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2024年19月新车降价分析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前几年的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战,一般在每年年末比上年末高4个点左右的促销增长水平,但2024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战持续激烈,新能源车的促销峰值已经上升7个点,并固化成降价。2024年1-9月降价规模195款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的150款的规模,也大幅超越了2022年的95款的降价总规模。

2024年插电混动车型降价29款,平均降价2.4万元,平均降价幅度13.7%。2024年纯电动车型降价69款,平均降价2.3万元,平均降价幅度13.5%。2024年增程式车型降价13款,平均降价1.4万元,平均降价幅度7.6%。2024年混合动力车型降价13款,平均降价1.5万元,平均降价幅度8.4%。2024年常规燃油车型降价71款,平均降价1.5万元,平均降价幅度9.3%。随着秋季降价潮逐步平稳,市场逐步重回促销增量的常态化竞争局面。

随着国家报废更新的促销补贴的力度强化,市场回暖,对车市的拉动效果很明显,因此价格战的压力相对减缓,年末车市进入持续走强的良好状态。

一、总体降价跟踪

1、车型最低价分析

由于部分按动力细分的车型在年内有多次的价格调整行动,因此按照非重复计算的方式,车型数不是简单累加,而是合并了重复车型。

目前截止到9月的降价车型总体较多,主要是新能源车。3-5月和7-9月的燃油车降价跟进较多,但仍属正常。

2024年1-9月降价规模195款,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的150款的规模,也大幅超越了2022年的95款的降价总规模。影响降价的主要是纯电动和插混等新能源车型,燃油车降价也逐步增多。

其中2024年插电混动车型降价29款,平均降价2.4万元,平均降价幅度13.7%。2024年纯电动车型降价69款,平均降价2.3万元,平均降价幅度13.5%。2024年增程式车型降价13款,平均降价1.4万元,平均降价幅度7.6%。2024年混合动力车型降价13款,平均降价1.5万元,平均降价幅度8.4%。2024年常规燃油车型降价71款,平均降价1.5万元,平均降价幅度9.3%。

2、月度降价状态跟踪

从降价节奏来看,2023年的降价总体相对比较均衡,但2024年的降价在3月份和4月份都达到了超强的程度,2月份有24款车型降价,3月份有53款车型降价,4月份有43款车型降价,2-4月的降价车型数量相对于历史来看也是一个惊人的120款水平,7-9月降到81款的较低水平,体现了降价潮暂时结束。

3、各类品牌月度降价状态跟踪

2024年3-5月的降价潮相对较强,月均40款,而且7-9月月均达到27款。其中新能源车的自主与新势力9月降价较少。

二、车市促销跟踪

1、新能源车促销走势

新能源车的促销逐步达到高位。近几个月的促销持续加大,随着降价的推动,4月后新能源车促销力度下降明显,而春季降价后的新车到位,促销必然下降,目前已经回到2023年9月后的正常促销水平。

2、燃油车促销走势

传统燃油车的促销在2023年8月开始大幅上升,2024年2月环比相对降低到18.1%,3-7月回升,目前9月处于22%的近期高位水平。

3、豪华车促销走势

虽然消费升级推动高端需求较强,但由于新能源的分流,7月豪华车促销力度持续增大到25.1%,处于历史新高水平。随着宝马减产稳价,8月豪华车促销降到24.3%,9月回升到24.9%。

4、主流合资车促销走势

合资促销剧烈增长,从2023年的13%的低位,今年进一步提升,8月突破22.9%,9月企稳在22.6%。

5、自主燃油车促销走势

自主车企近几个月的促销总体稳定,由于自主的新能源促销小于燃油车,出口占比增大,因此总体促销相对稳定。

三、具体降价车型跟踪

1、插混降价车型

2、纯电动降价分析

2024年纯电动车型平均降价2.3万元,平均降价幅度13.5%。纯电动的降价规模总体也是很大的,尤其是部分车型的降价达到20%以上,加上一些模式调整的降价,其力度还是很惊人的。

3、增程式降价分析

2024年增程式车型平均降价1.4万元,平均降价幅度7.6%。增程式车型的降价幅度总体相对比较温和,最高的5%左右的水平,有部分降价属于姿态型的降价。总体来看增程式的竞争还是相对比较温和,只是高端的增程式车型竞争相对比较激烈一些。

4、普通混动降价分析

2024年混合动力车型平均降价1.5万元,平均降价幅度8.4%。混动的降价属于跟进型的降价,试探能否实现巨大的销量提升。

5、燃油车降价分析

2024年常规燃油车型平均降价1.5万元,平均降价幅度9.3%。由于进口燃油车的降价力度较大,因此年初的降价的均价和降价金额较高。燃油车逐步大规模跟进新能源的降价,部分中高端车型出现降价的动作较强,各方也在观测降价的损失和销量提升效果。

