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下的“后燃油车”时代

电车、燃油车二分天下的市场格局即将形成

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量持续增长,增长幅度及市场份额持续刷新记录。根据IEA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量达到1000万辆,占全部新车销售量的14%,远高于2021年的9%和2020年不足5%的比例。中国、欧洲和美国仍然是电动汽车销售前三大市场,中国无疑是在电动汽车领域表现最亮眼的国家。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销售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欧洲地区市场份额约15%,美国8%。其余地区市场虽总体来看销售较低,但也表现出了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趋势,比如印度、印尼和泰国市场,在过去一年里电动汽车销量激增,较2021年翻了两番,达到8万辆[1]。虽然目前关于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的确切数据尚未公布,但据多家研究机构估计,该数字将在1400万辆上下,表明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电动汽车保有量再创新高,中国占据最高份额。2022年,全球有超过2600万辆电动汽车(70%是纯电动汽车(BEV))在路上行驶,比2021年增长60%,较2018年保有量增长5倍多。这当中有一半的电动汽车在中国,我国当仁不让地成为电动汽车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2022年电车销售份额占据全部家用汽车销售份额的29%,已经提前完成了2025年电车销售占比20%的国家目标。根据中国汽车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35.2万辆和7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9%和37.8%,市场占有率达到30.4%。纯电动车型大约占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70%,混动车型占比约29%,燃料电池车型占比不足1%。

△图12020-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月度新车登记数量

在中国,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重点空气污染控制区域”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50%,并在全国范围内达到40%的销售份额,以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的目标。此外,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2.0》规划,到2035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将占汽车总销量的50%-60%,其中纯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中的占比将超过95%。这一规划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也展示了我国在推动交通运输电气化转型方面的坚定决心。

PART02

电动汽车进化潮中,玩家呈现多样化趋势

2023年,我国汽车市场持续繁荣,新车上市数量创历史新高。据搜狐汽车统计数据,2023年,国内上市新车共742款,其中纯电车型达到224款,混合动力车型98款,较往年有大幅增长。这一显著增长充分展现了我国汽车市场的活力,以及电动汽车在消费者心中的日益提升的受欢迎程度。在新车市场中,国产品牌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成为上市新车的主力军。2023年中国品牌上市新车共405款,占比54.58%;相比之下合资产品208款,占比28.03%;进口产品129款,占比17.39%;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空间[2]。

智能化已成为新车发布的核心亮点,跨界玩家的涌入更是为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发布的新车的企业当中呈现出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除了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之外,跨界“玩家”逐渐增多。不仅蔚来、理想、小鹏等以往并无经验的新势力车企已在汽车行业占据一席之地,越来越多原本与汽车行业无直接关联的企业也开始涉足造车领域。例如,华为、小米等科技巨擘从智能车机系统切入,于2023年末成功推出了各自的新车型,并引发了市场热议。这些跨界玩家的加入不仅打破了传统汽车行业的固有格局,也为市场带来了更多创新和竞争。

无一例外,这些新推出的车型在智能化方面有着显著的提升,纷纷搭载了更加先进的座舱系统、更加贴近客户需求的车机交互界面以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这些功能的集成和应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体验和安全性能,也满足了人们对汽车驾驶以外多元化的需求延伸。然而,随着越来越多跨界车企的加入,人们也开始对汽车行业的门槛产生疑问,是否只要有足够的资本,任何企业都能造车?为了揭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去探究汽车制造的底层逻辑。事实上,汽车制造的复杂性远非资金一力所能及。车企之所以能够实现创新性的生产,其根本原因在于技术路线的变革与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的革新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这种深层次的变革与创新,才是科技企业实现跨界的核心所在。

PART03

汽车生产的底层逻辑悄然变化

汽车产业正在向“新四化”高速演进

△图2汽车工业发展史简图

在这一背景下,汽车产业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过去以内燃机为核心的技术体系逐渐被以电池、电机、电控为核心的“三电”系统所取代。这一变革并非孤立发生,而是数字革命、能源革命、交通革命和生产方式变革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这场转型还促使汽车产业在商业形态、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等方面进行重塑,新型车企在生产模式、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上尝试着全面革新。此外,数据已经跃升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它贯穿于汽车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数据运营能力有望成为评估新型车企实力的重要指标,那些能够高效利用数据、持续优化用户体验的车企将更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智能网联车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强化了“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数据的不断积累正反馈于汽车功能的持续迭代,推动汽车作为“智能化”产品不断升级。不同企业汽车产品之间的硬件差异逐渐缩小,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技术成为车企竞争的新高地。采用“高性能硬件预埋+软件OTA收费”的模式为智能驾驶汽车开辟了崭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空间。

