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4年了,新能源汽车投保续保还是一大难题?
近期,新能源车险投保难续保难问题再度成为焦点,社交平台上不少车主晒出自家新能源车购买车险时遇到了阻碍,最近给车续保时,要么被拒保,要么则被要求增加价格不菲的附加险,让车主直呼“保险太难上!”
针对这些问题,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险司向各监管局财产保险监管处、各有关财产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新能源车险业务提出要求,包括交强险不得拒保、不得“一刀切”限制承保等!
取消不合理承保限制
《通知》提出五点了要求。一是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各财险公司要高度重视新能源车险承保服务工作,深刻认识新能源车险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主动为新能源车提供保险服务,服务绿色经济发展。
二在承保方面,《通知》重申,交强险不得拒保,商业险愿保尽保。各财险公司要严格依法做好新能源车的交强险承保服务,不得拒绝或者拖延承保交强险,不得在签订交强险合同时要求投保人签订商业保险合同或提出其他附加条件。大型财险公司要发挥行业头雁作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承保新能源车商业保险,确保实现愿保尽保,满足消费者的保障需求。
三要求全面排查整改,取消不合理承保限制。各财险公司要对系统内新能源车险承保政策和考核指标开展全面排查,不得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对特定新能源车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调整对新能源车险设置的不合理考核目标。
最后,对于新能源车险经营存在的问题,《通知》则提出,各监管局财险处、各财险公司应加强对新能源车险经营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拓宽视野思路,从提升行业能力、完善定价机制、加强部委协同等方面提出下一步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此外,为规范新能源汽车发生保险事故时对动力蓄电池的查勘、检测与损伤评估,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保险事故动力蓄电池查勘检测评估指南》标准,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的保前风险排查、保中风险减量与增值服务的依据。
新能源车的昂贵保险谁买单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占有量和占有率逐渐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三分之一左右,并且仍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行业如火如荼的背后,保险服务却明显滞后。
保险行业出现了一种怪象,“车主喊贵,险企喊亏”。据了解,新能源车的保险费用较高,比传统燃油车贵20%左右。此前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提到过新能源汽车出险的赔付数据:“新能源汽车出险率高达30%,远超燃油车19%的数据,而且平均赔付金额7201元,比燃油车高大约600元。”
不少主机厂也下场亲自卖保险。有观点认为,车企相继布局保险业,除了看好新能源车险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外,更因为车险是汽车企业直接链接C端用户的入口,既能打通车主用车生命全周期,也培养了新的业务模式和增长空间。
随着新能源车市的爆发,新能源车险无疑已成为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东吴证券测算,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达1865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17.9%;到2030年保费规模将达4541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32.1%,不管是保险公司还是车企都不愿意放弃这块蓝海。
不过,蓝海的背后,隐藏的是车企进入后面临的高赔付压力。申万宏源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普遍超过85%,行业面临较大承保亏损压力。