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头部车企2022财报大比拼:谁更赚钱?

各家车企陆续公布2022年财报或业绩预告。2022年,在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不少车企依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爆发,打了一场漂亮的仗,但也有车企遭受了巨大的冲击。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分别统计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三家头部车企的财报或业绩预告。总体而言,2022年是属于新能源汽车的一年。凡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发力较猛的公司,均能获得不错的业绩回报,特斯拉和比亚迪均在这一年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其中,特斯拉是全球最赚钱的车企,它的净利润几乎是所统计的另外五家车企(通用、福特、比亚迪、长城、长安)的净利润总和。

对比中、美头部车企,中国车企的营收规模仍大幅弱于美国车企;而在净利润方面,中国车企普遍增速更快,美国车企的表现分化明显。

自主三强盈利均大幅增长

相比美国三大车企,中国自主三强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速表现较好。其中,在去年彻底舍弃燃油车的比亚迪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160亿元~170亿元,同比增长425.42%~458.26%,长安汽车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05.49%~144.90%至73亿元~87亿元,长城汽车净利润预计增长23.09%至82.79亿元。

纵观上述三家车企给出的净利润增长原因,均离不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热。比亚迪在公告中称,2022年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爆发式增长。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增速高于全球整体水平。受益于整体市场升温,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79.9%,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

不少自主品牌吃到了电动化时代的红利。比亚迪全年汽车销量达到了186.8万辆,同比增长152.46%,反超特斯拉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27万辆,同比增加150.06%。

虽然2022年长城汽车新能源板块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借力自主品牌力的提升,长城汽车单车盈利能力也随之增加。2022年,长城汽车单车平均售价为12.87万元,同比增长20.8%;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达15.27%。除此之外,长城汽车净利润的同比增长主要由汇率收益增加导致。

上述车企对其2023年销量预期也较为乐观。2023年,长城汽车业绩目标为销量不低于160万辆(同比增长近50%)、净利润不低于60亿元(刨除汇率收益影响后,同比下滑27.5%)。长安汽车2023年的销量目标为280万辆,同比增长19.3%。比亚迪尚未公布2023年目标,不过,有消息称,比亚迪新的一年销量目标定格在400万辆,同比增长超1倍。

美国传统车企仍在努力转型

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在2022年也出现了同比增长,但市场容量明显小于中国市场。据市场研究公司MotorIntelligence统计,汽车制造商2022年在美国售出约80.72万辆纯电动汽车,仅占汽车总销量的5.8%。

不同于中国新能源市场“一超多强”的格局,美国市场呈现出“一家独大”的态势。上述研究公司指出,美国传统车企巨头虽然在奋力追赶,但特斯拉仍然主导着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市占率达65%,低于2021年的72%。电动车销量排在第二的福特汽车市占率近7.6%;通用汽车新能源汽车市占率甚至有所下滑。

特斯拉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达到814.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2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1.4%,净利润为125.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3亿元),同比增长亦高达50.58%,净利润率15.44%。2022年是特斯拉有史以来业绩最好的一年。

而美国两个传统“大厂”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2022年均表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状态。其中,通用汽车净利润约9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71亿元),同比下跌0.8%;福特汽车则是由盈转亏,净亏损近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5亿元),该公司2021年净利润超179亿美元。

福特汽车方面表示,去年公司大幅亏损主要是受供应链和生产不稳定的不利影响,这导致公司造车成本上升,且产量未达预期。

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推高了美国电动汽车的售价,去年夏天美国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从一年前的约5.1万美元上升至约6.6万美元。去年6月,福特汽车首席财务官JohnLawler表示,由于大宗商品成本上涨,福特“电马”的利润已被抹去。

为了转型电气化,通用汽车宣布投资350亿美元到新领域,而福特汽车也宣布计划从2022年到2026年投资超过500亿美元。但特斯拉并没有打算给这些传统汽车巨头太多喘息的机会,在2023年率先掀起了“价格战”。为迎战特斯拉,近期,福特汽车将“电马”的北美售价最高下调了5580美元(折合人民币近3.8万元)。通用汽车则是暂不“接招”,目前并无降价计划。(第一财经肖逸思)