此外,汽车的定义本身也在扩展演变。汽车产品正逐渐超越其传统边界,向“第三生活空间”延伸。智能座舱成为各车型差异化竞争的新焦点,通过个性化偏好设计和多元化生活服务场景的融合,汽车与健康、教育、文旅、餐饮、生活服务等各个产业实现了紧密互动。

在这一变革中,车企的经营重心正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数据与客户建立深度联系,构建持续性的消费关系,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正在从一次性交易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及服务交易转变。

PART04

燃油车的未来

在机遇与挑战中寻求突破

01

提高燃油效率,助力低碳排放

02

融合数字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

与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创新相比,燃油车在智能化方面的进展相对缓慢。这主要是因为智能化技术,特别是自动驾驶,对车辆电控系统的灵敏度和数据处理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这正是传统燃油车技术体系无可回避的短板。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不仅自动泊车、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等技术已然成为燃油车的标配,越来越多的燃油车开始配备高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L2+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已经在新一代燃油车上得到应用,这标志着燃油车在智能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智能座舱方面,燃油车也在不断融入新的技术元素。一方面,燃油车在座舱设计中巧妙融合了机械操控的精致感,为驾驶者保留了追求操控乐趣的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先进的人机交互系统,智能座舱能够精准感知驾驶者的需求和习惯,进而提供高度个性化的驾驶环境和服务体验。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可以成为燃油车特有的亮点。而车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打破燃油车与外界的隔阂。通过与互联网、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无缝连接,燃油车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交通工具,而是转变成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这些燃油车的智能化革新方向都将打破人们对燃油车落后、孤立的固有认知,并无疑将对年轻一代的购车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03

优化动力总成设计,精进造车工艺

燃油车企在优化动力总成设计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通过精心调整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的设计,燃油车能够显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进而减少燃油的消耗。这不仅意味着更低的运行成本,还代表着对环境更小的负担。例如,一些领先的燃油车企已经成功研发出高效能、低油耗的发动机技术,它们在保证动力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了碳排放。除此之外,采用轻量化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也是优化动力总成设计的关键。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轻车辆的整体重量,从而进一步提升燃油经济性。比如铝合金、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的应用,不仅使车辆更加轻盈,还增强了车辆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通过这些创新手段,有助于燃油车企朝着更加绿色、高效的目标迈进。

04

开发并应用新型燃料,实现能源循环利用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开发更加清洁、高效的替代燃料成为燃油车企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原料广泛且生产过程相对环保。在燃烧过程中,生物柴油能够显著减少碳排放,降低对大气的污染。同时,由于它与传统的石油柴油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直接应用于现有的燃油基础设施和车辆引擎中,无需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替换。而合成燃料则是另一种具有前景的新型燃料。它通过化学或生物过程将废气、生物质等原料转化为燃料,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与生物柴油相比,合成燃料在原料选择和生产过程上更加灵活多样,且同样能够在燃烧时显著降低碳排放。

这些新型燃料的开发和应用,不仅有助于燃油车企应对日益严峻的环保挑战,还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环保、经济的驾驶选择。同时,它们与现有燃油基础设施的兼容性也大大减轻了社会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负担和成本,是汽车产业转型过渡时期的一个重要选择。

PART05

结语

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燃油车市场虽然面临着逐步退出的压力,但借助新技术、新燃料的助力,依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应对这一变革,燃油车企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更加环保、高效的动力总成设计和新型燃料应用,并加强智能化发展,提升智能驾驶和互联互通能力,以适应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市场需求。此外,强化品牌建设并持续提升服务品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能够增强消费者忠诚度和品牌竞争力,进而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转型下的“后燃油车”时代,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孕育着无限的机遇。展望未来,“后燃油车”时代,或许可以有更多期待。

