变,于第二天恢复的临床情况,为眼底病术后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了临床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提出的加强眼底病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RetinaChina2024强调除了不断提高诊疗技术、丰富诊疗经验之外,还需要放眼眼底病治疗全过程,对眼底病进行长期的慢性病管理。
近视防控明眸中国
集团眼底病学组副组长、武汉普瑞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许泽骏在题为《术中OCT在高度近视黄斑手术中的应用观察》中指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手术难度是“看不清”,即黄斑前病变组织不易分辨,“够不着”,即由于眼轴过长和常用器械长度不够,增加手术操作困难,易出并发症。此时通过术中OCT可帮助手术者实时分辨黄斑结构和手术过程,减少医源性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
许泽骏副院长进行题为《术中OCT在高度近视黄斑手术中的应用观察》的演讲
防控不到位,近视极易发展为高度近视;而高度近视人群中一部分患者随着近视度数增加,开始出现视网膜脉络膜改变,罹患后巩膜葡萄肿,导致视网膜萎缩变性、出血和裂孔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提高近视防控水平,做好近视防控工作是有效预防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的关键之一。
眼底病往往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伤害,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诊疗服务是眼科专科医院的责任与担当。未来,普瑞眼科将继续充分发挥专家技术的优势,推动构建医、教、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和人才发展体系,进一步扩大眼底病学科的发展规模、提升学科实力,推进眼底病诊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努力将其建成国内一流水准的眼底病特色专科,令其成为更具国际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同时构建更加全面的近视防控体系,为患者提供更便捷、更优质、更高效的诊疗服务,共谱眼健康长远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