THE END
1.为啥今年汽车价格狂狂掉价!而销量却不好呢?国产合作都在兄弟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今年买车这么便宜?好多车企今年纷纷的打折降价,狂狂掉价。今年可以算是有记录以来汽车掉价最狠的一年,究竟什么原因?今天我就跟大家分析分析,说说我个人的观点,不喜勿喷。一共有三点,尤其是最后一点是根本原因。 ·第一点,汽车保有量足够大。截止到今年五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高达https://news.yiche.com/hao/wenzhang/92336641/
2.2024年5月将大幅降价的10款车车价二手车折扣率零售价购车者2022年Jeep大切诺基4xe Summit Reserve ·平均建议零售价:78,870美元 ·平均折扣:11,449美元 ·建议零售价折扣率:14.5% 2023阿尔法-罗密欧Stelvio Quadrifoglio ·平均建议零售价:87,270美元 ·平均折扣:12479美元 ·建议零售价折扣率:14.3% 2023玛莎拉蒂Ghibli Modena Q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1L41Q350552JRS3.html
3.2022年进口车大降价2022年中国取消进口汽车关税吗来自RCEP成员国的进口车必然会比以往有更实质的价格下调,很明显这次的进口车降价范围不包括来自欧美品牌的进口车。结合中国汽车市场格局而言,这次受益最大的应当是来自日本和韩国的进口车。 按目前政策预判,不管是2022年还是2023年都不会全面取消进口汽车关税。近几年来,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强势崛起,其中在中低端汽车市场https://m.yoojia.com/ask/6-12160565928610283357.html
4.搜狐汽车理想汽车智驾部门调整:端到端部门迎独立 传上汽大通致信供应商:希望能降本10% 大众汽车或告别欧洲电动车直销 日产寻求投资者度过关键一年 多家中国公司争当智能驾驶"第一股" 单车利润低的困局,中国品牌该怎么破? 车企降价压力大 供应商:行业内卷何时休? https://auto.sohu.com/
5.大降价起效!特斯拉Q4营收利润双杀预期:2022全年交付量超130万辆特斯拉汽车2022财年总营收为814.62亿美元,与2021财年的538.23亿美元相比增长51%。其中,汽车业务总营收为714.62亿美元,与2021财年的472.32亿美元相比增长51%。 2022年全年,特斯拉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40%,至131万辆,产量同比增长47%,至137万辆。 本月初,特斯拉在中国启动最大幅度的降价,售价创历史新低,最高降幅13%https://m.mydrivers.com/newsview/887530.html
6.8点见销量0增长,还不降价?中国汽车行业“寒冬”来了?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坦然答道:“去年应该是第一次出现销量负增长,但我不太欣赏也不太认同“寒冬”这种比较负面的词,没必要感到惊恐。”全球汽车市场中,中国发展的仍然是最好的,市场是最大的,机会是最多的,没什么可抱怨的。 汽车还会降价吗?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认为:降价不会降价,但可能有一些销售上的安排。销https://news.cctv.com/2019/04/18/ARTI8rGhIEm4rPkYLHmVVzDb190418.shtml
7.立方早知道大V操纵股价被罚没1亿元/上市公司抢滩千亿新风口/理想汽车CEO李想:需求远不如预期 电池级碳酸锂将大幅降价 3月2日,理想汽车CEO李想发布微博称,“根据上险量的初步统计,2023年1月+2月,乘用车上险量同比2022年1月+2月下跌超过25%;此外,新能源乘用车的占比超过30%了。结论:碳酸锂无论如何都要大幅降价了,因为需求远远不如预期。” https://www.dahecube.com/article.html?artid=155346
8.2022年车险行业综改回顾及竞争格局分析抢抓家庭自用车业务成为综改逾一年后,车险保费迎来拐点,2022 年车险保费迎来量价齐升。自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2 月,人保财险单月车险保费同比增速月均保持两位数,且呈现逐月加速 态势,2022 年 3 至 5 月受疫情各地散发冲击有所放缓,预计 6 月起随着刺激汽车消费政 策渐次落地,车险增速有望重拾大个位数增长。综改逾一年,保https://m.vzkoo.com/read/202207062e2ad045f7bdef3ceae4bf69.html
9.“国补”即将退场:有的降价,有的保价,有的提价……南方plus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32.3%,几乎每售出三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充分增长预示着补贴退场不会带来太大波动,更何况2020年到2022年,补贴的退场经历了充分的过渡期,对车企的影响已在逐步减小。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系会秘书长崔东树就曾表示:当下补贴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对于新能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2/09/c7156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