THE END
1.立方早知道2022中国经济成绩单/刘鹤再谈房地产/郑州17家市管特斯拉涨超7%,创2022年12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消息称特斯拉、比亚迪和现代汽车正在敲定在印尼的投资协议。摩根士丹利(MS)涨近6%,创2022年11月10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亚马逊跌超2%,脸书、奈飞跌超1%,谷歌小幅下跌,微软、苹果小幅上涨。https://www.dahecube.com/article.html?artid=151948
2.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升温集聚四川优势串珠成链刻不容缓做强新能源汽车,有政策支持。四川将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确定为“5+1”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培育产业之一。从《四川省支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至《“电动四川”行动计划(2022—2025年)》,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全新赛道 造氢燃料汽车,打造“成渝氢走廊”,以冲刺姿态切入氢能赛道 https://auto.cctv.com/2022/04/19/ARTIaMHPFXkCXnDiN2xlNsvH220419.shtml
3.固态电池时代来了?与锂电池的区别在哪里?不过,已经有装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问世了,你觉得哪家的产品最值得期待? 丰田:全固态电池电动汽车2022年上市 说起做技术,日本人一直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在动力电池领域,丰田正在研发由全固态电池提供动力的电动汽车。据了解,全固态电池电动汽车不仅可以增加续航里程还可将充电时间缩短至几分钟。根据丰田的计划,这款电动汽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23297.html
4.派早报:华为召开春季新品发布会moto30系列推出新品等豪华汽车品牌宾利于 3 月 15 日公布了未来产品计划,计划显示,宾利将从 2025 年起每年推出一款电动汽车并在 2030 年实现碳中和。宾利的新计划属于大众集团整体转向电动化的一部分。来源 10EA 确认取消 2022 年 Play Live 活动 游戏公司 EA 于近期正式确认,将取消 2022 年的 EA Play Live 活动。在发给知名游戏https://sspai.com/post/72108
5.新能源汽车行业数据: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23.1千亿元本文数据节选自艾媒咨询发布的《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运行状况与用户消费行为调查数据》数据集,完整版共163条数据,点击数据集名称查看完整版数据。 目录列表 全球概况 2022年全球主要电动汽车市场销售额增长情况 2021年全球主要电动汽车市场销售额增长情况 https://www.iimedia.cn/85854.html
6.奔驰2022年起再推10款电动化车型杨铭:要结合自身优势打造新能源车发展杨铭认为,“中间级”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奔驰2022年将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布局一款新能源产品,也希望未来无论在紧凑型细分市场,还是中型车、大型车的细分市场都有品牌的产品布局。“目前我们还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产品供给的有限性,未来我们将以更丰富的产品阵容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竞技中,为豪华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提供更多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11252192983013.html
7.2023年新能源汽车还能持续火爆吗?值得一提的是,为比亚迪做出最大贡献的是新能源汽车。对于比亚迪来说,燃油车的销量已经可以忽略不计。2022年3月,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宣布正式停产燃油车的传统汽车企业,专注于EV纯电动和DM插电混动车型。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2022年高企的油价,也是从刺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的推https://36kr.com/p/dp2093211741503618
8.两万字长文!管清友团队:新能源汽车2022年度展望汽车整体增速见顶,新能源渗透继续。下游龙头效应增强,中游戴维斯双击形成,上游关注技术路径切换。 新能源汽车是我们一直很重视且在跟踪的行业。这篇报告成文于去年11月,其中对于中下游厂商回调、汽车行业估值逻辑改变等判断还是作对的。希望这篇研报可以对你在2022年投资有所帮助。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51184
9.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2022年卖得最好的10款新能源车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车销量累计125.7万辆,同比增长138.6%,相当于2019年全年新能源车累计销量总和,MAIGOO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包括:宋PLUS新能源、宏光MINI EV、特斯拉Model Y、秦PLUS新能源、比亚迪汉、比亚迪海豚、比亚迪元plus、唐新能源、特斯拉Model 3等,一起来了解下吧。https://www.maigoo.com/top/424072.html
10.上汽奥迪大众小鹏……本土车企与外资合作加速高质量发展而收获大众50亿元注资的小鹏,其在成立之初就确定将智能辅助驾驶作为战略方向,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小鹏汽车历史累计研发投入已超125亿元。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大众汽车集团和小鹏汽车高度互补的优势是双方长期战略合作的基础。我们将互相分享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和世界一流的设计及工程能力,并相互学习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8/15/c799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