THE END
1.汽油车降价最新消息H3:车降价最新消息:汽车降价行情全面解读P: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各大汽车品牌纷纷推出降价策略以吸引消费者。本文将为您带来最新的车降价消息,全面解读当前汽车降价行情,帮助您把握购车时机。P:近期,国内汽车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降价潮。从豪华品牌到经济型车,降价幅度普遍较大,消费者购车热情随之升温。以下是一些最https://www.wdcmw.com/z/f202411228835z.html
2.最新汽车降价排行榜与趋势深度解读企业管理摘要:最新汽车降价排行榜揭示市场竞争激烈,品牌纷纷推出优惠以吸引消费者。汽车降价趋势全面解读显示,受经济环境、技术进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汽车行业降价趋势愈发明显。消费者可关注降价信息,理性购车,同时留意市场动态,以获取最佳购车时机。 本文目录导读: http://www.shgushen.com/post/859.html
3.2024年价格战降温市场回归促销战2024年1-5月降价规模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的9成,超越了2022年的降价总规模。影响降价的主要是纯电动和插混等新能源车型,燃油车降价较少。 2、月度降价状态跟踪 从降价节奏来看,2023年的降价总体相对比较均衡,但2024年的降价在3月份和4月份都达到了超强的程度,2月份有29款车型降价,3月份有49款车型降价,4月份有54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377344596885439013
4.2021汽车降价排行榜(2023年1汽车质量投诉点评:今年截止目前特斯拉Model Y的投诉指数为114.1,投诉问题集中在车身电气和服务两方面,且投诉基本是围绕着2022款车型展开。其中,大部分投诉都与Model Y降价有关。另有车主表示,车辆在行车途中方向盘失去助力、打不动方向,屏幕显示转向辅助效果下降,经检查为转向机故障,4S店更换了转换机。 https://sdtfbj.com/post/102667.html
5.8点见销量0增长,还不降价?中国汽车行业“寒冬”来了?销量0增长,还不降价? 中国汽车行业“寒冬”来了? 上海车展正在如火如荼举行,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以及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等大佬均出席了央视《对话》栏目,深度解读了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全国2019年销量增长率 https://news.cctv.com/2019/04/18/ARTI8rGhIEm4rPkYLHmVVzDb190418.shtml
6.财联社汽车早报2月1日财联社汽车:Model S/X迭代之际,亦是提升销量最佳时机。 通用汽车2022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145亿美元 1月31日,通用汽车公司发布2022年全年财报。公司全年净收入达1,567亿美元,净利润达99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创历史新高,达145亿美元。 财联社汽车:在拜登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通用的电动化转型正在不断深入。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302012623386129.html
7.搜狐汽车理想汽车智驾部门调整:端到端部门迎独立 传上汽大通致信供应商:希望能降本10% 大众汽车或告别欧洲电动车直销 日产寻求投资者度过关键一年 多家中国公司争当智能驾驶"第一股" 单车利润低的困局,中国品牌该怎么破? 车企降价压力大 供应商:行业内卷何时休? https://auto.sohu.com/
8.重磅发布2022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5.道路货运降价压力持续加大 调查数据显示,70.39%的货车司机反映2022年运价相比上年总体降低,主要是受货运需求不足、运力供大于求的影响,拉低市场总体运价。仅有4%左右的货车司机反馈2022年运价相比上年出现增长。 图15 2022年运价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化情况 https://www.chinatruck.org/news/202304/33_110696.html
9.2022年车险行业综改回顾及竞争格局分析抢抓家庭自用车业务成为综改逾一年后,车险保费迎来拐点,2022 年车险保费迎来量价齐升。自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2 月,人保财险单月车险保费同比增速月均保持两位数,且呈现逐月加速 态势,2022 年 3 至 5 月受疫情各地散发冲击有所放缓,预计 6 月起随着刺激汽车消费政 策渐次落地,车险增速有望重拾大个位数增长。综改逾一年,保https://m.vzkoo.com/read/202207062e2ad045f7bdef3ceae4bf69.html
10.中金展望2023年半导体:新周期将至,创新与安全并重CIS芯片:手机CIS行业库存拐点将至,同时关注汽车CIS份额提升 回顾2022:行业角度我们测算手机CIS 2022年前三季度出货量同比降低15%,2022年前三季度韦尔股份/格科微/思特威收入同比下降16%/13%/19%,与行业情况基本吻合,我们认为出货量下降主要由于智能手机整机需求疲软及行业去库存所致。我们看到3Q22开始国内CIS公司降价去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7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